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汉语状语位置上的语气副词,部分具有预设功能。该预设是一种语用预设,表明了命题在语言交际中的适切性。不同类别的语气副词拥有不同的语义结构,该结构的某一部分在一定的语境中可以隐含,成为语气副词的预设。常见的预设内容可以是事实前提、让步前提、条件前提、判断前提、对比前提、选项前提、原因前提等。  相似文献   

2.
在《全宋词》中“直”字作副词的用法可细分为作情态副词、限定副词、时间副词和语气副词 ,笔者对《全宋词》中的“直”进行穷尽性的统计分析后将语气副词的“直”的语法意义概括为两种 ,分别为表示表示强调语气和意外的语气。同时 ,结合语义对语气副词“直”的语法功能进行了分析 ,力求揭示出“直”用作语气副词的全貌。  相似文献   

3.
“程度副词 专有名词”短语结构在句子中处于形容词典型的句法分布位置,是一个典型的形容词性句法框架。“程度副词 专有名词”这一偏离搭配现象存在的修辞语用条件表现为:一是这一句法框架为“程度副词”与“专有名词”的偏离搭配提供了一个句法结构合理化的依据;二是“专有名词”应具有形容词性语义特征。“程度副词”、“专有名词”相互之间具有搭配选择限制条件。“程度副词 专有名词”短语结构的语义内容具有语境依赖性。  相似文献   

4.
多指副词在语义和句法上都有其特点,但至今没有人对此做过详尽系统的研究。有人曾提出过“相互副词”和“共同副词”的名称,但未做深入分析,其范围也与多指副词不同。这里仅对多指副词的语义做一番探讨。 在语义上,多指副词与复数实体可形成三种语义关系。 1.交互关系。 例如:①一家人要是疑神疑鬼,互相猜忌,早晚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比方法分化副词“可”的语义,建立起不同层级的语义框架:“可1”与“可2”显示顺承与逆承的对立,“可21”与“可22”显示“弱式转折”与“强式转折”的区别,“可211”与“可212”显示“隐性对比”与“显性对比”的不同,“可221”与“可222”显示“隐性转折”与“显性转折”的不同。最后通过语义特征和焦点理论分析了它的语用特点。  相似文献   

6.
“全”字句歧义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副词“全”根据变换的不同以及在句中出现的不同条件,将传统意义上的范围副词“全”分为范围副词、程度副词以及语气副词三类。据此,我们对“全”字句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全”字句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探讨,我们发现“,全”字句之所以会产生歧义是因为副词“全”内部的几种用法在语义和句法功能上存在着不小的差别。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汉语里,副词“不”和“没有”在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上有时候相同,有时候不同,初教现代汉语语法的同志或初学现代汉语语法的学生,往往搞不大清楚,颇有探讨的必要。 本文的目的在于探讨副词“不”和“没有”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至于动词“没有”的用法,“没有”和“没”的差别,本文将不涉及。在谈到“没有”或“没”的时候,一律用“没有”代表;在举例的时候,原文中写什么还写什么。 下边主要谈两个问题:一、副词“不”和“没有”的共同点,二、副词“不”和“没有”的不同点。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副词“就”的语音形式及语义指向 ,分析出不同含义“就”的 8种能指形式 ,这些不同与“就”在句子中的地位有关 ,也与它们的语义指向有关。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语境、社会结构语境、比较语境,列宁斯大林在阶级区分语境、阶级斗争语境,毛泽东在文化语境、阶级斗争扩大化语境中对“意识形态”的不同阐述,探讨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概念在不同语境中的内涵和语义.  相似文献   

10.
以重点探讨“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的社会语境内涵和政论语体特征为基础,从语义、语境和语体3个不同层面分析9个“不折腾”较有代表性的译文,可体现政治内涵解读、语境分析和语体特点,但存在语义偏失、社会语境内涵不明以及语体不当等问题;应将“不折腾”翻译为“nodevelopment—blockingcampaigns”,将“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整体上翻译为“no faith-wavering,no effort-relaxation,no development-blockingcampaigns”。  相似文献   

