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研究语境对语义制约的过程中,静态语境和动态语境都是我们要考虑的对象.静态语境就是传统语境,把语境看作一种客观存在;动态语境就是"认知语境",认为语境是心理产物.语境对言语编码中的语义部分的制约作用体现在:1.语境制约语义单位的选择;2.语境使语义单位被省略;3.语境使语义单位变异.语境对言语译码中的语义部分的制约作用与上面的过程相反,体现在:1.语境使语义单位还原为表达者所选择的意义;2.语境补充被省略的语义;3.语境还原变异义.  相似文献   

2.
对语境的历史发展进行了简单的回顾,指出传统语境与认知语境各自的缺陷:传统语境包罗万象过于琐碎;认知语境过于抽象生动性不足,因而二者不可相互替代,以期引起感兴趣者对语境学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认知语境在广告用语中的解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认知语境对广告用语的解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决定了受众对广告用语的各种理解,但是受众对广告词语意义的理解受不同的语境的影响和制约,甚至在特定的环境下会产生变义。"意义"是变化的,词语意义不仅与认知者大脑的认知和储存的概念有关,认知者还应根据认知语境理解,寻求最佳语义。为了让受众买广告中的产品,广告创作者必须尽可能准确地估量目标受众的现有认知语境,从而在广告中恰当地、有效地提供新的信息,以便取得最好的语境效果。本文运用认知语境,对广告用语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4.
认知语境观下,一则成功的广告译文,不仅译语通顺,更应能成功地激活译语目标受众认知语境中的相应图式,使广告交际成功,激起受众对商品的兴趣和购买欲望,实现商业广告的目的。本文旨在从认知语境观的视角分析和探讨汉语广告英译及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5.
语境理论是话语交际的基础,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两个语族之间的文化交流,语境理论是指导翻译的原则之一,但是传统的语境理论主要涉及交际双方的共同知识,是一种静态研究。由关联理论产生的认知语境理论涉及交际双方头脑中一系列假设,是一种动态研究。文章还讨论了认知语境的功能作用以及其对翻译原则与方法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话语歧义是一种间接言语行为,它产生于言语交际双方所依赖的具体环境。认知语境观揭示了生成和理解语义的认知心理理据。认知语境是传统语境内在化的结果,它可以使歧义结构的意义具体化。本文探讨了话语歧义的成因以及认知语境对语义歧义的解释和制约。  相似文献   

7.
传统语境观认为语境是一组静止不变的、用以制约交际和话语理解的共有知识的集合;认知语境规则从认知角度动态地研究语境,将交际主体的能动性纳入话语分析中,说明意义推理的心理依据和心理状态是一个"认知-推理"的动态过程。认知语境和传统语境在对语境因素构成的描述上相似,但对语境运作方式的解释大相径庭。从传统语境到认知语境是进步,但对认知语境运作方式的探索需要借助大量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8.
在语用学范畴 ,从五个方面分析了语境对意义的影响。指出语境分为静态语境和动态语境 ,所述的意义不是静止的、文字本身固有的意义 ,而是在某特定语境中实现了交际功能的动态的意义。意义依赖语境而存在  相似文献   

9.
文章就认知语境概念与传统语境概念之间的关系及不同功用提出若干理论假设,通过相关话例的分析构建了反映两种语境对话语理解过程的不同介入状况的流程图式。其目的在于说明,对于语用规律的探索而言,虽有认知语概念的提出,客观语境的研究仍有前者无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因此应该在语用学理论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0.
语境本身是一个静态的,包罗万象的系统,泛指各种具体的语境因素,大致上可以分为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两大类。但在实际的交际过程中,语境成了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认知系统。在翻译文本建构的整个过程中,语境认知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译者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境认知能力,才能处理好翻译文本建构过程中一系列的问题,如译语的衔接与连贯,负载有文化意义的词的翻译等。总之,译者的语境认知能力越强,译文本建构的质量就越高。  相似文献   

11.
认知语境是人类从认知科学的角度对语境的形成与功能机制所作出的解释,听话人通过认知语境能够识别并阐释反语,在反语交际过程中认知语境承担着制约和解释功能,其制约功能主要是指认知语境对说话人使用反语和听话人理解反语的制约,主要体现为表达形式和意义选择两方面,其解释功能主要体现为认知语境使词汇意义具体化,认知者通过认知语境推理可以得知反语说话人通过反语想要表达的意向。  相似文献   

