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丹云  夏璐 《浙江统计》2008,5(5):19-21
近几年来,虽然我国一直在推行西部大开发战略,但是区域经济不平衡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越来越阻碍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为此,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建立与完善区域协调机制,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因此,很有必要科学准确地测定各个区域竞争力的发展水平,并据此指出区域差距的方方面面,为改善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提供充分的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2.
张华平 《统计与决策》2016,(14):145-148
文章运用随机非参数数据包络分析法测算了2004-2013年我国31省市的金融投入产出效率,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金融效率水平东部地区最高,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居后,东北部地区最低.全国各区域金融效率水平逐年提高,且各区域金融效率水平逐渐趋于平衡.因此,东、西部地区应在保持金融效率水平的前提下注重区域内的均衡发展,中部地区则应发挥相对集中的地理优势,以点带全,重点发展一两个省市为金融中心,辐射周边.东北地区则可依靠东部地区的金融资源促进其经济增长的同时,不断发展其金融水平和提高金融效率.  相似文献   

3.
肖泽磊 《统计与决策》2006,(17):104-105
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区的划分,是我国区域经济最高层次上的空间划分,是我国宏观区域经济结构发展均衡和差异的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相继实施了东部沿海地区大开放战略,使东部地区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成为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接着中央政府又提出了西部  相似文献   

4.
西部大开发给新疆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和挑战.新疆地处中亚,是连接中国东部和中亚地区的枢纽.中国东部与中亚国家之间,在经济上存在着互补性.新疆的特殊区位,使得其在国际经济未来发展战略格局中,存在区位优势的可能.沟通东西方,是新疆经济发展战略思想之一.东西部地区联动协同发展模式是新疆面临着新的战略选择.通过这一模式的构建,在国际经济发展的格局中,实现新疆与东西部的经济联合,最大限度促进自己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部崛起成为我国二十一世纪区域经济发展的一大主题.在2004年12月5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部崛起"的提法首次出现在2005年经济工作的6项任务当中,旋即引起海内外的广泛注目.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得改革开放先发效应的东部沿海地区一直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最主要力量.随着2000年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省份的经济也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然而,中部经济整体发展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趋缓势头,中部GDP虽逐年增长,但与其他地区差距却不断扩大,2002年中部GDP占全国的比重下降了1.01个百分点.面对东部繁荣、西部开发和东北振兴,中部正在塌陷.从提高国家竞争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区域经济有序发展的需要,中部崛起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然而,中部2002年农村剩余劳动力达3783万人,成为中部崛起最难啃的骨头.  相似文献   

6.
中部地区资源禀赋和要素成本的比较优势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十六大"以后,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实现现代化的历史阶段.从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势看,一方面西部大开发初显成效;另一方面东部沿海地区可能率先实现现代化,特别是三大城市经济圈面临新一轮的经济腾飞.它们不仅分享中国加入WTO及经济全球化、国际产业资本转移所带来的新的发展机遇,而且各经济圈内部业已形成启动新一轮经济大发展的引擎.对于中部地区(包括湖北、湖南、河南、安徽、江西和山西6省)而言,经济发展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中部只有把挑战转化为机遇,充分发挥其区位、资源禀赋和要素成本等比较优势,主动发挥东西经济合作的桥梁和南北产业转移的纽带作用,内引外联,加快发展,才不会在新一轮的发展大潮中落伍,才有可能早日实现中部的快速崛起.  相似文献   

