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成才与就业》2023,(6):56-57
教育先驱黄炎培先生于1918年创建中华职业学校是中国职业教育先驱黄炎培先生于1918年创办的历史名校。学校是隶属于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局的一所全日制公办学校,是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学校坚持“文化立校、依法治校、创新兴校、质量强校”,始终以黄炎培职教思想为立校之本,秉承“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办学宗旨和“敬业乐群”的校训,坚持“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教学原则,精心培养“爱我中华”、“双手万能”、“利居众后”、  相似文献   

2.
为迎接校庆45周年,校图书馆于10月5日至20日举办了“合肥工业大学教师著作展。”参加展出的主要是建校以来我校教师独立或合作著、编、译的书籍,内容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法律、经济、语言、文化、体育以及自然科学及其它学科。总数达209种,其中管理系副教授赵贺春编著的《中国工业经济学》曾获1989年安徽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社科系副教授钟玉海参加编写的《青年领导者哲学》曾获全国青年书展二等奖,其它学科获奖的有丁  相似文献   

3.
高校校有企业亟待改革 ,文章以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 ,从校企改革的实际出发 ,对校企面临的问题、思想观念、改革的思路以及校企改革中应采取的措施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论述 ,旨在进一步推进校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广大中小学把家访作为结合家庭教育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要手段之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然而近些年来,中小学教师的家访却越来越少。在一些学校家访的形式甚至已经绝迹,教师与学生家长的接触已被“校访”取而代之。所谓“校访”除了个别家长主动到学校了解子女在校的情况外,即以班级或学校名义召开家长会或教师用各种方法通知个别学生的家长到校面谈。很多人认为,家访与“校访”都是教师与学生家长的接触,只是地点不同而已,都达到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信息交流、学生情况的了解等,其效果应该是一样的。其实不…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校是非,其所校即“原稿”,其目的就是从语言文字、学识方面订正“原稿”,这样未免过于狭隘。光为“原稿”校是非是不够的,在为“原稿”校是非的同时,也理当收集带有普遍性的语言文字问题,以专题形式予以辨明是非,从而达到在社会上纯洁祖国语言的目的——这是现代校是非的隐性功能。  相似文献   

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高校在对口帮扶贫困县中延续了“农校对接”的做法并拓展为“校农结合”。以贵州省G大学对口帮扶Z县为例,“校农结合”主要有四种方式:校园展销、食堂采购、教师团购和门店直销。通过“校农结合”建立农民与高校师生的紧密关系是一种构建产销直接对接的“巢状市场”创新,在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市场经营能力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却面临市场边界宽泛而又“脱嵌”于主流市场,农户组织薄弱与质量监督保障机制不完善,校农互信互助机制难以建立等实践困境。在乡村振兴开局时期,建议建立政策补偿机制、“赋能”农民提高自组织程度,建立校农“社区营造”平台,以此形成“校农结合”的可持续机制。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了东北大学部分校有企业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重点研究高等院校中的校有企业发展壮大的途径 ,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站建设越来越接近于一门艺术而不仅仅是一项技术。网页的艺术设计日益被网站建设者所注重。在目前国内对此领域研究甚少的情况下,作者将网页艺术设计与其他艺术设计形式进行了比较,尝试从网页艺术设计的内容、原则和特点等三个方面,对这个新的艺术设计领域进行了的归纳总结和理论探讨。作者认为网页艺术设计是艺术与技术的高度统一,指出网页艺术设计包含视听元素与版式设计两项内容,它以主题鲜明、形式与内容相统一、强调整体为设计原则,具有交互性与持续性、多维性、综合性、版式的不可控性、艺术与技术结合的紧密性等特点。在网页艺术设计与网站主题的关系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美”和“功能”都是为了更好地表达网站主题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9.
由于古代的文法与现在不同,尤其古笈多有传抄错简之误,所以读古书的人,就要做一番文字“校诂”工作。“校”,就是根据若干版本校正古书字句的讹误,“诂”,就是注解古书中的深文奥义,使之明顺通达。两者的关系是可以互证、互释的。我认为“校诂”的目的就在于读懂古书,所以,要尽可能结合全书的脉络来认识,加以肯定。今举有关《老子》的两则“校诂”事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0.
我校“校县共育”综合教育改革研究课题,届世行贷款“师范教育发展项目”改革课题,经国家教委师范司和世行贷款办批准,于1993年9月正式立项。为了“校县共青”的研究工作顺利的开展和探索经验,我们选定了瑞昌市和彭泽县作为试点县;取得经验,然后逐渐推广到其它县区。我们在试点县主要作了以下几项工作:第一、招生工作的改革实施“校县共有”课题的第一个环节,就是要改革招生制度,提高生源质量。我校从1994年起,对“校县共有”的试点县进行招生改革c于是,我们早在1993年11月,就向江西省教委呈交了(关于按照“校县共育”课题计划…  相似文献   

