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体制改革中的城市社区建设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76,自引:0,他引:76  
社区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经济、政治和社会过程。在建设公共设施、开展公共活动方面 ,社区建设需要经济的强有力支持。社区建设是发展基层民主的过程 ,也是一个多元行为主体的互动过程。社区成员参与是社区建设的关键。在社区建设中政府发挥着主导作用 ,但权力精英的过度参与并不有利于本质意义上的社区建设。在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的过程中 ,社区建设也遇到了来自社区内组织的经济理性和社会成员的个人自主意识增强及传统的社会团结遭到破坏等方面的影响。据此 ,本文提出了社区建设的逻辑及政府、社区组织、社区成员三方合作 ,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三种资源共同支持的社区建设的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以人为本理念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的引领下,我国政府行政管理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如果从多方面综合审视,我国政府管理绩效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还存在一定距离。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认识方面的、有体制机制方面的、也有管理主体方面的,必须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在理念定位、角色定位、目标定位、路径选择和方法选择等方面推进政府行政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3.
中国政治转型的理论研究:综述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关于中国政治转型的理论研究中 ,国内外学者的观点是不尽相同的 ,其分歧主要集中于政治转型同市场经济转轨的关系 ,以及政治转型的策略、路径和方向等方面。总体来说 ,产生这些分歧的根本原因是方法论取向的不同使然。而明显的理论预设、方法论移植等则是这些研究所存在的共同问题。  相似文献   

4.
良好的组织文化是政府绩效管理制度有效实施和顺利推行的重要条件。政府绩效管理需要使命型、契约型、开放型与结果型四种特征的组织文化支持。尽管中国是一个非常注重功绩制文化的国家,注重实绩、强调德治、推崇考课一直是行政组织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和精华,但与西方国家支持绩效管理取得成功的法治理念、契约精神、绩效观念、民主意识等组织文化相比,长期以来中国传统文化、经济社会转型以及当前政治与行政体制改革滞后,导致组织文化呈现封闭性、集权性、人治性、非理性等特点,致使现代意义的政府绩效管理体系难以健全和有效发挥作用。深化中国政府绩效管理改革,必须积极借鉴西方国家经验,推进政治与行政体制改革,从促进公民参与、健全行政法治、倡导行政理性、扩大社会自治等方面营造有效支持其发展的组织文化。  相似文献   

5.
在人类的政治文明发展进程中,特别是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政府始终面临着向其管制范围内的公众证明其执掌政治权力的合法性的压力,在社会变革的历史转轨时期,这一点往往表现得尤为明显.中国共产党在执政不同时期应诉求于不同合法性基础.现时的合法性基础已经面临某种程度的危机,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构制度合法性基础是政治文明发展的客观要求.权力体制民主化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
中东欧国家的政治转轨从内部因素看是在经历了社会主义改革失败和政权更迭之后展开的,从外部条件看是伴随着回归欧洲、欧盟东扩和欧洲一体化的历史进程向前推进的;中东欧国家政治转轨和经济转轨的关系比较独特,他们在外部条件的支持下同时推进了两个转轨:一是从一党执政到多党竞争,二是从议行合一到三权分立。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在转轨以来, 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 这和其他国家的转轨经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通过对经济转轨绩效差异的原因分析, 可以看出中国之所以取得如此高的经济增长速度, 金融支持是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论网络政治表达的政府回应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政治表达创造了一个以科技为本,追求民主和自我参与决定的政治生活实践新模型,也带来了建立政府回应机制的要求。政府的回应性是衡量网络政治参与效度的重要指标,也是构建责任型、服务型、回应型政府的主要标尺。对于网络政治表达,政府的回应性要求体现在回应的反应时间与处理结果两个方面。关于回应的路径,网络政治表达的政府回应可以同样通过网络的方式回应,亦要建立体制内制度对接的回应机制。网络政治表达政府回应机制的构建路径主要有畅通公民利益表达的渠道、改进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完善政府的决策机制等等。  相似文献   

