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1993年4—5月赴港,参观了香港数所幼儿园与幼稚园,所见所闻,感触颇深,现介绍给广大同仁,以供借鉴参考。 一、香港学前教育机构及行政管理体系 香港幼教机构分属于社会福利署与教育署两个部门。幼教机构形式多种样,大致可分为幼儿园、幼儿中心、幼稚园。一般而言,幼儿园与幼儿中心由社会福利署负责管理,幼稚园由教育署管理。前者主要是福利部门和教会主办,目的在于帮助经济收入偏低家庭的幼儿入园,带有较强的福利性,需要政府资助,条件、设备较差;后者大多由私人开办,带有较强的商业性,幼儿入园交纳的费用较高,园内设备齐全,条件好。目前从数量上看,私立园逐渐增加,数量已超过社会福利署办的园,原因在于幼儿园与幼儿中心不断增多,使政府越来越难以负担,政府只好减少其数量,压缩投资,另一方面则是由于香港大力鼓励私人办园。  相似文献   

2.
香港的社工与义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亦明 《社区》2003,(7):48-48
1999年在香港各类非政府社会工作机构从业的工作人员有22300多人,其中专业社会工作者4200多人,(香港特别行政区社会福利署编,1999)全为接受过社会工作高等教育的专业人士。注册的社会工作者在机构中一般担任专业和管理工作,有一套规范的职级评定和晋升制度,工薪待遇大体与公务员相当,高于同等资历的一般从业人员。社会工作者在香港是普遍受人尊敬的一个职业群体,目前2万多从业人员的  相似文献   

3.
汤一民  吴义华  张华 《社区》2011,(19):39-40
义工在香港是普遍使用的词汇和很容易见到的行为,因为不论是港区特首还是普通职员,不论是企业老板还是被雇佣者,不论是娱乐明星还是大学教授等,都可能做义工。在香港义工局西园长者中心的义工实践,让笔者从亲身体验中升华了感性认识。很多人将香港富有人情味的社会、和谐的社区归功于义工的普遍存在和志愿精神的内在推动,  相似文献   

4.
廖建军 《社区》2003,(20):34-34
日前,邻居黄阿姨从香港探亲回来,出于职业的兴趣,笔者向她了解了香港社区。香港是一个福利社会。香港社会工作者的日常事务主要是社会服务工作,专职人员并不多,一般由3-5人组成,薪水由政府发放。但香港的义工队伍相当庞大,而且相当稳定。义工的组织中有专家、学者、公务员、技工、医生等,在年龄结构上有60岁以上的退休人员,也有在校就读的10多岁学生。  相似文献   

5.
福利性家务助理服务的特点 1、服务机构网络化 社会福利署是政府负责全港社会福利管理的机构,而家务助理服务是社会福利中的一项内容,由一名助理署长分管(社会福利署有9位助理署长,各分管一方面工作)。下辖各个综合社会福利机构,每个综合社会福利机构由一名主任助理负责家务助理服务队(每个综合社会福利机构有5~7名  相似文献   

6.
香港基督教女青年会创立於1920年,服务多圆化,共有60多个工作单位,遍布香港、九龙、新界和离岛。服务对象包括男女老幼。每年超过15o万人次使用该会的服务,该会始终致力於推动基督教运动,会员运动,妇女运动及促进国际友谊。并通过专业社工和义工,协助弱势社群,改善本身、巩固和强化家庭与社会功能。香港基督教女青年会  相似文献   

7.
张大维 《社区》2011,(7):40-41
与中国大陆不同,香港的社区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发达的社会组织网络及社区服务体系,因此,在探寻香港社区的发展轨迹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不同寻常的理念和做法:比如,香港的社区服务人员必须是专业化的社会工作者,规范而严格的社会工作制度保证了社会服务的质量和水准;又如,香港义工队伍特有的"传帮带"机制,保证了义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再如,"以能力为本促进社区发展的理念"促成了民间智慧被大量挖掘,等等。当然,香港社会组织高度发展的背后还依靠多方参与和多方资助。我们在建设和谐社区的过程中,也不妨深入挖掘一下香港社区发展的独特理念和经验。  相似文献   

8.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特区政府首要任务近年来,公屋供不应求及贫困状况加剧成为香港重要的社会问题,与此密切相关的社会福利制度因而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究竟应该如何评价香港现行社会福利制度及九七后应如何取舍,记者日前曾就此求教于研究香港社会问题的中山大学港澳研究...  相似文献   

9.
由香港青年事务委员会、香港公民教育委员会联合香港永恒教育基金和我院共同组织的香港青少年“中国情·中国心”访问团一行85人于2011年11月19~22日到我院进行访问交流,此次活动旨在帮助香港青少年了解广西的人文历史、社会、经济及农村发展现状,体验广西志愿者活动,加强广西与香港青少年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图为访问团一行到广西重阳老年公寓开展义工活动后与老人代表合影留念。  相似文献   

10.
唐咏 《社区》2006,(11)
我在香港学习社会工作将近3年。这期间,我对香港社工姑娘们(香港的大多数社工为女性,大家习惯称呼她们为姑娘)的认识与日俱增。认识愈深,也愈发钦佩她们为香港社会所作的工作和贡献。香港的社会福利界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比如儿童、青少年、妇女、老人、家庭暴力受害者、低收入  相似文献   

