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美国的民主     
美国民主的主要特点是参政,即在作出政治决定时应该有公民参加.按照杰佛逊的说法,参政既是一个过程,即选举和影响政府官员的一种政治活动,又是一个结果,即反映民意的政府的政策.美国的政治制度看上去似乎为人们提供了特别多的参政机会.但在1976年选举总统时,却只有53.3%的选民参加投票,参加选举地方官员的人数更少.能称得起"党的积极分子或竞选积极分子"的人只有15%左右.美国的民主不是直接民主,而是选出政府官员  相似文献   

2.
《社科纵横》2019,(5):63-69
以住房产权预测青年在居委会选举投票中的行为表现,旨在寻找一条行之有效的能够促进青年积极参与社区政治活动的途径。采用CLDS2016调查数据并结合Logit统计方法,发现住房产权与居委会选举投票的关系在中国呈显著正相关。但进一步分析发现,这种关系受青年家庭经济条件的调节,住房产权对居委会选举投票的影响只发生在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青年群体中,住房产权在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青年群体中并没有产生政治参与的收益。这些发现进一步完善了"产权上的民主"理论,在政策上启示应制定有利于促进低收入青年积极投身政治活动的产权型保障房政策。  相似文献   

3.
4月28日,是一个特别的日子,九江市浔阳区白水湖街道余家垅社区选举大会中心会场里气球高挂,彩旗飘扬,大会会标与各类宣传标语交相辉映,签证发票处、秘密写票间、代写处、半透明票箱井然有序,气氛庄重喜庆。余家垅社区2667位选民将在今天通过一人一票的布式直接选举出自己社区的“当家人”。社区自治是社区民上进程的一项大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和《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城市社区居委会一般可采取“由本居住地区全体有选举权的居民或者由每户派代表选举产生;根据居民意见,也可以由每个居民小组选举代表二至三人选  相似文献   

4.
中国选举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公正评价机制、竞争激励机制、监督救济机制。选举制度的改革将会是渐进的,不会出现过于激烈的变革。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改革的重点是强化选举权的平等性,改进代表名额分配办法、选民登记办法等,不仅实行一人一票,而且保证每一票都有大体相等的价值;增强选举与选民的利益联系,逐步采取以居住地为主划分选区,提高选民参加选举的热情和积极性;扩大候选人宣传介绍渠道,建立非对抗式竞争机制;推行“两票制”选举基层领导人员,逐步扩大直接选举范围;提高选举的透明度,建立选举观察员制度,强化司法对选举的监督职能。  相似文献   

5.
吴猛 《社会》2004,(10)
随着社区体制改革的深入,社区居委会 直接选举在越来越多的城市进行了试点,从 总体情况来看,选举成本过高是普遍存在的一个制约直选进一步深入的因素。许多人认为,社区直选成本过高的原因是选举程序过于繁琐,应当简化选举程序。当然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但这只是从技术层面上来说的,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区直选成本过高的问题。笔者认为只有通过发展社区的邻里网络组织,培育居民的参与意识,提高选民参加选举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从根本上降低社区直选成本。下面笔者将以两个具有代表性的社区,W市A社区和N市B社区为个案,对这一问题加以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6.
吴猛 《社会》2004,(10):10-12
随着社区体制改革的深入,社区居委会直接选举在越来越多的城市进行了试点,从总体情况来看,选举成本过高是普遍存在的一个制约直选进一步深入的因素.许多人认为,社区直选成本过高的原因是选举程序过于繁琐,应当简化选举程序.当然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但这只是从技术层面上来说的,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区直选成本过高的问题.笔者认为只有通过发展社区的邻里网络组织,培育居民的参与意识,提高选民参加选举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从根本上降低社区直选成本.下面笔者将以两个具有代表性的社区,W市A社区和N市B社区为个案,对这一问题加以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7.
日本选民的政治意识与其在国政选举中的投票行动密切相关.某一政党支持阶层的选民是否参加投票以及投票去向如何,受到"政党支持"意识的连续度、强烈度与宽泛度的影响.鉴于"小泉评价"与自民党投票志向的同向互动等现象,"业绩评价"意识的内涵虽有所扩大化,但仍因选民的重視程度各异而对其投票行动产生不同的影响."政策论争"对选民投票行动的作用不断增强,2005年众议院选举是一次典型的"政策投票". "政治效应"意识的日趋薄弱,不仅是选民在国政选举中放弃投票的原因,更是日本选举政治所必须应对的严峻课题.  相似文献   

