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0 毫秒
1.
中国传统经济伦理是一笔重要的思想财富,但它必须现代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呼唤新的经济伦理,但它不能抛弃传统。只有在这种认识论的背景下谈论中国传统经济伦理的现代转型,才显得必要和重要。经济伦理的实质是用伦理道德去规范人们的经济行为,它具有强大的历史穿透性和广泛的现实操作性。下面,仅就中国六大传统经济伦理的现代转型问题略陈管见。一、以义生利、勤劳敬业的生产行为义利观是先秦儒家经济伦理的根本原则,孔、孟、苟均不反对社会生产,他们的视线主要集中在生产行为的道德评价方面。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相似文献   

2.
开展经济哲学研究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哲学之所以能成立、并开始受到我国理论界的重视,有三方面的现实根据:第一,世纪之交的社会科学在新的坐标空间展开,分析与综合不断走向系统化.这种趋势不仅表现为各分支学科的产生,而且表现为各学科间的高速相互渗透和结成联盟;第二,现代社会向社会科学提出一系列热点问题,要求改变各自为政的研究方式,进行各学科协同研究,这些问题有:人与自然、现代化问题、社会主义命运、世界新格局等;第三,中国正在发生深刻的社会大转型,最重要的变化,就是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停滞到改革开放、从传统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何认识这种全方位的变化,取得对历史必然性的真知,从而掌握主动权,成为我国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主  相似文献   

3.
“经济伦理学与马克思的资本理论”应该研究的重点不仅仅在于“资本”的一般运动及其逻辑,而且在于它的具体的展开方式和实现方式。即使是现代经济生活本身的伦理维度也必然地发生着某种历史变迁,它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起了很多变化。这些新的变化,我们还研究得很不够。“社会现实”的问题,乃是经济伦理学必须首先深入思考和认真把握的根本问题。揭示和切中社会现实,应当成为经济伦理学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经常被理解为经济决定论,这种观点将“经济因素“看作唯一真实的实在,它决定其他社会因素的产生,是社会存在的最终根源。科西克针对这种庸俗化的理解,他提出了“经济结构“的概念对之进行批判。“经济结构“概念要回答的是“经济本身的起源问题“,认为社会实在是在人类实践活动的历史性展开过程中生成的。而经济之所以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占据首要地位,并不是因为人的这种造物比其他造物更真实,而是因为实践与劳作构成经济的本质。因而经济就不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因素,而是以劳动和实践为本质的社会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5.
经济与伦理、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之间的关系问题,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过程中必须关注和解决的重要课题。南京师范大学王小锡教授近几年来著、主编的《中国经济伦理学》(中国商业出版社,一九九四年版)和《经济伦理与企业发展》(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一九九八年版),力图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思辨与实证相结合的角度回答这一现实问题,“建立了一个比较合理的经济伦理学体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宋希仁语)。我国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出现了这样一个社会现象:一方面是经济的巨大…  相似文献   

6.
社会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是提出我国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的根本依据,也是决定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首要内容的根本依据.因此,探索我国现阶段的经济结构及其对于生产力的影响,具有现实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试图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农村经济结构,谈点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柯健 《新疆社科论坛》2009,(6):48-52,58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立足中国的基本国情,依据时代的发展变化,提出了一系列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和论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方向问题;创新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论,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起点和任务问题;拓展“生产方式”范畴,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手段”及其性质问题;实现从“革命主题”向“改革开放主题”转换,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动力问题;建构超越“生产主义”的现实路径,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8.
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马克斯·韦伯(1864—1920)最先使用“经济伦理”一词。他对西方近代资本主义产生时的经济伦理作了开拓性的研究。他的研究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例如八十年代末便有两本研讨中国经济伦理的专著面世:一本是余英时撰写的《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7年版),另一本是张鸿翼撰写的《儒家经济伦理》(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但是韦伯未曾给经济伦理下  相似文献   

9.
社会运行与社会转型———评《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和中国社会的转型》洪大用社会学作为一门学问,有两个问题是最为基本的,必须作出回答。第一个问题是,社会学是什么,也就是社会学研究对象和内容的问题;第二个问题是,社会学如何认识和研究现实社会,也就是社会学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儒家经济伦理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伦理是人们在现实的社会经济中产生,并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评价和制约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直接产生于人们的经济活动和经济行为中的道德观念,如中国古代商业活动中的“勤劳节俭”的观念.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公平与效率”的观念;二是指人们对经济活动和经济行为的道德评价.各个时期,各派思想家对经济活动和经济行为有各种不同的伦理评  相似文献   