7.
文章研究了1995-2015年的年度国内生产总值数据,并提出了区域经济追赶模型.研究发现,自1979年“改革开放”到2000年,东部经济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远远高于西部地区,中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出现了巨大差距;然而自2000年“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后,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超过了东部地区,并一直保持快于东部地区的发展速度;虽然东西部地区经济的相对差异在不断减小,但是由于西部地区经济基础薄弱,经济指标基数太低,绝对差异还仍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动态变化关系为研究基础,将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基于非参数局部多项式回归的方法来拟合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曲线,对曲线的拟合效果、单调性、凹凸性及动态变化特征进行详细阐述.依据实证结果得到如下结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区域的能源产出效率及边际收益变化存在明显差异,以全国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拟合线作为参照标准,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二者之间的关系相对稳定,东部地区曲线变化比较复杂.最后从脆弱性、非同步性和阶段变化性三方面对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变化特征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9.
地区发展不平衡是一种世界性现象,也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区发展之间的差距尤其是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日益扩大。中央作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决策,正是为了遏制地区发展差距的过度扩大,实现全国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中国省际高质量发展指标评价体系,运用面板熵值法测度2000—2017年我国30个省份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借助核密度估计与基尼系数方法分析我国省际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差距及其动态演进。研究发现:全国以及东、中、西部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其中东部地区显著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我国省际高质量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呈“倒U”型关系,表明我国“数量型”增长与“质量型”发展之间存在明显脱节;2008年以后,我国省际高质量发展的总体差异逐渐缩小,东部地区内部差异最大,中部地区内部差异表现为先降后升,西部地区内部差异则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1.
中部地区在全国区域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在国家区域经济发展中却相对滞后,与资源、区位、产业基础等优势形成较大反差,面临着塌陷的挑战,主要症结之一就是产业集群发展不充分.如何克服这些障碍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文章粗略分析了中部地区产业集群发展存在障碍及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泰尔熵标准提出以GDP为权重反映碳生产率差异的方法,从我国三大区域视角研究碳生产率差异的演变规律,通过调整碳生产率测算公式,构建经济贡献度和碳排放贡献度指标,从省际视角寻找区域内部造成碳生产率差异化的主导因素,分析碳生产率的增长源泉.结果表明,2000-2014年区域内差异是我.国碳生产率总差异的主要来源,缺少经济发展龙头以及山西省碳排放量超标是造成东部和中部碳生产率差异过大的主要原因,西部各省经济发展速度相对缓慢、山西省减排效果明显是造成中部反超西部,跃居为第二大碳生产率地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位处中国腹地的中部区域(文中的"中部"指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河南五省)目前属于我国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在其地理区位上,连南贯北、承东启西,战略位置非常显著.但经济区位的弱化与地理位置的核心地位极不一致,其重要的原因在于城市经济实力不足、城市基础设施的不完备、整体竞争力弱、城市化水平低下、现代化程度不高等因素导致城市集聚效应未能充分发挥,限制了城市与周边地区的双向辐射带动作用.如何积极利用国家关于城市发展的宏观政策,搞好中部城市建设,促进中部经济快速发展,实现中部的重新崛起成为当前国家和地方政府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国各地区金融发展的统计学描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楠 《统计研究》2007,24(7):34-40
本文对"地区金融相关比率"(RIR)指标的设置进行了原因分析,并使用该指标测算了中国大陆地区31个省级行政区的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对我国各地区金融业的总量发展规模,扩张程度,内在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研究发现,我国各地区金融体系正在经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东部地区金融发展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但政策性信贷支持对西部地区金融发展贡献最为显著,中部地区金融发展水平相对滞后,,本文从地区金融发展角度支持了国家的"中部崛起"战略.而国家银行类金融机构的差异是造成三大地区内部诸省份间金融发展程度出现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张志宇 《山西统计》2000,(11):18-19
江泽民同志指出 :“现在我们正处在世纪之交 ,应该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明确指出 ,必须不失时机地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 ,特别是抓紧研究西部地区大开发。”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 ,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的体现。东中西的划分 ,既是地理方位的自然配置 ,也是经济发展的客观现实。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提出后 ,立即得到举国上下的热烈响应。现在 ,各行各业都在研究如何更好地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服务。山西作为一个欠发达的省份 ,面临着如何把握西部大开发…  相似文献   

16.
文章采用中国东、中、西部1996~2008年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协整理论和模型首次分析了制度差异对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研究发现,东、中、西部地区制度差异变量与区域经济增长变量之间都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全国和区域的制度差异对社会经济发展差异有一定的影响;在不同的区域条件约束下,全国和区域的人均GDP和开放存在相互因果关系.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建立可持续均衡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对中国经济长远发展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17.
宁夏贫困地区主要集中在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包括原州、西吉、彭阳、隆德、泾源、同心、盐池、海原、红寺堡9个县(区),是全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和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新世纪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把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来抓,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退耕还林(草)工程,采取一系列"多予少取放活"的  相似文献   

18.
运用TOPSIS方法从人口、土地、经济、社会等四个角度测算中国整体和各省份城镇化协调水平,并对不同区域城镇化协调度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整体城镇化协调水平相对较低;东部地区城镇化水平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2.中国各省份城镇化协调性水平差异明显,总体来看,发达省份城镇化协调水平相对较高;3.不同驱动要素对城镇化协调水平的差异明显,具体排序为土地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人口城镇化,其中东部地区经济城镇化的表现尤为明显,中、西部地区土地城镇化的表现较为突出。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水电开发与农民争地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际国内能源短缺的大背景下,开发具有西南喀斯特地区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水电资源,把其培育成为区域主导产业,成为促进该地区经济发展,平衡全国生产力布局,实施西电东送,调整我国能源空间结构和供需格局,支持东部经济持续增长,促进东西部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西部大开发的推进,西电东送工程持续进行,西南喀斯特地区水电资源开发的规模和深度将史无前例,占用的耕地量越来越大,造成的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在现有制度安排约束下,该地区失地农民问题将日趋严重。研究西南喀斯特地区水电资源开发过程中失地农民问题,剖析其制度成因,对现有体制…  相似文献   

20.
一、对西部大开发中西部地区区域不平衡问题的思考 (一)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理论与规律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各国之间和各国家内部一样困扰着政治家和经济学家.世界银行1994年初公布的贫富国排名显示,世界经济中的发展不平衡是多方面的,既有西方国家与东方国家的东西差距,又有西方国家与南方国家的西南差距;既有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的差距,又有东方国家和南方国家的东南差距;既有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又有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