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探讨烧伤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针对溶栓治疗及护理进行分析,总结烧伤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留置溶栓导管进行溶栓的护理经验。方法对7例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烧伤患者,置入下腔静脉滤器留置溶栓导管进行溶栓。结果 5例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烧伤患者溶栓治疗7~10天血栓完全溶解,血管通畅,于滤器置入第10~14天内成功取出;2例60岁以上患者溶栓治疗超过14天,滤器未取。结论对7例烧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原因进行分析,做到严密监护,积极预防,尽早发现和处理深静脉血栓,对烧伤患者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积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预防老年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7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后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与观察组38例,对照组行单纯西医及功能锻炼预防深静脉血栓(DVT)形成,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经验方行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DVT发生率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及术后1天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无差异,P0.05,在治疗14天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6;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无差异,P0.05,但是在完成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DVT发生率为16.7%,显著高于观察组的5.6%,P=0.047。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可以有效预防老年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后DVT形成。  相似文献   

4.
在周围血管疾病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疾病,甚至引起严重的并发症。随着血管外科及影像技术的发展,临床中对DVT的诊断和治疗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中医和西医疗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多种治疗方法的出现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明显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本文从中医的辨证论证、传统的抗凝和溶栓治疗以及近几十年飞速发展的介入治疗等方面来阐述针对DVT的诊断和治疗,通过对各种疗法的优缺点进行探讨和对比,总结出介入技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中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但是介入技术的优化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中药浴足对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自2010年7月~2012年12月,收集60例在本院接受关节置换或关节镜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术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抗凝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中药浴足,行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并观察术后引流袋引流量。结果治疗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5例(发生率16.67%),对照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7例(发生率2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引流血量335.3±47.4ml,对照组引流血量347.4±40.8ml,两组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药浴足对下肢静脉血栓有一定的预防效果,且安全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的基础疾病、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肺栓塞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下肢DVT的住院患者诊治经过。结果本组所有患者经超声波检查后均能明确下肢DVT的部位、范围及管腔的狭窄程度。血管造影X线检查,可以反映出血栓部位管腔狭窄的表现。结论DVT是一种具有潜在危险性的血管性疾病,外科手术、长期卧床及恶性肿瘤为最常见的基础疾病,共占76.47%;单侧肢体肿胀是下肢DVT的临床特点;超声波检查能较好的作出下肢DVT的诊断;C-RP水平提高是DVT形成的危险因子;在治疗DVT的过程中,应注意预防急性肺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版DVT危险因素预判及预警评分对老年肿瘤科患者进行即时风险评估,预防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中的形成。方法将108例老年肿瘤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即时风险预警评估理念为导向的针对性DVT预判与预防,对照组予常规DVT预防与健康宣教,评定患者入院后7天及10天DVT发生情况。结果术后7天及10天观察组DVT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即时风险预警评分,对患者DVT危险因素进行预判及危险等级划分,根据危险等级制定相应的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气压治疗仪预防长期卧床高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2月至2013年6月106例老年长期卧床高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治疗组使用TH髑15Power—Q6000气压治疗仪治疗双下肢,对照组按传统方法经常按摩患者双下肢,疗程均为15天。结果两组护理疗效观察,预防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率分别为100%,88.7%,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气压治疗仪预防长期卧床高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显著,且省时节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脉络舒通颗粒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全膝、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2006年6月至2009年8月航空工业中心医院和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收治88例全髋和85例全膝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应用硬膜外止痛泵止痛。实验组患者术后第1天口服脉络舒通颗粒,拔硬膜外泵后12小时后(术后3天)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DVT发生。对照组患者术后3天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DVT发生。结果 实验组患者DVT发生率为3.3%(3/91),对照组患者DVT发生率为11.0%(9/82),前者低于后者,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40,P〈0.05)。实验组患者出血副反应的发生率为6.6%(6/91),对照组患者为6.1%(5/82),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8,P〉0.05)。