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惊人的巧合     
《阅读与作文》2009,(8):40-40
难以理喻的巧合 1920年一天,三位英国人在秘鲁乘火车旅行,他们发现那车厢里只有他们三个人。互相介绍后得知,一个人姓宾厄姆,另一个姓鲍威尔,第三个人的姓是前两人之合.宾厄姆鲍威尔。  相似文献   

2.
春天的杭州西湖边,明媚秀丽,风光如画。三个秀才不期而遇,结伴漫游。互相询问姓氏,年龄大的那位说:“二位贤弟,我吟一首诗,敝姓就在这诗里,请二位听好:“山中狮子牡丹花,蜂巢千子母当家;三位一体是我姓,众卿朝拜尽荣华。”他一说完,那二位便笑着点了点头。年龄次之的那位接着说,“我的姓是:顶天立地英雄汉,拦腰横打一扁担;若是封门去种田,上下出头把理辩。”年龄最小的那位秀才迫不及待地说:“二位大哥,请听我的:三人结伴一路行,一条大道穿正中;追根寻源本一祖,三人乃是同根生。”他的话音刚落,三人不禁一起哈哈大笑起来,原来他们三人同姓“王”。  相似文献   

3.
中央十五大坚持邓小平改革路线,初级阶段理论奠定深化改革基础改革以来,结合中国改革的实际需要,理论界出现了三次重要的突破和发展。第一次是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承认一切理论和政策都要经过实践的检验,给否定文革开始改革创造了理论前提;第二次是关于“姓社姓资”的讨论,承认社会主义可以和市场经济相结合,为发展市场经济特别是资本要素市场扫清了障碍;第三次是目前刚刚开始的关于“姓公姓私”的争论。关于“姓公姓私”的理论,背后涉及的实际利益关系,是关于国有企业的比重问题。经过争论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国有资产将缩小…  相似文献   

4.
黑窗 《社区》2011,(30):58-58
今年已经75岁的冢本京子是日本冲绳县的一位普通老太太,原本,她的姓名是大野京子,那是她早年在娘家时跟随父姓的名字,但自从她在21岁那年嫁给一个名叫冢本大岗的男人之后,她就跟了丈夫的姓。  相似文献   

5.
论媿姓族系     
本文展开以下问题:维吾尔和乌古斯都是族系一级的名称,二者是同源的,它们之间的音转机制在当今维语中仍然存在。它们是婉姓族系两大分支:维吾尔为东部支系,乌古斯为西部支系。媿是北狄族系的总姓,狄是媿姓族系的总名,媿的异称是中国古史中所说的“九”。中国古史上关于媿、狄、九三位一体的观念对北亚及中亚民族史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陈红 《社区》2014,(16):35-35
“请介绍一下1幢304室居民的基本情况。”“户籍人口5人,户主姓郭,平常就是郭先生一家三口居住,两位老人户口挂靠儿子家,住在杜鹃社区。”4月25日,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新碘街道举行社情民意测评活动,芙蓉社区、杜鹃社区、牡丹社区的6名社区工作人员现场接受“检阅”。  相似文献   

7.
孔见 《中华魂》2012,(22):24
学术界有一种看法,认为邓小平是注重实际的实用主义者,不问姓"社"姓"资",只要能把经济搞上去,怎么搞都行。"不管白猫黑猫,逮住老鼠就是好猫"的"猫论"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说邓小平重视实践,这是正确的,他主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反对空谈。他提出"三个有利于",把它作为判断改革开放具体方针、政策、措施成败得失的标准。但是,说邓小平不重视理论,不讲发展的政治方向,把他描写成一位不问姓"社"姓  相似文献   

8.
人鼠相依     
朱国勇 《社区》2010,(11):50-50
1987年秋,18岁的我在江西的一家小煤窑打工,带我的是一位姓徐的老矿工,我叫他师傅。  相似文献   

9.
我国翻译界关于外国人名地名的汉译应当统一的问题,已经讨论了很久,引起了大家的重视.并正在朝此方向努力。但是汉语人名译成英语是否也应力求统一的问题,至今尚未提上日程。 1984年4月30日美国里根总统曾在上海复旦大学发表演说,其中提到了三位很有名气的华裔美籍科学家,即:An Wang(王安),I.M.Pei(贝聿铭),Lee Tsung-Dao(李政道)。三个中国人的名字,英译方法各不相同,虽然都是习惯译法,不能算是什么问题,但至少反映了译法的不统一。而更重要的是翻译不忠实:原名姓在前,译名姓在后,这  相似文献   