11.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当前的现实是生产力落后,必须以经济建设作为我们的工作中心。在这种情势下,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大家都觉得很有必要。但对于在我国目前经济相对落后的基础上,能否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却有不少同志在怀疑,不管他是否自觉。比如在谈论普法问题、义务教育问题、青年修养问题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时,往往认为这些问题的解决只能依赖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这是在不知不觉中犯了机械论的错误。本文将就此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经济伦理研究是当前中国伦理学研究的一个主导性话语和核心论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伦理研究经历了一个显著的范式转换过程,主要表现为从专注于伦理概念、范畴等学科体系的整体性学科构架意识向具体面向时代发展中不断展现的问题的意识转换.伴随着中国经济伦理学对时代背景、具体内容以及研究方法等具体“问题”的不断拓展,中国经济伦理学的研究视野从单一走向多维,研究方法从依赖西方走向独立,研究者队伍不断壮大.从整体上看,“问题意识”的确立既是中国经济伦理研究的现实背景与时代诉求使然,也表征着当前中国经济伦理研究的不断完善和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经济思想是一种前科学时期的进步理论,在古代取得了辉煌成就,不过在近代西学东渐中被精致证伪,被认为“落后”、“不科学”乃至被所忽略.经济思想史上的“李约瑟之谜”提供了分析和理解中国传统经济思想变迁的一个框架.既有的研究已经尝试从社会经济环境、地理环境和要素禀赋、科举制、阶级基础和政治裁度、文化和思维方式、道德伦理等角度给予解释.其中,经济伦理是经济思想的基础,义利之辩是理解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现代化进程的重要视角.建立经济思想史上的“李约瑟之谜”问题意识,解释经济思想史上的“李约瑟之谜”,将有利于整体认识中国传统经济思想变迁,推动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继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4.
林平 《河北学刊》2002,22(4):16-20
中国传统经济伦理是以儒家经济伦理为核心 ,以道家、法家、墨家等诸家思想中所蕴涵的经济伦理思想为补充的较为完整的伦理思想体系 ,它包括“生财有道”的生产伦理、“交往有信”的交换伦理、“取予有度”的分配伦理、“用财有制”的消费伦理四个组成部分。传统经济伦理中确有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伦理要素 ,但它毕竟是在宗法制的小农经济条件下产生的 ,无法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因此对传统经济伦理我们只有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创造性的发展 ,才能使之有益于中国经济和社会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一、中国社会结构的原型及其根基近些年来,诸多同仁的研究成果涉及到经济改革对社会结构转型的影响,以及社会结构转型对经济改革的制约,如计划社会体制和城乡二元结构对经济改革的制约。然而,同类研究中普遍缺乏对转型中的中国社会结构进行基本定位,以致很难得出何谓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的清晰理念,导致转型主体不清。据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的解释,所谓社会结构是指社会体系各组成部分或诸要素之间比较持久、稳定的相互联系模式。那么,到底什么是转型中的中国社会结构?有的提“农业社会结构”,有的提“乡村社会结构”,有的提…  相似文献   

16.
应当确立经济伦理的生态理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海平 《社会科学》2001,(11):43-45
1  伦理与经济的两分 ,是现代性社会结构分划的产物 ,是经济摆脱道德的束缚、经济学脱离伦理学的禁锢获得独立发展的结果。现代性经济伦理肇始于此种分离。这种分离导致了一种曼德威尔式的经济伦理“怪圈” :“个人的不道德行为产生了公众的利益”。不仅是道德上中立的动机 (如对利润的无穷追逐 ) ,而且是一些不道德的动机或行为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 ,也能转换为社会财富和公共福利。这就如同《浮士德》中梅非斯特的表白一样 :“我是那种力量的一部分 ,这种力量想做的永远是邪恶而创造的永远是善良。”这种“伦理怪圈”凸现了现代性经…  相似文献   

17.
朱熹是两宋理学的集大成者,他以传统儒学的政治伦理观点为中心,糅合佛、道思想,将自然、社会、人生等方面的问题统统纳入其思想体系,建立起博大繁杂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逻辑结构,故清代史学家全祖望称他“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矣”(《宋元学案》卷四八)。从“广大”和“精微”两个方面评价朱熹思想,是颇有道理的。所谓“广大”,就是他不仅对中国哲学史上重要哲学范畴作出了自己的解释,而且,发前人所未发,提出了一些重要的哲学范畴。关涉经  相似文献   

18.
顾明同志在全国第二次经济法理论工作会议上作了关于“加强经济法理论研究,为建立经济法规体系而奋斗”的讲话。讲话分为三个部分:一、中国经济法是调整有计划商品经济关系的法;二、运用经济法律手段,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三、为“七五”期间建立比较完备的经济法规体系而努力。第一部分已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今年第2期刊用;第二、第三部分,本刊现以“经济体制改革与‘七五’经济立法”为题发表。  相似文献   

19.
上海社会科学院传统中国研究中心成立于2005年3月,是上海社会科学院直属研究中心之一。成员以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青年研究骨干为核心,同时包括哲学所、宗教所、图书馆、杂志社、出版社中从事相关研究的科研人员,是一个跨所、跨部门的学术研究团体。研究中心的宗旨,是通过精研各类文献,深入探讨传统中国的历史、文化、社会、宗教和经济问题,对民间社会生活的各种具体过程将予以特别关注。本刊编辑部以极大的热情关注并参与传统中国研究中心的各项学术活动,特地邀请研究中心的主要科研人员就他们各自关心的问题进行了一次主题开放的笔谈,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社会资本对于企业向社会化演进的重要性,在于它的信任伦理特质和社会文化意义.它表现为社会资本引发企业运行之伦理—经济难题的两种理想类型:伦理优先和经济优先.韦伯论题基于特殊主义信任和普遍主义信任之区分,指证儒家由于过于重视“家”而阻碍了现代经济模式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这一论断忽视了中国文化中企业运行走出“家族主义困境”的社会资本的文化设计,即“天下理念”的文化设计.中国社会中基于“天下”理念的普遍主义信任,来自“家文化”及其衍生的对“家文化”的辨证、反拨和文化矫正,它是中国企业应对伦理—经济难题并寻求企业融合社会资本的不可忽视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