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重商主义的本质在于财富与权力之间的双向循环.由重商主义的思想渊源和政策效应而产生的经济秩序具有经济行为的民族化这一特征.重商主义所衍生的经济关系从属于其所处之具体时代的政治和社会关系.重商主义经济秩序是社会秩序的功能呈现,嵌植于社会体系之中,亦即具有嵌入性.在欧洲的民族国家建设时期,这种嵌入式重商主义的特点尤为明显.国王、贵族和商人这三股社会力量之间的博弈互动,成为孕育重商主义经济秩序的土壤.锁定这一特定时期来对重商主义加以解析,也有助于进一步挖掘国际政治经济学在嵌入性视角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经济政策和理论既是国家的经济管理问题,也是社会财富的生产和分配问题。长期以来,"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及其关系一直是世界性的重大问题。英国作为第一个工业化经济大国,其经济政策和理论在世界上具有典型性,影响广泛,经历了从重商主义、经济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到"第三条道路"的重大变革。历史实践中,"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相互交替,构成经济政策变化的"钟摆运动",反映出国家干预和市场经济的变化关系,体现权力与资本的关系,包含经济变革与社会稳定的关系。政策变革都有从"好日子"到"坏日子"的经过,变革的直接原因都是危机驱动,深层原因多是偏重财富创造而忽视财富分配。兴于经济需要,败在民生问题,是重大教训。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密不可分。政策变革不免矛盾冲突和矫枉过正,但是从实际需要出发,而不是从概念观点出发,能够相对平稳过渡,没有导致社会经济制度的颠覆。  相似文献   

3.
波索什可夫重商主义思想的特色之一,就是把国民财富划分为物质财富和非物质财富,把视野拓宽到精神领域,着眼于社会整体来探讨经济发展问题。对外他主张贸易保护主义,明确提出与西方商人展开价格战的思想。在价值和价格理论上他表现出浓厚的国家主义思想。他提出“共同幸福”的经济发展模式,主张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和调节,倡导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和管理制度,并产生了进口替代战略的思想萌芽。波索什可夫的重商主义思想反映了彼得一世改革时代的要求,同时又超越了这一时代的局限,为俄国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指导。  相似文献   

4.
财富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基本范畴。重商主义仅仅抓住财富主体内容的对象化金银,直接将交换价值看作财富。重农学派否定了重商主义的交换价值财富观,将财富的主体性归结为具体的农业劳动,肯定了具体劳动及其创造的使用价值。亚当·斯密从具体劳动上升到劳动一般,虽然也将交换价值作为财富的表现,却是对重商主义的否定之否定,实现了交换价值与抽象劳动的统一,是资本主义意义的劳动财富观。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劳动财富观的批判,指出了其异化劳动财富观的本质,揭示了财富物质内容、主体内容和社会关系之间的内在逻辑,阐释了社会主义劳动财富观的理论内涵。将马克思的财富观归结为"人本主义",资本主义财富观归结为"物本主义",是一种脱离社会关系的抽象表达。只有深入理解马克思财富观的历史意义和理论内涵,才能更好地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  相似文献   

5.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在批评信奉自由放任的新自由主义的同时,积极进行国家干预,提出一系列抵御危机、刺激经济的措施: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加强政府投资,重振实体经济;改善就业和社会保障;外贸政策趋于保守;国有化措施的运用.西方发达国家采取的反危机措施在对挽救本国经济发挥一定作用的同时,也对处于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经济产生了利弊兼有的多重影响,这些影响主要集中在金融领域、实体经济领域与经济结构调整方面,深入剖析这些影响,将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发展道路中的国家自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从政治学视角探讨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原因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而国家自主性理论作为理解国家与社会发展的新范式使得这一问题的解决有望取得突破。中国革命的历史遗产和官僚体制的发展、执政党的危机意识与高层精英的战略领导以及平均主义带来的平等社会结构等,使中国在改革之初的发展就具有自主性特征。中国的经济增长得益于基于国家权力和国家能力的有效干预,这种国家干预主要体现在国家自主性的政策和制度供给、政策和制度执行两个层面。但近些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失衡带来的社会不公和利益集团,成为国家能否为经济发展持续提供动力而必须应对的难题和挑战。中国需要从政府体制改革和社会自主性提升两方面入手实现国家自主性的平衡,以隔离性和嵌入性为特征的治理式互赖,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中国家自主性的目标和状态。  相似文献   

7.
作为对现代生产方式的最早的理论探讨,重商主义在经济史中的地位是无法替代的。但我们的著作却往往令人失望,它们通常只是草草地罗列几点了事。如重商主义的财富就是货币,货币就是金银。财富的源泉在流通领域,在于对外贸易。主张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等等诸如此类的观点,表现得过于走马观花和心不在焉。事实上,重商主义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观点,其对后世的影响远远超过上面所列的为大家所熟知的观点。这就是他们纷纷在各自的著作中表述这么一个观点,“奢侈有利,节俭有弊”。  相似文献   

