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清时期湖州府市镇经济如同嘉兴府一样在蓬勃发展,但它有独特性,研究它可以丰富我们对江南区域经济的认识,为现今上海经济区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江南市镇是作为城市体系中一个群体而存在的,研究它的意义并不次于研究大城市。到了封建后期,工商业的发展在一些市镇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它成为某一手工业或商业的中心,并带有某些新的气息。牟复礼认为“中国工业主义滥觞于各市  相似文献   

2.
傅春晖 《社会》2020,40(1):96-123
本文致力于厘清关于市镇研究的理论传统,对明清以来市镇的演变在经济、社会和政治等多个层面进行考察。从经济层面看,市镇是连接地方性市场和世界体系的节点,并越来越具有超层级、跨区域和金融化的特点;从社会层面看,市镇是有层级、有组织的,并具有很强的包容性;从政治层面看,它是地方自治化和国家政权建设的着力点。在社会结构中的中间性质是市镇的本质特征。社会学对于市镇的研究必须将其看作一种总体性的社会事实,在对生命体验、生活智慧、伦理道德、乡风民俗等民情因素进行调查研究的前提下,考察其与具体制度和社会结构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3.
硖石、长安是浙北平原著名的古镇,都有着上千年的历史,至今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考察与研究它们的历史发展过程,将会在城镇建设与发展城乡商品经济等方面获取经验,并可在学术上作一些有价值的探索。从军事建制的镇逐渐嬗变成以经济职能为主的市镇硖石、长安唐宋以来属嘉兴府海宁县的二大巨镇,今属海宁市。硖石今为海宁市政府所在地,位于今杭州东北61.5公里。长安位于杭州东40公里,海宁市西南25公里。硖石在两山夹峙中,长水塘从中穿过,据嘉靖《嘉兴府图记》载;“唐置硖石镇,镇西紫微山与镇东东山相峙,因多。”秦属长水县,后改长水为  相似文献   

4.
明清时期湖州的丝织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明清时期湖丝与丝织品已遐迩闻名,是我国出口的重要商品。湖州丝织业的生产方式如何?它的发展对湖州府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过什么影响?这些问题都很值得研究。一、推动湖州丝织业发展的诸因素湖州丝和丝织品唐宋时期已列入贡品,为宫廷官府所喜爱。唐贡花绸、鸟眼绫、重面绢、丝、绵等。宋贡花绢万匹,续5千匹,绸4千匹,丝绵各5万两。民间衣著很少用丝绸,“湖丝虽遍天下,而湖民无一缕。”元代湖丝质量有所提高,能缫  相似文献   

5.
蒲志新 《社科纵横》2009,24(5):130-131
明清时期,为了缓和阶级矛盾,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一些地主阶级政治家进行以赋税改革为核心的生产关系调整。从明后期的一条鞭法到清初的摊丁人亩,使中国封建社会的赋税制度更趋合理、完善,起到了推动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王仁杰 《探求》2003,(3):76-77
佛山作为广东的第三大城市,在明清时期较为繁荣,特别是冶铁业在国内享有盛誉,手工业的发达使佛山成为清代岭南著名的商业中心,对佛山经济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明清二代杭州城市包括府城、附郭仁和(东北)、钱塘(西南)两县县城。明初由于元末战争的影响,城市经济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经洪武至宣德近70年的恢复,至弘治正德(1488-1521)间杭州城市经济已趋向发展,成弘间“物产之富……商贾货财之聚,为列郡雄。”成化七年恢复钞关。嘉靖三十三年(1554)倭寇大肆焚掠,城市经济受到很大影响,人口迁徙,街巷冷落,有的地方出现了“草深尺余”,“狐兔为群”的萧条景象。万历时经济又呈现了空前的繁荣,史载:“舟航水塞,车马陆填。百货之委,商贾贸迁,珠玉象犀,南  相似文献   

8.
明清时期武威水利开发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国仁  谢继忠 《社科纵横》2005,20(6):180-182
明清时期是河西走廊内陆河水利开发的鼎盛时期,不仅渠道数量超过前代,而且农田开发、经济效益等也都是前所未有的。本文主要对明清时期石羊河流域武威、民勤一带水利资源的开发及其特点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生死之间的抉择、海瑞精神、"大丈夫"人格三个方面,对明清时期民族精神的演变作了系统的考察.作者认为,自上古以至明清,民族的真精神一脉相承.在明清时期,社会的巨大变动显然导致了精神观念层面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既有对传统的继承,又出现了诸多基于新的社会土壤的新观念.以民族精神为例,无论是忠孝、生死、节义精神,还是为国为民而"实心"任事的担当精神,乃至对忠臣、清官、英雄豪杰人格的追求,无不是在继承儒家真精神基础之上,出现了一些新的转向.  相似文献   

10.
明清时期王店镇的社会经济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店镇是浙北平原上一个古镇,明清时期已是嘉兴县四大镇之一,至今不衰。它以丝绸、棉织、诗笺制作著名,文化发达,文人学士辈出。它的兴建、发展、繁荣是由其内在的因素所决定的,研究它的社会经济结构,有助于我们认识在现阶段城镇建设中如何借鉴历史,逐步完善城镇机制。  相似文献   

11.
论明清时期的艺术审美思维金丹元本文认为,明清时期的艺术思维是承唐宋而来,但由于资本主义因素的影响,思想解放不仅迎来了文艺的浪漫洪流,而且在艺术思维方面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情”与“趣”的地位提高了,人性的自觉得到了高扬,同时意境的具体运用也更为深化。作...  相似文献   

