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代散文的艺术总结──周明《中国古代散文艺术》评析同林我国散文同诗歌一样,源远流长,浩如烟海,成就卓著。但是,由于观念的影响,历代文学研究重诗轻文,形成了反差强烈的不平衡现象。最近,周明先生的新著《中国古代散文艺术》,(以下简称《艺术》)由江苏教育出...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诗性叙事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春旻 《南都学坛》2001,21(4):44-47
诗歌一直是纯粹的语言艺术,而传统小说则是文学亲近抚慰大众的通俗艺术。不过,《红楼梦》是一个例外。意象与境界的建构,象征、隐喻、复义、反讽等艺术手法的运用,使《红楼梦》的叙事成为诗性叙事,因而它比一般的传统小说更具有艺术质感。  相似文献   

3.
略论中国古代诗歌的民族性特征──中国分体文学史(诗歌卷)·绪论李伯齐中国是诗的国度。在中国古代各种文学样式中,诗歌产生最早,发展也最为充分。从《诗经》迄今三千余年来,出现了众多优秀的诗人,创作了难以数计的优秀诗篇,积累了极为丰富的艺术经验,形成了具有...  相似文献   

4.
比兴是中国诗歌艺术的两种传统的创作手法,它伴随着诗歌的产生而产生,也伴随着诗歌的发展而发展。先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高峰期,在这时期,比兴大致经历了一个由萌芽到成熟以至繁荣的发展过程,它完成了诗歌艺术由巫术的、功利的转化为抒情的、审美的这样一个伟大的质的飞跃,对其后文学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比较而言,《诗经》以兴的大量出现、比的抒情因素增长、用法纯熟巧妙标志着比兴的成熟,而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则以比的泛化延伸、比兴构成象征体系并具有形象美和意境美标志着比兴的繁荣。  相似文献   

5.
《诗经》中著名的两篇弃妇诗《氓》(卫风)与《谷风》(邶风)是我国古代叙事诗的典范,体现了我国古代诗歌独特的叙事艺术和写实抒情相统一的艺术风格,堪称《诗经》"双璧"。从叙述视角、叙述方式、主人公性格塑造、对比修辞以及赋、比、兴艺术手法的运用等方面,比较探析两首诗歌的异同,会带给人们许多文学和美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探究中国诗歌的艺术奥秘,历来是学界热衷的话题。开设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类课程,在高校人文学科则是一种传统。我国古代诗歌艺术种类众多,博大精深,欲阐明其精髓所在绝非易事;特别是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通过讲授使学生对古代诗歌艺术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  相似文献   

7.
《古代爱情诗词鉴赏辞典》已由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这部辞典不仅是古代爱情题材的诗歌作品的精粹选本,而且是一部大型鉴赏工具书,将文学鉴赏与工具书融为一体。对入选的每首诗歌作品,都有精当透辟、深入浅出的赏析,对帮助读者深刻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具有指导性和启发性。现在,特将中国古代诗歌研究专家、《古代爱情诗词鉴赏辞典》顾问余冠英先生为此书所撰写的序言发表于此,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比兴是中国诗歌艺术的两种传统的创作手法,它伴随着诗歌的产生而产生,也伴随着诗歌的发展而发展。先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高峰期,在这时期,比兴大致经历了一个由萌芽到成熟以至繁荣的发展过程,它完成了诗歌艺术由巫术的、功利的转化为抒情的、审美的这样一个伟大的质的飞跃,对其后文学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比较而言,《诗经》以兴的大量出现、比的抒情因素增长、用法纯熟巧妙标志着比兴的成熟,而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则以比的泛化延伸、比兴构成象征体系并具有形象美和意境美标志着比兴的繁荣。  相似文献   

