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近年来,文艺界的一些人宣扬文艺创作的最高目的就是“表现自我”,这一创作思想引起了我国文艺界的广泛注意,虽然我们开展过文艺思想论争,清理了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不良影响,但至今仍有一些作家坚持创作就是“自我表现”,认为“真正地”自我表现,很  相似文献   

2.
“随”与中国人的自我表现●包晓霞一、自我表现的概念自我表现,是解释社会行为的一个重要概念,其基本含义是:人在互动过程中的选择性反映,泛指那些用来影响别人对自己的印象的行为。也有人将其指称为印象管理。这意味着,自我表现是一种有意识的人类行为。因此,对其...  相似文献   

3.
五四文学发展与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创造社作家受《苦闷的象征》的影响,走出了狭隘的“自我表现”说和为艺术而艺术的误区,确立起了为人生与为艺术相统一的文学观,拓宽了五四文学“自我表现”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前期创造社作家艺术追求辩析魏建一、“自我表现”的深层涵义“自我表现”,是一个自身内涵和使用范围都非常宽泛的文艺范畴。从最宽处讲,它是对各种文艺创作活动本质的一种解说。再从次宽处来说,它又是相对于客观再现而言的别一种文艺形态。具体到前期创造社来说,除其...  相似文献   

5.
“自我表现”,是一个常引起非议的话题。但我们至少可以说,五四文学虽然就其思想内容而言,是彻底地反封建,但从艺术方式上看,则是具有鲜明的自我表现特征的。探讨自我表现与五四文学的关系及其取得成就的主客观条件,对于今天我们实事求是地理解这一文学主张,并正确地加以运用,以繁荣社会主义文艺,无疑是很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6.
从理性思考走向感觉或体验——解读姚振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封秋昌 《河北学刊》2002,22(4):80-84
姚振函是新时期涌现出的一位有特色、有成就、有贡献的诗人。 2 0世纪 90年代之后 ,逐渐形成了他自成一体的“感觉诗” ,这些诗拓展了诗歌新的表现领域和空间 ,做到了“感觉”和“意义”的融合 ,“自我表现”与“从生活出发”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有一些人在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中提倡“文学要回到文学自身”、文学“不屑于表现自我感性世界以外的丰功伟绩”,因而提出文学就是作家的“自我表现”这一主张。如何看待及其影响下的创作实践,以及如何加强作家责任感,已成为我国文艺向前发展中一个无法回避和急待澄清的迫切问题。  相似文献   

8.
李贽的美学思想,是以其“童心说”为核心理念的.“童心说”开辟了晚明唯情论和自我表现的“革命性”变革.在既有的李贽研究中,学者对“童心说”仅以“赤子之心”解,着重于其“真纯自然”.事实上,李贽倡导“童心说”,是一种“立的主张,李贽对佛教的空观思想的引用阐发是与其童心说互为表里的——“真空”是“童心”的本体,“真心感动”成为个性自由的审美主题.  相似文献   

9.
20年代初,随“五四”退潮,周作人文艺思想由矛盾、混乱走向转变,表现在:一、放弃“为人生”,提倡“浑然的人生的艺术”;二、放弃“平民文学”,提倡“平民的贵族化”;三、抛弃文学的社会反映功能,主张文学的“自我表现”。其实质是片面强调文学的个人属性,割裂文学表现与再现的功能关系,扼杀文学的社会意义。由此开始,周作人逐渐由新文学主潮的带头人,变为自由的思想者  相似文献   

10.
翟文铖 《东岳论丛》2007,28(1):113-116
汪曾祺的文学批评以直觉化的思维方式、“灵魂的探险”中的自我表现和“美文”化的文体等特征,显示出了强烈的印象主义色彩。他的批评背后有一整套民族化的理论,这套理论由语言论、文气说、叙事观三个维度构成。  相似文献   

11.
从“自我表现”到反“异化”——郁达夫文学观及小说主题阐释●赵海彦“异化”,原本是一个哲学术语。本文中使用这一概念是指在中国现代普遍存在的人类生活的非人化现象。所谓“反异化”则是以人之所以为“人”的标准——人道主义去指称起诉抗议非人的存在。如果依据外在...  相似文献   

12.
在诗歌创作中,如何摆正“我”的位置?如何正确处理“我”与群众、与社会、与时代的关系?这是诗歌美学研究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我们反对把“自我表现”当作一种美学原则,这并不是反对在文学艺术中,尤其是抒情诗中,可以有“我”在其中。这是两个性质不同的问题。诗中可以有“我”,诗人可以用“我”的眼睛、“我”的感受来观察和表现现实生活。这是不成问题的。但是,不同的诗人常常把“我”摆在不同的位置。  相似文献   

