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历史认识与历史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近年来我国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有必要结合我们面临的历史情境和历史任务、需要澄清和批判的错误观点进行具体分析,从而在“重在建设”的意义上坚持科学历史观,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本文重点就历史认识与历史评价的内在关系进行探讨,认为对历史的认识和价值评估是完整历史研究的两个不可缺少的方面。评价的主体性和认识的客观性可以统一。认识历史不仅为了尊重事实,也为探究过去对现在社会进程的影响。只有把对价值的评估和对过去事实的认识结合起来,才构成完整的研究过程。只要不停止对历史事实的认识和理解,我们也就不会停止评价。为获得对历史客观性的认识,需要树立正确合理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要站在促进社会进步的价值观的高度,站在人民主体的高度进行探索。正确合理的价值观会有助于史学家获得历史认识的客观性,即使如此,客观性还是第一位的,它是历史研究成为科学的标志。一个曾经存在的过去,毕竟制约和规定着历史评价的边界。  相似文献   

2.
民国初期,在政府主导下,北京社会教育逐渐兴起。政府的主要举措有:明确社会教育性质及提出实施社会教育规划,成立管理通俗教育的相关机构,明确通俗教育的教育经费,采取措施保障通俗教育顺利进行等。当时,北京社会教育活动的开展主要是通过学校式社教机构和社会式社教机构来完成的。学校式社教机构包括公众补习学校、露天学校、贫儿半日学校和注音字母传习所;社会式社教机构主要有通俗教育讲演所、阅报处、图书馆和公园。这些社会教育机构开展的各种社教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北京普通市民的智识水平,改变了北京市民的生活方式,丰富了北京市民的生活。  相似文献   

3.
历史发展与历史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在通过具体事例考察历史发展中的精神现象和历史认识中的精神现象的同时,揭示了历史精神的实质,阐明了历史的关系最终表现为人的精神关系的集合,历史最终表现为人性的展示.人与人之间彼此依赖,在相辅相成的原则下共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这二者是人的力量的外化,是人性增殖的结果.并力求在历史与精神之间寻找一种联系,在历史发展中探寻历史认识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历史认识就其本质而言是相对的,而且,这种认识在所有人类认识中是最具相对性的。这种相对性是由认识主体、认识客体的特性以及主客体关系所决定的。历史认识对象比较其他认识对象更具有突出的自主选择性、非重复性和非直观性;历史认识的主体则又受制于其价值观和一定的史学规范,受制于自己所依凭的条件和认知能力。因而历史认识的结果具有相对性。历史认识的相对性要求历史学工作者始终把追求客观作为历史认识的基本目的,避免把历史认识的结论绝对化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通过具体事例考察历史发展中的精神现象和历史认识中的精神现象的同时,揭示了历史精神的实质,阐明了历史的关系最终表现为人的精神关系的集合,历史最终表现为人性的展示。人与人之间彼此依赖,在相辅相成的原则下共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这二者是人的力量的外化,是人性增殖的结果。并力求在历史与精神之间寻找一种联系,在历史发展中探寻历史认识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前,河南教育水平落后,广大农民无受教育的机会,文化水平极低,这决定了新中国成立后河南社会教育开展的艰巨性;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政治、经济上的翻身,河南广大农民对文化的迫切要求刺激了他们学习文化的积极性,促进了河南社会教育的开展;革命根据地社会教育实践,在师资及经费的解决、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为新中国成立后河南农村社会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7.
<古事记>、<日本书纪>中记载的神话历史可追溯到绳文时代的远古源头,当时的女神崇拜展示出日本独特的恋母文化之根.文章从考古资料中的女神土偶入手,结合日本从母系社会向父权社会过渡的史实,探讨日本神话中的母神原型,以及神话历史叙事中普遍呈现的女性中心世界,为日本文明特有的文化恋母现象找到源头和生成依据.  相似文献   

