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人假定的现实位差及其方法论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人假定与现实世界存在较大的差距,因而遭到很多非议.作为一种学术假定,对它的评价标准,主要应看是否促进了本学科的发展,以及它的结论是否具有现实意义.从这一点上来讲,经济人假定是一个"好"的假定,在这个假定下对我国经济活动甚至政治活动进行分析,是有客观基础的.  相似文献   

2.
陈美衍 《江汉论坛》2006,18(9):10-14
在经济资源稀缺的条件下,社会适应原理和社会选择原理对人的强制作用是无处不在的,适应对于个人的命运的决定仍然是某种根本的和绝对的东西并最终决定着人的行为特性。依据这一原理,本文在关于人的生存欲与智能等一些基本假定基础上,通过四个命题的论证表明,在经济资源稀缺的条件下,人在经济活动中普遍具有“经济人”特性是必然的。“经济人”特性具有历史的合理性,它的普遍存在意味着人们不能完全自由地选择自己的制度,而只能选择那些能最有效地使其成为善之源泉的制度。  相似文献   

3.
“经济人”假设的争论:本源与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人假设"争论的本源在于人类行为动机和行为模式的多样性。"经济人"假设虽然符合了客观现实的唯一性,却否定了客观现实的多样性。它只是代表了个人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较为普遍的经济理性,未能代表人的本质,从而不能在更大的时空范围内解释人的经济行为。"经济人"的"自利""利己"是争论的第一个焦点,核心问题指向经济研究是否应该将个人从事经济活动的动机确定为"利己"。现实中的"利己"与"利他"共存表明将"自利"作为唯一动机进行经济研究忽略了其他动机对人经济行为的影响。"理性"是第二个焦点,核心命题在于将"理性经济人"的"最大化行为"作为经济活动主体普遍行为模式是否合适。事实上,利益的最大化目的与利益最大化行为存在矛盾。由此,超越"经济人假设"需要以人的本质作为经济研究的逻辑出发点。经济研究中的人是在特定经济关系中不断进行"直观自我"的个人,是从他人和客观世界的交互运动中通过"直观自我"而不断发展的人。从人的本质出发,超越"经济人假设",需要从实践中确认"人的动机和人的选择理性"的能动性根源,即确认人的实践行为。行为的选择由社会对象化的结果与个人社会化的相互作用所决定,而非经济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4.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里,人们客观存在的利己与损人心理及行为,是"经济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重要特征.基于这个特征,必须设计和构建严格的制度,既充分反映"经济人"利己属性的基本要求,又充分考虑"经济人"容易出现的损人心理和行为,使正当的个人利益得到激励和保护,而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得到抑制,在此基础上,实现人们的个人利益、他人利益、社会利益的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5.
论"经济人"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济人"假设是西方经济学理论对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的资产阶级人性的一种抽象;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唯物史观对人类历史发展,特别是在对资本主义历史发展进行全面剖析的基础上所建立的学说。"经济人"假设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学说的产生有相似的客观条件,二者之间有某种内在的关系。经济人的利益最大化追求为人类提供丰富的物质财富,提高社会劳动生产力,推动社会向前发展,使人类不断地从"以物的依赖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向"自由个性"阶段过渡,并为这种过渡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6.
新古典经济人三重特征的局限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人是对现实中的人的抽象,是经济学分析的必要逻辑起点。新古典经济学的经典假设认为经济人是完全自利的,具有无限的计算能力,信息是完全的。显然,这分别是对人的行为动机、行为能力和行为环境三重特征的抽象。但是,这种抽象是片面的,建基于其上的经济理论对一些经济现象缺乏解释力,产生了一些"异象"。实际上,行为人具有自利和利他二维正交的双重动机;行为能力受主客观因素制约,从而具有固有的局限性;行为环境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从而信息也是不可穷尽的。据此,可以重构出一个"现实经济人"假说。这一假说建立在认知科学、神经科学等自然科学的坚实基础上,它没有武断地假定永恒的人性特征;它抽象出了经济研究中人的三重特征的本质属性,并将新古典经济人作为特例纳入其中。以其为假设前提构建经济理论可以更好地解释和预测经济现象,并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怀  赵万里 《学术界》2015,(1):11-30
人生活于现实世界中,人性假设也应以现实为基础。基于人类行为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仅靠"经济人"假说并不能圆满地解释现实和人类的所有行为。人离不开制度,同样,制度需要以人的存在为基础。正是基于人与制度的互动关系,才使人类社会处于一定的秩序框架内而不断的发展。我们提出的"制度人假说"更好地解释了人类的部分行为,它将制度作为内生变量考察人与制度的互动机理。"制度人"按照"个体行动法则"行事。"个体行动"是制度、生理系统、环境辨识、个体偏好结构的函数。明确人与制度的互动机理,有助于更好地研究人的行为。在合理的制度下,"制度人"机制将使人类社会走向有序、和谐、快乐与幸福。  相似文献   