10.
本文依据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揭示了邓小平的“标准论”与我国新时期三次思想解放之间的必然联系。笔者认为,邓小平确立的“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把人们从“两个凡是”、姓“资”姓“社”、姓“公”姓“私”的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从而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扫除了思想障碍,廓清了前进道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关于“三个有利于”标准之我见王金鑫自小平同志提出“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之后,理论界讨论颇为热烈。有的认为是“判断改革开放得失成败的标准”,有的觉得应当是“姓资姓杜的判断标准”;有的认为“既是检验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又是判断姓资姓社的标准”;有的则...  相似文献   

12.
城乡冲突的实质在于空间冲突,即两种文化形态以政治的名义进行权力博弈。王安忆的《富萍》和铁凝的《哦,香雪》是当代女作家书写农村题材的重要作品,两篇作品尽管篇幅不同,但表达的内容却有相似之处。《哦,香雪》勾勒了原生空间被侵入后的诗意现场,主人公香雪一心向往乡村外的世界,却在看与被看之后沦为他者;《富萍》是漂泊者的史诗,主人公富萍走进城市却不被城市所容,命运在城市与农村间辗转徘徊。香雪是富萍的前身,香雪在没有成为富萍之前保留着淳朴的本真,当现代文明裹挟着香雪的灵魂,以不可知的未来和高贵的文化形态相要挟时,迫使香雪们由内到外地转变为漂泊的富萍们,富萍们看似无根却立场坚定充满进取地漂泊着。女作家们的互文写作,呼唤一种城乡共生的良性文化的出现。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是把党和政府自身的工作作为“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检验对象的。“三个有利于”是作为判断我们搞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即姓“资”姓“社”的标准提出来的。党的十四大以来概括的“以‘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我们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的提法是对“以‘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姓‘资’姓‘社’的标准”的合理扩展 ,而不是否定。  相似文献   

14.
老家的寿星     
陈骁 《老友》2010,(1):17-17
去年暑假的收获真多,我印象最深的是7月14日在老家亲眼看到了两位准百岁老人。第一位是我家三奶奶的妈妈,99岁,家住如城镇沿河村。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只知道她的儿孙们姓徐,我们当面叫她老太太,背地里叫她徐老太太。  相似文献   

15.
李广元 《新天地》2011,(11):190-191
现行的三种高中教材人教版和人民版都强调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且都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产物,而岳麓版则语焉不详。但同样是高中教材又讲到了社会主义国家如苏联(苏俄)或当前的中国也有经济危机。教材这种“自相矛盾”的表述应如何给学生加以解释,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来认识经济危机的问题?经过分析,本人认为经济危机既不姓“资”也不姓“社”,它姓“市场”。  相似文献   

16.
冯利 《社区》2012,(1):36-37
我们春夏社区有一个大家公认的“难缠户”,是一位姓王的大爷,平时经常和邻居们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闹得不可开交,无论大家和他商量什么事,他都是三个字:“不同意”。  相似文献   

17.
凌剑  陈玲 《小康生活》2005,(4):25-25
无公害大个蟹稻田养殖,是利用垄面种稻,水面养萍,水面养蟹(螺),这样,萍养螺、蟹,螺也养蟹,螺、蟹又为稻、萍生长提供充足的肥料,使稻、萍、螺、蟹互相促进,形成良性的生态循环。审查实践证明,一般每667平方米稻田可产稻谷500公斤,无公害大个蟹100—125公斤,总产值达1.2万元以上,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8.
周朴园对待萍的感情,传统的评价是虚伪和冷酷。但从周朴园的言行看,他对待萍是有真情的。他与待萍的分手是不得已而为之。他也同样是个在封建思想和传统的伦理道德加锁下痛苦挣扎的悲剧人物。相反,他那份对感情的执着颇有几分令人感叹。  相似文献   

19.
清徐县王答乡赵家堡村,有位媳妇叫赵亚萍。婆婆80岁高龄,1985年不幸身患偏瘫至今,亚萍十多年精心侍候无半句怨言,在清徐城乡传为佳话。 亚萍23岁过门,已和婆婆相处28年。这么多年婆媳莫说吵嘴拌舌,连脸都没红过一次。婆婆脾气不好,有时老人不称心发脾气,亚萍从不和婆婆争辩,始终采取尊重和忍让的态度,化干戈为玉帛。她才过门的那几年,细粮不多,亚萍  相似文献   

20.
上古男子称氏不称姓探因上古贵族女子称姓,男子称氏,称姓是为了别婚烟,称氏是为了明贵贱,这些已成为学术界的共识。但是男子为什么可以不称姓呢?有人认为:“春秋时贵族男子之所以不称姓,是因为姓与生俱来,言氏则可知姓。也因为始祖之姓已很久远,单表始祖之姓已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