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修辞格在政治哲学作品中的运用有助于增强表达效果,添加艺术感染力。但是修辞格的翻译需正确解码,运用创造性技巧以减少信息损耗。以《法兰西内战》中英版本为例,评析马克思的语义,结构与音韵修辞格运用及中央编译局的相应修辞格翻译技巧。中央编译局对《法兰西内战》文中的隐喻、拟人、反语、设问等英语修辞格的翻译处理较好。研究发现诸如头韵、典故和矛盾修饰等修辞格被译为汉语之后,原有的文体风格受到一定损耗。  相似文献   

2.
描写景物时,作者往往把物当作人来写,使物有了人的思想感情、言行举止……这就是拟人修辞格。在文章中,这种修辞格若用得恰到好处,能把景物描绘得生动形象,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3.
修辞格是各种语言的共核现象,各种语言之间不存在有无修辞的差别,只有分类、命名、语意内涵与所指的不同。当然,英汉语言修辞格的差别也不例外。两种语言虽然语系不同,但同属于分析语言,语言修辞格在很多方面具有相似的特征。明喻、隐喻、拟人、夸张这四种常用的修辞格就能很好的说明它们之间的异同。  相似文献   

4.
意境美,构成毛泽东诗词的一个显著特征,而意境美的实现离不开一系列修辞格的运用。诗人毛泽东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而不落俗套,从而创造了诗词的独特意境。在翻译的过程当中,修辞信息一旦丢失,原作的审美信息就会受到削弱,原文的风格也会受到扭曲。因此,修辞格的翻译,至关重要。本文对毛泽东诗词当中比喻、拟人、夸张等三种修辞格的英译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5.
修辞学在社会的发展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比喻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一种修辞格,俄语中的比喻及其表达手段有多种,主要包括明喻、隐喻、拟人、换喻、提喻等.  相似文献   

6.
从修辞角度看,超常搭配是一种变异性的修辞手段,运用它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好的修辞效果。这种修辞手段与修辞格的关系如何呢?这个问题值得探讨。 一 我们研究超常搭配,立脚点(视点)并不是从修辞格出发的,而是从词语之间的搭配关系出发作综合性的考察的。在考察过程中,我们不可能回避修辞格的问题,因为超常搭配本身就是一种积极修辞,它与修辞格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超常搭配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格,如:夸张、拟人、拈连、移就、移觉、易色、排比等等,例如:  相似文献   

7.
旅游广告语有效融合了语言艺术与商业营销手段,其成功的关键之一是巧妙运用修辞手段。经分析实例,发现最常用的修辞格依次是:排比/反复、比喻、押韵、对比、双关、拟人、造词和夸张等。  相似文献   

8.
英语常用修辞格的语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修辞与语用是密切相关的,修辞学与语用学旨在研究人类言语的交际行为。文章从语用的角度分析了一些英语常见的修辞格如夸张、反语、拟人、矛盾修辞和隐喻等,并探索这些修辞手段是如何使人们的言语交际更为成功有效。  相似文献   

9.
在英汉翻译中,部分英语习语可译为汉语成语。英语习语和汉语成语既是英语和汉语中重要的修辞手段,同时其本身也是各种修辞手段的集中体现。本文从英语修辞格中音韵格和意象修辞格的角度对可译为汉语成语的英语习语作了部分归纳。在音韵格中,本文从头韵、重复和韵脚三方面予以小结。在意象修辞格中,着重从明喻、借代、讽喻和拟人的角度进行分析。本文旨在探讨汉语成语在翻译一些英语习语中的恰当运用。同时也指出不能滥用汉语成语。  相似文献   

