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要搞好经济特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不可不对经济特区的社会经济状况作一个大致的分析。我们的经济特区有别于国内其它经济建设地区的显著特点是,它将采取更为开放的办法,用各种方式同国外客商以及华侨、港澳同胞中的工商界进行经济合作,为促进我国的四化建设服务。随着经济特区对外经济活动的开展,特区经济的结构、体制以及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都会发  相似文献   

2.
20年前 ,随着我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经济特区的创立 ,海外人士便对中国经济特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至今不断。在海外学者的眼中 ,究竟如何评价中国经济特区 2 0年的发展历程 ?怎样看待中国经济特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中国经济特区面临的问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又是什么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海外学者的真知灼见对我国经济特区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长期以来 ,由于我们对海外有关中国经济特区研究文献的评价工作重视不够 ,许多很有借鉴作用的文献未能在国内翻译、发表出来。作为中央翻译局当代研究所…  相似文献   

3.
“经济特区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经济特区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上提出的观点进行了梳理 ,这些观点所讨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邓小平理论与特区建设的关系、经济特区的改革开放、经济特区的经济发展战略、经济特区的社会发展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深圳市毗邻香港、背靠广州,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场,“一国两制”的临界线、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移民汇聚的新都市。建立经济特区18年来,深圳经济建设迅速腾飞,文化建设也有超常规的发展,并且逐步形成了既区别于内地、又不同于港澳的经济特区文化形态。从经济特区...  相似文献   

5.
经济特区、开放地区的建设能否成功,能否发挥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对外政策的窗口的作用,为全国提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经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而我们要加强经济特区、开放地区的人才建设,就必须辩证把握和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人才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建设经济特区、开放地区的目的,是为了实施我国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战略决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是我国经济特区的缔造者,十多年来,他一直关注、支持、指导着特区的建设。他的经济特区建设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是特区建设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特区的各项工作中,对外经济活动是重点,而对外贸易是对外经济关系的重要方面。如何改革经济特区的外贸体制,以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从而加快经济特区的建设,是一个十分重要而又十分复杂的问题。现仅就初步掌握的情况和问题,谈谈经济特区外贸体制改革几点肤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创办经济特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一项重要举措;而邓小平关于经济特区的理论,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1993年4月,江泽民在海南建省办特区五周年庆祝大会上说:“创办经济特区,是邓小平同志亲自倡导、设计并始终关注和支持的一项崭新……  相似文献   

9.
我国试办经济特区,才短短二年多的时间,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各特区建设蓬勃发展,它已初步地显示出社会主义经济特区的威力。本文试图在我国特区建设者的实践基础上,初步论述我国兴办经济特区应坚持的几个主要原则,以引起国内外理论界和企业界人士,对研究我国经济特区的兴趣。首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特区的根本指导思想。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当然也是创办我国经济特区之“本”。这是我国经济特区与资  相似文献   

10.
兴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创举。以经济特区为起点的渐进式改革与非均衡发展之路,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经济特区由此构成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重要转折,是中国式现代化最为生动的实践。时代不断赋予经济特区新的外延,但其作为改革先行者、现代化引领者的内涵从未改变。特区持续的制度创新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与活力保证,并贡献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制度变迁路径。新征程上,经济特区的中国故事如何续写、中国理论如何深化传播,有赖于中国经济特区理论研究体系的构建。基于此,应从经济特区的“时代性”出发,把握中国经济特区理论的实践指导意义;从特区的“特殊性”出发,认识中国经济特区理论研究的本质;从经济特区“一般性”出发,抽象出其为世界共性国家提供理论与实践借鉴的“普遍性”意义。  相似文献   

11.
建立经济特区,是党中央根据世界经济的发展形势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而确定的一项重大措施,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同世界各国进行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的战略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社会主义建设的新事业。新事业,自然给我们提出许多要认真研究的新问题,关于经济特区的经济性质,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个问题。现在,党中央已在充分肯定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经济特区建设成就的同时,决定再开放十四个沿海城市,实行经济特区的某些政策,建立经济开发区。在这新的形势下,正确认识经  相似文献   

