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审判独立是相对的独立,是受监督的审判独立。审判独立与检察监督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协调一致的关系。只有理顺检查监督与民事审判的关系,才能实现司法公正,维护司法权威。文章就此提出了改革完善检察监督制度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从动态和静态两个层面分析,检察学研究对象是检察制度和检察活动。构建以检察权运行研究为中心的检察学理论体系,内容包括检察权运行的本体研究、检察权运行的保障研究和检察权运行的基础研究。从当代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和我国检察制度的现实情况来看,检察学有自己相对独立的研究对象和领域,与其他相关学科可以区别开来,完全可以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我国突出强调民事审判监督的社会背景下,检察机关仍应慎重拓展民事监督领域,事后监督为主的基本制度框架仍需坚持。而就比较成熟的民事抗诉制度而言,适度的模式转换成为当前我国民事检察监督走出困境的突破口。出于对法院独立审判的尊重,以及实体监督情境性和监督标准不确定性的考虑,检察机关应逐步放弃实体监督为主导的监督模式。比较而言,程序公正的重要性使得民事检察程序监督地位更为突出,同时,监督标准的确定性也使程序监督较为便利。因此,由实体监督为主转向以程序监督为主的监督模式,同时兼顾实体裁判显著错误案件的监督,是当前我国检察机关顺利开展民事检察监督工作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检察制度改革的历史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检察制度是在以列宁法律监督思想为指导、学习和借鉴前苏联检察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改革开放后还吸纳了大陆、英美法系国家检察制度中的一些合理性因素,同时承继中国政治法律文化传统并结合基本国情实现了历史性的创新与发展.当代中国检察改革集中体现在检察制度基本框架的探索和建立、检察权配置及其运行机制的改革与完善、检察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的创新与发展上.在纪念建国60周年之际,认真总结当代中国检察改革的成果.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法制的不断发展和反腐败的深入开展,检察预审作为预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逐渐引起法学理论工作者和司法实践部门的普遍关注,但由于刑法和检察院组织法都未能从法律上对检察预审的程序、地位、体制以及职能予以明确确定。立法的这种滞后状态既给检察机关的预审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又为如何完善检察机关的预审工作提供了机遇。本文就检察预审的概念、地位及其特点、规律结合司法实践加以探讨。一、检察预审的概念什么是检察预审?目前有两种认识。一种观点认为,检查预审是与公安预审相对的一个概念,是指检察机关对直接受理案件的犯罪嫌疑人…  相似文献   

6.
徐文艾 《学术界》2006,(6):43-60
检察处分权是检察机关在刑事和民事、行政诉讼活动中对某一事项在事实上和法律上进行处置并对该事项的处理可以作出最终决定的权力,为检察机关所专有。检察处分权分为实体性检察处分权和程序性检察处分权。实体性检察处分权包括通知公安机关立案权、批准或决定逮捕权、对部分刑事案件的侦查权、起诉权;程序性检察处分权主要体现为刑事、民事及行政案件抗诉权。鉴于国内检察处分权履行的现状和国际检察处分权的发展趋势,我国的检察处分权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7.
中国检察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民事行政检察是中国检察制度中最具中国特色的亮点之一。民事行政检察独立承担了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监督职能,对维护司法公正、保障社会和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西方国家少有民行检察制度,加之民事行政检察起步晚,立法并不健全,导致每一次司法改革,民行检察都有存废之争、  相似文献   

8.
主任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改革的目标是去除检察行政化的痼疾,正确认识和处理检察独立性问题是这项改革顺利进行的关键。目前将检察官独立行使案件决定权的理论前提界定为"授权"极不妥当。检察官并非代行了检察长的部分职权,而是依法律规定履职;"检察一体"框架下的检察长负责制并不排斥承办检察官独立自主地对案件作出判断;解决上级检察官的指令与办案检察官的意见发生冲突的问题,可以构建职务收取与转移权制度,这样既无损"检察一体"功能的发挥,也不违背检察官的个人意愿,能够实现"检察一体"与检察独立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9.
检察文化是本质上的统一性与表征上的多样性的有机结合。多样性与统一性在检察理念文化、检察职业文化及检察载体文化中都有其特定的发展规律。检察文化建设要坚持多样性和统一性协调发展,才能实现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0.
检察理念文化是在检察工作实践中形成的,贯穿于整个检察活动并且指导检察实践的理论观念.检察理念文化的内容具有层次性和多样性.新时期的检察理念文化只有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指引下,从宏观建构、中观完善和微观发展三方面不断更新,才能与法制化进程相契合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检察文化产业是近年新兴的概念,其相关基础理论目前尚未见系统研究之作。检察文化产业的概念应以文化产业的概念为基础,结合检察文化特色来界定,呈现层次性的丰富内容,与检察文化事业密切联系,但又彼此区别。它具有文化性和商业性双重属性,彰显着自身特色,并具有经济性和意识形态性两大类型性功能。未来检察文化产业必须在正确理念的指导下,走集约化的创新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检察制度的变迁建立在俄罗斯联邦宪法、检察机关法、司法体系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仲裁诉讼法、俄罗斯宪法法院决议以及检察长命令等规范性文件之上。俄罗斯检察制度变迁为我国检察制度改革提供了多方面启示:我国检察制度改革必须以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根本方向;检察制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保障人权;必须在宪政框架内抓紧完善我国检察监督制度和检察公诉制度。  相似文献   