结论 对全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止痛泵患者,术后应用脉络舒通颗粒联合术后3天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DVT效果可靠、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龙发伤科七味片预防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36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18例服用龙发伤科七味片,对照组18例服用三七丹参片,术后次日起服药。每日检测双下肢肢体疼痛、肿胀、压痛情况,发现DVT症状体征时,即行患肢静脉超声检查;如未发现DVT症状体征,则于手术后第10日行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结果试验组DVT发生率(5.56%)与对照组(16.67%)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龙发伤科七味片可预防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分设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静滴奥扎格雷和川芎嗪;对照组于患肢足背静脉滴注尿激酶溶栓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96.7%,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扎格雷联合川芎嗪治疗老年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显著,与尿激酶比较,奥扎格雷更为安全、使用更方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脑梗死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82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2例,对照组行单纯西医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肢围变化及再通率等方面有无差异。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2.5%,观察组为90.5%,P=0.035;治疗前两组患者肢围比较无差异,但是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肢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股静脉、腘静脉和小腿静脉丛再通率高于对照组,P=0.035。结论对脑梗死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讨论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及抗凝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9年6月在本院确诊治疗的脑卒中伴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治疗方式为临床常规疗法,试验组则采取低分子肝素抗凝方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日常生活能力(ADL)情况。结果试验组60例患者中,仅有1例为无效,治疗有效率为98.33%。对照组60例患者中,仅有7例为无效,治疗有效率为88.33%,试验组优势更加明显,且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ADL评分明显要高于对照组,且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来讲,明确诊断后可采取抗凝治疗方案,效果良好,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旨在探讨下腔静脉滤器在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手术配合及护理。方法对4例采用经股静脉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的患者对其进行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观察病情和精心护理、正确的健康指导。结果患者在手术配合及护理下成功植入滤器后,症状明显好转,无病例发生肺栓塞。结论在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中,合理的手术配合及护理尤为重要,下肢深静脉血栓及早的治疗、及时的观察诊断,强而有效的护理,可提高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特点。方法选取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高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合并深静脉血栓1例患者,取华法林让患者服用,初始为2.5mg/d,对凝血4项检测。同时取泮托拉唑静滴,待深静脉血栓消失后,将患者机体锁骨下静脉置放的留置管拔除,重新于机体右侧股静脉位置实施穿刺操作,完成导管留置步骤。结果选取病例经对病情密切观察,呈较为稳定状,积极实施为期1年的随访工作,未出现肺栓塞和消化道大出血等较严重的并发症,预后理想。结论高龄患者病情多变、复杂,对每一个治疗方案落实时,需对相应的细微变化考虑,明确优势和不足,以使并发症得以控制,取得更理想的效益,增强临床治疗成效。  相似文献   

17.
PICC置管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是将硅胶软管经外周大静脉插入上腔静脉,在肿瘤的化疗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硅胶软管可在X线下显影,能中长期地留置患者体内或输注刺激性及高渗性药物,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治疗的耐受性。我科自2007年1月至2008年5月共置管153例,发生深静脉血栓6例,发生率为3.92%,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与分析77例老年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症(DVT)患者的临床表现.方法 连续选择126例近期经影像学检查确诊的急性下肢DVT患者,调查与统计他们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表现,并按年龄进行分组比较.结果 126例急性下肢DVT患者中,老年患者77例(61.11%,老年DVT组),成年患者49例(38.89%,成年DVT组).老年DVT组临床症状中的疼痛、胀感和沉重感均明显少于成年DVT组(P<0.05),同时两组间各种体征表现分布无明显区别(P>0.05).结论 与成年DVT组比较,老年急性下肢DVT患者部分临床症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老年脑卒中患者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事件的临床表现及对近期预后影响。方法 247例老年脑卒中患者入院后接受了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并按有无DVT分组,观察其一般情况、临床经过及近期预后表现。结果 247例老年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合并DVT患者45例(合并DVT组,18.22),未合并DVT患者202例(对照组,81.78)。老年脑卒中合并DVT组的平均年龄、合并高血压病例数、偏瘫例数、偏瘫侧水肿和疼痛例数、CT中线移位例数、急性期死亡例数、急性期合并症数目和平均住院天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入院时GCS评分、NDS评分、MODS评分、偏瘫侧平均肌力和出院时ADL评分却明显低于后者(P<0.05,或P<0.01)。结论老年脑卒中合并DVT患者年龄偏大、合并高血压病和冠心病较多、急性期偏瘫侧水肿和疼痛表现较多,临床经过凶险和近期预后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心脏直视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护理对策。方法对:136例老年心脏直视术后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40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系统并发症。其中出现肺部感染24例,肺不张11例,肺部感染合并肺不张5例,急性呼吸衰竭4例。结论老年心脏直视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和身体健康,进行充分术前呼吸准备和术后严密观察和护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