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本文就孙德宣先生《美恶同辞例释》一文,谈一些个人看法,提出:(1)郭璞所谓“美恶不嫌同名”的“名”,应释为“字”;(2)孙氏所举的例子中存有以下问题:①混淆了词的本义与假借义;②混淆了词的本义与语境义;③忽略了词义的历时性变化。  相似文献   

2.
王念孙在《广雅疏证》中明确提出了“命名之义”的概念,对语词的孳乳派生规律进行了初步探索,归纳了同源词的词义关系,其中对词义相关类同源词的分析,特别是对相因类同源词的分析,对当前同源词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汉语的同源词和构词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汉语的同源词是指有共同语源、音义都有一定联系的词;它的产生同汉语的构词法有密切的联系。可以分为音同和音近两类。一,同音的同源词是由词义引中形成的。词义引中产生新义,近引中义属于一词多义现象,远引中义就分化为同源词。这种同源词是由词义构词法形成的同音的同源词,有的字形没有变化,有的字形有不同。二,音近同源词是由音变构词法形成的。一般来说,音变构词必须有严格的语音标准,不能随意把语音相远的词定为同源词;有人认为有所谓声韵各有不同来源的“声韵同源”词,这是难以令人信服的观点。 三,由结构构词法造出的都是复合词,复合词总是由两个语素构成的。它只存在共语素的同索词,不形成传统意义的同源词。  相似文献   

4.
音义上具有亲缘关系的汉字,叫做同源字。同源字在思惟规律上的关联,我们已作过讨论(见拙稿《试论同源字的产生及其意义间的联系》)。现在要说的是他们的语音联系。 词义分化,常常伴之以相应的语音变化。分化义、(引申义)的读音来源于对母体(根词、根字)读音的继承和变异。比如下面几个例子:  相似文献   

5.
形声字主要是在词的派生推动下汉字分化的产物,源义素、派生词、分化字之间关系颇为复杂,因此也使得声符示源呈现出它的复杂性特点;就源义素而言,由该源义素参与构成语义的一组同源词之间,源义素具有统一性与具象性的特点;声符示源具有历史阶段性特点.  相似文献   

6.
说“义”     
对“义”字的口头语言和古代文献的部分意义用法进行归纳,认为从先秦到现代,“义”字都含有“与众人共同抵御灾难”及“分财与人”的意思。又通过分析同源词来推求古义,考释出“义”字的本义应是分配猎获物分得公平。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思想史上“义”字的发展变化提出了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所从事的语源学研究是汉语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系联同源词的过程中 ,首先就上古音总结出同源词之间的语音转移规则 ,确定了“大”、“小”、“乱”三个义类 (即语源义 ) ,然后就上古文献钩稽有关词汇 ,以同义词互训同训为经 ,以同源词音转可通为纬 ,归纳出“博”、“小~”、“悖”三个同源词词群。研究结果表明 ,汉语词汇并非散沙一盘 ,汉语的词汇系统就是由一个一个同源词词群组成的。本文还利用亲属语言同源词进行词汇和语音的历史比较研究 ,文中推求的语根表明 :汉语前上古音存在 smp_、 tsl_、 mp_等复辅音声母。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词义引申发展导致文字孳生词语分化的角度,分析了"辟"字和从辟得声的一组形声字,认为"辟"所表示的律法具有判分义,引申而有劈分义、推排义、偏邪义、盘旋义,进而分化孳生出一批以"辟"为声符的形声字, 成为一个通常称为"同源的古今字"的词族.  相似文献   

9.
词的“功能义”,是指由词性或语法功能不同导致词义变化而形成的新的词义。从共时角度看,词的功能义是一种受语法语境影响的词汇语用现象,初期具有临时性、灵活性和不稳定性;从历时角度看,词的功能义从“临时义”到“常见义”再到“固定义”这一词义演变的过程必然伴随着词性和功能上的改变,导致新的兼类词的产生。在顺应理论启示下,认为词的功能义无论是共时的语境语用变化,还是历时的词性功能演变都是语言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的典型反映。  相似文献   

10.
两个同义或近义的字分别跟另外一个字组成意义不同甚至有很大差别的词 ,形成双音复合词中的“一字之差”现象。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语言发展中的造词偶合、词义演变及适应新事物产生的比照造词。  相似文献   

