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李银霞 《殷都学刊》2009,30(3):146-148
中西神话在神话起源、神的形象及其变化、神的本性和婚姻文明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比较中西神话差异有助干我们更好地了解中西文化,从而取长补短,相互借鉴.  相似文献   

2.
中西文化是人类生活的记录,具有不同的个性,有个性就有差异.就文化的基本形态而论,中国文化是大一统的,而西方文化则是多样性的.受各自文化精髓的影响,中国文化重视伦理,西方文化重视法治.正确认识中西文化之异同,促进相互发展壮大,是文化前进之方向.  相似文献   

3.
中西史学呈现出鲜明的结构性差异。西方史学在结构上体现为主客体因素在本体论、认识论与方法论领域的二元对立,其结果是在历史学的实践与理论中产生一系列矛盾和分裂。与此不同,中国史学内部则呈现为修辞、史实、思想在史著、史家以及史法方面的三元统一,其结果是在历史学的理论与实践中求真、求善与致用相互一致。中西史学的结构性差异,源于中西文化传统中的两种不同二分法,它是中西思维方式乃至中西文化类型差异的具体体现,二者不存在绝对的高下优劣之分,相反有相互借鉴、互为补充的可能。正确评价中西史学的成绩和贡献,综合吸收两种不同史学传统中的丰富养分,有助于深化当代历史研究,推动当代历史阐释学建构。  相似文献   

4.
中西文化对广告创作的制约和影响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秀芹 《学术探索》2001,(Z1):167-169
本文试图从文化学的大视野出发,探讨中西文化间的差异表现、内涵特质及其对现代商业广告创作的制约和影响,从而使中西文化与广告创作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互跨和融合.  相似文献   

5.
跨文化旅游服务接触的本质和核心是面对面的跨文化交际互动.通过运用跨文化交际理论中的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概念来对比分析和探讨中西方旅游服务接触冲突的本质和内涵,可以看出跨文化旅游服务接触中的摩擦与冲突多是缘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中西文化的趋同并不足以完全消除这一冲突.中西方旅游服务者和旅游双方都应认识到中西文化的差异并自觉进行文化移情,尽量避免异质文化的冲撞和隔阂.  相似文献   

6.
文化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近百年来中西文化相互激荡相互整合的自觉选择.因此,根据文化传播的特殊规律,既要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时性结构中考察其时代发生的客观规律性,又要在马克思主义形态的共时性结构中追问其民族生成的内在必然性,同时还要探究其与中国传统文化契合的现实可能性.面对当代世界文明和各种文化的相互融汇,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将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传统社会,个人较少关注公共事务,公共文明程度较低.如今,在中西文化碰撞与交流尤其是奥运会的影响下,中国人越来越关注公共道德,公共文明程度得以提高.公共文明在中国的发展体现出文明在相互融合中的改变.  相似文献   

8.
<正> 人们十分关心中西文化的异同,这在各国交流越来越多,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并积极探索现代化建设的最佳途径时,是十分自然的.中西既有文化存在重大的差异,这是不争之事实.对此进行研究,有助于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外国文化,利于吸收各种文化中的精华,建设富裕、民主、文明的新中国.然而,中西文化差异的本质何在?根源究竟  相似文献   

9.
中西文化的相互冲突与融合是中国近代文化发展的重要线索。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应当探讨西学与传统文化不同流派冲突、融合的具体情况和特点。近代黑学与西学的相互融汇就是其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拟对此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认为,中西文化不同的哲学范畴构建起了不同的中西文化价值观.中西文化在"无"与"有"、"道-气"与"实体-理式"、"神"与"天-祖"等几大范畴构建起了中西方不同的世界本体现.与此相关.中西文化在"尚和"与"尚分"、家庭本位与个人本位、伦理本位与多元并重等几个方面表现出了文化价值观的分殊.  相似文献   

11.
王君 《云梦学刊》2002,23(5):74-77
希腊爱神与中国敦煌菩萨作为两个不同国度、不同类型的女神 ,是中西方各自女性的理想形象。她们雕塑形象的异同 ,反映了中西文化既相互扰动 ,又独立运作的历程  相似文献   