11.
谢炜  张弢  张华 《社区》2004,(12)
5月21日,京城首家社区义工协会在石景山区老山街道成立,9000多名社区志愿者全部改名为“义工”。据老山街道义工协会会长王代昕介绍,义工协会是一个纯粹的中介组织,将负责接管原先街道民政部门负责的72个志愿者队伍的9000多名志愿者。义工协会设立的15家分会全部分布在辖区内的  相似文献   

12.
2012年1月15至19日,我院外事办李珊主任、梁宇副主任率首批广西青少年访问团对香港进行了友好访问。在港期间,访问团成员到佛教宝静护理安老院与老人联欢,与香港青少年义工开展交流,  相似文献   

13.
刘畅 《社区》2014,(6):31-31
大连金州新区友谊街道康乐社区有一支便民服务义工队。不论是在残疾老年人的家,还是孤寡老年人的家,总会看到他们无私奉献的身影。为不同的对象送去不同的服务,让义工的工作做得“有的放矢”,这就是便民服务义工队的宗旨。  相似文献   

14.
深圳是全国第一个诞生义工组织的城市。在深圳,注册义工已达14万多名,最大的78岁,最小的只有14岁,平均年龄仅28岁,42%的市民参与过义工服务,91%的人愿意做义工,全市参加过义工服务的市民超过300万人次。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金融危机下,不同社会经济背景的人都有相似的境遇。为应对1997至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香港和澳门特区政府推出了温和的社会保障措施以帮助失业和贫穷人士。在经历亚洲金融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所带来的显著经济、社会变化之后,香港和澳门居民期望政府提供更多的社会保障。尽管如此,大部分亚洲政府在处理日益复杂的社会保障议题上仍未改变福利供给策略。因此,对于多数人而言,经济困境不但没有改变,更由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前的食品价格危机而雪上加霜。有鉴于此,在过去几年,香港和澳门政府都推出了多项政策以解决在职贫穷与跨代贫穷问题。但旧有的'生产主义福利体制'已难以满足全球化进程中日益复杂的社会经济变迁和公民福利期望,应妥善调整福利策略。基于我国香港和澳门地区金融危机后社会福利措施改革的研究,对分析东亚地区社会福利体制变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玄轩 《金陵瞭望》2007,(13):56-57
党员义工队伍,既不同于一般的志愿者队伍,又不同西方的义工队伍,它是以党员牵头的党员义丁队伍,是党组织、党员“亮身份”的工程。 玄武区后宰门地区以老居民区为主,具有“三多一少”特点,即:困难户多、残疾人多、老龄人121多,区域配套设施少。针对这些特点,近几年来,街道在市、区委组织部门的指导下,  相似文献   

17.
韩冬 《社区》2004,(15):12-17
从1989年的一根电话线开始,深圳义工为社会服务了15年。在过去的15年里,义工联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现在,深圳已有近6万名注册义工,开办了19类30多个项目的义务服务,义工的工作范围也从深圳社区拓展到贵州、广西、山西的贫困山区,甚至走出国门到老挝、缅甸等国家和地区开展义工服务。那么,深圳义工为什么这样火?义工这种服务社会的形式是如何被深圳市民接受,进而成为一项妇孺皆知、大众乐于参与的公益活动?义工活动的开展是否一帆风顺?这些恐怕只有深圳市的义工联和义工们自己才能说清楚。  相似文献   

18.
香港养老保障体系以社会福利合作机制为主,包括养老保险、社会救助和养老服务三部分内容。在不同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中,政府和第三方机构、企业、个人都有明确分工,这一机制有效地整合了社会福利资源,极大地提高了福利水平。“香港模式”给内地养老保障体系的完善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即要建立养老保险、救助和服务为一体的养老保障体系,明确政府、企业和个人的责任;建立多方参与的养老保障体系,广泛调动一切社会力量,充分发挥家庭、社会成员、企业和民间组织的作用,做到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19.
蔡忠泽  王树春  杨璐 《社区》2014,(24):26-26
7月21日上午,在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福乐多商贸广场上,县通道义工队、县国药堂大药房、县中医院、标榜美容美发店、致尚美容美发店联合组织了以“服务进社区,义工暖入一心”为主题的免费理发、免费看病送药活动。当天,各单位的义工为市民免费理发迭120多人次,免费看病送药达136人。  相似文献   

20.
朱洪斌 《社区》2005,(20):25-26
目前,我国的社区义工是指志愿、无偿从事社区服务的人员。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管理机制,社区义工队伍稳定性不足,“形式化”现象十分普遍。因此,积极组建一支新型社区义工队伍十分必要。学生、居民、社会人士均可做义工“新型社区义工”是相对于“传统社区义工”而言的,传统社区义工队伍主要由社区居民组成,义工来源途径相对单一;新型社区义工队伍至少由三部分构成:一是来自于学校(中小学或高校)的学生义工;二是来自于本社区的居民义工;三是来自于社区外的广大社会义工。传统社区义工的招募主要依托社区居委会的组织;新型社区义工的招募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