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讨口服羟苯磺酸钙联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临床疗效,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住院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共35例(67眼),依据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标准,其中Ⅲ期患者11例(21眼)、Ⅳ期患者12例(23眼)、Ⅴ期患者12例(23眼),所有患者均采用口服羟苯磺酸钙联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后7天、1个月、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眼压、黄斑中心厚度、视网膜新生血管及全身并发症情况。结果表明:与治疗前相比,患者的视力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眼压维持在正常水平(P 0. 05);黄斑中心厚度于术后7天、1个月、3个月持续变薄(P 0. 05);Ⅳ、Ⅴ期眼底新生血管明显消退者38眼(82. 6%),Ⅲ期渗漏减轻者18眼(85. 7%);术后及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无与治疗相关的严重眼部及全身并发症。说明口服羟苯磺酸钙联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DR临床效果显著,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 ,CRVO)的疗效。方法将35例(35眼) CRVO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接受激光治疗,试验组在进行激光治疗的同时,加用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随访1~3个月,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力及眼底病变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末次随访时试验组患者视力提高12例,而对照组为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426)。但试验组有3例发生眼压升高,均经药物治疗后好转,未发生视网膜脱离、继发性青光眼、眼内炎等并发症。结论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联合激光治疗CRVO可显著提高患者视力,促进黄斑水肿吸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老年性黄斑变性(AMD)特指年龄不小于50岁的老年人视网膜中心区域(即黄斑)出现无明显原因导致的老年性病变,导致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下脂肪沉积,表现为视网膜白黄色斑点状玻璃膜疣。目前我国AMD的患病率不断上升,已成为我国老年人群不可逆视力损伤的主要原因。且在世界范围内,随着人们生存年龄的延长和人类老龄化的到来使AMD患病率有增高的趋势[1]。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62例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探究对其采用光学断层成像以及荧光素眼底造影两种检查方法的临床检查效果并进行分析。方法本研究选取62例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患眼90只,分别对其采用光学断层成像以及荧光素眼底造影两种检查方法进行检查,并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查结果以及所得图像特点。结果在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的各个类型中,光学断层成像与荧光素眼底造影两种检查方法对地图状萎缩型、脉络膜新生血管型以及玻璃疣型的检出结果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价值;但在视网膜上皮脱落型的检出比较上,两种检查方法差异不显著。光学断层成像技术对地图状萎缩型以及玻璃疣型的老年性黄斑变性具有较高的检出率,而荧光素眼底造影技术对脉络新生血管型老年性黄斑变性具有较高的检出率。结论对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进行临床检查时,要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光学断层成像以及荧光素眼底造影两种检查方法在临床应用上相互补充,相互结合,共同为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5.
老年性黄斑变性是目前国内外主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可因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或黄斑部出血而造成视力下降或丧失。其中脉络膜新生血管是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由于其确切的发病机制不清,目前一些治疗方法也主要围绕着如何抑制或消退脉络膜新生血管而进行,但多数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现将近年来有关老年性黄斑变性的主要治疗方法作一简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单焦点(SIOL)和多焦点(MIOL)人工晶体植入对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及视觉质量改善的差异。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1月至12月间收治的白内障患者100例(112眼)。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50例,55眼)和观察组(50例,57眼)。对照组植入常规单焦点人工晶状体(SIOL)治疗,观察组植入MIOL治疗。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术眼视力及视觉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裸眼近视力、裸眼中视力优于于对照组(Z=311.600、64.800,P0.01),两组裸眼远视力、矫正远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眼总HOAs高于对照组,Strehl比值小于对照组(Z=1426.000、867.400,P0.01)。结论相较于SIOL,植入MIOL后患者具有更好的全程视力,且视觉质量更优。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使用不同术式治疗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综合效果。方法收集老年性白内障患者93例,根据患者入院日期的单双号数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患者通过超声乳化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通过小切口囊外摘除术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在手术1周、1个月、3个月后视力恢复到0.5以上的患者比例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但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的效果确切,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更加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关节腔灌洗及玻璃酸钠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科住院治疗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80例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关节腔灌洗及玻璃酸钠注射液注射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注射治疗。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效果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治愈率及疗程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关节腔灌洗及玻璃酸钠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关节腔内玻璃酸钠注射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红花注射液联合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在2012年1月~2014年12月间,选择我院内分泌科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0例,患眼44只,采用单纯激光治疗;治疗组30例,患眼43只,同时应用激光和红花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视力改善程度以及眼底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视力改善程度(χ2=4.332,P=0.027),视网膜进展(χ2=4.421,P=0.028),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FFA检查结果比较详见表2,治疗总有效率比较(χ2=3.398,P=0.042),结果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花注射液联合应用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临床具有一定的积极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效果。方法将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仅给予针对性药物治疗,观察组在给予针对性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经过6个月治疗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对骨质疏松症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及对骨质疏松症知识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使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改善临床症状、减轻疼痛,更好地掌握健康教育知识,有效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联合乳酸杆菌治疗老年性念珠菌性阴道炎的治疗效果及复发性的影响。