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吕静韦  蔡玉胜 《城市》2021,(3):27-39
京津冀城市群的短板在中等城市,而发展潜力也在中等城市.加快推进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需要增强中心城市的带动和辐射作用,还需要关注中等城市发展.与长三角城市群相比,京津冀城市群在中等城市发展上面临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中心城市带动力偏低以及公共服务配比不均衡等问题,建议通过提升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强化产业支撑...  相似文献   

2.
张庆瑜  邹哲 《城市》2019,(2):14-20
快速轨道交通是城市群主要城市间联系的骨架,是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基础。笔者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城市群的交通模式,建立可达性测度指标,分析快速轨道交通的发展对城市群内各城市可达性的影响,并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计算城市群可达性指标,基于快速轨道交通发展对城市群可达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京津冀城市群快速轨道交通发展做出评估,为制定城市群轨道交通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胡安俊  孙久文 《城市》2018,(6):3-14
建设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对于提高国际地位、 形成我国北方经济新引擎、 解决北京"大城市病"和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目前,京津冀城市群在经济发展水平、 创新引领、 区域差距、空间结构和生态环境等方面与世界级城市群还有较大差距.建设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既需要加强创新驱动,提高成果转化能力,搭建连接介质,推进产业和技术转移,也需要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空间体系,建设绿色低碳示范区,促进区域协调、 共享与绿色发展,还需要体制改革、 人才、 资金和土地等要素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郭晓杰 《城市》2018,(6):29-35
未来全球竞争将更多地体现在城市群之间.京津冀城市群具有成为世界级城市群的巨大潜力,需建设成为在全球城市体系中承担特定功能的城市群.相比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综合指数水平较低,河北与京津的发展状况存在巨大落差,为探究这一落差形成的根源,笔者尝试利用引力模型探讨河北各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  相似文献   

5.
王晓玲 《城市》2014,(5):30-38
正一、引言城市群是城市化发展到较高阶段的空间形态和地域组织形式,一经形成,就为整个区域的经济活动提供了巨型发展平台,聚集优势凸显,会产生远大于城市规模效益的区域规模效益,成为国家的经济主导区和增长极,辐射和带动整个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由此,学者们断言,城市群是城市发展的主流和大趋势。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6.
郁鸿胜 《科学发展》2009,(11):76-81
建立与世界级城市群相匹配的上海市域城市群,旨在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长三角城市群的战略要求,提高上海市域城市群能级和上海首位城市的集聚和辐射效应,实现较强国际竟争力的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7.
陈伟  李卓航  肖映彤  王雅楠 《城市观察》2023,(6):126-140+163-164
城市群作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单元和构建城镇协调发展的关键主体,探讨城市群空间结构对实现经济发展和碳减排的双赢意义重大。本研究将我国19个城市群作为研究样本,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2006—2019年我国城市群空间结构对绿色发展指数的影响,探讨了其作用机制以及城市群空间结构对不同类型城市群的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多数城市群目前为多中心空间结构,但有向单中心空间结构转变的趋势;城市群空间结构指数和绿色发展指数之间呈现“N”型关系;产业结构能够在城市群空间结构影响绿色发展指数的过程中起到负向调节作用,科技水平和分工水平能够起到间接中介作用;城市群空间结构对绿色发展指数的影响存在城市群中心度特征的异质性,低中心度城市群向多中心空间结构演变、高中心度城市群向单中心空间结构演变时更有助于降低城市群绿色发展指数,实现经济增长与碳减排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京津冀是我国东部沿海三大城市群之一,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要求,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打造首都经济圈。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抓紧编制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相关规划,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2014年3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年~2020年)》出台,要求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以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为目标,加快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发挥对全  相似文献   

9.
韩冬 《城市》2021,(12):34-44
笔者选取2015年-2017年京津冀城市群200个县(市、区)的常住人口、户籍人口数据进行测评,以最具代表性的张家口市为例开展城市收缩现象研究,结果表明:以常住人口之比、户籍人口之比、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之比分别识别的样本出现收缩现象的数量依次升高,收缩格局呈现圈层和聚集性特征.在粗放型经济转型困难、资源型城市主导产业升...  相似文献   

10.
江淮城市群及其主体功能的战略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必定 《城市》2008,(12):16-20
一、江淮城市群的提出与空间结构 江淮城市群是以合肥为中心,包括沿淮的蚌埠、淮南.沿江的马鞍山、芜湖、巢湖、铜陵、池州、安庆,皖东的滁州和皖西的六安11个省辖市,形成“1+10”的城市群结构。2007年,江淮城市群的地区生产总值为4780亿元,占全省的65.1%:工业GDP为2010亿元.占全省的73%:固定资产投资为3462亿元,占全省的71.7%:进出口总值为121.9亿美元,占全省的76.5%。  相似文献   

