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改娥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1):28-30
终身教育思想是科学的理论体系,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揭示和了解终身教育理念所蕴涵的哲学思想,是为了让人们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终身教育思想,以使其在更广的范围内得以传播,让人们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推进我国教育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复杂哲学视野中的终身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晓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131-136
复杂哲学把人的存在看成是一个具有非线性、自组织性、内时空性、内随机性的复杂适应系统.要建构一种与人的复杂性存在相宜的终身教育体系,使其具有自组织性、远离平衡、介于有序与无序之间的边缘状态等基本属性.据此,其一,终身教育被设计为一种复杂的适应性系统;其二,终身教育被确认为一种自组织系统;其三,终身教育将被建设成为一种开放系统. 相似文献
3.
试论欧洲近代哲学中的人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天平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1)
欧洲近代哲学中的人学思想的发展分为感性人学和理性人学两条基本发展路径。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和社会的关系、人性和人的本质、人的生活目的、人的自由等方面,感性人学和理性人学具有不同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李荣海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11-15
对中国当代哲学的发展态势进行评点 ,相对于 2 1世纪哲学的演进 ,具有继往开来的意义。历史新时期 ,“人”与相对性的结合 ,构成哲学的主题与主导理性精神。在此引导下 ,中国哲学出现了大分化的景象。从哲学的兴奋点或“三大形态”来看 ,“人学”、“实践唯物主义”、“价值哲学” ,既引起了哲学的活跃与发展 ,又存在深刻的理性缺失。就哲学思维方式分析 ,“回到马克思”与“哲学现实化” ,各存有方法上的片面性 ,二者的结合 ,才是哲学发展的应有之途。 相似文献
5.
衡彩霞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
古希腊哲学以其知识总汇的特点包融了人类童年对世界的一切看法。哲学家在寻找世界的本质过程中也寻找了人的本质。赫拉克利特以“寻找我自己”开启了从人的外在和内在两方面考察人的先河;苏格拉底从人的内在入手寻找人的根本,将人视为理性的存在物;柏拉图在将人的理性价值加以拓展时却潜藏着人本化倾向;亚里士多德坚持从自然与理性统一的角度规定人,并关注人的社会性质。人类自我意识的理性自觉在经历了曲折的演变过程后,达到一个相对全面的历史高度。 相似文献
6.
朱荣英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3-16
中国古代哲学始终把目光投向人类自身理想价值的实现上,其中蕴含的人学语义是哲学研究的核心要义。与人生世事相联系、与社会伦理相牵挂,是中国哲人研究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中国哲学以人为本健生尚动勇于实践利群利他等基本精神中,处处彰显着鲜明的主体心态和厚重的人学意涵。同样,在价值取向上,中国哲人也将价值观与人生观进行整合,把对现实人生道路的积极探索与对终极理想的价值关怀结合起来,将找寻安身立命之本、成就完满理想人格、倡导经世致用之志,确立为自己实现内在超越的人生目标和治学的根本宗旨。 相似文献
7.
何渐鸣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8(6):110-113
终身教育是改革和创新现行教育制度、构建未来教育体系的基本原则。在实践终身教育理念、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进程中,应逐渐把成人教育放在终身教育的中心位置上。文中仅就终身教育与成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个人肤浅之见。 相似文献
8.
朱爱军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2)
追求价值是现代人的时尚,“价值”问题在哲学中的位置也更加显得重要。中外哲学史上对“价值”问题进行过多方面思考,在对此进行历史性考察的基础上,对“价值”的本质、关系、主体、客体、类型、创价活动等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哲学思考,初步提出价值哲学研究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9.
周宁之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27-34
儒家哲学是觉解人生意义和道路的学问。其以人为本,从人出发和以人为终极意义目的。其研究的普遍性问题包括如何正确认识人与自身、人与人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其既是对人的生存根据的无穷追问,也是对人生意义的历史性反思,还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践性批判。其基于自然人性、人心对于家庭、家族、民族、国家和天下的伦理觉解,并由此产生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10.
