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间接言语行为及其哲学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斯汀创立的言语行为理论将日常行为学派的理论推向高峰,而塞尔提出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则进一步完善了言语行为理论.他从语言的使用和交际角度对语言意义进行研究,为解释言外之意的本质提供了独到的认识方法.文章从言语行为的哲学渊源入手,探讨了间接言语行为的解释、分类及其语言哲学思想,并指出其发展过程中的理论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言语行为理论由英国哲学家约翰·奥斯汀首先提出,后经美国分析哲学家塞尔的继承和发展,成为语用学的支柱理论.哈贝马斯在批判地继承奥斯汀言语行为理论的基础上,以普遍语用学为哲学基础,创立了交往行为理论,进一步推动了语用学的发展.本文从言语行为理论的提出及其局限性入手,探讨了交往行为理论对言语行为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交往行为理论的语用学意义,以及交往行为理论对以语言为媒介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语用行为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20世纪以来西方最具影响力的语言哲学理论之一,言语行为理论在人类认知发展的历史上产生了重要作用。从言语行为理论的核心部分——语用行为——产生的哲学背景出发,通过对奥斯汀和塞尔提出的语用行为的含义及分类进行探讨,从语言哲学的视角研究语用行为的发展历程,指出对语用行为的研究拓展了传统语言学所主张的意义的概念,推进了传统的语言哲学研究,并且对心智哲学、语用逻辑学、认知科学等领域的研究也具有深远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从有关言语行为的早期概念和思想出发,对言语行为理论自诞生之初到后期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进行整理归纳,指出言语行为研究对探索"人类—语言—世界"三元关系的巨大作用,论证言语行为理论对语言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种种影响力。但由于该理论过分关注施为性的语旨力研究而忽视了语言建构性的特征,所以视域仍有局限之处,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是将人类言语行为的创造性注入意向性的研究领域中。  相似文献   

5.
从言语行为理论看奥斯汀的哲学智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英国哲学J.L.奥斯汀是日常语言学派的开创人,他勇于对传统的哲学观点提出质疑,以其精细的语言现象学方法观察日常语言,区分了施为句(performatives)和表述句(constatives),提出了言语行为三分说,认为说话就是做事,从而改变了人们对语言、世界和心智之间关系的看法。本文着重结合其言语行为理论来展示奥斯汀独特的哲学智慧。  相似文献   

6.
论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何莲珍约翰·塞尔(1932-)是70年代出名的美国分析哲学家,50年代就学于牛津,师从著名语言哲学家奥斯汀和斯特劳森从事分析哲学研究。回到美国后执教于UCLABerkeley,1959年成为哲学教授,其主要贡献在于他的言语行为理论...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后半期,西方哲学对"语言学的转向"极其关注。奥斯汀作为日常语言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开启了对言语行为理论的探索。奥斯汀的施事话语是言语行为理论确立的一个出发点,在此基础上,他把两分说与三分说联系起来,同时,言语行为理论还赋予施事话语拥有丰富的哲学意蕴。施事话语是奥斯汀提出"说话就是做事"的理论根本,该理论的提出颠覆了传统哲学对语言分析的看法和思考。通过对施事话语的提出、分类与评估进行深入挖掘,进而更好地运用语言哲学中的分析方法解决传统的哲学问题。  相似文献   

8.
Austin是语用学科的导引者和奠基人,他以哲学的视角创立了语用学研究的核心理论-言语行为理论,借以阐释游离于形式逻辑之外的自然语言.分析了Austin形式逻辑存在的困顿,阐述其语用论的意义观,在此基础上分析了Austin言语行为理论的基本特征,认为Austin言语行为理论扩大了语言意义的维度,加深了音义结构的句法深度.  相似文献   