13.
李清照主体创作中的自我张扬论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学活动是主体的特殊精神领域的活动。当我们试图对主体创作作出某种界定时,我们需要认识创作主体其本质的自我。黑格尔曾说:“艺术对于人的目的在使他在对象里寻回自我。”①那么,李清照在“寻回自我”的过程中其自我表现呢?我们认为,她在“返于自我”中进行了自我...  相似文献   

14.
丁文 《学术探索》2008,(5):114-120
作为月刊“选报”的《东方杂志》,如何在以日报为主的大量报刊与读者之间扮演好舆论“传输者”的角色,其间的信息中转与过滤作用绝不应受到忽视。处于“原报刊”与读者两极中的《东方杂志》,势必受到这种“源头”与“流向”的影响。考察在于此二者作用力之下《东方杂志》的自我表现,有助于透视这份近代重要报刊的办刊理念。  相似文献   

15.
创造社是我国“五四”时期高举浪漫主义旗帜的一个重要的文学流派。他们主张文学的“自然流露”、“自我表现”、“赞美自然”、“返归自然”。但正如郭沫若所说,他的前期“思想相当混乱,各种各样的见解都沾染了一些,但缺乏有机的统一”,创造社前期的文艺思想,我认为也呈现这种状态。除了以浪漫主义文艺思想为主导外,还受到唯美主义、现代主义和日本文学的影响。而现代主义文艺思想在他们的文艺观和作品中所留  相似文献   

16.
一、中学生自我表现的特点 当代的中学生思想活跃,勇于自我表现,善于自我表现,具有开拓创新精神。什么是中学生的自我表现呢?中学生的自我表现就是:由于环境(外部)诱因对潜在(内部)动因的激活,所产生的强大动力,促使青少年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足以展示个体风彩和才能的某种公开性活动。所谓环境诱因,就是指课堂教学活动之外的诸如琴、棋、书、画、歌、舞、剧、曲、征文、创作、摄影、演讲、体育、学科、科技制作、公益劳动等有组织(包括正式和非正式)的竞赛活动。中学生的自我表现多见于外向型性格的人。他们的主要特点是:具有开创精神,善于捕捉时机,能够自创环境,表现淋漓尽至,具有一定的组织力、影响力,易推为首领。但也见于内向型性格的人。他们的主要特点是:思维精细,行为稳重,有  相似文献   

17.
文艺的生命力来自人民,“艺术更需要人民。”这是因为:人民群众给予文艺家以精神的哺育;人民生活给予文艺家以创作的源泉;人民的创作给予文艺家以艺术的乳汁;人民的语言给予文艺家以丰富的宝藏;人民对文艺的鉴赏给予文艺家以创造的活力。批驳了以农民意识改造知识分子思想论;反反映论;“自我表现”论;“贵族”文艺论等错误理论。  相似文献   

18.
七等生是个风格独异、个性鲜明的文学“怪杰”。他在台湾文坛上的出现,有如一颗光奇色异的新星从海岛上空悄然划过,给台湾文学界带来一片困惑与不安,也使许多人为之神纷意乱,从而成了人们探索、争议的一个焦点。其实,七等生的“怪”,并非故弄玄虚,也不是有意“立异造奇”,而是一位虔诚文学使徒的执着追求。本文拟就七等生小说的自我表现、内心刻划与灵魂形象塑造这个问题作一断论,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七等生三十多年来与众不同的文学追求。  相似文献   

19.
叹词是一种表感叹的语气助词,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感叹与抒情的性质及功能相同,一定程度上叹词可以成为抒情诗的代名词,因此探讨叹词兴替可以窥见中国抒情文化的变迁。在汉语诗歌漫长成长史中,叹词在诗中“解放—束缚—解放”历程与诗歌“古体—近体—自由体”的演化过程若合符契。传统诗教对叹词的规训,是通过格律这一“毛细血管”实施的,近体格律不过是“○而不●”中庸诗教的语音贯彻形式。正因为这个原因,复活叹词、打破格律无意中成了五四新诗诗歌革命的最佳切入点。以郭沫若为代表的新诗人,在创作中大量使用“啊”“吧”“呀”等现代叹词,不仅促使中国诗歌实现从“客观型”向“主观型”、由“自我表现”向“信息传递”的转变,还打破了“不撄人心”的千年诗学成规,宣告了一种新的诗歌精神的诞生,具有重要的文体史及文化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酒使人产生幻觉 ,诗激发人的想象。李白的饮酒诗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纵横驰骋想象的审美空间 ,陶醉在诗的境界中会体会出尼采所概括的“酒神精神”。这些诗歌既是李白极端的自我表现 ,又是他本质生命的展示 ,借助它们 ,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李白 ,体验李白的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