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变迁的理论首先从制度角度分析城市、城市经营的本质,然后重点分析城市经营制度变迁的环境以及推动这种制度变迁的行动集团,最后得出结论:产权主体的多元化使城市经营不仅成为现实,而且打破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以及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收支格局,城市必须经营.以资金短缺为核心的财政压力与以生产要素竞争为核心的城市竞争压力把城市政府推向制度变迁的最前沿,从而成为推动城市经营变迁的第一行动集团.  相似文献   

2.
书院是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文化教育组织模式。20世纪初,书院逐渐被学堂取代。平定书院由私办转为官办,政府干预逐渐加强,书院不自觉地被纳入科举取士之中,其功能开始转移。清末改制将书院改为学堂,近代化的教育改革与书院变迁之间产生了密切的互动关系。平定书院的近代变迁,一方面推动了平定教育的近代化,另一方面呈现出教育体制革新与平定教育衰落的畸形关系。研究平定书院的近代变迁,能够从微观的角度去审视中国教育制度的近代化,特别是对于我们重新审视近代中国教育制度的走向以及窥探近代学校改革与城市的近代化发展之间的关系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政府作为制度变迁中的重要主体,其行为方式和行为特征直接影响着社会发展进程,哈耶克的自发秩序理论、奥尔森的利益集团理论、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和青木昌彦的进化博弈理论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制度变迁中政府行为的作用机理和角色定位进行了系统阐释,国内学者也对制度变迁中的政府行为动因、行为方式、行为效果等问题作了大量探讨,这些研究各具特色,同时也存在着相应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4.
1888年由两广总督张之洞创建的广雅书院是清末广东一所规模较大、建制较全、成就较大的高等学府。广雅书院在清末的变迁折射了清末中国地方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动向。本文拟从社会变迁角度进行剖析,通过对广雅书院形式、目标、结构和活动变迁的考察,以期对清末中国地方高等教育的适应性变迁和某些细节方面的演进有更加明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英国高等教育质量管理制度变迁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英国高等教育质量管理制度,以内部和外部相结合、拨款和质量保障相配合、科研评价和教学质量保障相分离为显著特征.其发展经历了质量评估、质量保障和质量强化三个典型的制度变迁,同时反映出高等教育质量管理发展理念和制度变迁的普适性要旨:首先,质量管理制度的变迁是学术权力、政治权力和市场权力三方博弈协调的结果,是高等教育在面对市场、政府压力时从被迫到自觉的制度变革;其次,变迁的过程从根本上是教学质量管理体制变革的过程;最后,拨款机制的改革,可能成为世界高等教育质量管理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清末民初云南府城(昆明)的城市消费变迁在两个阶段有不同的特点:第一阶段,1889年蒙自开埠到1910年滇越铁路通车,消费能力提高,消费倾向洋化,消费意愿增强;第二阶段,1910年滇越铁路通车以后的民国初年,城市功能的变迁促进商业发展和消费升级,昆明城市消费引领全省潮流。  相似文献   

7.
我国金融制度改革实践采取的是一种至上而下的政府主导的强制型制度变迁模式,而没有选择至下而上的自发的诱致型制度变迁模式。从制度经济学角度来看,这一制度变迁模式在转型时期的中国是合理和正当的。  相似文献   

8.
学校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变迁往往会对城市空间产生深刻影响。在近代成都,新式学校出现之前城内以贡院为导向的旧式学校塑造出传统的城市空间。而清末民国时期,以国立四川大学及其前身为代表的新式学校逐渐成为成都城市空间构建的重要参与者,其开办和之后的校园变迁对当时成都城市空间演化产生了深刻影响,成为成都早期现代化的显著表达。  相似文献   

