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国家助学的贷款和还贷过程是商业银行和学生之间的博弈。在贷款时,双方是不完全信息的动态博弈,规范贷款政策、提高商业银行甄别能力、增加绩差学生的粉饰成本,有利于提高贫困学生贷款的机率;在还贷时,双方是完全信息的动态博弈,降低银行的追款成本、加大对违约学生惩罚力度以及建立学生的信用档案、增加对学生的自我约束机制,有利于提高助学贷款的还贷率。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分析了我省国家助学贷款现状,认为社会信用体系建立滞后所形成的还贷风险是制约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实施的主要瓶颈,提出了培养大学生信用观念、建立大学生信用体系的构想,以期推动国家助学贷款持久、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国家助学贷款与河北省大学生信用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分析了我省国家助学贷款现状,认为社会信用体系建立滞后所形成的还贷风险是制约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实施的主要瓶颈,提出了培养大学生信用观念、建立大学生信用体系的构想,以期推动国家助学贷款持久、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沈日晶  孙月 《理论界》2007,84(8):241-243
本文以信息经济学基本模型为研究框架,针对国家助学贷款的信用制度,依照信息经济学中委托-代理模型解释助学贷款违约率过高的原因,以及在学生信用体制存在与否的不同情况下,银行与学生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即银行是否选择借贷,究竟借贷多少,学生是否还贷等问题。结论表明,我国助学贷款制度建设的当务之急是提高银行对于助学贷款的自主程度以及信用体系的尽快建立和健全。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生源地助学贷款逐渐步入还贷高峰,违约贷款的防范势在必行。根据计划行为理论分析,还贷行为和违约行为产生的机理是借款人还贷心理的外显,是还贷心理、环境因素及行为发生发展的控制因素与动作结果构成的还贷行为的选择。从行为发生机制上找到学生违约现象的根源和起因,将有利防范违约风险。  相似文献   

6.
论政府信用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加强政府信用建设不仅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而且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政府信用是公众对政府能力和政府信誉的主观评价。政府信用是政府能力的真实反映,是社会信用系统的核心,是政府职能实现的催化剂,更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我国目前政府信用的总体形势是好的,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政府信用建设。  相似文献   

7.
李玮 《理论界》2003,(6):126-126,157
信用是指民事主体所具有的履行债务的能力,特别是偿付债务的能力在社会上获得相应的信赖和评价。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和发展,信用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信用的重要法律保障即信用立法应当体现怎样的价值取向,这对信用发挥怎样的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信用立法当遵循以下价值原则。 (一)平等、自由的价值原则 这是我国信用立法应遵守的首要价值原则。  相似文献   

8.
“提前还贷”的日益频繁使银行忍不住要说“不”,它给银行的业务经营和技术创新带来了 极大的挑战;而消费者面对“ 提前还贷”时,则更应根据自己的年龄、个人财富、收入分配等状况来进行抉择,从而使个 体的金融行为更趋理性。  相似文献   

9.
委托代理视野中的地方政府信用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政府信用的实质是政府如何履行与公众达成的潜在政治契约。政府信用既涉及政府追求公共效用目标的诚意,也涉及政府实现这一目标的能力,它体现了政府作为政治代理人在何种程度上实现了政治委托人的意愿。建立信用政府的重要前提是通过建立现代民主政府、法治政府和有限政府,落实政治代理的选择机制,控制政治代理的“道德风险”,保障政府信用责任与信用能力的相对平衡。  相似文献   

10.
信用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前提和基础。针对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1)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2)加快信用的法制建设;(3)公开政府信用信息;(4)建立社会信用信息网络系统;(5)发展信用中介服务行业;(6)提高企业信用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1.
作为我国助学贷款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对于有效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上学难、实现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但主体缺失、制度缺损、信用缺失等问题已成为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实施过程中严重的障碍,建立高效率的银政合作机制,以弥补监督机制的缺失、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建设、加强信用建设体系发展等,有助于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作为一项重大惠民工程,是我国高校资助政策体系的重要内容,是体现教育公平公正的有效手段,与国家助学贷款相比,具有独特的优点。但在当前实施过程中仍面临着困难和问题。如何进一步完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保证新贷款政策持续发展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3.
国家助学贷款按新机制运作仍然面临困境。高校应在提升认同感的基础上,加强贷款学生的诚信教育,培养契约意识,帮助他们确定合理的贷款额度,保持信息渠道通畅,以促使学生按约还贷,促进国家助学贷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工作实践出发,提出了在国家助学贷款管理与教育方面的新措施。  相似文献   

15.
银行不良资产前清后增,表明银行贷款的投放缺乏科学性;如何确保贷款决策的科学性,防范银行信贷风险,确保贷款的安全性、效益性和流动性,是目前贷款决策者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6.
吐鲁番出土的蒙元时期回鹘文借贷契约,在格式上与唐宋时期汉文契约既有类似,也有若干不同处;保人的出现频率很高,正式的借贷契约都仰赖于保人的参加,并多用家庭成员充当保人;重视证人的参与,每件借贷契约都有证人;书契人一般由交易双方特别聘请,也有债权人或债务人充当书契人的情形;借贷利息率,有的按月计算,有的按年计算;实物借贷多是"秋初时节"返还;利率高低不等,最高的月息高达50%;违契不偿的处罚条款,只存在于有息借贷中,且有这种约定的只占一小部分;违契不偿的处罚,是按"民间惯例"加息偿还。  相似文献   

17.
民间借贷因手续简便、方式灵活、交易成本低,为大量急需资金而贷款无门的中小企业和个人提供了便捷的资金融通渠道,而利息比例的高低则成为民间借贷中的核心问题。在民间借贷案件审理中,利息裁判是一个法学理论长期忽视的问题,却又是司法实务操作中经常面临的问题。本文拟针对南京地区近10年间计714份民间借贷终审判决书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以期作出有价值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当前东北某农村社会中借贷关系现状的考察,指出农民之间借贷关系网络的构成发生变化,亲属关系在借贷中的重要性下降,投资性的业缘关系在现行政策性的借贷支持中的比重上升,同时灵活性强的私人借贷也十分活跃,其中作为“桥”的中间人成为该种借贷中的关键。这种转变跟当前农村实行的政策及社会经济发展程度有着重要的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村社会借贷中的关系结构。  相似文献   

19.
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属于财产保险的一个险种,实践中对于消费贷款保证保险的法律性质存在不同认识,主要有“担保说”、“保险说”和“担保与保险竞合说”。通过对保险与担保的本质区别进行分析,可确认消费贷款保证保险的法律性质是保险而非保证担保,它与保证之间的相似之处仅仅是形似。对这一法律关系应适用《保险法》以及《合同法》、《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予以调整。  相似文献   

20.
不良贷款始终是困扰农村信用社经营和发展的症结。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管理,既能够逐步化解不良贷款的历史包袱,又能够有效控制新增不良贷款的发生,不失为加快农村信用社经营和发展的良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