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现行宪法是 1982年颁布实施的。根据社会发展的现实对宪法的部分条款进行修改 ,使宪法规范反映变化了的社会现实 ,是保持宪法权威的必要之举。 2 0 0 4年的第四个宪法修正案是在遵循现行宪法原理下制定的 ,它的通过使宪法的原理得到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行宪法即1982年宪法公布施行至今已经30年了。在此期间,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全国人大分别对我国宪法个别条款和部分内容作了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修正,使我国宪法在保持稳定性和权威性的基础上紧跟时代前进步伐,不断与时俱进。1988年宪法修正案1988年4月12日,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这个修正案共两条:第一,在宪法第ll条中增加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相似文献
3.
邹奕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141-151
经过局部修改之后,我国现行宪法呈现出两个文本形态:其一为宪法原文及修正案,其二为宪法修正文本。1988年局部修宪时,我国决定仿效美国,通过宪法修正案来修改宪法。然而,由于中美两国宪法在文本和实践上的巨大差异,我国采用宪法修正案的效果并不理想,宪法修正文本遂得以产生并普及。作为一部成文宪法,我国宪法应当具备唯一确定的文本形态,宪法文本应当兼具充分的正当性与较强的实用性,因此有必要在两个宪法文本间作出选择。选择宪法修正文本是一条更为现实的进路,而选择宪法原文及修正案则有可能进一步发挥宪法修正案的功效。 相似文献
4.
从宪法修改透视我国新的社会阶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明确地将我国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定位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这是国家对新的社会阶层给予的全新定位,有着重大深远的历史意义。新的社会阶层凭借自己所拥有的生产要素,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行的1982年宪法经过了4次修改,修改的根本原因是经济体制改革。依据马克思主义法学原理,具体阐述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与宪法的某些规定不适应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通过宪法的修改和完善,可使得宪法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6.
现行宪法修改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应珍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7(4):103-107
现行宪法的修改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 :修改方式上采取修正案的形式进行局部修改 ;修改程序都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接受中共中央的修宪建议而启动 ;修改比较频繁、修改内容主要集中在经济制度部分。究其成因 ,主要是由我国宪法的渊源和宪法制度、宪法自身关于修宪提案权的规定以及我国宪法的价值取向决定的 相似文献
7.
龚先砦 《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5,8(2):9-11
对于我国是否有宪法惯例,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在笔者看来,我国政治和法律生活中存在着的、超越宪法典之上的某些社会规范,如宪法修改需要中共中央提出建议、该建议被全文通过而成为宪法修正案、每次中央领导人换届时都应当修改宪法等,实际上就是宪法惯例。因为这些规范存在于成文宪法、宪法性法律之外,弥补了二者的不足,对中国宪法的运行起着实际上的支配作用。盲目排斥其存在,对中国宪政体制的完善是没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李雅宁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所论现行宪法系指1982年颁布实施的宪法;所谓修改即指对现行宪法的部分修改。具体而言,是对现行宪法四次修正案的内容、相关背景及有关修宪的探讨争鸣的评述。本文试图对现行宪法修改状况作一简要概述,从而分析现行宪法和四次修正案对我国当代法冶或宪政进程的贡献和不足。 相似文献
9.
夏泽祥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9(1):135-140
现行宪法是我国建国以来最好的一部宪法,但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坚持了"国家至上"的价值取向;权利与权力关系失衡;权力分配体制不明确;有关的法律程序缺失;宪法监督制度粗疏;立宪技术不发达。学者们从宏观角度对下一步宪法修改提出了建议: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产权与政权的关系为出发点;完善立宪技术。同时,他们建议确立人权保障制度,建立"立法试验区"制度,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现宪法的司法化。 相似文献
10.
赵晓光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
新的宪法修正案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思想地位,新增了依法治国的原则,并对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分配方式及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等内容做了重要修改。本文认为这些修改内容是有机联系的整体,坚持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条主线,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1.
