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蒋晓云 《现代妇女》2014,(10):19-20
经济法的发展事关法律体系的结构调整和制度变迁,需要与宪法等各个部门法的发展相协调。“经济宪法”为经济法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宪法基础,发展经济法既是宪法规范的要求,又是实施宪法的需要,同时,经济法的发展也有助于宪法的完善和发展。基于经济法与宪法所共有的经济性和规范性,应通过司法判断和非司法判断,不断提升两者的一致性和协调性,全面促进其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经济作为国家实现发展的最为重要的途径,经济制度的完整和合理化有助于经济的发展,从而实现国家的发展。那么经济法作为其重要的约束规范,它的变更必然会使得国家的根本法律——宪法,也会随之变更。那么如何实现经济法与宪法协调发展,需要国家的立法部门对当前的经济变化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一般的市场经济规范为经济法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宪法基础,两者相互完善,协同发展。鉴于两者共同的规范化经济的特点,可以通过立法机构和社会团体不断通过相互的融合和协同规范市场经济,实现全面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党校工作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虽然党校和党建工作也在不断地完善。党校要积极适应当今的新形势,结合当今的时代发展要求,创新自身的工作方式,扎实做好新形势下党校党建工作,使其与时俱进。结合新形势新时代下的发展,对党校的工作模式进行可行性的适当创新与转变在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中融入时代发展的因素,推进党的思想的进步,从而进一步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推动党员的全面综合发展。并且能够根据现阶段新形势下党校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建议,进行统筹协调,一步一步稳固坚定地做好新形势下党校党建工作。在该文章中,进一步对新时代下的党校党建工作进行了研究分析并且优化了相关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一、充分理解科学发展现的内涵和重要意义是基本前提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武器促进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与时俱进、快速发展,前提条件是全体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者必须充分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重要意义.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在于:树立和落实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对于更好地坚持邓小平"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具有重大意义;是改革开放实践的经验总结,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5.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的批复实施将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广东特别是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确定了前进方向和目标任务。珠三角的发展有其特色,广东省将其分为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个经济圈来发展。珠三角对口支援粤东西北是广东省独辟的一个区域协调机制,其实施有利于广东省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6.
王立岩 《城市》2019,(1):3-12
我国当前正处于向创新型国家转变的重要阶段,天津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成员,全面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以科技创新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强大支撑。笔者构建了科技创新指标体系、经济发展指标体系以及协调指数模型,测算结果显示:天津2005年~2013年的协调指数为中度协调,2014年以来为高度协调,2016年的协调指数为0.9012,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笔者基于测算结果,提出优化科技创新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哈佛大学教育学家霍华德·加德纳认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单一的,主要由8项智能组合而成。每个人在这8项智能方面的先天潜质都各不相同,这决定了他们在某些领域更能取得成功。0~7岁是宝宝各个智能发展的关键期,全面、平衡的智能发展能帮助宝宝开发潜能,更好地成长。本期特别策划,我们将从小肌肉动作、协调、敏捷、力量和平衡这五个方面,针对多元智能中的运动智能为家长提供建议,帮助家长开发和提升宝宝的运动智能。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经济“平庸化”的背景下,为防止中国经济下滑,一要遏制投资、消费、出口快速下滑,特别要稳定投资的增长;二要持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提升全要素的生产率,提升积极财政政策的效能;三要加快推进产业的转型升级,培育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加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四要合理界定政府和市场的边界.  相似文献   

9.
目前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实施中存在一些问题,如立法层次较低,缺乏全面统筹;基层工作人员数量不足,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欠缺;救助资金投入较少,救助水平低;专项救助管理分散,效率低下;城乡救助待遇差别偏大。基于城乡统筹的视角,应该完善社会救助法律,建立社会救助管理协调机制,拓宽救助资金来源渠道,建设基层救助专业队伍和发展社会工作介入救助。  相似文献   

10.
吴志兴 《现代妇女》2014,(10):40-41
本文从贵州省生态移民安置区与产业园区发展中找出共同存在问题,通过建立协调发展机制,变劣势为优势,推动其协调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大珠三角金融圈”表现出跨流域、跨行政大区、跨不同体制的鲜明特征,目前金融合作的内容和层次不断提高、合作紧密性不断加强、金融圈从小到大的扩展路径正在形成。因此,应通过推动机构跨境互设与相互参股、加快金融创新步伐、协调推进区域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建立以“大珠三角金融圈”为核心的区域金融市场,并在货币市场、股票市场、保险市场等三大金融市场中加强粤港澳三地的相互合作。  相似文献   