11.
古汉语词汇中,绝大多数词都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词义,也就是通常说的“一词多义”。怎样去解释和掌握这些多义词,朱骏声先生提出了三个步骤,先释本义,次引申义,再次假借义。王力先生同意这种做法。朱说的假借,包括我们现在区分开的“没有本字”的假借和“不用本字的通代”两类在内。今不妨另加第四个步骤——释通代义。以“道”字为例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12.
我和周烽同志的拙作《从‘斯’字看论语》一文,发表于《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第六期后,该刊编辑部转来杨剑桥同志《关于‘斯’字词义的一点意见》(以下简称杨文)。杨文否定了我们所肯定的‘斯’字应当是动词,作分析之义解的论断,论据有四点,兹一一答复如下: 杨文第一个论据:“《说文》探究的是字的本义,但字义不一定等于词义。”《说文》确实探究的是字的本义,然而先秦的字义实际上就是词义。张世禄先生写的《古代汉语》(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第25页上说:“‘字’是和‘词’紧密联系的。我们阅读任何作品,必须坚持‘字不离词’的  相似文献   

13.
疑问代词在某些特定构式中同时具有客观的指代义和主观的语用义,其双重语义是词项义与构式义互动的结果.一方面构式义压制词项义,使词项义逐渐向构式义靠拢;另一方面词项义吸收构式义,与构式义融合并实现为双重语义.疑问代词词项义与构式义的互动反映了词义分析应采取的基本思路,即词项和构式应该结合起来进行考察,具体词项义是客观指代义和主观语用义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词义具有系统性。考察由“辰”字构成的同根字、同源字以及相关释义,词义的系统性既体现在义素与义位之间的关系上,也体现在同根字之间意义的相互联系和同源字之间核义素的贯穿上。另外,在文化层面上.词义的系统性也体现在事物的异称与喻指、异体字形符方面的义理的贯通上。词义的系统性缘于客观事物的普遍联系和人们对事物的认知方式。  相似文献   

15.
义素分析是从一类词的比较中发现词与词之间意义的细微差别词的区别性特征 ,义素分析有利于更深一步地认识古汉语词的词义特点 :古汉语词义个性突出 ,因而区别性特征明显 ;从一类词的比较中去认识词的区别性特征 ;词的区别性特征表现在对中心义类的限制中。  相似文献   

16.
按照“物名”与“事名”之分,并结合词的”立意”之义与“所指”之义的不同存在,来考察同源词之间的意义关系,可得其主要规律:凡物名同源,或是立意之义相同,或是所指之义相类相关;凡事名同源,或是所指之事现象相类相关,或是所指之事事理相因;凡物名与事名同源,或是事名所指之义即为物名立意之义,或是物名所指之物与事名所指之事直接相关联。  相似文献   

17.
在汉语研究领域,“同源字”与“同源词”两个概念确切的内含和外延,目前并没有明确的界定。人们为同源词或同源字所下的定义,往往字、词不分,把这两个概念等同起来。本文认为,讨论同源词。应该从词的音与义出发,而讨论同源字,则必须从汉字的本体——字形出发;同源字与同源词尽管有时候在字形上具有重合关系,但是,却是两个性质根本不同的概念,不应该混而不别。本文从汉语与汉字的关系、从汉字的构意性质、汉字的孳乳过程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汉语同源字与同源词之间的本质上的区别,从而对这两个概念进行了界定,并进一步分析了同源字与同源词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邢昺《尔雅疏》在疏解经文、郭注的过程中,注意运用“某某音义同”的训式,揭示各类语词之间的音义关系。这种训式中有一些揭示了古今字的音义关系,且在训诂条例上往往属于“连类广训”,这是对汉人“古声某、某同”、“某、某同”的改良和发展,也启迪后人对“音转义存”、“声义同源”、“异字同词”等现象作进一步的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爨文丛刻》是彝文文献集,保留了不少古老的语言特点.编纂者的注音释义,又有许多口语的特色.考察《爨文丛刻》,依据书面语,结合现代彝语,可以更好地观察词义发展的层次性.以《爨文丛刻》中与"脚"有关的词语为例来看彝语的音义发展,可直观地观察彝语中"脚"义词的发展层次及语音分布.《爨文丛刻》中(tc)hi33、thu55、khu21、(cl)33、(t)hu33、d(z)i33都有"脚"义.这六者相互之间有语音同源的对应关系,皆来自于原始藏缅语表示身体部位的词.《爨文丛刻》中,"脚"义词在语义能产性上也呈现出层次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爨文丛刻》是彝文文献集,保留了不少古老的语言特点.编纂者的注音释义,又有许多口语的特色.考察《爨文丛刻》,依据书面语,结合现代彝语,可以更好地观察词义发展的层次性.以《爨文丛刻》中与"脚"有关的词语为例来看彝语的音义发展,可直观地观察彝语中"脚"义词的发展层次及语音分布.《爨文丛刻》中(tc)hi33、thu55、khu21、(cl)33、(t)hu33、d(z)i33都有"脚"义.这六者相互之间有语音同源的对应关系,皆来自于原始藏缅语表示身体部位的词.《爨文丛刻》中,"脚"义词在语义能产性上也呈现出层次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