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疏离"是钱锺书诗学方法论体系中涉及研究主体的重要范畴之一,在钱氏诗学中具有独特的方法论意义."疏离"强调主体时刻保持冷静的头脑,在一个适当的心理距离上审视对象,认清研究中的各类影响,排除他人与自身的干扰,始终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做出实事求是的独立判断.它与钱锺书所说的"具体的文艺鉴赏和评判"一起,确保了诗学研究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2.
自1979年至今,中外学界关于钱锺书诗学方法论的研究走过了30多年。这段研究史大致可以“四个阶段”和“两大主潮”加以概括:“四个阶段”即研究的初始期(1979—1986)、发展期(1987—1999)、论争期(2000—2007)和沉潜期(2008至今);“两大主潮”指的则是“打通说”和“阐释循环说”两大宏观研究的趋势。对这一研究史的考察有助于整理、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也可藉此发现当前“钱学”方法论研究的三大困境,即比重失调、概念危机和问题意识的欠缺。寻求一个新的研究视角成为实现钱锺书诗学方法论研究新进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托马斯·厄内斯特·休姆是英美现代派诗歌运动的重要奠基者,但由于学术界对其思想体系特别是诗学观认识不足等原因,致使休姆未能享有其应有的“先锋地位”。休姆的诗学文论中影响最大的要属《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因为这篇文章暗含休姆主要的诗学思想。因而,解析休姆在这篇文章中所阐明的诗学观:一方面,他预言了古典主义诗歌的复兴,并表明其必要性与可能性;另一方面,他还阐明了“联想”这一古典主义诗歌复兴的“特殊武器”,优于“想象”的原因。笔者希望这一解读有助于宏观把握休姆的诗学观,对确立其在现代主义诗歌运动中之先锋地位亦极具意义。  相似文献   

4.
早在17世纪,英国批评家在评论莎士比亚的过程中便已意识到古典主义诗学的局限性。在英法政治与宗教冲突的大背景下,经过德莱顿和约翰逊博士等人的系统性批判,经过众多英国批评家的声讨,早在浪漫主义批评崛起之前,古典主义诗学在18世纪的英国便已彻底走向瓦解。  相似文献   

5.
钱锺书依托西方近代以来文学本位的观念,构建起其有异于中国传统诗学精神的诗歌评价标准。藉此标准,钱锺书对以宋诗为代表的中国古代诗歌的评价呈现出与传统不同的阐释路径,但现代诗学观念给他提供新的评判可能的同时,却也因此观念无视诗之背境、固守文本而不及历史,而有损其阐释实践的有效性。钱锺书诗学观念的反历史气质,使之重构了传统诗、史关系,他将历史置诸文学视域内进行观察,历史因之被赋予审美的特质而失其所是。这种近乎审美本质主义的做法,使得钱锺书对围绕在诗、史关系周边的传统诗学观念发生了误解、无视乃至反动。  相似文献   

6.
在西方文化背景下 ,诗学是人类特有的生存方式和思维方式 ,而在中国文化背景下 ,诗学则是指诗歌创作的技巧。诗学概念在中西方文化背景下的不同含义 ,使比较诗学研究具有了重要性和必然性 ,并成为一门新的学科 ,引起了中西方学者的关注。 2 0世纪以来 ,中国古代文论研究者借鉴西方文学理论 ,对中西比较诗学进行了研究 ,提出了相当多有价值的理论 ,促进了中国比较诗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二十世纪以来,特别是1947年印度独立后,梵语诗学研究、译介越来越受到印度学者的重视,成果也越来越丰富.这样就催生了印度比较诗学,促使印度学者利用梵语诗学批评西方文学,进行梵西诗学研究.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印度学者在梵西诗学比较的道路上继续探索,并不断奉献出新的成果.  相似文献   

8.
不同民族诗学体系的基本特性与本民族的文化之间存在有机联系,由于不同文化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与文化逻辑,所以中国与西方发展出各自不同的诗学体系与范畴。并且对于中国与西方诗学体系的构建方式与中心范畴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9.
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浪漫主义文学与古典主义是两元对立的。本文通过分析论证说明,英国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来说,是“后来者”,后来者本身中总是包含着一种对先来者的继承、反抗和超越。  相似文献   

