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索不同状况下残疾人辅助器具的需求差异,找出原因,为制定辅助器具服务政策和合理配发辅助器具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基于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通过横断面调查获取无锡市某区9个街道(镇)残疾人及疑似残疾儿童的调查问卷6 188份?调查内容包含基本信息?残疾类别?残疾等级?教育文化程度等?采用SPSS22.0 统计软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残疾人的辅助器具需求受到残疾种类(P < 0.001)?残疾等级(P < 0.001)?年龄(P = 0.024)?就业情况(P = 0.002)和前一年是否获得辅具(P < 0.001)的影响,性别(P = 0.805)?婚姻状况(P = 0.459)?社保状况(P = 0.195)与教育文化状况(P =0.451)无影响作用?结论:听力?视力?肢体?多重残疾会导致辅助器具需求升高,重度残疾?儿童和老人?未就业和前一年获得辅具都能预示人群较高的辅具需求?  相似文献   

2.
利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评估了残疾对一个家庭收入构成的冲击。研究发现:残疾对家庭收入结构造成较大影响,主要表现在严重的男性残疾和中青年人残疾会使得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下降12.3%和9.0%,使得人均市场收入分别下降16.6%和13.2%;儿童残疾、老人残疾和中青年人残疾对应的救济性收入会分别增加两倍、一倍和一倍左右,但不足以弥补市场收入的下降幅度。引起市场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残疾人本身劳动能力下降,二是残疾会改变家庭成员的劳动配置,进一步减少获得劳动收入的机会。根据研究结果,建议政府继续完善残疾补贴政策,同时完善残疾人教育事业,提升残疾人通过自身能力提升收入的可能性,同时给予残疾人家庭成员更多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3.
国际残疾研究的模式经历了宗教/道德模式、个人/医疗模式和社会模式。残疾社会模式否认残疾是个人问题,强调社会环境因素对残疾的限制作用,认为残疾是个人和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残疾人权利是一种公民权利。残疾社会模式有许多具体模型,如功能限制模型、失能过程模型、政治结构模型等。国内残疾养老保障体系的研究还少有引入残疾社会模式。随着人口老龄化,我国残疾养老保障体系的建构愈显迫切,但目前我国残疾人养老保障体系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残疾社会模式对我国残疾人养老保障体系建构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我国提出了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8300万残疾人是其中的一支不容忽视和不可低估的重要人力资源。其中,残疾大学生具有特殊比较优势,只要创造条件提供舞台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潜能和优势,他们完全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本文通过对全国残疾大学生的毕业去向进行了细致调研,揭示出残疾大学生创业就业的困难与对策。  相似文献   

5.
上海市残疾人基本特征与残疾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上海市两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对该市残疾人的基本特征与残疾状况进行分析,发现:残疾人中近六成是老年人,年龄别残疾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并表现出中心城区高于郊区、远郊区高于近郊区的特点;残痰人以工人和商业服务业人员为主要职业,与健全人相比,残疾人在受教育、婚姻生活等方面仍有较大差距;肢体残疾大幅上升,成为首位残疾,七成以上残疾人为中轻度残疾,不同类别的残疾人在致残年龄和致残原因上表现出一定的时间节律.  相似文献   

6.
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预防前置是减少残疾发生的最佳措施。本文用调查研究、文献研究和理论研究等方法,论述了减少残疾发生的社会意义,描述了翼城县残疾人情况,总结了翼城县预防残疾发生的经验,提出了全国减少残疾发生,实现优生优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预防前置是减少残疾发生的最佳措施。本文用调查研究、文献研究和理论研究等方法,论述了减少残疾发生的社会意义,描述了翼城县残疾人情况,总结了翼城县预防残疾发生的经验,提出了全国减少残疾发生,实现优生优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重点对上海16个区残疾人失业者的就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的问卷调查进行分析表明,失业残疾人就业意愿与个体一般特征、残疾等级、就业能力、失业时间及家庭经济有关.进一步的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城区、年龄、失业时间、家庭经济对就业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男性、残疾等级、文化程度、技能水平对就业意愿均有显著正向影响;残疾类别中除精神残疾外,其他残疾类别间没有显著差异.最后本研究对提升失业残疾人的就业意愿,推动实现就业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城镇残疾人就业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城镇残疾人就业存在的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就业支持体系的重构3个方面对近10年来城镇残疾人就业问题研究的文献进行了总结和梳理,分析了城镇残疾人就业问题研究的现状,提出了需要通过多视角深入研究、按残疾分类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06年上海市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资料,分析上海市残疾老人的基本特征和致残状况。研究显示:大多数残疾老人为女性,呈高龄化,农村和城市残疾老人比重相近。残疾老人中以视力、听力和肢体残疾占主体,近八成为中轻度残疾,多重残疾和言语残疾的重残比重较高。残疾老人需求层次较低,大部分残疾由老年疾病所致,致残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高龄。据此认为,女性残疾老人、高龄残疾老人和农村残疾老人的问题更需要关注和解决。王大伟  相似文献   

