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我自小就是哥哥的“跟屁虫”。哥哥每次考试都能拿第一,而我就像自己拿了第一那样的高兴,见人就说:“我哥哥可厉害了,考试总是第一!”那种喜悦是没有人能够体会的。一次父亲对我说:“又不是你考试第一,你高兴什么?记住,不要拿别人的东西来炫耀自己!”于是我记住了第一句关于“炫耀”的话——不要拿别人的东西来炫耀自己。  相似文献   

2.
父亲     
父亲为使哥哥能在城里早些买到一套好住房,竟然把他自己大半生的积蓄也拿出来了。“孝忠!”父亲把整整齐齐的9捆人民币放到哥哥面前,郑重其事地说“:这是我给你的9万块钱,你只要再加上两三万元人民币,就可以在城里买到一套新住房了!”看着父亲那热切期盼的眼神,哥哥激动得几乎要流出眼泪来。他急忙双手拿起桌上的人民币,给父亲递了过去“:这个钱,我不能要!“”为啥不能要?”父亲很吃惊地问。“你和母亲都老了,这钱应该留着让你们自己用呀!”哥哥实事求是地说“,买房子不着急,再过几年,等有了钱,我自己会买的!“”孝忠!”父亲动情地又把那9捆…  相似文献   

3.
强江海  姚静 《百姓生活》2010,(11):35-36
为救治父亲举债15万元 2005年6月26日下午4点多,21岁的石正伟刚从网上查到自己的高考分数,就迫不及待地给父亲打电话:“爸,分数公布了,我的成绩上大学没问题!”  相似文献   

4.
那天,父亲坐茬冬阳下,穿着厚厚的棉衣,倚在墙边打盹。你就趴在他的身边,呼呼地睡着。突然,你警觉地睁开了眼,朝着我竖起了耳朵,并龇开了牙。“丑丑,是我!”父亲听到了我的声音,睁开了半闭的眼睛,一丝惊喜掠过,父亲立即站起了身:“丑丑,是姐姐,不要叫!”你开始摇起了快乐的尾巴,尾巴上扬着,在父亲的前后左右不停地欢跳着。  相似文献   

5.
爱的轮回     
入选第三届“中国演艺界十大孝子”的央视《夕阳红》节目主持人黄薇,总是把自己的父母当作一对“老宝宝”。从父亲中风偏瘫的那灭开始,她11年坚守在父亲身边尽孝。她像教孩子学步一样鼓励父亲下床走路:“老爸,你真是好样的,我数一你迈左腿,我说二你迈右腿。”她从一个“医盲”练出了专业水平,下手就能找准穴位给父亲按摩。  相似文献   

6.
何伟良 《今日南国》2014,(12):32-32
每一个夜晚的来临,一听到我下班回家叩打门环的声音,父母便像赛跑一样一前一后争着为我开门,总怕被对方抢了先.母亲的脚步细碎而轻柔,父亲的脚步则如重锤般有力,跺得地面“咚咚”直响.因此,尽管母亲非常地努力,但总是比父亲慢半拍,为我开门的似乎永远都是父亲!有时候母亲也会站在父亲身后大声地嗔怪:“平时让你干点事,你磨磨蹭蹭慢慢腾腾的,一听到儿子回来你跑得比兔子都快!”父亲此时总是呵呵的憨笑两声,但并不驳斥母亲的话.门在开启的瞬间,我照例能听到两声一高一低、苍老而亲切的问候,随后老两口就像勤务员似的,一人给我推自行车,一人帮我拿包,让我尽享“领导”般的待遇.就这样,父母一前一后紧紧相随的身影,或重或轻的脚步声,或高或低的问候声,一直伴随我走过了一年又一年……  相似文献   

7.
父亲最近总是萎靡不振,大白天躺在床上鼾声如雷,新买的显得有些空旷的房子,如音箱一般把他的声音“扩”得“气壮山河”,很是影响我的睡眠———我是一名昼伏夜“出”的自由撰稿人,并且患有神经衰弱的职业病。我向父亲提出要带他去医院看看,因为他这个年龄段的人嗜睡,没准儿就是老年痴呆症的前兆。父亲不肯,说自己没病。再三动员失败后,我有点恼火地说,那您能不能不打鼾,我多少天没睡过安生觉了!一言既出,顿觉野蛮和“忤逆”,我怎么能用这种口气跟父亲说话?父亲的脸在那一刻像遭了寒霜的柿子,红得即将崩溃,但他终于什么也没说。第二天,我睡到…  相似文献   

8.
不知不觉中与我朝夕相处的孩子们再有一个月就要毕业了。这一天到了拍毕业照的时间。 闪光灯之后,我带领孩子们返回教室,让他们拿出纸笔,把刚才拍照时的情景、周围人的表现.以及自己的心理活动真实地记录下来。没想到,话音刚落,班级里竟像炸开了锅.很多孩子不满地嘟囔:“哎,又要写作文了!”“我还有一叠试卷没订正完呢!”有个男生甚至大声叫道:“高老师都要毕业了这次就饶了我们吧!”  相似文献   