9.
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了中国农村信贷供给制度的变迁历程,认为这一制度变迁完全是由政府推行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它与农村经济主体金融需求相悖,导致了严重的路径依赖;农村内生性金融制度变迁是一个农村经济主体自发选择过程,它能够更好地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因而,从外生性走向内生性是农村信贷供给制度变迁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健全的土地行政管理体制能为我国高效的土地管理提供制度保障.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土地行政管理体制经历了相对统一管理阶段、分散管理阶段、统一管理阶段、垂直管理阶段的变迁过程.这一变迁过程主要是由宪法所确定的土地公有制、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及降低交易费用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基本经济体制转型的大背景下,影响企业管理模式的关键因素企业制度和政府对企业的管理体制出现巨变。原先计划经济时代的企业制度转变为市场经济的现代企业制度;原先直接干预企业的微观管理与宏观管理高度重合的政府管理体制,转变为政府对企业微、宏观管理的基本分离,并将重心转移至宏观调控的间接管理上。因此,我国企业管理模式相应地实现了由依附转变为独立,模式的效率由低转向高的变迁。同时,伴随着影响企业管理模式的制度因素逐渐消失,非制度的因素开始浮现,我国企业管理模式又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2.
1978年研究生招生的初步恢复及1981年学位制度的正式建立,标志着我国中央集中管理为主的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的形成。随着地方政府对研究生教育的领导权和统筹权的不断加强,研究生培养单位培养和管理能力的日渐提高,原先的中央集中计划管理体制已经难以适应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需要。从80年代中期开始,一场以权力下放、组织分层、管理重心下移为基本趋向的体制演变逐步展开。这种演变以渐进改革为主线并以激进改革为辅线,以政府强制性制度变迁为主导转为诱致性制度变迁为主体,以中央集权单一化逐步转变为以地方分权分散化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3.
中国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体制是中国农村经济体制和中国财政管理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体制的变迁和整个经济管理体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变动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结合中国财政管理体制和经济管理体制的变动,通过分析中国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体制变迁的历程,找出其变迁中存在的特点,并为中国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清末以来,我国学制经历了一个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每一次学制变迁,都是在特定背景之下进行的,且对中国教育的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文章对清末以我国学制的变迁过程进行叙述、分析和评价,以期为我国目前的学制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西方村是海南省一个美孚黎族聚居村落。新中国成立后的60年中,西方村的民居建筑经历茅草房、金字形屋、砖瓦房、平顶房的变迁。变迁过程中黎族民居建筑的现代元素不断渗入,政府主导与民众自发建造共同推动了民居建筑的演变,完成了从传统到现代的变迁。  相似文献   

16.
集体林权制度变迁是众多利益主体合力的结果.以制度变迁的视角来分析福建集体林权改革的地方政府行为逻辑,从而构建地方政府在集体林权改革中的行为角色、行为目标、行为环境、行为工具、行为成效,进而深刻分析地方政府行为.  相似文献   

17.
清末民初上海零售业态变迁原因简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清末民初的上海,由于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其零售经营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是由当时上海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工业的增长、贸易的繁荣、人口的增加、消费观念的改变使得近代上海成为零售业态变迁最为剧烈的城市。环球百货业的兴起是这一时期业态发展的突出成就。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的进程中,教育制度的变迁尤其是1902年“壬寅学制”的制订和1904年“癸卯学制”的颁布实施,标志着中国现代学制的产生和中国教育在制度上走向现代化的开始。文章从中外形势发展的需要、新学的发展和推动、经世思想的推动、进步人士的影响四方面因素讨论张之洞与清末学制变迁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制度变迁中的政府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变迁要受到各种初始条件的约束,其演进轨迹依赖于制度变迁前的各种制度要素.建国以来我国的制度变迁采取的是政府强制性制度变迁模式,这一模式的选择决定了政府在构建新制度及实施过程中的主导性地位.在我国现阶段的制度变迁过程中政府应逐步将自身纳入制度化轨道,通过制定合理的产权制度、提供适当的激励机制以减少摩擦成本,促进经济增长,使制度变迁沿着良性循环的"合辙"(Path dependence)型轨迹继续进行.  相似文献   

20.
近代以来英法逼近让云南的地缘政治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清末滇军兵制的演变和云南的地缘政治形态变迁相呼应,从中法战争开始至民国初年,滇军的实力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巩固了云南传统的陆权优势,在保家卫国、重九起义、护国讨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