陈自才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3(6):112-116
中国共产党章程在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党章不仅从外在形态、内容实质、稳定特性、强制效力方面获得法律的一般特征而成为法律范畴,而且从内容根本性、党内法规系统核心和基础地位、权威性和约束力最高、影响全局性和巨大性方面获得其他党内法规所无法比拟的"根本大法"地位.这种特殊地位决定了,党章具有指导和规范党的领导和执政、教育党员、调节党内关系、保障国法、吸引和凝聚广大人民等众多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孙中山先生的五权宪法思想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间势力提出了一系列的民主宪政思想。本文拟将其与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作一比较研究,明确二者之间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从而深入理解这两种处于不同历史时期的资产阶级民主宪政思想。 相似文献
13.
宪法司法化是宪政的基石,中国宪法的司法化无成例可考,通过个案分析的方式,对我国宪法司法化的实践进行了理论剖析;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概括了外国违宪制度的相关类型和发展趋势,据此提出从宪法引用、违宪审查两个方面均应司法化的观点。分析了中国宪法司法化在法理上、制度上的障碍,提出了“法规审查备案室”到“违宪审查委员会”再到“宪法法院”的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宪法司法化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4.
1913年,辛亥革命后首次国会选举尘埃落定,国民党、共和党、民主党、统一党成为国会中占席位最多的四党。为了防止国会制宪时出现"党见之纷争",四党决定在国会开会前聚"有聪明、才力、学识、阅历"之人员,举行宪法讨论会。此次宪法讨论会对领土规定、总统选举、总统权限、宪法以外之国家机关、国务员组织、两院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使得各党的主张得以明晰化。此次讨论会对民初的政党政治、制宪等发生了重大影响,其体现的制宪中的协商精神至今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宪法司法化问题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宪法司法化包含有宪法的司法适用与违宪审查两个层面的内容 ,其司法适用具有不同于普通法律适用的特点 ,司法违宪审查则是关系到现有宪政体制的构架的根本性问题。宪法司法化只有走出合法性与正当性的悖论才有可能得以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宪法确立私有财产权保护原则的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春磊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8(2):49-51
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第四次修正案,第一次以宪法的形式确定了私有财产权不可侵犯的基本原则,这进一步提升了私有财产的法律地位,扩大了私有财产的范围,并为进一步完善私有财产的征收、征用制度提供了宪法依据。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7.
山西大学学生体质检测指标参数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0年山西大学参加全国学生体质调研检测资料为样本,将本校19~22岁大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各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且与1995年全省大学生同类指标作比较。结果表明目前我校大学生体质状况不容乐观。例如大学生身高与胸围出现负增长;反映机能水平的肺活量显著下降;身体素质多数指标低于1995年全省水平。 相似文献
18.
1946年11月,国民党违反政协决议,一面大打内战,一面召集"制宪国大",但为争取美援,贯于排斥异己的国民党政权迫于美国的压力而伪装革新,急需一两个少数党参政以粉饰门面.民社党人在犹豫、挣扎之后,终于提出"附条件的参加".究其原因,民社党不仅在政纲、立场上与国民党有相近或相同之处,背后还有功利主义的驱使. 相似文献
19.
雷伟超 《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9(2):86-88
今天双手反拍抽球技术已成为最重要、最基本的技术之一。双手反拍抽击球与底线正拍击球一样,能打出高质量、高难度的进攻球。但是怎样运用,如何提高击球的效果?传统的观念认为,双手反拍技术右手是主打。在击球过程中要身体放松,身体协调,在此情况下,完全可以左右手很自然的协调配合起来,发挥最大的效用。 相似文献
20.
杨思留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3):6-10
我国现行宪法中经济制度的内容,历经四度修改,条款涉及较多,这固然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宪法保障,但另一方面,也使人们深切关注宪法的稳定性和权威性,"良性违宪"引起的修宪终不是正常的宪法现象。本文旨在研读邓小平的经济发展观,并以此作为完善经济制度的指导思想,使宪法中的经济制度既能不断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又能保持适当的稳定性,提高宪法权威,促进"依宪治国"理念的形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