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少杰 《河北学刊》2006,26(5):82-84
对于如何加强中国社会学理论建设,郑杭生认为,时代在呼唤社会学观念的变革,社会在要求社会学理论创新,中国社会学界应当以宽容的理论胸怀、广阔的理论视野、崭新的理论观念、深邃的理论思维,创造植根于中国社会现实、回答中国社会问题的新理论。刘少杰分析了经验描述社会学方法的形成过程及局限性,肯定了费孝通所创建的重视经验考察,同时又不忽视理论概括的社区人类学研究,认为应当将社会学的经验研究提升到理论思维的层面上。谢立中从当前中国社会学理论研究的发展中,分析了五个具有明显理论自觉的研究范式或框架式理论雏形,认为这些理论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社会学“重经验、轻理论”的实用型面貌。  相似文献   

2.
李友梅  汪丹 《学术月刊》2012,(7):156-160
○李老师,您求学与治学的经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历程而展开的,起初您学习的是语言,但后来为什么转向社会学这个学科?您时常对学生说是"误打误撞"进来的,那当时是一个什么情况呢?●我的求学经历确实与时代变迁交织在一起。现在想来,我经历了几次人生选择,最终有幸以社会学为毕生事业,也是一种缘分。1973年,我作为外语  相似文献   

3.
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研究、发掘和写好中国社会学史是中国和谐社会建设"盛世修史"的需要,是中国社会学走向"理论自觉"的需要,是中国社会学在世界学术格局中"强益自我"位势的需要,同时还是一代社会学者对历史有所交代的需要.研究中国社会学史.要明确其内涵和外延.在内涵上,中国社会学史是学术进程的复合体:是学术发展史,也是思想更新史,是学科推进史,也是学说传播史,还是矛盾斗争史.根据中国社会学发展脉络的实际,其外延可界定为"中社会学"的框架范畴,既包含了小社会学,也包含了人类学的一部分、社会工作等多项内容.研究中国社会学史,应客观揭示中国社会学的历史进程,根据史料分析综述各学派学术观点,科学揭示中国社会学的成就与不足,把握治史的态度与原则.此外,还应注重对中国社会学史的使用和开掘:从已有的成果中寻找认识中国社会的方式和方法,发掘面对中国社会、反映时代精神的本质问题,对前辈认识中国社会的切入点进行追踪式的"再研究",传承前辈构建中国社会学的特有概念和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4.
主持人语:2012年2月29日,中国社会学界"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会于中国人民大学,庆祝郑杭生教授从教50周年暨北京郑杭生社会发展基金会正式成立。与会嘉宾,或感言一段,或撰文  相似文献   

5.
从法治建设、犯罪问题、民间纠纷等三部分的法社会学探索,笔者对其研究团队10余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概括性的总结.其中,法治建设的法社会学探索包括:从法制到法治、法律的双向诠释、法律的"在场"与"不在场"、法律的实践逻辑、从"送法下乡"到理性选择、中关法律意识的比较等六个部分;犯罪问题的法社会学探索包括:社会转型与犯罪成本、犯罪人的自我归因、女犯的生活世界、堕入犯罪的"漏斗效应"等四个部分;民间纠纷的法社会学探索包括:法律的"差序利用"、初级关系的变迁与民间纠纷解决、弱者诉讼的谋略、法律的"甩干机制"等四个部分.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80年代末,随着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颁布,许多国家的社会学研究者开始关注儿童社会学研究.在一段不算长的时期内,儿童社会学已经形成了三种研究范式:社会化研究范式、社会建构论研究范式及权利论研究范式.就儿童社会学的中国经验来看,虽然学科呼声较早,但后天发育不足.通过反思儿童社会学的中国经验,表明无论是国际层面的儿童社会学还是国内层面的儿童社会学都没有摆脱分支学科丛中的边缘地位;同时,对儿童社会学中国经验的反思,也引发了有关中国社会学自主性问题的思考.无论如何,儿童社会学到了以行动社会学和解放社会学的姿态、实现自我解放和儿童解放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7.
编者按:郑杭生教授是我国学有成就和有影响的社会学家,在学术理论上建树颇丰,他提出的社会学"四论"被认为是全世界具有东方学术品格的中国人的原创性社会学理论,因此,他被认为是"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开拓者之一".2009年,中国人民大学在全国率先启动了文科一级教授的聘任工作.经相关程序选聘,我刊顾问郑杭生先生在2009年5月被正式聘为中国人民大学首批14名一级教授之一,成为我国社会学学科第一位也是目前唯一一级教授.本文是特约的郑杭生先生的博士研究生童潇对郑先生进行的访谈.在本刊30周年刊庆期刊发,以飨读者,以表祝贺!  相似文献   

