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国家的出现产生了国家干预经济的行为,其法律表现形式便是经济法。把握经济法的起源及定义以便于厘清经济法与国家干预的关系。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经济法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作为国家干预经济的法律形式得到了各界的认同。通过对经济关系中宏观调控、市场主体、市场秩序和社会分配四要素进行调节,经济法弥补了市场和政府的内在缺陷,在克服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促进了国家干预市场的法治化发展,并且为国家干预的法治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论经济法语境中的国家干预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经济法的基本属性是什么,一直是经济法学研究中的一个争论焦点.文章通过对国家干预一词的语义解释,论证了国家干预是一个连续的历史过程,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国家干预经济的法律文本解读,阐明了经济法的基本属性是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接着从实证的角度考察了国人受益于国家干预的情形,同时引述了外国学者对中国国家干预绩效的评价,最后提出了完善中国国家干预运行机制的若干构想.  相似文献   

3.
经济法与国家干预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共同的调整对象——经济关系,使二者取得逻辑的统一。共同的目的——经济利益,使二者取得了现实的统一。二者相互依存,是历史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周旭 《南都学坛》2006,26(5):88-90
从经济法产生的经济基础、社会基础和法律基础来看,经济法是基于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失灵、以私权为本位的市民社会的局限和私法调节功能的先天不足,而通过政府干预经济、国家之公权介入市民社会之私权、公法融入私法,彼此间交互作用而产生的。透过对市场与政府、市民社会与国家、私法与公法这三对矛盾的分析,展示出经济法自诞生之时就以平衡个体私利与社会公益为己任,这注定了经济法的追求社会正义与社会效益平衡统一的价值取向。这一探究对我国的经济法发展及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探析经济法与若干法理学说的关系,是研究经济法的法理基础的一个视角。司法能动学说有利于经济法回应社会现实需要。法理学中发展权的学说夯实了经济发展权这一经济法基本权利的理论基础。自然法和软法学说使经济法的理论更加深入。法制系统工程学说促进经济法的创制和运行与现代科学技术、科学思想相结合。功利主义法学与经济法的理念相得益彰。本土资源学说与比较法学说指导经济法律制度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大胆进行法律移植。  相似文献   

6.
经济法领域中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是政府如何干预经济、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这一问题如果放在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关系的背景下来理解,更有助于把握其本质.通过对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关系的梳理,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要保障市民社会的健康发展,必须借助于国家的适当干预.国家在干预经济、干预市场时必须依法进行,在公权与私权之间达成适度的平衡,实现市民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经济法放在经济学的角度来考察,从经济学的历史发展来探讨经济法的深层根源.通过分析市场失灵,国有干预及政府失灵这个经济理论未阐释经济法的发展。然而,经济学与经济法之间除了一致性之外,还存在着冲突。  相似文献   

8.
经济法与行政法是独立的两法律部门已经是一个公认的事实.本文从经济法与行政法产生背景和本质差异的角度来比较两部门法中国家主体的不同,认为在经济法中国家主体是积极主动、创造性的;而在行政法中,国家主体地位是被动的、消极的,并从社会法之角度指出行政法与经济法在边缘上的融合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9.
国家协调说、需要国家干预说是经济法学界的两种影响比较大的学说,首先对这两种学说的异同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提出两种学说有三个方面共同点,主要表现在都承认市场失灵、都将经济法界定为社会本位法、都认为协调或干预要以尊重客观经济规律为前提;同时认为它们的主要分歧之点在于对经济法的产生、立论点、性质、调整对象、法律责任的认识不同.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我国经济法应以"协调干预论"概括更为科学,因为这样的概括就将学界公认的经济法的两大部分市场规制法和宏观调控法的精神都包含在内.最后本文对经济法的一些基础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论经济法的宪法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市场关系与国家关系的结合产生了市场规制关系,经济法作为国家关系与市场关系结合的法律形式,其对市场规制关系的调整导致了国家经济权力与社会性经济私权的融合增长。社会责任原则是经济法的宪法基础,国家经济权力作为新的公权、社会性经济私权作为新的私权,都是宪法社会责任原则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1.
从经济法主体制度入手,以公法与私法区别的角度批驳了国家必然作为经济法主体的观点,进一步论证了经济法的本质。经济法不应单纯地属于公法,而是由传统公法与传统私法发展而成的一种新型公法与新型私法的融合体。经济法可以分为宏观经济法与微观经济法,在前者中,国家当然地作为经济法主体;而在后者中,国家不必然作为经济法律关系一方主体。  相似文献   