12.
明清时期新市镇的社会经济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州府德清县新市镇是江南市镇群体中一个具有多功能的市镇。它是有着千余年历史的著名古镇,历经沧桑,不断适应各个时代经济的变化而在调节它的社会经济功能。透过这一个案的研究,可以探索江南市镇群体的变化、发展的某些规律,借鉴历史以完善当前中小城镇规划工作和发展经济。一新市镇位于湖州府德清县东北45里,今北纬30°37’,东经120°16’,是杭嘉湖平原大三角的几何中心点。该镇南至杭州北新关90里,北至湖州府75里,东北至仁和县临平镇55里,西南至钱塘县板桥店80里,东北到乌程县乌镇54里,西北至归安县菱湖镇36里,是湖州府东部的一个重镇。气候温润,属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6℃,年降水量为1300毫米,年平均日照为1729小时,年平均无霜期为239天。光照充足,四季分明,适宜稻谷蚕桑业的发展与湖羊、鱼类的养殖。  相似文献   

13.
明清时期双林镇的社会经济结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勃兴与发展,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对于这个具有导向意义的历史现象,人们已从各个方面进行探索,并给予应有的历史评价。但是,从研究的深度来看,如果选择一些较为典型的市镇进行深入细致的剖析,将有利于揭示其某些带有普遍性的认识,从而更深入一层认识其特点、性质、职能、作用等问题。笔者有感于此,试图选择江南丝织业专业市镇之一——浙江湖州双林镇,作个案研究,并求正诸学者。  相似文献   

14.
明清时期的礼生与王朝礼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正史、政书、地方志等资料为基础,对中国历史上、尤其是明清时期官僚体制中的仪式专家——礼生及其与王朝礼仪的关系进行了初步考察。文章认为,在中国古代的王朝礼仪中,礼生扮演着受人忽视但不可或缺的角色。他们从属于太常寺系统,主要职能是准备祭品、赞相礼仪、唱读祭文,是引导王朝礼仪的导演。他们在以王朝礼仪为核心的儒教仪式中的地位,类似于道士在道教科仪,僧侣在佛教科仪中的地位。本文详细分析了礼生与明清文庙释奠仪式之间的关系,认为礼生为整个礼仪过程,为主祭官与神明的沟通提供了一个必不可少的仪式框架,这个仪式框架是公开性的,并很容易被复制,这为王朝礼仪向乡村社会的渗透提供了很大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晚明以降,丫髻山逐渐成为北京地区娘娘崇拜的一个朝圣中心。自清康乾年间,它在北京市民的宗教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并最终被纳入"五顶二山"的宇宙观和进香回路之中。清嘉庆年间至咸丰年间,丫髻山香火逐渐式微。直至清同治年间,伴随着京东各县地方势力之崛起,丫髻山的香火再度繁盛,并被逐渐纳入四大门的信仰框架之中。一部丫髻山的进香史,便是明清两代京畿地区社会变迁的缩影。笔者认为,仅将朝顶进香视作民俗宗教的研究领域并不足以展现中国宗教史的丰富内涵,它构成了帝制晚期中国人公共生活的一种重要形式,代表着社会各阶层共同享有的宗教现象。  相似文献   

16.
明中叶以后,依赖水运的长短途商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社会经济呈现出繁荣景象,江河盗贼伴随着商人经商、官员往来于途、试子应试乃至百姓日常流动而滋生,而官府长期延续的"重陆轻水"的社会管理模式使江河水域长期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已经设置的管理机构往往亦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以水为生活场域的渔船户、江河沿岸的居民、沿河地区的捕役和汛兵、漕户盐丁以及各类窝主均可能成为这一时期江河盗贼的基本来源,程度不同地对明清社会经济秩序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17.
文钦梅 《探求》2014,(3):84-88
当前南海不断上演的一幕幕闹剧表明,海洋安全将是中国21世纪面临的重大国际挑战.广东作为中国南大门,海域面积辽阔,海岸线曲折漫长,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通过明清时期广东海防存在的问题、造成的被动局面和遭受的惨败,可以看到我国当前在防御体系、战略思想、海军策略和备战精神等方面加强海防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8.
廉德瑰 《日本学刊》2016,(4):144-158
日本外务省和日本学者认为中国提出的明清史料不能证明历史上钓鱼岛主权属于中国。他们根据的是所谓国际法原则,认为明清史料并不包含中国实效统治过钓鱼岛的有力证据。国际法的先占原则中,关于"无主地"的认定规则到19世纪发生了改变,而明清史料的大部分符合16、17世纪欧洲国际法关于发现和先占的一般原则,日本用19世纪已经变化的国际法原则溯及16、17世纪明清时期的历史事实,说明清的史料没有证明力是站不住脚的。明清时期中国岀使琉球的使节记载的钓鱼岛属于中国之界内的内容,特别是清朝晚期的国家版图都证明钓鱼岛在明清时期早已不是"无主地",是已经由中国先占的领土,日本明治政府在19世纪末对该岛的所谓"先占"是违法的。  相似文献   

19.
明清时期,淄川毕氏、高氏、王氏等大族声势显赫.他们通过在家庙、祠堂、庭院、基地等不同场所举行祭祀,不仅加强了宗族成员的血缘性认同,而且也对地域社会中小宗族祭祖方式产生一定影响.显然,宗族认同标志的等级性演变,与当时的社会制度、宗族自身实力和地域社会紧密相联.  相似文献   

20.
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一般以县为基层单位,由于县级行政设置仍然不能满足国家对基层社会的管理,因此历代中央政府都将国家权力延伸到了县以下的乡村一级。明清时期,国家在西南地区的基层行政组织形式主要有里社、里甲、保甲等,随着国家权力向基层社会的不断深入,基层社会组织也随之发生变迁,且存在多种组织形式并存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