8.
在历史变迁中把握西方社会学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立场演变,有助于进一步理解社会学的理论发展及其包容性,增进社会学的学科自觉。"去"马克思主义与"趋"马克思主义的交织是西方社会学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立场的总体表征。具体而言,西方社会学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立场演变大致经历了理论的分殊——反思性吸纳——极度排斥——再度融合——社会学专业化发展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隐性表达五个阶段。回顾和反思西方社会学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立场的演变,也可为当代中国社会学的建设提供许多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发展和全球化趋势的增强,改变了原有的社会现实基础,社会学学科的历史使命必然要求社会学理论做出相应的变革。一、全球化进程中社会现实基础的改变综合众多学者的观点,可知全球化是在16世纪开始萌芽,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发展,从80年代起进入当代的加速期。在此  相似文献   

10.
中国模式或中国经验与当代中国社会学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中国模式"或"中国经验"成了包括社会学在内的学术界、理论界的热点之一,这中间究竟能不能提"中国模式"就有截然相反的意见.我们的观点是其一"中国模式"可以提而且必须提,其二"中国模式"或"中国经验是中国社会学立足现实的有效切入点,其三实地调查地方层次和社区层次是将前沿意识与草根精神结合的关键.那末,研究"中国经验"或"中国模式"究竟对中国社会学有什么作用呢?这是我在文中着重加以说明的.  相似文献   

11.
权力问题是研究社会秩序时的一个重要问题。从韦伯到科尔曼,再到布迪厄、福柯,社会学理论中关于权力的研究经历了一场微观基础的转变。从最初纯粹理性人的假定,到后现代理论中对行动者感性选择的回归,当代的社会学权力理论超越了权力的理性假设。权力也由最初的抽象权力,扩展为具体、真实、可感的权力。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要地回顾了一百多年来美国社会学研究及主要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这些研究及理论的发展包括芝加哥学派的兴起,结构功能理论的盛衰,社会互动理论的发展,冲突理论的变化,以及世界体系理论的出现。分析了美国妇女及少数民族社会学者在数量上的增加以及全球化的深入将如何影响美国社会学研究的方向。文章最后讨论了未来社会学及社会研究在美国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中国社会学理论建构的努力与不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如何加强中国社会学理论建设,郑杭生认为,时代在呼唤社会学观念的变革,社会在要求社会学理论创新,中国社会学界应当以宽容的理论胸怀、广阔的理论视野、崭新的理论观念、深邃的理论思维,创造植根于中国社会现实、回答中国社会问题的新理论。刘少杰分析了经验描述社会学方法的形成过程及局限性,肯定了费孝通所创建的重视经验考察,同时又不忽视理论概括的社区人类学研究,认为应当将社会学的经验研究提升到理论思维的层面上。谢立中从当前中国社会学理论研究的发展中,分析了五个具有明显理论自觉的研究范式或框架式理论雏形,认为这些理论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社会学“重经验、轻理论”的实用型面貌。  相似文献   

