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状况与养老机构老年人生存质量之间的关系,为更好地提高养老机构老年人生存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使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对233名养老机构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社会支持各维度与生存质量各领域均呈正相关;社会支持高分组老年人生存质量得分明显高于社会支持低分组;客观支持能正向预测心理和社会关系领域,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能正向预测心理、环境和社会关系领域。结论社会支持是养老机构老年人生存质量的重要评估指标之一,社会支持对生存质量有不同程度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2.
王萍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70-72
目的了解养老机构老年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旨在探寻提高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的方法,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对入住临沂市老年公寓的74例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影响老年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年龄、慢性病及是否参加锻炼或娱乐活动与ADL评分均呈负相关,差异具有显著性;生存质量量表各领域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总分均呈负相关,差异具有显著性和非常显著性;ADL高评分组与低评分组的生存质量比较(除Q1和心理领域外),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养老机构老年人年龄大、慢性病患病率高、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生存质量处于一般偏下水平。生活自理能力与生存质量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沈阳市养老机构老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与其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行编制的一般资料问卷、健康自我管理量表、SF-36量表,按照多级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沈阳市五个区10家养老院老人226例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养老机构老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总体水平为127.81±19.96分,生活质量总得分为102.66±22.21分,均处于中上水平;健康自我管理和生活质量呈正相关。结论沈阳市养老机构老年人的健康自我管理能力越强其生活质量越高,养老机构医护人员可通过提高老年人的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来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
目的了解临沂市城区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旨在探寻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方法。方法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WHOQOL—BREF,ADL,MUNSH,SDS,SSRS量表对入住临沂市城区四所养老机构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生活自理能力、幸福度、社会支持、抑郁情绪等变量对老年人生活质量四个领域(生活自理能力对心理领域影响除外)的影响具有显著性,家庭关系、婚姻状况、参保、家庭收入、过去从事职业等因素对四个领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临沂市城区养老机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处于中等稍偏上水平,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改善现有养老机构的娱乐、医疗、心理及疾病康复的设施和条件,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生理及心理健康状况,发挥家庭、社会、政府对养老机构老年人这一群体的关注和支持,对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老年人口占全体人口的比例不断扩大,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问题凸显,尤其是北京市养老机构的问题比较突出。本文在介绍北京市老龄化和养老机构基本情况的同时,通过北京市养老机构模式和老年人心理的探究得出北京市养老机构运行模式和老年人心理需求矛盾的结论,为今后养老机构的良性发展和老年人养老问题的良好解决提出浅显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著名学者林语堂说过:“如果一个人度过了诗一般的一生,他一定会视老年为他最幸福的时期,他不但不会使可怕的老年来得迟些,反而会期望着老年的来临,渐渐把老年造成他一生最幸福的时期。” 相似文献
7.
著名学者林语堂说过:如果一个人度过了诗一般的一生,他一定会视老年为他最幸福的时期,他不但不会使可怕的老年来得迟些,反而会期望着老年的来临,渐渐把老年造成他一生最幸福的时期。老年人把自己的青春和力量奉献给了家庭、单位和社会。退休以后,面临的生活半径越来越小,社交圈子越来越窄,活动距离越来越短,逐渐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活状态。也就是说,与年轻人不同,老年人从某种意义上说面临着一个不断丧失 相似文献
8.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5)
目的探讨沈阳市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沈阳市养老机构的226例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F-36测评量表评估老年人生活质量,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分析影响因素。结果沈阳市老年人生活质量处于中上水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体育锻炼、有无慢性病、亲密度是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可解释生活质量31.9%的变异量。结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受生理、社会等诸多因素影响。养老机构应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关注,并进行有效干预,从而改善养老机构内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2013年北京市朝阳区老年人养老方式与服务调查数据,对老年人机构养老需求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大约有15%的老年人有机构养老的意愿.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教育程度、自理能力、经济条件、子女数量以及养老观念等因素对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选择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陈强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0,30(10)
采用亲密度与适应性中文版量表(FACES II—CV)和高中生生存质量量表(HSS—QOLS)对532铝绍兴市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在高中生家庭功能亲密度和适应性维度上.城镇学生优于农村学生,高收入的家庭优于低收入的家庭,但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2)在高中生的生存质量方面,男生优于女生,独生子女优于非独生子女,城镇学生优于农村学生,高收入的家庭优于低收入的家庭;(3)高中生生存质量各维度和家庭功能亲密度、适应性维度存在显著正相关,且生存质量量表中的社会功能维度、家庭因子与家庭功能的相关系数达到0.5;(4)随着亲密度水平和适应性功能的提高,高中生的生存质量水平呈明显的同步上升。 相似文献
11.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
目的调查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护理员对老年人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建立预测模型。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了成都市四所医养结合养老院,从其中随机抽取100名养老护理员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对老年人的态度、老化知识、老化焦虑和职业认同。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96份。借助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的态度预测模型中,最终被纳入该预测模型的因素有养老护理员的老化知识、对变老的焦虑及对职业的认同,能解释53.4%的预测变量。结论根据所纳入的因素,提示干预措施应从几个方面入手,包括加强对养老护理员老化知识的培训,降低其对变老的焦虑,提高其职业认同等。对规范养老护理员的照护行为,提升养老护理员的照护质量,促进养老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基于苏州市相城区64424位老年人情况问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老年人的机构养老意愿及其对不同类型养老机构的偏好。重点考查了失能程度与支付能力对其机构养老意愿及其偏好的影响。结果表明,户籍、婚姻状况、是否有养老金、居住方式、健在子女数量、月收入状况、同家人关系、日常生活能力(ADL)和养老机构认知对老年人的机构养老意愿都有显著影响。老年人的失能程度和支付能力决定了其对不同类型养老机构的偏好。 相似文献
13.
