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教育不仅是"知识获得的过程",也是陶冶人性与情操、唤醒心智与灵魂、促进生命成长的文化精神建构过程。它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时代性和复合性特征,是民族文化精神和思想情感的教育,是时代文化精神的体现者和传达者,是包容着多种文化审美基因的染色体。文化精神对语文教学价值的选择与创造、教学风格的形成与流变有着潜制约的作用。文化的嬗变会促使教学主体价值需求的更新、价值理想的转变,唤醒主体个性的解放,激发当代意识的自觉。 相似文献
2.
"人类社会靠文化传承而延续,靠文化创新而进步,而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离不开教育."中华民族历来有重视教育的传统,孟子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人生三乐之一,优良的教育传统是我们光辉灿烂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教育正处于深度改革和深刻转型的历史进程之中,在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教育思想的同时,如何继承民族的优秀文化思想资源,始终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贵阳中医学院杨柱教授在其博士论文基础上撰写的《孔子教育思想与当代教育发展》(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年10月出版)一书,做了积极的探讨.全书通过对孔子教育思想的回溯与反思,并结合当代教育发展的实践,得出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基于网络社会的公民教育主体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社会的到来,网络互动以其特有的方式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网络社会中的信息泛滥导致公民教育主体性异化,网络虚拟与现实的巨大差异造成了公民教育主体性培育的现实困境。与此同时,网络社会中人的主体性与公民教育主体性的逻辑契合,又从网络社会人际关系的心近性和网络文化的戏拟性等方面,为公民教育主体性的发展独辟了蹊径。 相似文献
4.
蔡高强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3):24-25
人权是人与生俱来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不论其种族、性别、社会地位均应享有的权利,任何社会或政府不得任意剥夺、侵犯。因此,人权教育本质上是关乎人类尊严的教育。通过人权教育,加强对人权的意识、了解、尊重、包容,从而致力于人权文化的建立,共同推展人类和平与繁荣。联合国大会于1994年12月通过了第49\184号决议,宣布自1995年1月至2004年12月为联合国人权教育十年。决议提出:“人权教育应定义为:努力开展培训、 相似文献
5.
社区教育的实质在于传递、传播和发展社会文化,促进成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提升人的文化素养,生成人的创新精神。传递传播文化是社区教育文化使命的底线。它一方面要传承我国传统教育的文化精华,如:"厚德载福、自强不息"的民族德馨进取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敬业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 相似文献
6.
正人文精神是指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是人类文化创造的价值和理想,是对人的价值、人的生存意义的关注。它以追求真善美等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人文精神又是以人为主体,以文化建构为底蕴,以意义追求为指向的人的生命表现、生命确立、生命发展的法则、原理和规律。语文教育的本质素有工具性和人文性之争,近年来的语文研究者对二者相统一的认同业 相似文献
7.
正语文教育作为典型的代表性的人文学科教育,其负载的帮助学生建构人文精神的历史重任不仅现在而且将来都是永远不可推卸的。人文精神是指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是人类文化创造的价值和理想,是对人的价值、人的生存意义的关注。它以追求真善美等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人文精神又是以人为主体,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的文化实践正从文化工业向人民的大众的文化转向,相应地,如何使不同的发展机制协调工作,更好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就成为当前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日常生活方式、文化主体、现代教育等的相互作用构成当代中国文化的内在发展机制,生产生活方式、科学技术、社会组织结构等的相互作用构成文化的外在发展机制,两方面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一个整体的、动态的、开放的系统,促进当代中国文化的独立自主和健康发展,进而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的文化实践正从文化工业向人民的大众的文化转向,相应地,如何使不同的发展机制协调工作,更好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就成为当前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日常生活方式、文化主体、现代教育等的相互作用构成当代中国文化的内在发展机制,生产生活方式、科学技术、社会组织结构等的相互作用构成文化的外在发展机制,两方面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一个整体的、动态的、开放的系统,促进当代中国文化的独立自主和健康发展,进而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0.
郭庆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4(1):150-160
生命教育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人生发展的重要课题,传统儒家文化因其蕴含着丰富的生命哲学思想,为生命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内涵。具体意蕴包括生命可贵与坚韧的生命意识教育,生命安顿寻求的生命情感教育,彰显生命价值所在的生命责任教育。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生命本身如需得到关照和滋养,必然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映照与教育的相互作用。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在历史演进和时代发展中传承和延续着对生命关注的精神传统,其过程在于以“文”的感化为本,塑造教育主体人文精神和生命意识,重塑生命教育价值的时代导向;以“仁德”的教化为基,丰盈生命内涵,渗透贯彻“精神生命”教育的核心保障;以“行事”的实践为要,扩展“社会生命”宽度,共筑和谐社会的根本动力。以此为基础,就传统儒家文化对生命教育的推进,可以生命的协作教育实现生命教育的内化,润泽生命底色;以生命的价值释放实现生命教育的深化,丰盈生命层次;以生命的诗意情结实现生命教育的升华,绽放生命雅致。 相似文献
11.
正公民教育无疑是当代中国教育领域最最重要的主题。要加强和改进学校教育中的公民素质培养,加强孩子的公民主体意识的培养,以根治目前我国公民教育的"虚弱症",从孩子一代培养具有使命感的社会新公民。如何利用学校及社会的教育资源,有效培养小学生的公民意识与社会实践能力,以提高学生公民综合素质呢?我们提出了公民教育区域课堂的理念,就是通过课内外一体化,在小学生生活的特定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中,让个体通过区 相似文献
12.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培养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这是来自于《纲要》的“心声”。 相似文献
13.
中国自有文字始的四千多年来,写作文化代代相传.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写作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人类文化现象与精神生产方式,引导、教化、推动着社会与文化进步,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化全球化时代的和谐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小翠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2(2):134-135
一文化全球化时代和谐文化的特征和谐文化作为文化系统中的主导文化,是以和谐为核心的文化表现形式。它是以先进文化为指导,以中华民族的和谐传统为基础,追求以和谐为价值取向的文化精神,是培养文明的道德风尚,倡导以人为本,借鉴人类文明成果,实现社会和谐的一种文化形态。它具 相似文献
15.
周婷婷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151-152
社会音乐教育是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补充。从20世纪90年代国家明确提出美育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理念后,原先挂靠政府主办的少年宫、文化馆等承继社会音乐教育的机构开始转型向民办的音乐培训学校倾斜,体现出更大的自由性和开放性。社会音乐教育应从音乐本身的艺术特质和文化命题出发,培养青少儿群体的审美素养和创造能力,为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姜跃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3(1):139-140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教育必然选择和发展趋势,也是知识经济和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需要.探讨高等学校在创新教育中的关键问题:创新教育所涉及的教育观念、创新人才的知识结构、传统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差异,并提出了创新人才培养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7.
徐晶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1(4)
民国初年,南京临床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令,促进了女子教育的发展.袁世凯统治时期,在复古思潮冲击下,女子教育向封建旧传统回归.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集中批判了"良妻贤母"的女子教育宗旨,在知识女性的强烈要求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北京大学率先打破"女禁",其他高校纷纷效法,使女子最终获得了从小学到大学形式上完整的教育权.民国初年女子教育的曲折发展,反映出中国传统教育向近代转型的艰辛,对社会的整体文明和进步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字如祥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5(2):157-160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这为高校回归文化本质,强化办学特色,凝炼大学精神,培养创新人才,引领社会创新文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