12.
区域文化作为区域一体化制度建设中的非正式制度安排,是区域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长三角区域文化的认同、整合与创新发展,已成为创新长三角一体化体制机制、推动区域一体化深度发展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凝聚主题、创新发展是长三角区域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向。区域文化发展对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推动作用表现为:区域文化认同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提供凝聚力;区域文化事业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提供持续动力;区域文化产业构成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深入发展的重要抓手。地域文化冲突对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产生负面影响。探讨区域文化发展的路径应从区域文化事业发展和文化产业发展两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3.
戴东生 《城市观察》2014,34(6):30-36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是新世纪国家重大战略。宁波地处"长江经济带"与大陆沿海东部海岸线的T形交汇处,海向、陆向腹地广阔,是国家确定的42个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21个全国性物流节点和长三角区域3个物流中心城市之一,在古代即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发祥地。宁波要加快依托港口优势,打造港口经济圈,向内连接沿海各港口,并通过江海联运、海铁联运,覆盖经济发达的长江流域,辐射广袤的中西部地区;对外通过联结东南亚和日韩黄金航道,辐射东亚及整个环太平洋地区,形成"一带一路"海陆联运枢纽。  相似文献   

14.
周明生  孙占 《科学发展》2010,(4):90-100
竞合理论是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种管理理论。本文应用竞合理论分析长三角地区服务业的发展,发现目前长三角区域内各地服务业在总体上首先是竞争不足,其次是合作不足。为此,长三角率先形成以服务业为主产业结构,就要将竞争放在首位,奋力促进域内各地服务业的竞相发展;同时,在强化竞争的基础上加强合作,有力推动域内各地服务业的整合发展;还要拓宽竞争与合作的视野,跳出长三角,在更加广阔的空间内推进长三角服务业的竞合发展,以不断提升长三角服务业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长三角地区区位条件优越、自然禀赋优良、经济基础雄厚、城镇体系完整、科教文化发达,具有在更高起点基础上加快发展的独特优势。面对国家的期待和历史性的机遇,针对区域教育发展的共同难题,长三角两省一市应携手共进,努力发挥区域优势和有利条件,从思路、功能、目标和任务等方面,率先探索区域教育协作改革发展新战略,增强区域竞争力,继续引领带动全国教育发展,从全局高度联手实施区域教育综合改革,共建"长三角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这是长三角地区率先改革发展取得新突破的重大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6.
长三角地区的同城化趋势及其对上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振 《科学发展》2010,(4):101-109
长三角地区的同城化趋势必将对上海的很多方面产生深远影响。对此必须客观把握,顺应趋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努力放大同城效应,大力促进结构调整,为加快建成上海“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增添更加强劲的动力。  相似文献   

17.
郁鸿胜 《城市观察》2009,1(1):101-107
中国区域合作的发展正呈现出从“极化发展”向“泛化发展”的新态势,在这一背景下,长三角地区的区域合作也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特别是国家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的提出,更为长三角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和方向。研究《指导意见》,有助于从宏观上把脉长三角地区发展的重点及难点,并为珠三角、京津冀等城市群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长三角地区城市群泛化的趋势下,区域内城市一体化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城市间群散性倾向进一步扩大;多层治理模式的发展滞后于区域一体化发展;有利益冲突的城市合作项目难以得到实质性推进。借鉴基金工具在欧盟区域政策实施中所发挥的作用,其给予我们的启示是:以基金工具为调节手段,使区域政策目标更趋于聚集;以基金工具为连接纽带,使区域合作主体间形成更紧密的制度安排;以基金工具为执行保障使合作项目的设立、实施更有效率。  相似文献   

19.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时代标志,是确立长三角城市群作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的国际战略地位。由此,长三角城市群将会出现功能提升和空间扩展两大发展趋向。在功能提升方面,上海应迈向高端国际化,长三角城市群应迈向更有深度的区域一体化;在空间扩展方面,长三角城市群应向长江下游城市延伸,江淮城市群应成为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两种趋向下,长三角城市群将会形成"一核、两群、四圈"的空间新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