9.
我有一个关心我的爸爸和疼爱我的妈妈,加上聪明可爱的我,我们三个组成了吉祥如意的一家。爸爸精明能干,妈妈慈祥贤惠。在家庭事务上,妈妈绝对是爸爸的领导,爸爸在妈妈面前总是“俯首称臣”。每当发了工资、获了奖金或得了。稿费,爸爸准会像小孩子一样乖乖地交给妈妈。每次看着爸爸把一大叠钞票呈给妈妈的神态和模样,我就在一旁偷偷地乐,有时禁不住“咯咯”地笑出声来。爸爸这时总是给自己打圆场:“小孩子懂什么,你老爸我这是赚得一身轻。一家之长就相当于企业的高层领导,你看董事长有兼财务经理的吗?”老爸还常讲:“在家庭内部事务上,大事讲原则,小事要讲感情!”爸爸说得还头头是道。嘿!他真能给自己脸上贴金!  相似文献   

10.
《今日南国》2010,(16):44-45
“退休”理由一:回家,享受生活的美好 林娜说自己“退休”那天,觉得阳光特别灿烂,“走出气派的办公楼,一出大门,我就做了三次深呼吸:解放了!”林娜30岁就做到外企总会计师的位置,可正是由于这种“高”职,让林娜觉得“冷”——薪水固然可观,压力也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的,“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像个机器,在连轴转。  相似文献   

11.
离新学校越近,我的心里就越紧张,我一再提醒自己:“拿出勇气来,父亲已经去世,你应该做得像个男子汉。”可是,我并不知道怎样才是男子汉,我也不知道学校的同学会怎么对待我?新来乍到,我就领教了班上同学的厉害。我们班一共有18个男孩,“你可真矮!”一个男孩说。“利尔,他不矮,就  相似文献   

12.
聂造 《社区》2008,(14):45-45
我第一次感受到美国“妇道文化”,是在一次课余时间:一位女教授听说我的父亲49岁时就离开人世,很出乎她的预料,情绪一下子低落下来。她悲伤得就像失去自己的父亲一样,这种情绪共鸣,一下子拉近了我俩的心理距离——一股来自女性的温暖与关怀,掠过我的心底;尽管她比我大将近20岁,又是大名鼎鼎的科学家,这种感觉还是能够给我带来作为男人所需要的一种关怀。  相似文献   

13.
我始终不明白我何时才能长大。 由于父母均为教师,所以我便享受了优待,早早地入学了,“我很小”,我常常这样“告诫”自己。于是,我放纵自己不写作业;我放纵自己考试不及格;我放纵自己和老师使小性……就这样,我糊里糊涂地考上了邻近的一所中学——我的父亲任职的那所学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大同 《社区》2004,(1):39-41
如果在几年前,你问我“了解自己的孩子吗”,我会斩钉截铁大言不惭地回答:“恐怕在20万个父亲中,你才能找到一个像我这么了解孩子的人!”说这样的大话是有根据的。在女儿的整个初中阶段,我们父女俩之间经常进行有趣的谈话,老谋深算的我,常使女儿惊讶地大叫:“怎么我心里想什么你  相似文献   

15.
马德 《社区》2009,(8):62-62
父亲是个搓澡工。我已经很大了,也没有人喊我的大名,只是说,他啊,是搓澡工家的小子,学习不赖。即便是在夸我,我也会远远地走开。 记得有一年夏天的晚上,我在用水冲凉,父亲说:“小子,来,我给你搓搓背!”我有些不冷不热地说:“你给别人搓去吧,我用不着你搓。”说完后,我把剩余的水一下子兜头浇下来,一转身,就进屋去了。  相似文献   

16.
师以载道     
我的教龄已有十五个年头了,伴随着一次次的教改,我也不停地问自己:“何谓师者?”我就在这不渐断的拷问中成长,其中的感受很像脱胎换骨。与自己的对话过去的我,拼命地用知识来装潢自己,追求我认为的“完美”,还时不时地伪装未遂,露了马脚。可是内心的声音告诉我,  相似文献   

17.
张怡筠 《社区》2010,(6):57-57
一位网友发来了他们夫妻最近大吵的对话,要我评论孰对孰错。当天是一次难得的家庭成员聚餐,妻子临时迟到了。 丈夫:“说好7点到餐馆的,你没到,还撒谎。大家都在问我你在哪里,我什么都不知道,我觉得自己就像个白痴!”  相似文献   

18.
关于衍太太     
鲁迅在1926年10月7日写《父亲的病》中,是这样描述他父亲即将咽气时的情状: “叫呀,你父亲要断气了。快叫呀!”衍太太说。 “父亲!父亲!”我就叫起来。 “大声!他听不见。还不快叫?!”  相似文献   

19.
等我长大了     
硬要骑在父亲肩头,让他给我当木马时,他笑道:“现在我让你骑,长大了我可就经不住你骑了啊!”我一本正经地说:“等我长大了,我让你骑,我驮着你去公园玩儿!”结果,我真的长大了,却别说让他骑,就连好好陪他走一圈公园都没有过。  相似文献   

20.
同在蓝天下     
2004.10.20星期三放学了,学生们都离开教室准备回家。我牵着小华同学的手,来到五楼的楼梯口。“我好怕”小华胆小地说道,不敢再向前迈出一步。“别怕,老师牵着你,小华自己走,好吗?”她看着我,眼神充满焦虑,好像在说:“我能行吗?”我微笑着,给她鼓励,并紧紧握住她的小手,那双穿着白色皮鞋的脚,终于迈向楼梯,一步,二步……“噔,噔,噔”,有人迎面赶来,我抬头一看,是小华的父亲。小华像忽然遇到了救星似的,扑过去喊道“:爸爸,抱抱”这位父亲心疼地抱起自己的小女儿,客气地对我说:“麻烦老师了”我报以微笑,对他说:“让小华自己走吧。”“不用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