12.
动态交际中的语境运作机制是以语言语境为言谈交际的基础,在借助认知语境所提供的交际双方各自背景知识(语言语境和交际语境)的互动(协商及顺应交际双方彼此的认知语境)以实现最佳语境效果;社交语境如文化语境、社交距离和社交权势为言谈交际提供社会变量和动因,情景语境构成言谈交际的外在动因,随着交际双方协商的共现语境知识的生成最终达成最佳语境效果。  相似文献   

13.
听力中的语篇理解不仅基于对词句的字面理解,而且还要依靠语境。当字面理解受阻时,语境线索可起到排阻作用;当语篇理解受困时,激活认知语境中的图式,经过推理,能达到理解语篇的目的。所以,听力教学必须研究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1)听力过程中如何利用语境线索激活心理图式,通过推理,准确把握词句的情景意义或排除歧义,以求理解语篇;(2)听力过程中如何创设认知语境,以理解语篇;(3)把语境作为一种听力策略纳入听力教学中去。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演播室环境中的人际传播形态,电视谈话节目的人际传播语境存在着非自然性。为了减少镜头前人际传播的非自然因素、优化传播语境,首先要在传播角色上进行准确定位,明确参与者之间的角色关联;其次要对传播内容进行针对性选择和有效控制;最后要注意传播手段运用的适应性和得体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传媒界一直在奋战,尤其以央视的《新闻联播》、各省市卫星频道的电视新闻节目为主宣传阵地。然而,这种"主色调"的电视新闻节目,在当今受众媒介素养不断提高,受众主动性、积极性日益提升的形势下,显然难以达到我们所期望的效果。社会主流价值观传播,应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改变传统的主要依靠消息类电视新闻"单兵作战"的策略,强化电视新闻杂志节目、评论节目在深度解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引导舆论与社会正能量等方面的作用,加大对社会主流价值观"潜移默化"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6.
民生新闻作为传统新闻的进化形式,以电视为载体实现了崭新维度的生成.将民生新闻置身于社会学视野当中,以更广阔更立体的视域分析其如何运用自身的原始性结构缺失成功实现突围,力求深层次地对电视新闻的出路加以思考,真正实现对社会公共话语空间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电视编导"是一个电视业界,学界和电视观众耳熟能详的概念,但却一直没有清晰的界定.长期以来,在高等教育本科专业目录中作为艺术类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与电视节目传播业务中实际存在的"编导"工作岗位之间缺乏一致性,不能很好地相互契合,学界与业界严重脱节,这也是高等教育不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一个典型表现.从传播学的媒介理论视角辨析"广播电视编导"与"影视编导"、"导演"、"导播"、"编剧"、"编辑"等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差异,并提出一般意义上的"媒介编导"概念的必要性,彻底解决在新闻传播教育中的概念混乱问题,以适应传媒行业媒介分工细化和媒介融合的双向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8.
旨在联系传统的静态语境和现代的动态语境分析 ,认为传统研究虽采用静态方法 ,出现描写能力过强的问题 ,但取得的成就不容忽视 ,而以顺应和认知理论为代表的动态语境观正是站在传统研究的基础上才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和完善语境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语境是决定语义的一个重要因素,语境分析是帮助学生理解和翻译的基础,在翻译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2010年TEM8英译汉为例,结合学生的误译问题,具体从言内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三个方面,指出如何在翻译教学中进行语境分析,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原文,提高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20.
故事性表达成为当前电视节目存在的常态。探其原因,首先是观众借助故事更方便获取和传播信息,还有基于好奇心、优越感之上的兴趣和心理期待;其次是节目生产者熟识故事模式,坚信光明的市场前景,对利润回报信心十足;再次是电视管理者借助故事建构意识形态,提高国家"软实力"的需要;最后是电视媒介传播的偏向性。但当故事与电视的结合难以同时满足或协调四者的要求时,故事的真实性就容易与观众的期待或感知产生错位与冲突,违背叙事契约,有意或无意混淆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影响电视文化的健康发展,危害电视文化的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