12.
深港文化互动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特区建设 2 0年 ,深圳文化也正是在这一理念建构的大背景下发育、生长的。经济特区的文化意义正日渐凸显 ,本文选取深港文化互动这一现实维度 ,审视其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意义 ,并特别在全球化语境中对之进行考量  相似文献   

13.
<正> 目前,国内学术界已从理论上明确地提出了我国经济特区发展的阶段性问题,为此,结合几年来办特区的实践,对其进行深入探讨是有着重要意义的。首先,正确认识经济特区发展的阶段性,可以帮助人们统一在特区问题上的认识,正确评价特区建设中的成就和经验教训。我国开办经济特区,一开始就是在各种议论中进行的。经过五年多来的实践,那些开始时害怕特区“殖民地化”和“资本主义化”等等的疑虑已基本消除,但在新的形势下,人们又较多地提出了如何评价特区的既有建设成就问题,并由此也在人们思想上产生了不少混乱。比如,认为特区现在是内向型经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经济特区建设思想的形成及主要内容邓小平同志经济特区建设思想,是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他改革开放思想的极精彩、极富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创办经济特区的思想是邓小平同志在19了9年4月最先提出的。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了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方针。但是对外开放究竟如何着手呢?当时还在摸索。当广东省委的问忑提出要在对外开放上做点文章时,小平同志指出,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叫做特区。他还【则确指出:“名字m4经济特区,搞政治特区就不好了。”(<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3…  相似文献   

15.
创办经济特区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总方针总政策的重要举措。这个新生事物从诞生之日始,既受到世人热切的关注,同时也难免使人产生一些疑虑,即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的经济特区,能否有效防止和抵制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和敌对势力的渗透?在发展社会主义经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否消除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等影响?特区经济发展了,是否要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存在这些疑虑,在经济特区创办的初期是毫不奇怪的,这也正是经济特区建设实践中应当明确回答并加以解决的重大课题。厦门经济特区创办15年来,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  相似文献   

16.
本文概述了江泽民经济特区发展思想 ,认为主要包括 6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其理论特点主要有 3个。这些思想指明了特区发展的方向 ,进一步促进了特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面腾飞 ,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经济特区建设思想  相似文献   

17.
税收对一个国家的财政收入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目前我国税收已占全国财政收入的90%以上,是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同时税收是国家对整个国民经济实行间接管理和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的经济杠杆,对促进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经济特区,如何正确地运用税收这一经济杠杆,对鼓励外商投资,促进经济特区的建设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试就经济特区的避税及避税应用问题进行分析,以探讨如何充分发挥税收的经济杠杆作用,加快经济特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广州是华南的经济中心、对外贸易的南方枢纽,有责任支援特区建设,广州与经济特区建立经济联合是广州支援特区的一种主要形式。作为经济特区,利用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是重要的,然而特区的经济建设也不能离开内地中心城市的支援和帮助。因此,广州与经济特区实行广泛的经济联合是客观的必然。一、发展广州与特区的经济联合是两地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不久前,广东经济学会、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深圳经济学会、珠海经济学会(筹)、汕头特区经济学会联合在珠海市召开了广东省第二次经济特区学术讨论会。讨论会主要探讨了两个问题:一、如何正确评价经济特区几年的建设成就;二、如何进一步办好经济特区。关于第一个问题。代表们对经济特区尤其是深圳特区几年来经济建设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作了充分的肯定,批判了“失败论”,同时也指出由于管理和改革跟不上建设的发展所存在的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在小组会上,有个别同志说特区的商品积压、资金缺口,是一种病症,是潜伏着的经济危机。但绝大多数代表都不同意这种观点,认为这是特区在转入向外向型经济发展新阶段所遇到的困  相似文献   

20.
关于内陆地区高科技开发区建设的几点探索崔勇,张建国内陆地区高开区,本质上是内陆经济特区。由于国家无大型布点项目和地区自身投入有限,只有按照建设经济特区的思路来开发,才能有所突破。一、引进高科技,力求高效益。经济的竞争,本质上是科技、人才的竞争,内陆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