8.
近代日本社会教育始于明治初期,经历了以民间教育为主要形式的萌芽期、以国家权力推进社会教育为主要形式的成型期以及以全民学习为主要形式的发展期。社会教育是日本教育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代日本许多教育家在总结日本国力强盛的原因时都指出发展社会教育是一个成功经验。总结日本近代社会教育发展的经验,可以为我国今天的教育发展提供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试论历史认识与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认识是人类求知的最重要途径之一。它既提供延续着人类认识文明的成果和过程,又展现着其无限宽广的认识前景。我们既从历史认识中求知,又随人类社会发展不断深化历史认识。这是历史认识的特点与优点。解释是历史认识的根本性原则,所有有意义的历史认识都是解释的成功,而解释的本质要求既使历史认识获得当代意义,又使历史认识充满无限的前程与生机。历史研究,正是在历史认识与解释中发生,更在其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历史主义一词具有多义性。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具有本体论的意义、认识论的意义和评价原则的意义。马克思主义在发现和认识人类社会历史本质和规律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它揭示了社会历史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的统一 ;揭示了历史过程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 ;揭示了历史研究的科学性和党性、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提出了自然科学和人的科学相统一的可能性 ;体现了历史认识和逻辑认识的有机结合的原则 ,历史主义评价原则和阶级分析方法相统一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从对“罪感文化”和“耻感文化”两种不同文化形态的差异入手分析日德两种不同战争史观是一种有效途径。基督教神学的“原罪”和“救赎”意识同德国哲学中的“理性主义”和“批判精神”结合起来,把“罪感意识”作为道德评判的基准,依靠它来发展人的良心,正是在这种文化心理影响下,德国才能对侵略战争进行了彻底的、批判式的反思。在日本,伦理道德体系是建立在对天皇的“忠诚”基础之上的,国家神道、武士道是维系民族精神的有力思想武器,对天皇制国家的“忠诚”是道德和行为的最高准则,成为日本屡屡为侵略战争进行自辩的精神动因。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中日两国社会在西力东渐的冲击下,改变了自身运动的发展方向,被强迫纳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然而,两国社会变革走向的结果却大相径庭。之所以中日两国在西为东渐后形成不同的历史走向,除了两国前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差异之外,历史发展的选择性、历史主体的能动性起了主导作用,以致于在中日两国近代社会变革的进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3.
线性代数教育是大学数学的基础教育。本文系统地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日本线性代数教育的发展,当今线性代数教育的研究内容、教学要求及存在的不足之处,并由此引起了对中国线性代数教育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探讨了二语隐喻理解中的文化制约现象,同时涉及文化模式、认知图式和准确理解之间的关系。本文将二语习语的理解的过程视为二语隐喻理解的过程,并认为二语隐喻理解的本质是一个受母语文化制约的认知过程。这个过程涉及各种图式和想象等认知工具。本研究表明:1)二语隐喻的理解主要受到认知因素和文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2)受试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依赖母语的各种图式和联想来理解所有的二语隐喻。论文揭示了二语隐喻的理解中的文化制约现象,从而为二语隐喻语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启发。文章最后论述了研究结果对二语习语和词汇教学的巨大意义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日本是英语教育比较成功的国家,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对外交流的扩大,以交际为目的的英语教学已在各级学校英语教学中成为主要趋势.日本外语学习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其早期学习的外语种类主要是汉语、葡萄牙语、荷兰语.日本人学习外语的目的可分为三类:为某种特定目的而学习外语,为学习以某种语言所集聚的知识和学问为目的,以及作为国际交流的手段.由于英语目前的国际地位,日本人学习英语和英语教育的重点已放在国际通用人才所具有的交流能力的培养上.  相似文献   

16.
社会历史存在物就是以自然存在物和客观实在性为前提,以实践为中介或在实践基础上创造建构的社会历史性物质实体、物质性活动及其功能性的关系、结构和规律等。这一内含人及人的实践的存在物规定了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至少应具以下特殊性:与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相互渗透更彼此区别;具体研究过程中无法剔除主客互逆悖论;在前提假定、要件构成及具体的研究技术与细节方面有自己的特殊要求;其最高层次、最终境界与核心问题是一种社会历史认识论  相似文献   

17.
日本的道德教育,具有高度重视道德教育、国家主义、整体主义、道德教育的政治化等历史传统特征.笔者认为,这主要与其深受儒教文化的影响及其赶超性现代化进程的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18.
唯物史观研究往往绕过历史这一基本概念,或许因为缺乏对人与历史关系的进一步思考而对其诉诸以"人类实践活动史"或"研究对象史"与"研究方法史"的统一的阐释,这种研究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唯物史观研究的发展。本文认为,研究唯物史观历史概念,一是要从历史观嬗变的角度弄清近代历史哲学中的历史概念及其对唯物史观所产生的影响,二是要深入到马克思哲学思维中探讨唯物史观历史概念的理论根基及其深层意蕴,惟其如此,才能揭示唯物史观历史概念的本真意蕴。通过对上述两个方面的考察,本文提出唯物史观中的历史概念指征的是人类通过社会实践而不断消除人的自由本质异化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9.
文化素质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起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促进科学技术教育 (简称科学教育 )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是 2 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认为 ,文化素质教育是在新的历史时期促进我国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切入点。作者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在高校推进文化素质教育作了若干探讨  相似文献   

20.
远在原始氏族时代,我们民族就有了社会公德萌芽,进入阶级社会之后,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道德教育的加强,社会公德的内容也日渐丰富,并且寄寓于社会共同道德或曰国民公德之中,通过“礼”“义”“公”“爱”等道德规范或道德概念表现出来。当前,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社会公德教育提上了重要日程。为了推进社会公德建设,我们应当大力发掘我国古代社会公德遗产,以丰富新道德建设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