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合林 《殷都学刊》2002,(1):72-76,112
文章围绕钟嵘的“风力”批评概念,就建安、左思以及陶渊明诗歌的美学特征加以清理、分析,认为风力主要表现的是魏晋士人的英雄气与名士风,风力的流变反映出魏晋士风与诗风演进的大势。  相似文献   

2.
庄子与庄子思想对魏晋士风的产生及其各方面均有一定影响。魏晋时期,庄子思想第一次全面而深刻地完成了其对古代文人的思想启蒙,对魏晋文人的价值观念、思想作风、人生态度、审美意趣和文学风格,产生了决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较之前代,魏晋士风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呈现出一种截然不同的人生风貌:从何晏、王弼等正始名士引入“自然”的概念对名教思想作新的解说,到阮籍、嵇康等竹林名士“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放诞无忌,再到郭象等“名教合于自然”的合理解释,士子们终于找到了协调、安顿历史变迁中自我人生的方法。魏晋士风变迁的实质是在信仰迷失、进退失据的困境中士子们力图重新建构人生指导理论的实践。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尼雅95MNⅠ号墓地的M3与M8墓,为精绝王继承者的墓,其年代在汉末建安左右至魏晋时期。  相似文献   

5.
构建新颖 见解独到──《晚明士风与文学》简论王定璋传统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素来有词章、考证、义理之分,而义理探索实在又包涵宏观把握和微观寻绎。由于着眼点的差异,二者各有利弊。微观研究只要认真考索,总会续有所得,但其不足之处是见木不见林,难于建构完整大...  相似文献   

6.
肖能 《理论界》2009,(1):161-162
器量这个评判人物的范畴大行于魏晋,一方面源于把人自身视为独立的价值存在,另一方面也注意到器量在实践中所起的作用.由此决定了自觉追求器量成为魏晋士风中的一个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7.
魏晋风度的探究──简评《〈世说新语〉整体研究》法子《世说新语》是一本极有意思的书,后代的文人无不喜而读之,至有模仿之者,如《唐语林》、《大唐新语》等;它是治史学者、治古典文学者、治中国哲学者乃至研究魏晋语言者不可或缺的典籍,其流风余韵,至今未消。同时...  相似文献   

8.
评曹植、曹丕的文学批评论梅运生魏晋南朝文学创作的兴盛和文学理论上的建树,是与文学批评风气的兴起分不开的,而提倡文学批评,开一代风气之先的,正是建安文坛上的领袖人物曹丕、曹植兄弟。魏晋以至南朝,沿袭着这种好的风气。承接和发扬二曹所开创的健康的文学批评传...  相似文献   

9.
每一个时代妇女的精神风貌都是所处时代风尚的折射 ,汉晋之际妇女的精神风貌的转变 ,即与时代风尚的转变特别是士风的变化密切相关。较之两汉 ,魏晋妇女的精神风貌具有显著的特征 ,这些特征与魏晋名士风流极相吻合。两汉和魏晋妇女风貌的不同特征 ,显示出中国历史时期妇女精神史上的一段艰难轨迹  相似文献   

10.
陆静卿 《江汉论坛》2004,1(3):57-60
每一个时代妇女的精神风貌都是所处时代风尚的折射,汉晋之际妇女的精神风貌的转变,即与时代风尚的转变特别是士风的变化密切相关。较之两汉,魏晋妇女的精神风貌具有显著的特征,这些特征与魏晋名士风度极相吻合。两汉和魏晋妇女风貌的不同特征,显示出中国妇女精神史上的一段艰难轨迹。  相似文献   

11.
本文是对曹丕、杨修说过的两句话的辨析,从它们的同中之异,见出曹丕、杨修、曹植三人在看待事功、辞赋、文章上的不同态度,反映出汉魏建安之际士人学养变化、士风转移的一种倾向.  相似文献   

12.
司马懿与曹魏政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司马懿青少年时代曾经学习儒术,但已于建安后期完成了向黄老形名派官僚的转化。他与曹魏王朝的关系,经历了由消极回避,到积极效忠,而最终反叛夺权的变化过程。其篡魏政变,是生存逼迫下的被动造反。高平陵政变虽然结束了曹氏的政治统治,但是作为建安名士的政治代表,司马懿上台后所改变的,仅是正始名士早熟的玄学“改制”;所恢复和发展的,是曹丕、曹睿一脉相承的政治路线———黄老名法与儒术的结合,使魏晋之际的官方意识形态打上了明显的“礼法”烙印。  相似文献   

