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历史上来看 ,对《诗经》的解读方式共有过三种 ,即政治解读、历史解读和文学解读。政治解读是传统解读方式 ,体现了对现实政治的观照和积极入世的精神 ;历史解读是一种过渡 ,把“五经”当做历史典籍 ,但是并未真正与政治解读划清界限 ;文学解读是近现代以来的解读方式 ,体现了对人生与个性的重视 ,反映了对文学独立性的思考。政治解读与文学解读应该结合起来 ,从而更全面地解读《诗经》 ,形成中国自己的文学研究方式  相似文献   

2.
司马迁在《史记》首篇《五帝本纪》中,通过再现上古五帝勤心戮力、治理天下的贤君形象,展现了五帝"法天则地"以化育万民的美政,以及宽厚仁爱、尊贤尚让的美德,尤其以五帝之"是"反衬今上之"非",寄寓着太史公以史论治、志古鉴今、垂范后世的深意。  相似文献   

3.
唐代刘知几在《史通》中论及唐修晋史时,曾指出《晋书》大量地引用刘义庆《世说新语》中的材料。此说自唐朝以来,少有异议。现就《世说新语》所载石崇其人其事为考察对象,参照《晋书》以及他书,可以明显地看出,就石崇个案来说,唐修《晋书》时所参引的史料多异于《世说》而同于他书,可以证明当时所修《晋书》取材未必参引《世说新语》,而是另有所本。  相似文献   

4.
自汉代《毛诗》及郑玄起至现当代多数学者 ,均确认《王风》为王城洛阳一带东周时期的诗歌。本文则肯定《王风》为王畿之诗 ,创作时期为西周宣王至东周平王时期  相似文献   

5.
超然心灵话文学——解读王国维之《文学小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晚清著名学者,王国维虽身处文化认同混乱之时代、新旧文学交替之际,但他以一个文人特有的执著和超然之心,为中国文学献出了一己之力.通过短而精的<文学小言>17则,王国维明确阐述了他的非功利文学观、天才说、游戏说等一系列相关的文学观点,表明了他对现实社会文学的不满和对非功利真文学的追求.本文从王国维文学观的几个角度出发,对<文学小言>17则进行一个全面的解读.  相似文献   

6.
在生态文明视域下,《周易》文本可以解读出丰富的生态美内核,其中主要包括“生生不息”的生态生命美、“天人合一”的生态存在美、“生稚养终”的生态节律美、“辨物居方”的生态环境美、“保合太和”的生态和谐美、“曲成万物”的生态创造美等内容。《周易》中蕴含的古代朴素而深邃的生态智慧,对于我们矫正近代以来居于人类思想主导地位的主客二分世界观的反生态倾向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苗宁 《南都学坛》2014,(4):55-58
后现代主义电影不仅颠覆了传统电影的内部形态和结构,而且对电影这一形式和"叙述"本身进行反思、颠覆和创新。美国后现代主义电影导演昆汀·塔伦蒂诺的代表作《低俗小说》以其非常规的叙事、深度模式的消解和拼贴手法的运用等,鲜明地体现了这些特征。  相似文献   

8.
《中庸》着重阐述的是人的修养途径和方法,即"尊德性"、"道问学"与"慎其独",而"诚"则是贯穿这一修养途径和方法的价值核心。其"诚者自成"、"至诚无息"的观念,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的仁人志士,在社会转型、文化裂变的今天,也仍然具有塑造民心、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锦瑟》是李商隐诗中最难解的作品之一。本文对李商隐的这篇作品做出自己的解读与评析,力求能够澄清历来对李商隐这首诗的解读分歧。解读的关键在于不纠缠于对作品背景的考证,而是着眼于作品的意象及其所传达出的情感。  相似文献   

10.
一个文本的社会和政治意义不只是由它产生时的意识形态所决定的,而是随着新的批评话语的产生不断地得到解释。斯蒂文森的小说《金银岛》是全世界流传最广的海盗探险小说之一,人们常常从美学、冒险精神、浪漫主义等角度出发去欣赏它。然而当我们用后殖民的理论来重读经典小说《金银岛》时,不难发现该文本中也充斥着殖民主义的话语和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帝国霸权主义的气息。对它的重新解读,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其中的文学内涵。  相似文献   