11.
覃剑 《城市观察》2013,23(1):113-124,189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为主旋律的背景下,金融资源的流动性进一步增强。同时,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城市群正逐步成为改变世界经济格局的重要地理景观和动力。在这一过程中,金融资源空间配置与城市群发展表现出诸多的耦合性。本文就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英伦城市群、欧洲西北部城市群和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等国际著名城市群金融资源空间配置实践规律进行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2.
两型社会建设中的长株潭低碳城市群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长株潭城市群的两型社会建设,关键在于建设低碳城市群,促进节能减排,保持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处于较低水平,构建低碳化的城市群落生态体系。长株潭低碳城市群建设机遇与挑战并存,区位、资源、人才、科技等优势和基础条件为其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而重化工产业结构、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问题提出了挑战。基于两型社会建设要求,长株潭低碳城市群建设需要加强低碳技术创新、低碳产业布局、低碳能源开发与利用、低碳消费与营销等。  相似文献   

13.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历史演进与整合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伟霞 《城市观察》2009,1(1):108-116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城市世纪已经到来,城市群成为未来国际竞争的主体。珠三角城市群发展很快,一体化已成大势所趋,但在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将珠三角打造成世界级城市群,必须先了解其发展历史及掣肘因素,从观念意识、功能规划、产业协作、利益协调等多方面进行整合,才能实现可持续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4.
邵静怡  孙斌栋 《城市观察》2013,23(1):158-168
通过对上海较为成熟的创意产业集聚区田子坊的实证研究,分析了创意产业对城市更新的推动作用及局部城市更新对该地创意产业发展的影响,并对这一过程进行了中外比较。针对田子坊目前存在的创意产业淡出、原住居民安置等问题展开讨论,提出有利于城市更新与创意产业协调长期发展的思路,以实现两者间的共赢。  相似文献   

15.
裘丽岚 《城市观察》2011,(5):164-173
本文对城市群的理论发展和研究成果做了概括性的回顾和梳理。重点叙述了国外的圈层结构理论、田园城市理论、区域规划理论、中心地理论、增长极理论、大都市带理论、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理论、核心一边缘理论,以及国内的点轴系统理论和双核(港城)模式,还对国内外其他学者的相关研究作了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6.
王桢桢 《城市观察》2010,(3):123-130
城市更新是城市改造、重建、再生和延续的过程。从广州城市改造的经验观察,实践中所运用的政府、市场以及混合改造模式都存在治理困境。政府改造模式导致“角色”错位,市场改造模式导致公共利益受损,混合改造模式导致成本外溢。传统的改造模式由于没有将改造成本内部化,不论是政府行为还是市场行为都会产生负外部性。笔者由此提出新的治理模式——利益共同体模式。这种模式区分行动者的不同角色,以产权为纽带,以外部性成本内部化为基础,通过合约安排使政府、开发商和原住地居民组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在这样一个“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新模式运作下,旧城改造不再是单一的政府和市场行为,而是一个兼顾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的社区集体行为。这种治理模式符合社会发展与和谐社会的理念,能将旧城改造的成本内部化,使产权人享有真正意义的决策权,有利于社区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从发展的历程和环境、产业形态与整体实力以及产业政策三个方面,对发达国家城市科技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和动因作简要的总结;之后从发展现状、产业形态、地区分布等几个方面简述我国城市科技服务业发展概况;最后分析我国城市科技服务业存在的问题以及发达国家城市科技服务业发展对我国城市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曾华翔  朱宪辰 《城市观察》2014,34(6):110-114
城市空间布局是一个基于城市开发、居民迁移、社区重构的复合概念,关系到经济、交通、就业等居民生活的诸多方面。在空间产权能够私有化的国家和地区,空间布局的结果可以简化为买卖双方权衡利弊后的市场均衡,但在我国土地产权国有化的前提下,空间买卖和使用都受到来自政府的行政权力干预,使得其结果偏离正常的市场均衡。本文给出基本的市场化假设,进而讨论行政权力干预从各因素上如何对市场均衡造成影响,并说明在这种情况下空间布局的可能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various aspects of international public relations by other countries in the U.S. Based on the Foreign Agency Registration Act (FARA) report in 2002, this study analyzed client, activity types, purpose of activity, and key U.S. partners for activity. This study found that (1) business organizations and central governments were major clients of international public relations in the U.S., (2) meeting with governmental officials and congressional leaders was the primary type of activity followed by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and (3) economic purpose led by trade promotion was the primary motive for these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20.
曾珏霞 《城市观察》2010,(5):180-192
以广州城市空间结构演变为背景,从经济学上探讨住区分布的形成原因与演变趋势,并结合广州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寻求可行的住区分布优化调整措施,进而起到促进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并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