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瘦鹃是鸳鸯蝴蝶派的核心作家,以著译哀情小说闻名,世称"哀情巨子"。周氏编译的《心弦》收录西方小说十篇,却鲜有相关论述。经考证,作为"我们的情侣"丛书之一的《心弦》,选择编译的十篇小说均为经典之作,其主题与周瘦鹃的"哀情"文学观密切相关。从《焚兰记》、《赤书记》与《重光记》的译本分析可以发现,周瘦鹃的悲情初恋、惨情叙事与言情模式等人生体验与文学理念融汇到《心弦》的编译之中,透露出译者的"哀情"情怀。对《心弦》编译的考证与论述,既可以补充文学编译史的疏漏,又可以丰富周瘦鹃"著、译、编"的全方位研究。  相似文献   

2.
著名鸳鸯蝴蝶派小说家周瘦鹃既是清末民初西方小说在中国的主要翻译家,又是现代中国成功将西方小说元素融合进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之一。周瘦鹃的短篇小说翻译与创作几乎是同时开始的。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一方面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秉承了中国传统小说的特点;另一方面又在故事主题、语言及叙事层面借鉴了西方短篇小说的创作理念,他的“伪翻译”小说便是融合西方短篇小说因素的典型。因此,周瘦鹃中西合璧的短篇小说既有民族特色又带有西方色彩,成为大众所喜欢的、影响深远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3.
从本世纪一、二十年代起,周瘦鹃在中国都市通俗文学界中,就是一位创作、翻译、编辑件件皆能的文坛风云人物。其时,严美荪称他“是当今青年小说家中最负时誉的一个人”。早年,他“著、译、编”均极勤奋,曾自述:“吾们这笔耕墨耨的生活,委实和苦力人没有甚么分别,不过他们是自食其力,吾们是自食其心罢咧。”许廑父也说他“平生无嗜好,每日治事,至十五小时,常自称日文字之劳工云”。现在能见到的这位“文字劳工”的最早作品,是1911年6月11日《妇女时报》创刊号的短篇小说《落花怨》和同年《小说月报》第9—12期上的改编新剧《爱之花》。19121年,他在《妇女时报》上就翻泽柯南道尔的小说《军人之恋》和马克思论妇女问题的短文《妇女之原质》。从此,他除源源发表作品外,又热心于翻译欧美名家小说,发表于《礼拜六》等刊物上,后结集为《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刻》,分上、中、下三卷,于1917年3月由中华书局出版,内收四十六家的四十九篇小说。在《丛刻》中,高尔基的作品首次被介绍给中国读者。鲁迅和周作人曾称赞他的翻译“用心颇为恳挚,不仅志在娱悦俗人之耳目,是为近来译事之光。”  相似文献   

4.
周瘦鹃1916~1918年在《新闻报·快活林》、《新申报·小申报》上的发表的作品,学界鲜有提及,对其进行发掘、整理、研究,对周瘦鹃研究本身就有填补空白的意义。周瘦鹃以上海特殊的社会文化语境为背景,通过与新文化运动所聚焦的"妇女问题"之不同视角,思考现代女性婚姻解放问题的内在危机。周瘦鹃在这两大副刊上发表的言情小说,揭示了上海中产阶级市民的两性关系,展示了金钱支配婚恋中男性痴情悲剧与上世纪20年代妇女问题的另类向度。  相似文献   

5.
鸳鸯蝴蝶派主要代表人物周瘦鹃作为早期的文学翻译家之一,在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周瘦鹃的短篇小说翻译给中国文学界带来了新气象,为中国旧小说的转型奠定了基础。因此,研究他作品的文体特征和翻译风格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和包天笑、周瘦鹃,张恨水等人相比,在中国现代通俗作家中,张秋虫只能算是一位二流作家。从现有的资料来看,他最早涉足文坛的笔墨,大概是1925年发表在《社会之花》上的短篇小说《江山芙蓉记》。这以后,他虽创作不息,也只是个“跑堂串会”的角色。和其友论文时,他深感到:“扬尘因作《新华春梦记》,虽不佳,然亦可数十年,向恺然《留东外史》初集五本竟可不朽,而甚惜弟一无所成。”①他发愤:“想做出一部我自己看了而认为满意的小说,方对得住我自己。”②于是,他剃了个和尚头,表示万念皆废闭户作书。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四个多月的努力,他终于创作出了《新山海经》。这部小说1930年1月由中央书店出版后,吸引了大量的读者,使得张秋虫在通俗作家中站稳了脚,成为他一生之中最重要的代表作品。  相似文献   

7.
关于鸳鸯蝴蝶派(简称鸳蝴派,下同)及其作家的评价与研究,目前进行得还比较少,且不够全面。本文试图就周瘦鹃及其在鸳蝴派作家中的地位,作一粗浅论述,以期抛砖引玉。一周瘦鹃,原名周祖福,字国贤。瘦鹃(红鹃太瘦生)是他的常用笔名,也是他的号。1895年6月30日(旧历闰五月初八日),周瘦鹃出生在上海。他的父亲是一条来往于上海——汉口间轮船上的会计,平素善读报纸,痛恶帝国主义,经常向儿子们灌输爱国思想。1900年,他于病危中闻知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怒不可遏,临终“忽  相似文献   

8.
张炜的杰作《古船》、《九月寓言》催使其较早地登上时代文学的高峰 ,奠定了他在当代文坛的地位。作家以这两部作品为原型母体创作出 6部长篇小说 ,形成同根同源的“家族”化写作倾向 ,导致人物脸谱化、情节类型化、结构公式化、手法模式化、语言腔调化、意蕴平面化等类同现象。“家族”化写作倾向在当下文坛普遍存在 ,严重地桎梏着作家创作的深入发展 ,张炜只是其中一例典型。这一现象预示长篇小说创作逐渐步向衰退和萎缩。  相似文献   

9.
许钦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代作家.他是由新文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鲁迅一手培养成长起来的.二十年代中,鲁迅以自己的小说集《呐喊》的版税,为许钦文选编出版了他的处女作《故乡》.这本以刻划半封建社会世态人情和青年人渴望自由为主要内容的短篇小说集的出版,颇轰动了当时的文坛.《故乡》又被鲁迅编为《乌合丛书》之  相似文献   

10.
陈世旭是我省一位勤奋的、有才华的青年作家.从一九七九年发表成名作《小镇上的将军》算起,发表的作品有三部中篇小说和四十几个短篇小说。他走在文学的小路上,执着追求,有成功的欢欣,也不乏受挫的苦恼。有人说:陈世旭是靠“小镇”发家的。他涉足文坛之初,写了《小镇上的将军》,于是一发而不可收,连着写了《吝啬鬼》、《壳子》、《接风》等一系列描绘小镇风情的世俗画卷,刻划了众多的“小镇市民们”的形形色色的灵魂。这些作品以其浓郁、纯正的艺术风姿,展示了特定历史时期的“小镇”人物群体。他们组成了一个颇有生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