11.
赖慧玲 《天府新论》2004,(Z2):261-262
在《全宋词》中"直"字作副词的用法可细分为作情态副词、限定副词、时间副词和语气副词,笔者对《全宋词》中的"直"进行穷尽性的统计分析后将语气副词的"直"的语法意义概括为两种,分别为表示表示强调语气和意外的语气.同时,结合语义对语气副词"直"的语法功能进行了分析,力求揭示出"直"用作语气副词的全貌.  相似文献   

12.
“也”“亦”兴亡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也”“亦”兴亡探析陈宝勤汉语专表类同的副词只有“也”“亦”新旧两个,语义完全一致。本文以远古(殷商)、上古(西周—西汉)、中古(东汉—中唐)、近古(晚唐—明清)不同时期的代表性文献为语料,试对副词“也”的产生与发展,副词“亦”的衰落与灭亡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3.
副词“够”的语法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副词“够”的语法特点分析罗青松在现代汉语中,“够”的副词作用已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一些现代汉语词典,越来越明确地指出了“够”作为副词的用法。《现代汉语八百词》列出“够”的副词词条有二:一是“修饰形容词,表示达到一定标准。形容只能是积极意义的,不能是相...  相似文献   

14.
“想必”是表示揣测的语气副词,与其他语气副词在用法上有些差异.在语义上不仅具有[+高确信度]语义特点,还具有[+强主观性]的语义特点.同时在语用上“想必”具有传信功能、委婉功能及焦点功能.  相似文献   

15.
副词“只”在句法中的作用.似乎大家的意见是一致的。《现代汉语词典》说“表示限于某个范围①.《现代汉语八百词》说“表示除此之外没有别的②.表述不同而已.这二种著作.其一是普及性的.规范性的词典.另一种是学术专著.都是权威的.应当有代表性。在这个意义上.“只”的作用(语义)和“仅仅”相当。如:(1)我去晚了.只看了最后的两幕。(2)屋子里只老王一个人。(3)他只会讲汉语.不会讲英语。(4)他只到过广州。(5)我只喜欢听语文课。根据我们的调查.发现副词“只”在句法中的作用不止于斯.它还可以表示程度深,相当…  相似文献   

16.
学界对现代汉语助词“了”的用法持不同的观点,原因主要是对形式与意义之间的紧密关系关注不够。本文在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对“了”字的用法进行探究,目的是较为系统地揭示其语义和句法功能。结果表明:“了”作为助词在语义层次表达经验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经验意义涵盖时态、体与结果意义,人际意义涵盖语气类型及语气语势意义,语篇意义指其语体使用特点;在句法层次,“了”可用作“助动词”“谓体延长成分”或“语气词”,有时系不同成分的重合体。  相似文献   

17.
摘要:副词“何其”的源结构是一个跨层次结构:[何[其+AP/VP]],其中,“何”是疑问副词,“其”为指示代词。这一结构大致在西汉时期完成了向副词的转化,唐代已成为一个比较成熟的双音节词。在“何其”词汇化的过程中,语义、认知、韵律等因素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肖应平 《理论界》2012,(2):134-136
本文从情态意义的角度对语气副词进行分类,得到了一个现代汉语语气副词的分类系统。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语气副词与静态动词与动态动词同现选择性的问题,命题语气副词、事件语气副词与静态动词同现能力有差异;命题语气副词、事件语气副词与动态动词小类中的持续动词、终结动词、瞬间动词的同现也存在不同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在对语用语境因素作了层次划分的基础上,文章试图探讨不同层次的语用语境因素对英语习语本体意义、语用意义和语义特征产生的影响,旨在强调语用语境因素对英语习语意义的制约作用,以增强语言使用者、学习者和英语教师在不同情境中处理英语习语时的语境意识。  相似文献   

20.
司罗红 《兰州学刊》2010,(7):160-163
文章主要研究了“V+了+NP”祈使格式,指出现代汉语祈使句中的动词与“了”并不完全排斥。能进入“V+了+NP”格式表示祈使的动词具有致使的语义特征;“了”有表示客体脱离,客体消失和动作完成的意义,相当于一个结果补语;名词必须具有确定性。这一格式构成的祈使句表示的意义是强调动作对客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