12.
陈超 《学术研究》2006,26(5):94-98
明末清初,欧洲传教士作为中西文化的载体和文化传播的使者,他们为播西方文明而来,为传中国文化而去,从而把中西文化交流推向了一个规模空前的新阶段。任何文化的交流和影响总是双向与相互的,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既有“拿来”——“西学东渐,”也有“送去”——“东学西渐”。以文化交流的视角来解读“东学西渐”及中国文化对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对于重新认识和正确评价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既有理论意义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陈超 《东南学术》2011,(4):169-178
明末清初,欧洲传教士作为中西文化的载体和文化传播的使者,他们播西方文明而来,传中国文化而去,从而把中西文化交流推向了一个规模空前的新阶段。任何文化的交流和影响总是双向与相互的,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既有"拿来"——"西学东渐",也有"送去"——"东学西渐"。以文化交流的视角来解读"东学西渐"及中国文化对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对于重新认识和正确评价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既有理论意义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 如何认识中西社会和中西文化差异,是直接关系到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一个重大历史课题;有关近代中国民主革命领袖孙中山的文化思想,自然也就很值得深入探讨.对孙中山的文化观及其与中西文化关系问题,近年不少学者已有专文论及,大体肯定了孙中山在吸取西方近代文化为其思想主体的同时,也积极地继承传统文化中的优良成分以为补充,而对孙中山在文化的比较与选择中所表露出来的思想局限及其与传统儒学之关系却较少作细致的、系统的剖析.本文拟在此基础上,透过孙中山对中西文化的认识,侧重分析其政治观、文化观、伦理道德观方面所存在的缺陷及其与传统儒学的关系,谈谈若干不成熟的看法,以求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15.
中西文化的根本差异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从三个视角,即无神文化与有神文化、德行文化与智性文化、和谐文化与对抗文化,对中西文化的根本差异作了较为深入的剖析和描述,提出了通过对比寻求中西文化之间的对话、沟通,借鉴、融合,促进文化传承与更新,建设体现时代精神的中国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相似文献   

16.
艺术、美以及审美之间既有相互重合的内容,更有各自独有的内涵。三者之间的密切联系其实只是一个历史现象,而不是亘古永存的事实。目前,存在于我国艺术理论界三者不分的尴尬局面既有历史方面的原因,也与中西文化之间的种种差异有关。为改变目前这种三者混用的局面,我们需要找出导致三者混用的关键原因,然后对症下药,以便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7.
李锦全 《学术研究》2001,1(11):86-89
洪秀全的宗教思想一般认为来自西方基督教,但拜皇天上帝与主张平均平等,也是中国原始宗教和后来农民起义的传统思想,因此可以看成是中西文化的结合.德国农民战争中的闵采尔是正宗教会的神学异端,太平军起义时的洪秀全,亦被近代基督教视为异端邪说,其实这是反封建革命农民的本能,是中西文化的共性.  相似文献   

18.
天人关系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长期以来,这个问题成为困扰中西方文化研究的一个核心点。从此核心出发,方能正确认识中西方文化的本源性;方能解释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其他一切差异。因此,通过探讨中西文化之间的这一本源性差异,以寻求新时期中西文化之间的融合与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9.
黎保荣 《齐鲁学刊》2020,(5):144-153
杜亚泉与陈独秀等人的中西文化论战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一个重大理论事件。此次论战中,杜亚泉因为站在陈独秀等人的对立面而成为反对西学的代表。但实际上,在新文化运动之前之后的长时段里,杜亚泉对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都有深刻的反思与批判,只不过在中西文化论战之前,杜亚泉主要批判中国文化的弊病,而在此次论战之后,杜亚泉则以中西文化比较视野,非常理性地将批判矛头指向了西方文化的病症。另外,杜亚泉辨析中西文化在宏观、中观、微观上的差异性,提炼文化生理论与中西文化调和论,为中国文化的健康发展寻找根据与出路。总的看来,杜亚泉无论是剖析中西文化的病症,还是树立中西文化差异观,或是提倡中西文化生理论和调和论,都将比较视野、历史意识和忧患意识结合起来,同时体现了对中国文化的自信自强,属于世界文化守成主义思潮的重要一翼,而且他的文化守成与新学(科学)追求并不相悖,是他的文化思想的一体两面。这样的文化态度和理论坚守对当今社会文化反思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分析中西文化所存在的差异及所造成的中英语言上的差异,阐明了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的文化背景,进而培养文化洞察力的重要性,文章还提出了培养学生中西文化差异意识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