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列宁的和平共处思想内容包括∶(1)反对战争 ,用和平方式解决国与国之间有争议的问题 ;(2 )军事均势是和平共处的保障 ;(3)不同制度国家应加强经济合作 ;(4 )确认了不同制度国家的主权、独立、平等、互利、互不干涉内政等原则。周恩来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不同制度国家扩展到包括相同制度的国家 ;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我国基本国策 ,大大促进了世界和平。邓小平赋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新的内容和形式 :即反对霸权主义 ,实行不结盟政策 ,不同意识形态和平共处及一国两制 ,发展是和平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在新时期的外交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外交思想成熟期的标志。其主要内容有: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坚持独立自主,不同任何大国结盟;实行对外开放;正确处理同兄弟党的关系。其基本特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具有更加鲜明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外交理论的立论基础、主题与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 ,坚决维护国家的独立、主权与安全 ,利用和营造国际和平大环境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是邓小平外交理论的立论基础 ;不对抗不结盟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站在第三世界一边 ,是邓小平独立自主和平外交主题的基本内容 ;利用矛盾、处变不惊、灵活务实、韬光养晦 ,是邓小平外交理论的策略原则  相似文献   

4.
从列宁的和平共处策略到当代中国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并粉碎了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后,列宁提出了苏维埃俄国与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的灵活策略。50年代中期,新中国继承、发展了列宁和平共处的策略思想,倡导和奉行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然而,由于当时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贯彻和运用不论在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还是在社会主义国家之间都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80年代后,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对某些国际政治问题的认识也有了相当大的转变,我们才真正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贯彻、运用到和所有国家的关系中,从而赋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普遍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中国发展观以人民的价值满足和利益诉求为归依,体现了鲜明的阶级立场和政治方向。中国发展的一切成果属于人民;发展的中国与全人类尤其是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共享经济繁荣和发展成果;日益崛起的中国不仅永不称霸,而且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谋求更大的发展争取持久、稳定、和平的国际国内环境。  相似文献   

6.
试论邓小平对和平共处原则的创造性运用赵建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的和平共处原则,本来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准则。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提出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国际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他们都没有说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于解决台湾、香港、澳门等中国内政问...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根据对70年代末以来国际形势和世界各种矛盾的全面分析,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和平共处思想。他深刻指出,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题,世界各国的和平共处是必然的和长期的;解决国家内部的、国与国之间的争端应用新的方法,“一国两制”、“共同开发”,是和平共处的新方式;维护国家利益是各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要求,应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准则。邓小平的这些观点,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宝库,为开创我国对外关系的新局面提供了基本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8.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主题、世界格局由两极向多极转换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适时地提出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和国际政治新秩序的战略构想。他认为未来的国际新秩序应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为了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邓小平强调要坚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要促进南北对话,加强南南合作;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  相似文献   

9.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思想渊源主要有三个方面:马克思主义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源头活水,列宁的和平共处理论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供了最初样板;国际法基本原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又一重要思想来源;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文化根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由于集三方面的思想精华于一体,所以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已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在解决台湾问题与推进两岸关系发展进程中,中共中央逐步提出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思想与一系列政策主张.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国家整体和平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与“九二共识”,反对“台独”分裂活动,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建设两岸“共同家园”与“两岸命运共同体”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内容;“以民为本”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思想的核心理念;“共同发展”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目标;建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同时也提出了推进与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原则、路径与手段.  相似文献   

11.
独立自主、和平共处、对外开放是毛泽东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时期,毛泽东的外交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我国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努力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础,并有利于执行对外开放这一长期的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12.
赫鲁晓夫在对二战后时代特点、国际局势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对外战略思想观点,其中包括战争与和平思想,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简称“三和”)思想,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和民族解放运动的思想等等。这些思想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客观现实,对苏联的外交实践、国内建设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这些观点也存在着不足,过分强调和平共处,对苏美关系过于理想化;对社会主义力量估计过高;由于对这些思想观点的不同认识,引发了社会主义国家间、特别是中苏间的论战,导致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分裂。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的“三个世界”战略理论是依据国际形势和世界基本矛盾的重大变化而划分的,其主要内容是:美国和苏联是第一世界,实行霸权主义,是世界人民的主要敌人;广大亚非拉地区和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是第三世界,是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的主力军;第二世界是处于美苏2个超级大国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第三世界国家反对霸权主义可以联合的力量。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理论,为中国外交开拓了广阔的国际空间,为世界各国人民反对霸权主义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世界和平与人类的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建立国际新秩序.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重要战略主张。它包括国际经济济秩序和国际政治新秩序;两者紧密相联,相辅相成。各国应当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本准则,建立稳定和平、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相似文献   

15.
现代化是民族振兴和大国崛起的基石,没有现代化就没有民族振兴和大国崛起。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能够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因为:它坚持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又具有世界现代化的共性,紧跟世界现代化的潮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前进方向;保障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各领域、各方面、各地区均衡有序、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以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各国平等相待、互利共赢,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单边主义,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保障中华民族和平安全复兴。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反霸国际法思想的形成经历了一个过程,其核心是坚持主权、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必须反对霸权主义。反对霸权必须有强大的物资基础。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大就是反对霸权与维护世界和平力量的强大。只有反霸才有维护世界和平,才能使国际法的和平共处基本原则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一科学的结论是邓小平外交思想理论的重要基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中国进入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国家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外交也进入了建国以来最主动、最有利、最活跃的时期。邓小平以其无产阶级战略家的眼光,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为我国外交制定了一系列原则、政策,对国际形势作了科学的论证和预见,为今后我国建设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全文具体从五个方面论述:(一)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特征;(二)独立自主,不结盟,反对霸权主义的基本原则;(三)和平共处、“一国两制,共同开发”处理国际关系的根本方法;(四)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和国际形象;(五)“中国的发展对世界和平和世界经济的发展有利”。  相似文献   

18.
和平共处原则是一项重要的国际政治原则,它由列宁于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提出并付诸实施的外交交往原则。和平共处是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理论的重要原则,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国际政治理论作出的贡献。在国际政治的实践过程中,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平共处的外延和内涵不断扩大。中国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对列宁和平共处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经过中国的外交实践和世界各国的认同,已成为指导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和重要的国际法准则。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国内学术界对赫鲁晓夫进行了热烈而有益的讨论,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我们感到,对赫鲁晓夫的“和平共处”思想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存在一些偏面的看法。本文企望以求实的态度,对赫鲁晓夫的和平共处思想作一些粗浅的探索。 1 通常,“和平共处”是指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原则,包括同一制度的国家之间。但赫鲁晓夫的“和平共处”主要针对让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因此,本文所提“和平共处”就是指不同制度国家之间关系的处理原则。  相似文献   

20.
无论是哈贝马斯还是罗尔斯都秉承了康德的永久和平观念,探讨如何从民族国家走向世界大同,但又都试图根据200年来的人类历史经验对康德在<永久和平论>中表达的和平思想加以改造,虽然二人的路径不尽相同.罗尔斯是在人民层面上进行建构不同人民的和平共处,哈贝马斯则是更多的考虑制度层面的和平问题.罗尔斯认同康德国家主权的观念但其和平的联盟又非国家联盟而是人民联盟,他试图通过用人民替换国家,对国家主权做某种程度的限制.哈贝马斯则认同康德的世界公民权利观念但又超越国家从后民族国家的层面去实现世界和平.哈贝马斯和罗尔斯都试图将康德的消极和平改造成一种积极的和平.这样的改造也常使他们在对现实政治的阐释中陷于尴尬和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