11.
利用两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资料,分析并推测了当前我国老年残疾女性的基本状况.研究显示,当前老年残疾女性文化程度低,高龄带残率高,经济状况差,生活艰难,社会支持和养老问题突出.据此认为,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应重视老年残疾女性困境的解除,加强立法、加快残疾人社会支持和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以使其基本权利得到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2.
残疾人支持性就业是为残疾人提供的融合就业服务,有利于残疾人参与融入社会.这一就业服务形式于21世纪初引入我国,并在近年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回应.经过实证调查发现,我国残疾人支持性就业目前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专职就业辅导员较少、工作来源及工作方向单一、资金主要依托政府购买项目;实践中还存在着社会对支持性就业不接纳、家长不支持、残疾人工作能力欠缺以及政策层面的困扰和阻碍,而其中法律政策保障不足是关键性因素.因此,应采取相应对策,推动残疾人支持性就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08年对残疾人就业状况的调查资料,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了影响残疾人就业的若干因素。结果表明,影响残疾人就业的因素差异较大,对农村和女性残疾人就业的影响因素较简单;影响城市和男性就业的因素较多;比较而言,已婚男性及户主等群体就业倾向较高;身体残疾对就业有影响;家庭住房及家电拥有情况对就业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残疾大学生就业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重要话题。本研究运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深度访谈北京市视障大学生来探究影响残疾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残疾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在政府政策支持、高校职业规划引导等因素的影响下得到了较大改善。尽管就业形势相对严峻、就业领域相对单一,但在各类社会帮助下,残疾大学生普遍具有积极的就业态度,愿意回报和奉献社会,积极参与公共服务。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构建了以就业形势、就业能力和社会帮助为核心的残疾大学生就业倾向理论模型,并从残疾大学生提升就业能力、高校加强职业规划引导、政府完善相关法律和政策、社会提供人文关怀角度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潘世松、顿祖纯、王金芳编撰的《言语残疾预防与对策研究》一书,以言语残疾人这一特殊群体的语言生活为研究对象,运用了语言学、社会学、病理学、统计学等学科理论,在融合不同领域学科理论的基础上,对我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进行开发、深度解读,或用文字,或用表格,令人印象深刻,最后提出言语残疾预防与康复对策,既有宏观主张,又有微观措施,颇具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是领域语言研究的又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16.
我国高校残疾学生体育活动开展缓慢,其中物质、体制和人文关怀是主要影响因素.2008年北京残奥会让我们认识到了残疾人体育的重要性,残疾人体育留下的精神财富力量是巨大的.我国高校应结合高校体育工作要普及开展的要求,进一步重视并解决高校残疾学生体育运动发展中存在的场馆建设无障碍缺陷、体育活动设施不合理、对残疾学生关爱缺失等问题,举办有针对性的、专门的残疾学生体育活动,注重残疾学生和普通学生体育全方位融合,更加关怀残疾学生的需要,实现高校体育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根据抽样调查数据,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分析影响农村残疾人就业的因素。研究发现,文化程度、上年家庭纯收入、劳动能力等因素对农村残疾人就业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年龄、残疾等级、残疾人工作满意度对农村残疾人就业产生显著负向作用。此外,性别、婚姻状况对就业也有显著影响。研究结论对于推进农村残疾人就业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残疾”,在当代社会不再简单地被理解为肢体的残缺,而被认为是社会建构的结果.文学文本通过塑造残疾人物的形象,参与了这一重要的建构过程.美国文学史上残疾人的形象经历了从19世纪起的“恶魔化”到战争期间的“英雄化”,直至当今的“正常人”的转变.这一变化体现出了残疾人在现实世界中日渐觉醒的权利意识与社会地位变化,而塑造不同时期残疾人物形象的美国文学作品则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见证”与“协调”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分析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发现,江苏老年残疾人构成有8大特点:占总人口比例高且发展快;残疾率随年龄变化迅速;老龄化是残疾增加的主要原因;听残、肢残、视残和多重残构成老年残疾的大部分;农村及女性老年残疾率高;老年残疾领证率低;老年残疾率与地区人口残疾率相关、与老年人数相关;未来老年残疾人增长快。其次,老年残疾的社会经济状态研究表明,农村老年残疾人就业率高、依靠家庭成员供养比例高;老年残疾人受教育程度低、经济收入低;老年残疾有偶率低、丧偶率高。第三,老年残疾人享受社会保险现状为:医保参加率较高、寿保参加率低;苏中参保比例低。认为政府应加大对社会保险的投入,鼓励民间机构介入,建立劳务时间银行,组织老年残疾人之间的相互照料以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针对农村贫困残疾人脱贫及就业问题,实地调查农村残疾人生产生活状况,指出农村贫困残疾人生产生活状况令人担忧,并据此提出具体解决办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