14.
郑杭生  杨敏 《河北学刊》2003,23(6):82-92
社会学的独特论题是现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这一问题既是元事实也是基本的经验事实,它构成了社会学知识的二重性质--理论与方法的结合的基础.因此,社会学方法必然卷入元理论和元预设.由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所具有的元理论意义,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和预定性假设贯穿在社会学知识的整个过程.本文的论述意在说明,个人与社会关系问题既是社会学知识的一系列起点,即理论与方法结合的起点;也是各种分裂的传统、"方法论斗争"、社会学知识形态分野的起点以及知识整合的努力的起点;当然,它也应当是社会学重建的起点.因此,对社会学元理论层面问题及其与社会学理路和方法之间内在联系的一系列探索,能够明确社会学实现重建所面对的真正问题.  相似文献   

15.
理性选择理论和制度主义理论是经济社会学的两种重要理论视角.在关于家庭行为的分析中,贝克尔坚持以效用最大化、偏好稳定、市场均衡等基本假设为基础的方法论个人主义,运用成本-收益的实证分析揭示了家庭内个体理性选择行为.然而,在制度主义理论看来,贝克尔的理性选择分析忽视了宏大的外在制度性因素以及理性来源的社会性建构,不能有效说明家庭行为.因此,应从社会学制度主义立场出发,基于中国当代社会现实,提出家庭制度主义分析下的另一种景象.其中,国家、市场、文化、社会观念等制度共同影响和塑造了家庭行为.  相似文献   

16.
中国社会学的价值追求与理论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民族复兴的价值追求,中国社会学在发端之初融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为一体,既接受了西方社会学的影响,也承继了中国学术传统之精华,展开了广阔的学术视野,建构了具有丰富内容的社会学理论,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做出了显著贡献。中国社会学应当认真总结因人文精神而兴、借科学精神而实的历史经验,突破单纯经验化和技术化的狭隘倾向,摆脱由此而产生的表层化和边缘化困境。  相似文献   

17.
社会理论(或社会哲学)视角不只对马克思主义史研究具有特殊的意义,它实际上可能是今天全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最重要的立足点。从社会理论角度进行马克思主义创新面临着两个实际难题:一是怎么处理与传统哲学的关系,即如何满足人们对惯常划归哲学范围的那些普遍性关怀的需求;二是如何兼顾批判与建设之间的关系。布洛威的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我们从社会理论角度重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重要启示:对公共事务而不是观念的研究是进一步增强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落点。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同社会学其他方面的研究状况相比,仍然是当代中国社会学研究的一个薄弱环节。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研究薄弱的原因,不仅在于受到了"左"倾教条主义和实证主义等西方社会学流派的影响,而且也在于中国社会学的自我意识不足,未能把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看作中国社会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应当明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本质特点和历史地位,在空前有利的机遇下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9.
人类对于自身与自然环境关系的探索由来已久。社会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研究在西方(特别是美国)学术界分为环境社会学(Environmental Sociology)和自然资源社会学(Sociology of Natural Resources)两个截然不同的学科。环境社会学在国际学术界拥有较大的学术影响力,它也经常被许多环境社会学家认为是涵盖自然资源社会学的范畴。然而,  相似文献   

20.
方劲 《天府新论》2010,(5):99-103,138
经济学依据"经济人"的基本理论假设,将消费行为看作是理性最大化的行为,并建立了各种抽象的理论模型,但在面对消费生活的具体性、多样性和丰富性时明显缺乏解释力。社会学在消费行为的理性化反省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遵循社会和文化的研究路径,注重社会结构和文化因素对消费行为的影响,但在某种程度上又忽视了消费行为的选择性和主动性。感性选择是在感性意识支配下的选择行为。在研究消费行为时引入感性选择范式,既有利于弥补消费行为经济学研究的理性化缺陷,又有助于社会学深入开展消费问题的微观研究,弥补社会、文化等宏观范式在消费者主体性和选择性上解释力不足的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