9.
在转型期要强化我国政府权威必须从强化政府权威的社会基础入手 ,从经济与政治体制转轨、政府自身建设和政治社会化等多个层面来强化我国政府的权威地位  相似文献   

10.
在人类的政治文明发展进程中,特别是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政府始终面临着向其管制范围内的公众证明其执掌政治权力的合法性的压力,在社会变革的历史转轨时期,这一点往往表现得尤为明显。中国共产党在执政不同时期应诉求于不同合法性基础。现时的合法性基础已经面临某种程度的危机,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构制度合法性基础是政治文明发展的客观要求。权力体制民主化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1.
经济转轨的基础决定了中国与俄罗斯的经济转轨方向的不同,产权改革的效率决定两国经济转轨的成效。通过两国经济转轨的比较,文章认为有三个方面的深刻经验教训特别值得我们重视,即经济转轨必须高度重视政府的作用、产权私有化并非提高效率的充分必要条件、产权制度的变迁具有演进性和不可复制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避免中国市场经济走向权贵资本主义和实现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吴敬琏呼唤法治的市场经济,而要建立法治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郎咸平认为实行市场经济和产权改革必须先制定法治化的游戏规则,才能避免广大民众被掠夺,为此必须用新法治主义替代新自由主义。两人的法治思想体现了法治化建设中的一些重要命题:市场与规范的关系,国家和民间组织在法治化建设的地位以及民主与法治的关系。两者的法治思想既有一致性又有对立性。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的转轨过程中,加大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的力度仍具必要性。当前国有企业更适应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国有经济更集中于战略性产业、国家资本的高级化以及国家资本面临巨大的流失风险等因素,为进一步实施国有经济的战略重组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4.
政治文明建设离不开政府治理文明。作为权力配置、权力使用、权力运行及监督文明主要体现的政府治理文明,本身就是政治文明的重要部分,更是政治文明建设的必经之路。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从统治向治理转变的普遍趋势,在我国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背景下,政府治理文明获得了新的内涵和体现形式。在对我国当前政府治理体系的局限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我国提出的建设有限政府、法治政府、分权政府、民主政府及服务政府的目标,提出了以职能转变为中心、实行政府机构改革、加强民主参与、培育公民社会、实现治道变革等我国政府治理文明建设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5.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要经过相当长时期的新民主主义建设,在物质条件、精神条件完全成熟以后,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这是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建国前后的最初设想。但随着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毛泽东及中共中央对社会主义过渡问题有了新思考和新认识,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思想。可见,在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上,中共中央在实践中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在认识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既是迅速发展国营经济和扩大计划经济,顺利实施"一五"计划的客观要求,也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政策发展的必然结果;既是土改后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发展知识经济已成必然。而工业经济充分发展、社会知识化水平较高、知识和技术创新能力比较强是发展知识经济的必要条件 ,当前发展知识经济的主要任务包括 :开发人的智力、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创新系统、培育知识市场  相似文献   

17.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财政职能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财政职能既相联系又有质的区别,财政职能的转变需要提高预算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以适应其新的要求。论题阐述了财政职能转变对预算会计人员素质的基本要求,要提高预算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与业务水平,需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18.
我国保税区与世界自由贸易区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保税区是我国继各类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特区之后对外开放度最高的特殊经济区域 ,是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经济国际化、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综合示范区。目前 ,我国保税区正面临着向自由贸易区的转型 ,深入研究我国保税区与世界自由贸易区的联系与区别 ,对我国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论社会主义新经济伦理道德规范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生活中的“越轨”和“失范”现象日渐突出,因此,构建社会主义新经济伦理道德规范具有重要性、必然性;其建构原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三个有利于”的评价尺度,承前启后的传统要求;其具体内容包括共同富裕、自立自主、互利互惠、劳动责任感、开拓进取等8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本科教育目标与发展模式转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针对知识经济与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趋势的时代背景,认为必须对传统的本科教育目标与发展模式进行转换,并探讨了转换的基本内容和应采取的一些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