9.
英国哲学传统中的语用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总结了英国哲学从洛克的"符号行为哲学"到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的语用哲学思想,分析了语言的使用、语境、言语行为等问题在英国的产生发展历程,指出英国哲学中语用思维的发展显示了一种独特的研究主题和路向,特别地关注于言语行为和语境,成为现代语用学的主要来源之一。这对于从哲学渊源的角度认识现代语用学的发展轨迹,具有重要的认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国际化大好形势下,汉文化的丰富语言亟待“以我为主”的本土化研究。“非真诚拒绝”作为一种既普遍又特殊的言语行为,从其定义、条件、特征,及间接性、适切条件和意向性等维度分析,都证明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此类虚假性言语行为在奥斯汀、塞尔等处享有厚实的语言哲学根基,富有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以奥斯汀提出的“语言行为”作为理论框架,论述语气与语言行为、情态与语言行为以及言语表述与交际意图之间的密切联系。探讨语言形式和语言内容,语法和语意、语用之间一种内在的、相互影响的辨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12.
言语行为分析的核心在于了解话语的言外之意,通过语言的表层结构,加上一定的语用背景,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就能达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以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语言学与文学评论相结合的新方法,可帮助读者准确理解莎剧的精髓。  相似文献   

13.
以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为依据,侧重分析言外之力在话语中的表现形式和作用。文章的话 语语篇采用了曹禺的《日出》,说明言外之力可以通过感情意义、语境信息和句法结构来表达。同时,在戏剧当中言外之力可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并加速戏剧高潮的到来。  相似文献   

14.
目前种种等值学说在指导翻译活动时经常无法解释动态语境所造成的意义多变现象.文章从语言的交际观点出发,应用当代语言学研究成果特别是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有关意义、意图和施为用意的论述,表达一种以施为用意为对等切入点的译学新观点.  相似文献   

15.
清华学人、中国著名逻辑学家周礼全先生从 195 0年开始研究语言逻辑 ,1989年起指导作者对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和塞尔的语用逻辑进行研究。文章介绍周礼全先生对语言逻辑的重要贡献 ,并给出模态的语用逻辑系统 MF,以期与作者先期发表的《命题的语用逻辑》、《量化的语用逻辑》共同形成对语用逻辑形式化研究的全面描述。  相似文献   

16.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言哲学研究的重要范畴,也是语用学产生的基础和核心内容。美国语言哲学家Searle继承并发展了英国哲学家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SAT),提出了著名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ISAT)。从间接言语行为理论的视角探究诗歌隐喻,旨在揭示诗歌所表达的字面意义和言外之力及诗歌隐喻哲学思想,从而更好地欣赏诗歌的优美。  相似文献   

17.
会话含意 (简称为含意 )是语用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包括一般含意和特殊含意。当人们交际时 ,交际的环境就可能使句子带有某种言外之意 ,也就是含意。含意的语用原则主要关系到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由于含意是说话者的言外用意 ,含意自然就体现出句子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8.
X BE X结构是一种特殊的判断句。表面上看起来主语和表语重复,传递的是"零信息",但它却蕴含着丰富的语用含义,传递着说话人的交际意图,是说话人有意选择的一种言语行为。基于言语行为理论,一个完整的言语行为是由言内、言外和言后三个层次共同作用完成的。本文从言语行为理论出发,认为X BE X结构的意义解读可以从言内行为上完成对词义的解读,从言外行为来表达交际意图,从言后行为来实现交际意图。  相似文献   

19.
Austin是语用学科的导引者和奠基人,他以哲学的视角创立了语用学研究的核心理论-言语行为理论,借以阐释游离于形式逻辑之外的自然语言。分析了Austin形式逻辑存在的困顿,阐述其语用论的意义观,在此基础上分析了Austin言语行为理论的基本特征,认为Austin言语行为理论扩大了语言意义的维度,加深了音义结构的句法深度。  相似文献   

20.
翻译要求确保言语行为的施为用意和成事性效果的对等翻译。翻译时要运用目的语的施为性表述性行为来表达源语文本言语行为的施为用意。汉语的施为性表述性行为虽然有施为性词倾向,但同时也不乏其形式的灵活多样性,而英语形成了语调倾向和句型倾向定势。成事性效果的对等翻译意味着,再现源语文本话语言语行为的全部的,包括潜在的成事性言语行为;刺激目的语文本读者与源语文本读者产生同样的成事性言语行为,即反映。因此,必须注意文本类型与标记、解释和重构语境的运用的强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