9.
从文学物象考察,《离骚》第33-45章属于以大段人物心理描写为主的诗歌文本类型,该类型是在传统“赋”与“比兴”基础上脱胎换骨产生的,是对传统诗歌“比兴”加“赋”的文本类型的重大突破。该类型也是中国古代诗歌文本类型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一《万叶集》是古代日本最早的诗集,也是古代日本最早的文学作品.在《万叶集》四千五百首诗歌中,山部赤人的风景诗独具特色,一直为后人所称道.山部赤人在他的风景诗中表现出来的自然观,不但对日本的诗歌,而且对日本的文学以至文化都有很大影响.因此研究山部赤人的风景诗及其自然观,对于理解日本的文学和文化传统,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真与幻,虚和实,是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也是中国重要的艺术审美标准,尤其在中国古代的艺术和文学里,它们水乳交融,筋脉相通,血肉相连。中国古代的诗人娴熟使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使诗词产生了令人着迷的艺术效果,感染并激励着读者和探究其奇妙的研究者,欣赏并探究虚实艺术的曼妙。《大学语文》中所选的诗歌,大多也是虚实交织、虚实融合的佳作。探究欣赏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可谓培养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12.
《老子》以其文学上的特异性和独创性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老子对意象化和形象化创作手法的创造运用,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创始的意义和地位。老子出神入化地运用朦胧手法创造朦胧美的艺术形象和境界,以洗炼的方式阐述哲理。《老子》的文学特质主要体现于其诗一般的艺术表现形式。《老子》在中国文学史上最早充分显示了以哲理为灵魂的“诗”的风采,其句法结构融合了南北诗歌风格、形式的传统和特点。可以说:一部《老子》,是哲理内容与诗歌艺术的完美结合体  相似文献   

13.
吴皋是元代临川著名诗人 ,有《吾吾类稿》三卷传世 ,但历代治文学史者对吴皋诗歌缺乏深入的研究 .文章比较系统地研究吴皋的生平事迹及其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对中国古代文学尤其是对临川古代文化和文学的研究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代草原文学是古代北方人民在长期游牧生活中创造的语言艺术。由于上古时代游牧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古代草原文学主要见于汉文典籍的记载。目前公认的最早的作品是西汉初年的《匈奴歌》,距今已有两千多年。此后代表性作品有南北朝时期的《敕勒歌》、《木兰诗》、《企喻歌》、《从军行》(宇文招),唐代的某些“边塞诗”和“敦煌曲子词”,宋、辽、金时期的某些文人诗歌、民谣等。元明清时期,我国古代草原文学主要代表者是蒙古族文学。《蒙古秘史》和《江格尔》,《格斯尔》堪称中世纪北方草原文学的三大瑰宝。此外还有单篇英雄史诗、民间故事传说、祝词与赞词以及各民族诗人所创作的诗歌、词赋。明清以降,有赞扬蒙古族女中豪杰三娘子和满都海彻辰的诗歌和民间故事,有蒙古、满、汉各族诗人吟咏草原的诗篇,更有尹湛纳希的长篇历史小说《青史演义》,并出现了不少叙事民歌、民间故事,尤以民间讽刺文学《巴拉根仓的故事》为著名。  相似文献   

15.
司马迁的《史记》是史传文学的杰作 ,对古代诗歌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文章在论述前人有关《史记》对古代诗歌的贡献的基础上 ,分析了《史记》在思想、题材、表现方法和技巧等方面对后代诗人的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一代有一代之诗,这是一个时代的文学结晶和标格.总汇历代诗歌作品,已形成学术传统,取得了可观成果.到目前为止,断代性诗歌总集唯有《全清诗》编纂尚未进入议程.作为中国古代最后一朝的诗歌创作,清诗是诗史的大总结,不仅诗人众多、诗篇海量,其书写内容也有其重要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全清诗》编纂,将使中国历代诗歌全集合璧无缺,使...  相似文献   

17.
古诗与琵琶     
刘阳 《南都学坛》2009,29(3):69-70
古代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琵琶则是中华民族最富艺术表现力的弹拨乐器之一。历史上曾因琵琶产生过很多诗歌佳作,而诗歌对琵琶艺术在情感抒发、意境创造等方面有很大的影响,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借鉴,具有共通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选取新的视角考察并探讨了茅盾对中国文学由古典向现代转换的理论建树与创作实践:他主张从传统文学与外国文学里提出“特质”以建构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作为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路向之一,以中外现实主义思想所整合的现代型的理论体系作为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创作原则;《子夜》即是实现中国文学现代化所营造的艺术王国。由此说明,茅盾是中国文学现代化进程中的宗师与巨匠。  相似文献   

19.
《诗经》中的取象思维方式源于《易经》 ,是《易》学文化精神在中国文学 ,尤其是在中国古代诗歌欣赏中极具价值的部分。从思维角度去解读《诗经》 ,能更准确地揭示出诗歌的主旨。  相似文献   

20.
小雅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雅刍议孙琪(五邑大学图书馆529020)《诗经》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不论在诗体形式、艺术手法、语言修辞以及章法句法等,都开了肇端,对中国文学尤其是诗歌的发展,影响是巨大的。《诗经》分风、雅、颂三大类。一般认为风是劳动人民的创作,雅、颂是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