11.
结合西南大学荣昌校区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对农科院校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途径、方法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提出了构建以“厚基础、宽口径、会经营、善管理、能创新”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专家引领 教师带动 学生参与”的大学生智能培养体系;建立以“教师大课题为主轴 学生小项目为支撑”的校园科研互动互惠网络体系;举办“博新实训”教改试点班;建立“8 1”校企联合体等5个方面的教育教学实践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能力的具体做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三国时的曹魏、孙吴都设有“校事”一职。曹魏的校事主要职掌是“刺举”,在孙吴则主“典校诸官府及州郡文书”外加“刺举”,这些职掌无疑与司法机关、监察机关的职权发生冲突。但两国的君主囿于其利,久久不予废除。这无形中加剧了政权的运转矛盾,加速了两国政权的权力旁落或灭亡。虽然,校事制度在两国最终被废除,但其对后世的特务机关的影响却不容低估。  相似文献   

13.
正特教事业就是慈善事业,特校教师就是爱心人士,让我们的使命与生命同行2007年8月,福建省霞浦县特殊教育学校由县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是集听力障碍、智力障碍等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免费教育的公办特殊教育学校。怎样办好这所新生的特校呢?作为霞浦特校首任校长,笔者深感任重道远,立足霞浦,放眼全国,反复斟酌,确立合适的发展目标、可行的发展规划、科学的发展策略,务实创新,和谐进取,努力实现霞浦特校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地方本科高校的文化建设从目标而言就是“文化塑校”,就是要以校园特色文化塑造学校的品牌形象,全面提升办学层次。地方本科高校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以文化人”,就是要以优秀的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思想意识与言行举止,从而实现“以德育人、以文化人”的大学功能。按照“文化塑校”的战略,凝炼大学的育人文化,实现校园文化的“以文化人”功能,需要传承校史的根的文化、弘扬校训的励志文化、彰显校友的创业文化和优化校园的环境文化。  相似文献   

15.
同学们经过了紧张的初三学习后,进入了高中阶段——中等职业教育的学习生活。“进了三校,还有奔头吗?”“三校生的学习紧张吗?”“三校生的学习生活有什么特别吗?”“我们该如何面对?”等等问题一定会在你们脑中出现。解答你们心中疑惑的不是我们,而是你们的学长们。  相似文献   

16.
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代行式”社会工作服务是在缺乏第三方——专业的学校社工介入服务背景之下的权宜产物。基于皖北农村M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调研,探究这种留守儿童“学校代行式”社会工作模式在相关制度建设、留守儿童心理疏导和档案管理等方面的具体做法,进而对"-5前农村留守儿童“学校代行式”社会工作实施效果进行评估,结论是:由农村学校及其教师为在校留守儿童提供服务是利弊兼有,且弊大于利的,由此呼吁未来农村学校能实现“一校一社工”,由驻校社工承担起在校留守儿童服务任务,这既有利于对农村学校及其教师进行减负,也有利于我国的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校县共育”课题是九江师专向国家教委师范司申报的关于师范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科研课题。这一课题业经国家教委师范司批准并获得世界银行贷款办公室专项经费资助。学校为什么要实行“棱县共育”?其意义何在肝“校县共育”湖基本内容是什么?基本思路是什么?怎样实施“校县共育”?这些问题既是课题实施需要首先明确的问题,同时也是在实施课题的过程中需要不断追思、不断加深认识的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作一基本阐述。强调“棱县共育”的必要性“校县共育”,是指学校与县区合作、共同培育人才。在具体阐述“校县共育”的内涵之前,我们先…  相似文献   

18.
唐代张固写的《幽闲鼓吹》,记述了当时的一些掌故,内中有一则,中华书局1958年标点本的全文为: 乔彝京兆府解试时,有二试官。彝日午叩门,试官令引入,则已醺醉,视题曰幽兰赋,不肯作,曰:“两个汉相对作此题。”速改之,为渥洼马赋,曰:“校(此夕)予。’奋笔斯须而就。其中乔彝所说之“校(此夕)子”一词,联系  相似文献   

19.
全国部分省市乡镇成校建设研讨会日前在上海嘉定区召开。与会代表就“在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如何发挥乡镇成校作为农村成人教育主阵地的作用”一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不可否认,曾有一段时问全国乡镇成校整体呈现出停滞和萎缩态势,但随着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如今乡镇成校发展已出现回暖趋势——  相似文献   

20.
中华书局编辑部于1959年出版的《史记》,以金陵局本为底本,进行加工整理,书末附“校读后记”,是较为完善的版本。对于三家注中的少量误点,尚有漏校,如“数”,谬。印本亦有误处,如“陕”误为“陕”,“祠”误为为“数落”、“责让”之意,而注为“频数”意,实“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