8.
荷兰是开放的“首个现代经济体”,自由贸易论的早期倡导也部分来自荷兰,世人因此相信,荷兰的率先崛起与重商主义无涉无缘。细查历史却可发现,荷兰在快速发展中同样采用了关税保护、产业扶植、政府干预等重商主义政策工具,借此形成的强大生产效能才是它奉行自由贸易的实力基础。荷兰事实上超前践行了重商主义所蕴含的赶超发展要诀:致力于在更具报酬递增潜力的工商业中培植自身比较优势,借助外来移民大力集聚能加速经济崛起的先进生产要素,注重通过技术模仿、进口替代和自主创新去增强产业竞争力。其后来走向相对衰落,是因为英法等国实行了更严格的重商主义,而荷兰却经历了产业脱实向虚、技工和资金流散、企业精神丧失、创新动力萎缩等“富贵病”,从而与重商主义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9.
市场自由与政府干预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自由与政府干预,是经济学发展史的历史性话题。遵循历史的线索去理解市场自由与政府干预理论与实践产生的背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重商主义强调政府对经济生活积极、主动、严格地干预;资本主义自由竞争主张市场自由,严格限制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产生;新自由主义的兴起与经济全球化;新凯思斯主义的诞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国际贸易摩擦新时代与中国经济政策调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不景气、世界各国对中国经济崛起的恐慌、中国实施具有重商主义性质的外贸政策、贸易保护手段的多样化等原因中国进入了国际贸易摩擦的新时代。因此,中国应该从国际经济政策、国内经济政策、外贸战略、企业战略等四个方面进行经济政策调整,以确保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经济体制转型:基于国内外研究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体制经历了两次大的转型。总结国内外学术界对我国经济改革和体制转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国外学者从西方的视角分析了我国经济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并对我国经济发展前景作了展望和预测,国内学者则对诸如计划经济体制何以建立及其利弊得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以及我国渐进式改革道路的合理性和缺陷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但这些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缺乏对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直接对比研究、没有把我国经济体制转型放在东西方经济制度变迁和政策调整的背景下进行考察、缺乏对我国经济体制转型的综合性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东北后 ,在政治上扶植傀儡政权伪满洲国 ,使之脱离中国内地 ,变成一个附属于日本帝国主义的政治实体 ;在经济上实行统制政策 ,运用军事政治手段在东北强行建立为日本掠夺战争资源服务的殖民地区域经济体系。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加强对东北地区的殖民统治 ,极力推行区域经济一体化政策 ,即在统制经济体制下 ,实行区域产业的集中控制和区域经济的一体化运营 ,使伪满作为一个整体纳入日本殖民地经济体系中 ,成为日本经济的附庸。因此 ,伪满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鲜明的殖民地性质  相似文献   

13.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改革开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全球化,一方面给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给经济发展带来动力,促进经济体制的完善;另一方面我国的经济安全,企业的发展面临着挑战。我们要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扩大开放,同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创新,争取在经济全球化中受益。  相似文献   

14.
中国周边仅有的地理态势使它在远东国际关系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周边经略具有丰富的经济动能.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的强度降低传统政治安全的重要性,是中国周边经略的核心.中国正面临着从传统政治安全朝向经济全球化时代调整自己的国家周边外交的重大转变.中国的周边经略是中国崛起的重要梯阶,它涉及到中国战略选择的以下几对相互关系的精准把握.一是挑战者与追随者的关系;二是韬光养晦与有所作为的关系;三是外交与内政的关系;四是全方位外交与大国外交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赵泉民  井世洁 《文史哲》2005,15(6):70-76
20世纪初西方合作经济理念与当时以互助进化为核心的社会思想相交融,开始了其在中国的早期本土化用现代性的汉语资源表述西方的合作理念,借助初步中国化的“主义”话语来论证合作制度对中国社会的正当性,视合作制度为中国经济改造的适当工具等。其旨趣在于促成一场社会化的合作运动,改善平民经济,建立合作自治社会。此种理念性因素奠定了政府在推动中国农村经济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但是,植根于西方“个人主义”土壤中的合作经济制度,不可能在笃信“集体主义”的中国社会得到很好的生长。合作社组织在20世纪中国的“异化”或多舛命运也足以证明这一点。  相似文献   

16.
体育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体育经济作为全新经济增长点,其蕴含的经济效益与价值已被广泛认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体育发展水平,反过来,体育经济的发展也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二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本文结合当前体育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体育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促进体育经济发展的有效对策,实现体育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王莉 《学术探索》2013,(4):34-39
中国与欧盟拥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这使得中欧双方都把对方视为重要贸易伙伴,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也保持着良好势头。但在欧盟与中国的经贸关系发展中一直存在各种各样的摩擦和问题,对此中欧双方都需要进行调整,在寻求化解双方矛盾中能够达成共识。本文通过对中欧经贸关系的现状和特点进行分析,分别从中国和欧盟两个角度的利益诉求着眼,对中欧经贸关系的发展趋势做出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四个方面论证了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想政治基础。分别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指导思想;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以增强自主发展能力为根本动力;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以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为基础保障;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以促进社会和谐为前提和目标。  相似文献   

19.
经济法中的政策——基于法律文本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策是政府与市场在经济法中的连接点,其在经济法中的存在具有普遍性。中国现行经济法中有20部法律含有"政策"一词,共使用87次。不同语境中的经济法政策语义各不相同,可以在"目标"、"性质"、"标准"、"实施手段"、"信息指引"等语境中解读经济法的政策语义。经济法中的政策具有一定的类型特征,通用型政策与专用型政策、元政策与再分解政策、经济政策与技术政策在经济法中清晰可辨。经济法中政策制定权力层级分散,政策运行在总体上呈凌乱状态,只有货币政策与中小企业促进政策的运行较为体系化。经济法政策的改善应着力于政策的规范与监督。  相似文献   

20.
由于经济公益诉讼案件不能通过传统诉讼方式很好的加以解决,这在客观上产生了对经济诉讼法的需要,经济诉讼法的实质是经济公益诉讼法,经济公益诉讼不同于经济法上的诉讼。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生活的复杂化.我国应构建经济公益诉讼法。经济公益诉讼只是各类公益诉讼中的一种,经济公益诉讼法也只是公益诉讼法中的一种。因此。我国应构建一个涵盖各类不同公益诉讼,跨越部门法的新型综合性的诉讼法——公益诉讼法,公益诉讼法作为一个整体应成为第四种诉讼程序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