8.
日本大选与政局走势分析吉林大学日本研究所鲁义在日本,大选亦称“总选举”,指由选民直接投票选出国会众议院议员的选举。由于这一选举的结果不仅直接决定政治家个人的进退、政党和政治势力的兴衰,而且也影响到国家政局走势,因此历来倍受日本国内和国际舆论的关注。1...  相似文献   

9.
在美国,选举中的舞弊现象随处可见,在过去的几年里,美国各处时常有严重的选举舞弊情况发生。阿拉巴马州的格林县,是民主党的重要选区之一,1994年11月的选票中,几乎三分之一是缺席选票。这大大超过了全国10%的缺席票的平均水平。许多缺席选票的出现是由于选举官员把选票邮寄到一些已经无主的邮政信箱,这些选票又被不知名的人取走了。另有一些缺席票则来自民主党的办公室,因为这些选票往往是以民主党办公地址作为选票的“永久”住址加以登记的。同时,又有一些合法的选民在选举日参加投票时,被告知不符合投票资格,其原因只是他们可…  相似文献   

10.
今年2月下旬印度国会下院人民院举行第12届大选。6亿选民积极参加,投票率达62.2%,超过1984年第8届以外的任何一届。照一般情况看,选民对提前举行的中期改选兴趣较低,但这次表现例外。选举结果,以印度人民党为首的12党联盟在一些小党和独立人士支持下共有264人当选议员,在联合阵线成员党泰卢固民族党(钱德拉巴布·奈杜派)的12名议员对印度人民党和国大党保持中立的情况下,印度人民党联盟以1席之多数得到总统授权而组阁。72岁的印度人民党温和派领袖出任第14位总理。阿·比·瓦杰帕伊领导的印度人民党联合政府是印度自1989年以来的第四个少数派政府。3月28日,瓦杰帕伊在人民院以274票赞成对261票反对通过了信任投票。  相似文献   

11.
刘春荣 《社会》2010,30(1):22-45
社会运动和集体行动研究的“文化和建构主义转向”凸显了框架整合作为微观动员机制的重要性。但是现有文献很少把这一过程置于自上而下的集体行动领域中来考察,同时框架分析在中观层面上的动力机制的认识上尚待深化。本文通过上海市社区居委会选举的个案考察,探索了选举动员中的框架形成和整合过程。研究发现,选举委员会及其所联系的积极分子网络,形成了一个包容性的动员结构。这一特定的动员结构在各个动员环节中,策略性地把国家的政策话语和居民对选举的不同感受衔接起来,整合了民主权利、邻里怀旧和社区认同等阐释框架,由此激发了更大尺度的共鸣和参与。这表明,框架整合与动员的社会结构密不可分,框架化过程实际上建立在特定的社会关系网络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2.
对少数人的权利的关注是最近一个世纪以来宪法学理论中一个持久的话题.其中,如何让占少数地位的选民表达出他们的意志是选民、制度设计者和学者们十分关注的问题.05年,累积投票制被引入到我国的(<公司法>中作为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一种工具制度,给我们以启示.本文构想将累积投票制引入到我国的人大代表的选举中,以此来构建人大代表选举中对占少数的选民之利益的保护机制,进一步完善我国人大的选举制度.  相似文献   

13.
在美国,婴儿生育高峰期以后出生的一代人被称作“X一代”,人数约5000万。20世纪90年代,媒体对1965-1978年之间出生的这一代人持有很大偏见,说他们懒惰、乖戾、四处游荡、不满现状。抽样调查表明,X一代对政治不感兴趣,对政府缺乏信任,对国家和政党的效忠精神很差,而比他们的前辈更加注重实惠。X一代参与选举的热情不高。在1994年的中期选举中,X一代中的适龄选民只有不到1/5的人参加投票。他们对所有传统的政治活动都表现出冷漠态度,对于公共事物的了解程度明显低于他们的前辈。在对待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的态度上,X一代往往认为它们区别不大…  相似文献   

14.
聚焦于规划师主导社区营造遭遇的居民配合式参与困境,研究发现配合式参与产生于居民参与的有限性和私利性。有限性:由于社区社会结构和权力结构的双重限制,因此参与的主体是居委会组织的积极分子群体。居委会针对具体的项目还会排除掉利益相关者。私利性:最终参与其中的积极分子主要为获得社会报酬,仅仅将参与当作完成行政任务。配合式参与会带来规划实施受阻等诸多问题,需要区分空间项目类型分别应对。  相似文献   