方法选择绝经后老年性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凯妮汀治疗)和观察组(凯妮汀联合微生态治疗)。治疗前、治疗后30天、3个月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两组用药后阴道炎症状明显改善,抗真菌联合乳酸杆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7%。显著高于对照组80.0%(P0.05)。结论抗真菌联合微生态在老年性念珠菌病治疗中发挥了疗效长、复发率低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80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氟伐他汀及阿司匹林6个月,对照组仅口服阿司匹林。治疗前后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最大面积,比较治疗6个月内两组患者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变薄及斑块面积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为10.3%,对照组为35.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伐他汀能显著减轻或稳定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预防卒中再发,改善卒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眼部内刺法与传统针灸方法在治疗糖尿病性眼肌麻痹方面临床对比研究,提出针灸治疗本病的更优方案。方法随机选择我科2015年10月~2016年6月收治确诊的60例糖尿病性眼肌麻痹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所有患者口服或注射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针刺法治疗,观察组采用"眼部内刺法"治疗,均连续治疗30天,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P0.05)。两组患者治疗20天后的症状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症状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眼部内刺法治疗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常规针刺治疗疗效,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具有显著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步行运动对老年高血压并焦虑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焦虑状态的作用。方法 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入选老年高血压并焦虑患者160例,随机分成运动组(80例)和药物组(80例),运动组进行步行运动和常规药物治疗4个月;药物组实行常规药物治疗。试验前后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与ZUNG焦虑量表评分,了解试验前后有无差异,明确步行运动对老年高血压并焦虑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焦虑状态有无改善。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实验前后的IMT与ZUNG焦虑量表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步行运动能改善老年高血压并焦虑患者的焦虑状态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恩度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的疗效,并探讨其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 85例恶性肿瘤并恶性胸、腹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2例和对照组43例。两组均经腔内导管引流基本排净积液后,试验组采用恩度+顺铂方案腔内注射,对照组采用顺铂单药腔内注射。14天为1个周期,至少连续化疗2个周期,最多8个周期。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0.95%,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0.47%(P0.05)。治疗后两组VEGF浓度均下降,且试验组降低更加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随访至2015年6月,试验组中位生存期(7个月)长于对照组(4个月)(P0.05)。结论在化疗的基础上加用恩度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VEGF浓度,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甲状腺局部注射曲安奈德治疗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6例临床诊断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①对照组,在观察期内未予特殊治疗;②甲状腺局部注射组(注射组),甲状腺局部注射曲安奈德(曲安奈德针40mg,每周1次×4次;每2周1次×2次;每4周一次×1次;共7次)。两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6个月随访,检查症状、甲状腺肿、FT4、FT3、STSH、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甲状腺局部注射曲安奈德可使甲状腺体积缩小,发展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数减少,甲状腺相关的自身抗体水平下降,无明显消化性溃疡、骨质疏松、肥胖、多毛等不良反应。结论甲状腺局部注射曲安奈德治疗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疗效确切、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药安神枕配合脐贴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采用中药枕配合脐贴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2个疗程及3个月后随访观察结果,分析疗效.结果:2个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8.89%,对照组总有效率87.50%,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个月后随访,治疗组总有效率81.00%,对照组总有效率50.00%,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药枕配合脐贴治疗失眠近期疗效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而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多发性寻常疣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按就诊单双日,将50例多发性寻常疣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卡介菌多糖核酸0.7mg隔日1次肌肉注射,共治疗3个月;对照组给予CO2激光治疗每3周1次,共治疗3~5次.结果 末次治疗后1个月时,治疗组显效率为78.6%,对照组显效率为77.3%;末次治疗后3个月时,治疗组显效率为96.4%,对照组显效率为68.2%.治疗组除注射部位轻微疼痛外,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多发性寻常疣疗效明显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PELD联合O_3介入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12月间收治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取PELD治疗,观察组采用PELD联合O_3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腰椎功能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VAS评分、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及术后3个月、6个月VAS评分,术后3个月、6个月ODI指数均降低(P0.05);观察组术后及术后3个月、6个月VAS评分,术后3个月、6个月ODI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对照组为7.89%,观察组为5.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LD联合O_3介入治疗可显著减轻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疼痛症状,改善腰椎功能,临床疗效显著,术后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贝伐珠单抗结合伊立替康卡培他滨临床中用于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8年1月到我院就医且经我院病理诊断为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共80例,患者根据开始治疗的时间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伊立替康与卡培他滨的临床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随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32.5%)与疾病控制率(85.0%)均高于对照组(27.5%和62.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的毒性反应人数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9.5个月)和中位生存时间(22.5个月)均高于对照组的(8.1个月和16.9个月)。结论贝伐珠单抗联用伊立替康与卡培他滨的化疗方案,给药便捷,毒副反应显著降低,能够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可按一线治疗方案在全国推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