12.
市场强制与国家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常的理念是一个不受干预的市场中可以存在充分的自由竞争 ,自由的市场必然与外部强制性对立。然而另一个角度的研究却表明 ,即便是一个没有外力强制作用的市场本身也存在着内在的强制 ,正因为如此 ,人们被迫作出一种制度选择———国家干预。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时间为顺序 ,介绍评论了西方社会从 15世纪以来的主要经济学思想及其对于经济立法的指导 ,如重商主义、重农主义和亚当·斯密的自由放任经济学说 ,从经济学发展的角度观察经济法的发展 ,旨在提供从另一个方位思考经济法的内质的办法  相似文献   

14.
民法与经济法的经济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法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是市场调节机制发挥作用的法律保障。经济法的概念及调整对象虽然学术界尚未形成定论,但大都定位在弥补市场缺陷,规范国家干预之上。如果说,成熟的经济学与幼稚的法学的提法过于偏颇,在市场与国家关系领域,经济学的确比法学成熟得多。运用经济学理论,对民法与经济法进行法律的经济分析,不失为科学界定二者调整范围的佳径。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经济法价值定位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干预与经济自由是经济发展的两个方面,而经济法就是在自由市场与国家公权力之间起一种平衡作用。回顾我国经济的发展历程,由国家主导型经济向市场主导型经济转变是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但我国目前的经济法仍定位于国家干预经济,这显然与经济发展的需求发生了错位,故此,我们认为我国经济法在其价值定位上应取向于经济自由和规范政府干预。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法发展中的国家主义之克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国家在经济法中的特定地位和作用入手 ,深入分析了国家主义在经济法中的多种表现及根源 ,然后提出了克服经济法发展中国家主义障碍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7.
从法的功能和经济法产生的背景中能够看出,经济法的诞生先天地就带着社会利益本位的基因。同时政府经济职能范围不断拓宽,政府作用于社会经济生活的权力也在扩张,对经济法功能的定位提出了新的挑战。这个特殊的视角决定了经济法平衡协调、培育市场经济、规制经济权力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论社会利益及其法律调控--对经济法基础的再认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们要获得对经济法规范的理性认识 ,必须首先深入认识经济法规范形式背后的利益性质和形式 ,因为任何一个法律部门的出现都是利益发生冲突的结果。其次必须深入研究调整这种利益关系的国家权力的运行方式。本文正是从这两个方面展开 ,一是通过对社会利益的独立及其特征的论述阐明了经济法产生的根本原因和经济法存在的完全充足理由。二是从国家权力运行方式的角度对经济法性质进行了再思考——经济法既是政府干预之法更是干预政府之法。同时 ,根据法律实质论和法律形式论的理解 ,解释了在经济法领域出现的“私法公法化”和“公法私法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本文突破国家理论在政治学范畴中的探讨,在更广的意义上对国家这一现象进行分析。主要通过对国家职能的演进与经济法的关系,以及“国家经济人”与秩序假定的探讨,重在研究国家在经济法体系中的地位问题。  相似文献   

20.
论经济法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法的理论基础具有独特性与综合性.基于主体的基本权利在经济法中所处的关键地位和突出作用,可以权利分析为视角进行研究.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经济法的哲学基础,居于最高指导层次.在学科互动中,社会科学范畴的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社会学、法理学、伦理学以及相关自然科学的基本原理,则分别而又共同地为经济法提供操作层次的理论基础.虽然,上述学科对经济法发生理论影响的路径和程度不一,但都不可或缺;我们可以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与方法进行整合,构建"经济法理论基础系统".破解经济法研究领域的这一难题,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