15.
新政治经济学从独特的理论视角为研究现代政治中政党与选民的关系开启了新的进路.在政治市场上,选民在进行成本一收益的计算之后决定是否参与投票,而政党的意识形态则构成了降低选民政治成本的有效工具.政党与选民的关系可以通过建立在选民偏好判断基础上的偏好适应模型和偏好塑造模型进行解释.在偏好适应模型中,选民偏好利益对政党制度和政策选择有着决定性影响,政党采取适应或迎合选民偏好的方式来获得选民的支持;而在偏好塑造模型中,政党则通过意识形态的灌输或社会政治权力的运用对选民的偏好进行塑造和影响,以取得选民的政治认同.当前,政党普遍呈现出“去意识形态化”和“政策选择趋同化”的倾向,这对政党政治乃至民主政治的存在意义形成了巨大的冲击.  相似文献   

16.
李辉 《社会》2008,28(1):97-97
本文试图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中国城市社区选举中为什么会出现积极分子?这个群体有什么结构性的特征?他们在社区中的行动逻辑是什么?通过参与观察、半结构访谈和文本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本文的基本结论是:以楼组长群体为核心的社区积极分子主要追求的是社会报酬,社会报酬的获得程度决定其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追求社会报酬的积极分子网络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的一种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7.
确定选举结果的方法印度人民院和邦立法院选举采用相对多数制的计票方法。按照这种方法,当选的候选人并不需要获得有效选票的一半以上,只要他在本选区内得票最多,即使比其他候选人只多一票,即可当选。这就使许多并未得到该选区内多数选民支持的候选人也可以当选。例如,在一个有50万选民的选区中,候选人甲得15万张票,乙和丙各得13万张,丁得9万张。按照规定,甲以相对多数当选。虽然他得票比其他三名候选人都多,可是不支持他的选民却有35万  相似文献   

18.
在一个居民住宅小区,由业主选举出的业主委员会是代表广大业主,维护业主利益的一个自治组织。2003年9月1日实施的《物业管理条例》规定,“一切权利归业主大会,而业主委员会是业主大会的执行机构,代表业主与业主大会选聘的物业管理企业签订物业服务合同并监督其工作”,“同一个物业管理区域内的业主,应当在物业所在地的区、县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成立业主大会”,“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应该主动指导有条件成立业主委员会的楼盘成立业委会。”同时,建设部颁布了《业主大会规程》,对业主委员会选举的有关事项作了规范。规定:“业主筹备成立业主大会的,应当在物业所在地的区、县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和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的指导下,由业主代表、建设单位(包括公有住房出售单位)组成业主大会筹备组(以下简称筹备组),负责业主大会筹备工作”。一般来说,建设单位(开发商)是选举业主委员会的组织者,如果在选举过程中,业主不主动参与、不积极监督,那么产生的业主委员会很可能是一个“亲开发商”的业主委员会,最终导致业主利益与权利的丧失。居民在选举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形成业主与物业管理公司信息对称相当有必要。新形势下,居委会是居民的一个自治组织,对业主委员会的选举只能加以协调与指导,没有决定事务的权利。居委会可以督导业主委员会的选举过程,发动居民的有效参与,保障住宅小区居民的利益。下面一文就在业主委员会选举过程中,如何保障全体业主的参与提出建议,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9.
张兴 《社科纵横》2009,24(5):84-85,91
本文从分析一个票据法案例开始,研究票据利益偿还请求权的构成,区分了利益偿还请求权与原因债权、失票人的权利,论证了中国票据法第18条关于利益偿还请求权的规定存在欠缺,认为将其中的“记载事项欠缺”修改为“保全手续欠缺”。  相似文献   

20.
青岛市市北区为贯彻落实中办、国办转发的《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以《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为依据,按照便于发挥社区“两委”作用、便于服务管理、便于开发社区资源、便于社区居民自治、便于社区共建的原则和地域性、认同感等社区构成要素,改革基层管理体制,全面构建新型社区。撤消家委会,将原有的201个社区居(家)委会构建为102个社区,并同时选举产生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委会。新型社区体制设置为“一个核心,两个大会,三个机构,四支队伍”。即社区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