10.
英语和汉语都有丰富多彩的修辞方法。有些常用的英语修辞格有与之完全对应的汉语修辞格,因此,一般都采用了汉语修辞格的名称作为它们的译名。由于两者不论在构成、使用以及所造成的语言效果方面都相同,所以这些译名十分贴切、易懂。例如:simile——明喻,personification——拟人,irony——反语,hyperbole——夸张,pun——双关,等等。但是,英语和汉语毕竟是两种很不相同的语言,而且,英、汉两族人民在思维上也有很大的差异。故而.对大多数的英语修辞格来说,就不能简单地套用现成的汉语修辞格做为它们的译名。因为它们常常并不是完全对应的,或者看上去相同,实质上有区别,是“貌合神  相似文献   

11.
概念隐喻视角下拟人的构建及其认知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对拟人的研究局限于修辞学范畴,主要考察拟人的修辞功能和效果。认知语言学认为,拟人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思维方式。Lakoff&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一种普遍的思维方式,而拟人也是一种隐喻。拟人隐喻思维很好地解释了拟人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普遍存在的原因。在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框架下,探讨拟人的构建及其认知力,有助于加深对拟人的理解和运用。  相似文献   

12.
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高度重视文学的社会政治及人格教化功能,认为文学与文人士大夫人格有深层联系,对文学美感的规定和文学美感的人格隐喻性特征也由此而来。同时,受老庄精神影响,逸趣是中国文论基本精神的另一个层面,是人格化旨趣在特殊时代氛围中的非常态。人格化旨趣与逸趣相互依存的特点一直延续到现代文论中。  相似文献   

13.
在总结前人对拟人的分类方法的基础上,将莎剧中的拟人分为三类。本文以谢桂霞"辞格翻译方法模型"为参照,对三种拟人表现方式进行分析,并对比分析了现有译本(梁实秋和朱生豪,孙大雨和卞之琳),发现早期散文体译者梁实秋和朱生豪注重译文的"介绍"功能,化繁为简,舍弃了原作语言的意趣;后期诗体译者孙大雨和卞之琳则主张保留莎剧原文的意趣,并竭力保留原文的拟人修辞。四位译者各有千秋,也有需要进一步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14.
魏晋的“文学自觉”首先是文人的主体意识开始觉醒,并逐步形成其各自独立的人格意识。而这却与文人受庄子思想影响所引起的心态变化密切相关。正是庄子以人的个性自由为基础的人生哲学,促进了魏晋文人十分突出的个性化特点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拟人作为一种重要的修辞方法,广泛运用于言语交际中,以增加表现对象的形象感和生动感。文章区别 于书面语,从口语的独特视角,以语用学的相关理论为依据,研究拟人修辞法在英语口语中的运用,特点及作用。  相似文献   

16.
对当前中国经济体系市场主体及保险行业产权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认为:不同市场主体的行为动机、交易模式与其所处的产权结构环境密切相关;不同的产权结构决定人格化交易与非人格化交易的存在方式和作用范围;企业经营对人格化交易的依赖导致寻租行为的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17.
法人"人格化"建设对于规范法人组织行为和完善现代公司治理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关法人人格失范问题一直是法学界和管理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首先,对法人人格失范的动因和法人人格失范的概念做出界定,拓展法律意义上法人人格的涵义;其次,指出公司治理应加强企业法人"人格化"建设和规范法人的组织行为;最后,提出企业法人人格失范的伦理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18.
人类对于了解自己与自然的关系一直都有着非常强烈的兴趣。人对自然的认识,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从拟人说开始到近代自然科学兴起并受其影响所产生的机械论的人与自然的对立;从黑格尔揭示劳动证实了人的本质到马克恩恩格斯的人化自然理论,人们总是在不断地努力去解读人与自然关系之谜,自然观的进步诠释了人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不断深化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民谚是一种民间文学体裁。本文主要介绍了俄罗斯民谚这种民间文学体裁的一些文学特征。这些文学特征主要有 :修饰语的运用 ,重叠 ,对衬 ,拟人、比喻。  相似文献   

20.
教师职业情感的结构由教师职业理智感、教师职业道德感、教师职业美感三要素构成。教师职业情感具有驱动、增力、稳定、迁移、感化五大功能,其养成过程是感受-理解-人格化三步递进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