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和”,是人类追求的最高境界。“和”是一种品格,一种精神,一种文化。坚持和实践“和而不同”的“和为贵”的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和文化的主轴,是一代代人应努力践行的历史使命。“和文化”在宏观上讲涉及天和地和、国和人和四个层次,“和”,不是“知和而和”,斗争、变革、革命,也是致“和”的有效途径,要“以力致中”,要以实力促“和”、求“和”、维“和”。我们要理直气壮地增强政治力、经济力、军事力、科技力、文化力,以实力为依凭,弘扬“和”,践行“和”。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写作学学科体系中,写作学和文章学、作者和写作主体、材料和写作客体、文章和写作载体、读者和写作受体、集材和感知、构思和运思、行文和表述、标题和题目、主题思想和中心思想、论点和论断、结构和布局、线索和脉络、文体和体裁、文风和风格等,都是含义相近容易引起混淆的概念,需要加以准确、清晰的辨惑,以有利于人们对写作原理和规律的掌握和运用,并推动学科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更臻精审和圆融。  相似文献   

3.
网络语言的出现是对传统语言形式的丰富和发展,又是对传统语言的巨大冲击;它有助于网民更好地交流、使交流风格变得幽默和风趣,并且,在交流中它具有经济性和创新性等价值;与此同时,网络语言还具有简洁性和形象性、诙谐性和个性化、兼容性和使用者年轻化、非正式化和群体化、便捷性和粗俗化、随意性和多样化、虚拟性、口语化和键盘等特征。  相似文献   

4.
房地产业具有关联度高、综合性强、地域性明显等特征,它关乎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是否得以顺利推进和实施,也影响着国民经济是否能够健康、持续和稳定的向前发展.而近些年来蔚然成风的创意经济,显示出其令人惊叹的产品、营销、服务、市场潜力和创造财富的速度,在不可逆转的以房地产业为主要载体和推动力的城乡一体化和工业化进程中,如何能既充分、合理和高效利用各种资源和能源,又能把科技、文化、旅游、体育和房地产等各类产业有效聚集在一起,充分发掘和不断提高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城市核心竞争力提升和城市品牌形象塑造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大数据背景下的项目管理模式和体系呈现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新趋势,深入分析大数据理论体系和项目管理的标准化知识结构,将大数据的理论体系与技术方法全面应用到项目的进度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组织管理、人才管理和风险管理之中,构建了集数据分析、知识结构和功能模型于一体的多元化大数据的项目管理系统模型,并在数据分析平台系统的物理层、数据层、知识层、交换层和应用层,以大数据Hadoop系统为基础,结合SOA服务和项目管理数据库服务,采用分布式架构的浏览器服务器,创新了项目进度、项目成本、项目质量、项目组织、项目人才和项目风险管理的模式和体系。  相似文献   

6.
一直爱夜、颂夜,有着浓厚的幽暗意识的鲁逯,惯于从反面现照世事人生,因而从他的文本缝隙中寻找、梳理出希望、光明和理想,就显得更有意味和珍贵.记忆中的童年和故乡给鲁迅带来快乐和美好,健全人格和美好人性的构建倾注了鲁迅的心血和热情.前者是对往事的温馨回忆和美好想象的诗意书写,后者是对狂人、复仇者、革命者、实干者、孤独者的热情肯定和礼赞.一直对希望、光明和理想深深怀疑的鲁迅笔下的希望、光明和理想才更加真实可信,也与那些盲目乐观并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的社会乌托邦拉开了距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相似文献   

7.
思维创新的理性探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创新起于思维,终于结果,必须使思维的理性与活性高度和谐。做到在反叛中创新,强调自我、非我和忘我;在重组中创新,强调自组、差组和互组;在理智中创新,强调智商、情商和意志商;在观察中创新,强调有意、有思和有破;在体验中创新,强调感悟、领悟和顿悟;在交流中创新,强调求同、求异和求合;在冒险中创新,强调胆识、学识和见识;在环境中创新,强调情境、心境和意境。创新必须坚持逆境坚韧、顺境理智、常境有恒的精神,将个人素质、科学方法和良好环境巧妙地“发酵”,酿造出激情、思绪和信心。  相似文献   

8.
儒学人文精神与现代社会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儒学的忧患精神、乐道精神、和合精神、人本精神和笃行精神 ,是中国人文精神的体现 ,其宗旨是对于生命的关怀。面对 2 1世纪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的心灵以及文明之间的冲突 ,并由此五大冲突而造成的生态、社会、道德、精神和价值五大危机 ,我们可以从儒学人文精神中获得和生、和处、和立、和达、和爱等五大原理或五个中心价值观 ,以此作为化解人类五大冲突和危机之道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的协调发展思想具有丰富的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要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协调发展,人和自然要协调发展,农业、能源、交通、教育和科技要协调发展,沿海和中西部地区要协调发展,效益和速度要协调发展,市场和计划要协调发展,改革和发展要相互协调等。这一思想的基本特征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创新性、时代性和奠基性。  相似文献   