全球居民幸福度与人均收入之间关系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从统计实证上厘清经济增长对居民幸福度的作用机制,本文使用权威的幸福度调研数据与基于购买力评价的人均GDP数据,梳理了全球居民幸福度与人均收入在区域截面之间以及不同时间序列趋势之上的典型化事实。结果表明:持续的经济增长尽管是提高居民幸福度的重要因素,但并不必然会使得后者长期持续攀升。 相似文献
14.
进入21世纪,我国迎来了人口老龄化的时代,如何解决好城乡养老问题已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2010年湖北省城乡老年人基本生活状况调查,通过对城乡老年人在经济来源、居住模式、精神慰藉方面基本状况的分析,建立养老担心度量表,利用相关指标对湖北省城乡老年人养老担心度进行测度,湖北省老年人养老担心度普遍较低,城乡差距明显. 相似文献
15.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6)
目的了解成都市机构养老模式下的老年人患病情况、影响因素及其养老需求。方法以成都市6家公立养老机构中居住的1935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并对其患病情况、养老服务需求进行分析。结果成都市公立养老机构入住老年人以80岁以上高龄者为主,完全不能自理或部分自理老人所占比例较大,所患慢性疾病中位居前4位的慢性疾病分别是脑血管病、心脏病、消化系统疾病、糖尿病,所接受的养老服务主要是生活照料。结论成都市公立养老机构入住老年人年龄大、患病情况严重,养老服务内容较为单一,需从提高老年人生理、心理健康状况入手改变养老机构服务。 相似文献
16.
幸福度与佛教信仰的关系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佛教徒的幸福度与宗教信仰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对170名宁德地区城乡佛教信徒进行调查。结果:(1)佛教与幸福度有0.294的非常显著的相关。年龄与幸福度有0.211的显著相关。(2)佛教信仰可预测幸福度12%的变异量。标准化回归方式:幸福度=0.346×佛教信仰。(3)不同年龄阶段佛教徒的幸福度并无显著差异。结论:佛教信仰对主观幸福感有一定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加,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加强对老年人的服务和管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部分。面对人口老龄化对养老服务业提出的挑战和要求,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实现机构养老与居家养老服务双联动,不断提升服务档次,增强服务能力,使老年人身心健康,安度晚年。 相似文献
18.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2)
目的探讨老年人中医养生知识认知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为制定健康促进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便利抽样321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Pearson相关性分析、多元逐步回归的统计方法。结果老年人中医养生知识得分为21.7±7.13分,知晓率为51.67%;生存质量综合评分为67.94±20.48分,整体水平较好;Pearson相关分析老年人中医养生知识认知与生存质量呈正相关(r=0.124,P0.05)。常用养生保健内容的认知度对老年人的生存质量影响最大(t=3.458,P=0.001),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次之(t=1.866,P=0.063)。结论老年人中医养生知识认知与生存质量密切相关,国家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老年人的中医养生知识的认知度,更好地维护和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9.
我国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由于老龄化和养老问题日益严峻,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问题也日渐引起人们的关注。经济的发展推动着我国养老模式的创新和发展,关于养老模式的探究成为社会的研究热点。本文以目前国内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生活质量为研究对象进行相关文献综述,详细介绍了养老模式的现状、生活质量的概念和研究工具,并通过对比分析两种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生活质量水平、影响因素以及差异原因,为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提出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北京市养老机构地理空间分布、服务内容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机构养老服务供给与老年人需求之间均存在结构性矛盾的结论,体现在:城中心的养老床位少而老年人多,远郊区县的养老床位充足而入住率低,养老机构多提供日常照料服务,而老年人最需要的护养服务未能得到充分满足.基于北京市经济、人口、周围环境3个方面的宏观数据,建立线性回归分析模型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养老床位的分布及护养服务的供给与不同地区的消费水平、周围环境设施关系密切.因此,建议从城中心到远郊进行养老疏解,加大郊区的养老机构配套设施建设,合理调控现有资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