10.
17世纪上半叶,法国批评家从意大利学者那里继承了古典主义诗学原则,并将其僵化为一系列教条,这些教条对西欧戏剧理论影响巨大。17世纪末复辟时期,英国批评家托马斯·莱默完全用古典主义诗学原则衡量莎士比亚的作品,对莎士比亚多有贬抑。他的观点激起了英国批评家的民族情绪,德莱顿、戈尔登等人对莱默的反驳不仅巩固了莎士比亚在英国文坛的地位,也为英国戏剧突破古典主义束缚奠定了理论基础,其中的某些观点甚至成为浪漫主义诗学的先声。  相似文献   

11.
早期海德格尔的思路,从"此在"进入"存在",其着重点放在了此在的"生存结构"--诸如"被抛"、"烦"、"畏"、"死"等基本情绪极具现象学意味的分析中.钱钟书对被抛、良知、独在、忧虑等海氏词汇和语句的引述与评判,说明了他的思想与海德格尔的现象学精神有着深度的契合.海德格尔的思想,成为钱钟书研究中的独特光芒.从现象学入手,是理解钱钟书的精神命脉与学术贡献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2.
钱锺书《管锥编》读《毛诗正义》,是别具一格的以诗解《诗》的典范之作。本文主要探讨了钱锺书先生尊旧解而出新意的研究手段、设身诗境探幽发微和多诗合观及平行研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谭春玲 《东方论坛》2012,(1):121-126
钱基博先生是著名的国学大师,其长子钱锺书先生是饮誉海内外的著名学者,父子两代人身处晚清、民国和新中国三大时期,虽各有德、言、功业,但两人因对三不朽的选择路径不同,成就也有所不同,体现了五四前后两代知识分子间的代际传承与发展。中国新一代知识分子超越中西体用之争,凌驾于全盘西化和回归保守之上的治学路径是中国真正融入世界的反映。  相似文献   

14.
在作者近年进行的《无锡时期的钱基博、钱钟书父子》的课题研究过程中 ,发现了不少有关钱基博、钱钟书父子在无锡时期活动史迹的材料。本文即是对其中一组史料的考论。  相似文献   

15.
由于受西方现代思想的影响,钱钟书对人性的认识与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的人性论有了本质的区别。他自觉地运用这种现代思想来剖析、表现复杂的人性,知识分子形象的选择、讽刺批判手法的运用,无不与其对复杂人性的深刻认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文学的通俗北倾向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主流倾向,引领着现代文学时代风尚与精神动向.钱钟书本着文学审美的自主性、复杂性与独特性对此表述了自已的异议,强调文学的高雅化追求.如此文学主张可以窥探中外文学与文化对钱钟书的影响痕迹.  相似文献   

17.
钱钟书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不仅对休谟哲学的渊源、实质、特征和学术个性有深入的理解,而且把“休谟问题”引入历史学、伦理学特别是文学研究之中。更可贵的是,他将休谟的“自我”说融入自己所概括的“破我”说,揭示出“破我”在人类精神文化活动中所具有的普遍性品格,进而为其“打通”说给出学理上的根据。因而,青年钱钟书的学术研究的哲学倾向已打上了某种休谟哲学的印记。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 2 0世纪文化史上 ,钱钟书和鲁迅无疑是最有影响的两位大师 ,代表了在他们各自领域的极致成就 ,而这两位大师在学术思想上的异同 ,也就颇值得探讨和研究。从他们对金圣叹、嵇康的评价以及对社会、人性的批判等具体问题上 ,可以看出他们在文学见解、学术研究、文化批判诸方面的超越常见的共识相通 ,以及这种共识相通的思想背后的深层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19.
钱钟书与王小波作品中的幽默艺术既有相同性又有差异性。相同性表现在:他们以独到的视角观察社会,以理性的思考探究现象的本质,以讽刺幽默的语言揭露现实社会的矛盾与悲剧,字里行间既流露出含蓄蕴藉,同时又有哲理思辨。差异性表现在:二人的幽默无论是表现手法、语言,还是其中所蕴含的思想都存在明显差异。通过对二人幽默艺术的分析,可以为幽默艺术在当代杂文作品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对比钱钟书与索尔·贝娄的主要作品 ,人们会发现中美两位学者作家所表现的共同主题———对倍受压抑的知识分子的同情与怒其不争 ,以及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