10.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创造了丰富的文明成果和智慧结晶,其中对宇宙、天下、社会、人生有着深邃的哲学思考和系统探索,形成了中华文明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和道德观。为挖掘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基和文明底蕴,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历史自信和文明依托,探索中华文明的思想精华与马克思主义的有机结合。研究认为,中华文明以“天人合一”、生生不息、和谐共生为核心内涵的宇宙观,以天下为公、讲信修睦、亲仁善邻为核心内涵的天下观,以民为邦本、革故鼎新、任人唯贤为核心内涵的社会观和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政以德为核心内涵的道德观,与马克思主义的宇宙观、全球观、社会观和道德观有着高度的思想契合。  相似文献   

11.
以创新为核心,从导师队伍建设、博士研究生创新基金制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和博士生在学期间论文发表制度四个方面建立和完善博士研究生培养创新机制,可以保证和提高博士学位授位质量。  相似文献   

12.
以人为本是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长期方针,出版工作要体现“以人为本”,主要含义是:出版经营者管理者要制定以人为目的的发展目标,实施人本管理;以读者和作者为中心,通过出版精品图书服务社会,提高民族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论晚清出版史的近代化变革与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清出版史是中国出版史上的重要变革与转型时期,中国出版在这一历史时期逐渐完成其古今之变,开始从传统走向近代,形成具有近代形态的新式出版。变革与转型的因素贯穿和渗透于晚清出版的各个阶段和环节。从宏观上看,印刷技术、出版物形制、出版物内容、出版物类型、出版机构、出版观念、出版管理体制、著作群体、出版交流、出版社会作用等10方面的变革能够充分反映和印证晚清出版史的近代化变革与转型特征。  相似文献   

14.
提升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版学报影响力的主要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版学报的办刊宗旨出发,分析了影响其发展的两个主要因素:栏目的“综合性”和稿源的“内向性”,即自然科学版学报的栏目几乎涵盖了学校所有的学科和专业,论文作者绝大多数是本校的师生员工,以及目前学报面临的困境;指出提高自然科学版学报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是自身发展的必要条件。建议摒弃传统的办刊理念,使自然科学版学报由内向封闭型向外向开放型转变。从吸引优质稿源、改变编辑工作模式及栏目创新三个方面阐述了提高学报影响力的主要途径。最后讨论了自然科学版学报未来的发展模式:构建网络平台,开放存取和集约化办刊。  相似文献   

15.
对“图书情报一体化”的争论进行回顾和分析,对图书馆学未来的理论发展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系统·学术期刊》、《读秀学术搜索》,统计了1978年至2010年间国内研究“图书情报一体化”的文献,对这些文献发表的时间分布、高发文量著者、高被引著者做了详细的统计和定量分析,并对这一论题的两种主要观点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针对我国出版业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笔者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 ,指出了存在问题的“九大症结” :重复出版、侵权盗版、非法出版、库存积压、质量低劣、书价虚高、政企不分、规模偏小和手段落后 ,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 :出版业必须走“产业化、集团化和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17.
计算机的全面介入已经带来了出版界的一次革命。对于社科期刊而言,计算机给作者以新的研究技巧,给编者以新的编辑模式,给出版者以新的发行渠道,给读者以新的阅读媒体,这一切都正在赋予期刊一个全新的面貌。这些革新虽然大多表现在方法和形式的层面上,但它们必将带来期刊编辑、出版观念的变革。  相似文献   

18.
随着高校学报期刊编辑部数字化出版流程的复杂化和多样化,出版流程的风险也不断增加。因此,如何识别、分析、应对编辑出版流程中的风险成为编辑出版过程中各参与方需要妥善解决的问题。结合高校期刊编辑社的工作实际,提出了编辑出版流程全面风险管理的模型,并给出了可以在风险管理中运用的工具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现代图书出版中的十大误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图书出版存在十大误区 :重数量轻质量、重效率轻功益、重迎合轻引导、重策划轻审稿、重商品价值轻文化价值、重模仿轻创新、重选题轻作者、重竞争轻联营、重炒作轻制作、重外部出击轻内部管理。必须纠正这些错误倾向 ,以促进出版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利益相关者分类及其实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利益相关者的分类是利益相关者管理的核心问题。界定中国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实证研究企业的利益相关者重要性随企业生命周期变化的规律,据此将利益相关者分为关键利益相关者、非关键利益相关者和边缘利益相关者三类,可为企业制定权变的利益相关者管理战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