13.
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将民事检察建议正式确立为检察机关的监督方式,但司法实践中民事检察建议的作用和影响却日渐式微,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民事检察建议监督理念上的滞后、立法上的粗疏以及程序上的严格限制。从立法和司法两个方面完善和规范民事检察建议,是有效扭转民事检察建议数量和质量双下降局面的根本途径。应当从改进民事检察建议立法模式,前置民事检察建议监督程序,明确民事检察建议跟进监督措施,规范民事检察建议运行程序,构建民事检察建议配套制度以及完善民事检察建议工作机制等方面着手,消除民事检察建议发展的障碍。  相似文献   

14.
论检察民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检察民主是人民主权原则在人民检察领域的具体展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检察机关性质的彰显和检察机关职权的落实等都要求推进检察民主。然而,检察民主的实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前提在于培养公民的法治观念,基础在于提高人民检察机关的民主执法能力,关键在于健全检务公开制度,核心在于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而探索检察协商制度则是实现检察民主的制度创新,构建民主评价机制是实现检察民主的制度补强。  相似文献   

15.
路志强 《兰州学刊》2014,(12):123-127
民事检察监督制度作为一项中国独有的检察制度,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于该制度长期以来的质疑,影响了立法关于制度的立场和制度的发展,是民事检察监督工作在实践中阻力较大、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文章针对质疑焦点,在辨析民事检察监督性质、功能、法律定位的基础上,对民事检察监督与审判独立、司法终局性、一事不再理、当事人处分、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等相关民事诉讼原则的统一性、协调性以及民事检察监督如何促进这些原则的贯彻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主义行政法制建设的加强,对行政诉讼实行检察监督也日益重要。本文在分析我国行政诉讼检察监督权运作缺陷的基础上,对任何从立法上构筑有效的监督体制提出了有关原则和监督方式的设想。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是反映当代检察制度现代化要求的一种制度创新.它具有理论基础的创新性,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具有路径选择的扬弃性,体现了法律监督的本质属性;具有结构功能的科学性,体现了法治国家的目标要求;具有运行机制的规律性,体现了检察一体的组织原则;具有规制管理的有效性.体现了权力配置的协调制约.  相似文献   

18.
从立法规定的表象看,民事再审检察建议与抗诉监督方式在监督效力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然而司法实践中,民事再审检察建议的适用范围和监督效果却不可小觑。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检察机关和人民法院在民事诉讼监督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对抗与合作,再审检察建议监督方式与采纳监督意见是符合博弈双方利益最大化的策略选择。再审检察建议的制度安排从长远来看,能够实现监督实效、维护审判权威。博弈论分析为当前民事再审检察建议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完善路径,提供了一种探索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李昕 《学术论坛》2012,35(10):60-64
民事检察结论制度是俄罗斯民事检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始于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联邦司法改革的影响,俄罗斯联邦的民事检察结论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检察长参诉的公益性成为该制度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20.
民事诉讼检察监督是宪法赋予检察机关的一项基本职权.由于种种原因,现行<民事诉讼法>对民事诉讼检察监督职权配置存在一定的缺陷与不足,特别是对公益诉讼问题法律没有进行明确规定,致使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大量侵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案件无法通过诉讼途径解决.国家权力机关有必要从立法层面上对<民事诉讼法>进行修改完善,对检察机关民事起诉权、参与诉讼权、民事抗诉权及民事检察监督保障性权利进行配置与安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