11.
《弧线》是朦胧诗的代表作之一,其意象具有朦胧诗典型的多义的特征,具有深厚的内涵。作品的主题一方面可以理解为作者认为人生应具有"圆通"的处世态度,另一方面可以理解为作者对人生"懦弱"态度的批判。跳跃性的意象看似没有关联,实际上却是动物、植物、人类社会、物质世界的高度概括。在今天诗歌创作脆弱的时代,《弧线》不朽的艺术张力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2012,(5):63-66
题记:《诗经》中相传为舜所作的南风歌结尾唱到:“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和熏之时,足可解民忧、民愁的南风兮,民众对此有如此强烈虔诚殷切的期盼!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七月》解读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读《诗经》,应重视文化学方法的运用。本文以《诗经》名篇《七月》为例,就其中几个历来有争议的问题,从文化史角度进行辨析论证:一、从古代历法制度考证“一之日”、“二之日”、“三之日”、“四之日”及“七月鸣”所指的时令季节;二、结合古代农田水利制度阐释“南亩”的含义;三、运用古代音乐史知识论述《七月》为何兼有风、雅、颂之名  相似文献   

14.
“陌生化”意味着“使其陌生”,是俄国形式主义诗学的核心概念,它昭显了俄国形式主义的纯艺术观。以“陌生化”为基点,俄国形式主义构建了一个自主性的文学理论体系。在《高祖还乡》中,睢景臣通过陌生化的艺术处理,对传统的根深蒂固的文化正统和帝王权威进行了成功的颠覆,使接受主体摆脱了机械化的定势的感知模式,以一种全新的眼光和视角来体验、观照和审视历史。  相似文献   

15.
从文学类别的角度来说,英国作家约翰·班扬的《天路历程》经历了一个嬗变的过程:从单纯的宗教性文本到文学性作品,而这恰恰表明其独特的“审美意识形态”.以及多维的解读空间,让读者领悟到文学开放性的美。  相似文献   

16.
王之焕: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一首绝句,在历代诗话中有极高的评价,有的甚至将之列入“压卷”之作。《唐诗别裁》说:“李于鳞推王昌龄‘秦时明月’为压卷,王元美推王翰‘葡萄美酒’为压卷。王渔洋则曰:必求压卷,王维之‘渭城’、李白之‘白帝’、王昌龄之‘奉帚平明’、王之涣之‘黄河远上’,其庶几乎!而终唐之世,绝句亦无四章之右者矣。”压卷,就是最好,这个说法,有点绝对化,如果排除了这绝对的因素,说它是唐诗绝句中第一流的作品,应该是肯定的。自从这首诗写成以来,不但诗评家们一致叫…  相似文献   

17.
马一浮运用佛教讲经的义理和方法解说《论语》,将《论语》阐释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他运用佛教判教的方式,将《论语》摄属于六艺,认定《论语》无往而非六艺之要。他将佛教四悉檀运用于《论语》解读,在情景化的对话中准确把握文本的基本含义,体悟圣贤的本怀。除此之外,马一浮还运用了佛教的始终、本迹等义,在佛教义理比照下彰显孔子的微言大义。通过对《论语》的佛学解读,马一浮有关六艺的学思得到了比较全面的表述和展示。  相似文献   

18.
明末遗民钱澄之在《庄子内七诂》中引用佛教的话语对《庄子》中的文句进行训诂.他将《逍遥游》视为《庄子》继《易》的集中体现,将《齐物论》视为是对“物论无端”、“物化无常”之真理的揭示,将《养生主》视为庄子对追求长生久视的反驳,将《人间世》视为是对众生福报寡浅、充满各种痛苦的证明,将《德充符》中“一知之所知而心未尝死”解释为禅宗所说的“绝后复苏”,将“圣人将游于物所不得遁”解释为佛教的“从众生异类中行”,将《应帝王》中壶子与郑成斗法解释为佛教所说的“他心通”.钱澄之对《庄子》的训诂反映出明清之际的学术追求由体验心性自我向重视考证本意的转换.  相似文献   

19.
小说《黑暗的心脏》完整地见证了20世纪西方文论风云激荡的过程。《黑暗的心脏》这部公认的文学经典,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立足人性批评、形式批评、后殖民批评和女权批评的多个角度对它进行的解读,拓展了我们的阐释思路。《黑暗的心脏》寓意深远,人性批评与语言形式批评充分揭示了作品的多元内涵,而后殖民批评和女权批评对于丰富我们对于小说的理解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0.
在毛宗岗评本的《三国演义》中,貂蝉是一位美丽、智慧、勇敢的人物形象,并以她独特的艺术魅力活跃在读者心中,引起了读者的关注和强烈的好奇心。因为《三国演义》是以历史为背景演绎出的一部历史小说,所以书中大部分人物都有其历史原型,而貂蝉的形象在史书上却未有明确的记载。该文试从史书中貂蝉形象的来源、小说中的貂蝉形象以及作者为何如此塑造貂蝉、貂蝉去向何处及貂蝉形象在日本的新发展等几个方面来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