政府决策是决策主体的一种特殊思维活动,具有丰富的行政哲学蕴义。决策在本质上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受到决策主体思维方式的影响。思维方式尤其是系统思维方式、创造性思维方式和辨证思维方式直接影响到政府决策的优化。政府决策包含着对价值的追求,其追求的社会价值包括科学价值、道德价值与审美价值。政府决策自始至终存在着理想与现实、动机与效果之间的张力,政府决策者应该将最优准则和满意准则辩证结合起来,在最优决策与满意决策之间寻求一种恰当的平衡。 相似文献
11.
关于构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乃林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
终身教育是当代国际社会一种主导性的教育思潮。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对我国现行教育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与创新,是我国教育法制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本文就我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基本原则、基本条件、基本构架、基本特色及重点难点,作了简明阐述。 相似文献
12.
林国标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0(5):541-545
孔子改造原始天命观建立原初人学思想后,孟子和荀子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发展了孔子的原初人学理论.董仲舒以神学形式阐发儒家伦理,既是对人的肯定也是对人的否定,他游移在哲学与宗教之间,构成儒家哲学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环.宋明新儒学通过对董仲舒的哲学化神学和佛教哲学的辩证扬弃,在新的高度向先秦的原初人道主义和人文精神复归,建立了古典新人学理论.儒家哲学对人的关注和对人的本质的探讨,对中国传统思想方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杨大光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2)
21世纪将是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世纪。终身教育成为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为此,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模式、教育方法等都需要相应地调整和转变。在继续加强正规学校教育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逐步构建终身教育的学校型社会。 相似文献
14.
张玉荣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
知识经济到来是历史的必然,可持续发展是崭新的社会发展观,二者是反映不同对象的两个范畴, 决不能混淆和等同,但它们之间又有密切的联系。实施可持续发展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是一个宏大的系 统工程,因此在行动上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既不能爬行,又不能急于求成。 相似文献
15.
唐叶萍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2):56-59
从哲学的角度分析了传统发展思想存在的缺陷 ,从极限意识、主题意识和反省意识几个方面揭示了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现实基础 ,并分析了人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中的主体作用。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是整个社会大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是一种以作为社会主体的人为中心的发展 ,是面向人类追求真善美统一境界的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鲁本录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1):27-29
哲学是反思的学问,这种反思不仅指向哲学思考的对象内容,而且也指向哲学思考本身,即哲学是思想思想。任何哲学理论、哲学研究都绕不开人与世界的关系,而研究人与世界的关系根本上是为了研究人本身,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哲学是一种反思的人学。 相似文献
17.
王琨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1993,(1):65-66,55
陶行知先生是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为中国人民的教育事业,为民族民主革命斗争献出了他毕生的精力。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的基本理论,也是他最主要的教育理论。这个理论贯穿在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的各个方面。他的“生活教育论”中有着许多有益的主张和非常有价值的见解。终身教育思想的形成即来源于其“生活教育论”。 相似文献
18.
房玫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12(3):5-9
理解、接受、信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个体价值维度。从社会价值维度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中国革命、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思想的过程;从个体价值维度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却是一种信仰教育,是优化人的精神世界、提高人的主体能力的过程。据此,准确理解和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应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9.
王焱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3):96-100
“自然”具有“存在维度”和“价值维度”双重涵义,这两种自然维度的涵义相应地在道家自然哲学的本体论和价值论上得以体现。从本体论意义上说,“自然”就是“道”,是一种超越了具体自然界的绝对本体和终极存在。从价值论意义来讲,“自然”表现为一种追求生命本然意义和个体人格自由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0.
王焱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3):1-5
"自然"具有"存在维度"和"价值维度"双重涵义,这两种自然维度的涵义相应地在道家自然哲学的本体论和价值论上得以体现.从本体论意义上说,"自然"就是"道",是一种超越了具体自然界的绝对本体和终极存在.从价值论意义来讲,"自然"表现为一种追求生命本然意义和个体人格自由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