13.
张晨 《人文杂志》2003,(5):98-102
汉魏文人认为诗、赋本为一源 ,赋流出于诗。汉大赋与建安诗歌的关系十分密切 ,建安文人对于汉大赋是十分仰慕和推崇的 ;建安诗歌在内容、艺术、诗体三方面深受大赋的影响 ,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质 ;建安诗人在审美情趣上也与两汉赋家一以贯之 ,《典论·论文》的“诗赋欲丽”说就明显受两汉审美观念影响 ,因此不应被认作是魏晋时期“文学自觉”的标志  相似文献   

14.
“夫导达意气,其惟文乎”──魏晋南北朝的审美动力说袁济喜中国古典美学发展到了汉末魏晋时期,出现了新的嬗变。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魏晋文的自觉。这种"文的自觉"集中表现为对审美动力的新的认识。所谓审美动力,是指审美发生的动机。艺术是一种创造活动,与认识不同处...  相似文献   

15.
魏晋之际的“竹林七贤”是继汉末“建安七子”之后出现的又一著名文人集团,但是,关于“竹林七贤”的一些关键问题,迄今并未弄清。限于资料的不足,本文不拟作系统的论述,仅就“竹林七贤”的称名问题略述管见,以期得到专家的指教。  相似文献   

16.
《洛神赋》主题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植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文学家,钟峰在《恃品》里称他为“建安之杰”。在曹植的单篇作品中,最著名的要数《洛神赋》了。此赋是魏晋时期抒情小赋中之佼佼,对汉赋是一种继承和发展。它想象丰富,词采华美,通过巧妙。的艺术构思,以浪漫主义手法创造了一个梦幻的境界,塑造了一个美丽多情活灵活现的女性——洛神。因而历代杰出的评论家和广大读者对《洛神赋》艺术成就之高超,几乎形成了共识。但是对其主题思想的认识却众说纷纭、争论不休。关于《洛神赋》的主题思想,从占至今主要有三种看法,即“感甄”说,“寄心君王”说和“爱情”说…  相似文献   

17.
俞绍初先生是我国知名的古籍整理专家、建安文学研究名家、文选学研究大家,其学术成就主要集中在建安文学研究、江淹研究和文选学研究三大领域。俞先生的建安文学研究基本围绕作家生平事迹考辨与作家文集的辑校编纂这些基础工作展开,重点集中在曹植和建安七子的研究上,不仅为建安文学研究提供了较为丰富的作家生平、思想乃至创作等方面的资料,而且为建安文学研究提供了较为理想的文本。其研究成果不仅是新时期建安文学研究的标志性成果,也为后人进行建安文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江淹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对江淹作品的整理与江淹年谱的编纂。俞先生的文选学研究是其最近20多年用力最勤的地方,与"新选学"的发展基本同步,是"新选学"研究的缩影和代表。  相似文献   

18.
从魏晋文人三次著名的集会活动,我们可以看到曹操父子与建安诸子宴饮游园赋诗活动的影响;还可以看到,这类聚会由最高统治者出面组织逐步发展到成为由具有共同文学爱好的人士自由组成,文人的独立自由意识在增强。不仅如此,魏晋文人的集会活动还体现了某种哲学意蕴和民俗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19.
著名高句丽、渤海考古学家──魏存成教授魏存成教授1945年11月11日生于河北省平乡县,1969年于吉林大学历史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73年初至1975年8月在北京大学考古专业进修,主要是在宿白先生指导下学习魏晋──隋唐考古。先后于1979年、198...  相似文献   

20.
士风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在晚宋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士风有诸多方面的表现,有忠义方面的表现,有腐败方面的表现,其中变节之风远胜忠义之风,奸佞平庸之相对士风影响大于忠义之相的影响,忠义状元在晚宋据于少数,多数太学生风气大坏,时人对士风不良的激烈批评,反映了晚宋士风的主流为士风败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