8.
"科学经济人"新概念的逻辑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人假设"是西方经济学理论一个最基本的假设前提,它认为人是通过深思熟虑的权衡和计算来追求最大利益的人.本文首先分析了"经济人假设"的演进路径,并深入分析了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西蒙有限理性说、制度学派"社会-文化人"说、行为科学心理实验、莱宾斯坦X效率理论对"经济人假设"的批判.最后,文章提出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提出"科学经济人"的新概念,即要做到"经济人"与"利他人"的统一、"经济人"与"非理性人"的统一、"经济人"与"社会人"的统一、"经济人"与"道德人"的统一、"经济人"与"生态人"的统一,从而给出了新的命题.  相似文献   

9.
“经济人”假设的多维考量:一个文献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经济学的入口处,我们往往面临着许多两难的选择,例如,公平与效率、通货膨胀与就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等问题,都不是简单的非此即彼的关系。经济人假设是当代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也是市场经济理论的一个基石。自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首次系统阐述经济人思想并用它来进行经济分析后,经济人假设就成为经济学理论的入口或出发点。经济人假定既不是对人性的一种断言,也不是对人的一种伦理期望,而是对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的行为方式的一种基本界定。这一假定理论不是教条式的“绝对真理”,而是对人的行为原则性抽象的“相对真理”。  相似文献   

10.
人们对"经济人"范畴是否具有道德性的问题众说纷纭.实际上,理论源于现实、是对现实的反映.要弄清理论上的"经济人"是否具有道德性质的问题,必须首先考察现实历史中从事经济活动的"经济人"的道德状况,我们看到,现实的"经济人"的道德状况经历了一个阶段性的历史变化.  相似文献   

11.
用科学发展观之创新理论澄清"经济人"迷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统领一切工作的纲,也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创新理论成果。要深刻领会和认真落实它,必须运用这一创新理论澄清"经济人"假定传播的惑人之迷雾,廓清两种世界观和方法论、两种经济本质和内在逻辑、两种社会实践效应追求的根本对立,从深层上认识作为"私有化经济学"的核心和支点的"经济人"假定的片面性、非科学性,制止私有化思潮的泛滥。  相似文献   

12.
社会经济体制的变化带来了人们观念的更新。计划经济体制中主流的道德观念——"道德人",被市场经济体制培育的主流意识——"经济人"所代替。这既是一场观念上的革命,也是一次人性的解放,由此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但这种解放是不全面的,它需要借助建立健全制度和完善"经济人"的社会行为,最终才能促使个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杨玉强 《齐鲁学刊》2004,2(5):102-105
"经济人"思想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古典经济人"、"新古典经济人"和"广义经济人"三个阶段。"经济人"的内涵也愈以拥有了更加贴近于现实市场行为主体的不可证伪性。通过对"经济人"理论的内涵及我国经济理论研究中引入经济人假设的原因的分析发现,中国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引入"经济人"假设应该注意三方面的问题,即从实践的角度应理性地对待"经济人"理论的适用范围;从倡导"经济人"理论的视角,也应时刻警惕其负面影响;从范畴的外延方面看,"经济人"是一个类概念、总体概念,不能对应为市场经济中的某一个主体来进行研究。这也就需要人们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从这三方面来创新和超越"经济人"假设,其中关键是在理论层面找到它与市场经济的结合点,在实践层面把握好其应用的范围和适用的力度,只有这样才能使其有助于引导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经济人抽象的根据是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所产生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条件,因而是历史的、具体的.由此,对于经济人抽象的形式理性主义认识方法也就造成了经济人抽象的局限性其一,经济人抽象缺乏现实人的基础,在分析和考查现实人经济活动的基础上产生的新经济理论已经开始动摇西方经济学主流学派的地位;其二,经济人抽象经过新古典经济学的形式化和数学化,泛化为经济分析的一般工具,但这只是经济学范围的扩大而不是本质的进步.  相似文献   

15.
马志辉  苏禾 《理论界》2003,(2):63-64
经济学分析中的基本前提假定,即人的行为机制问题是经济学方法论研究中的核心,也是经济学理论界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就西方经济学的"理性经济人"假定,作出简要的分析和批判,并创新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假定--"主体劳动人",将"劳动人"、"主体性"作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前提假定.  相似文献   

16.
熊莉萍 《理论界》2008,(7):40-41
人性假设被视为经济学理论的基石,对人性假设的不同界定带来了经济学的两种基本范式——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前者在解释个体行为和微观决策时更具说服力,后者在分析历史和探讨社会关系时显得更为深刻和透彻。就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来看,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经济人”与“社会人”的关系,寻求“经济人”与“社会人”的最大可能的融合。  相似文献   

17.
“经济人”的制度化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往某些对经济人观念的批评 ,把对人在制度化空间中的行为方式的理解、预期与对人的伦理约束、期望相混淆 ;把理论抽象与对现实的经验描述相混淆。这是撇开经济人所赖以存在的社会制度化结构这一根本基础审视经济人观念的结果。任何人都身处确定的制度化空间之中 ,任何关于人的行为方式的判断 ,都以具体的制度化结构为背景。经济人观念既是对处于一定制度化结构中的人的一种模拟 ,也是一种理论抽象 ,忽视了这一点 ,就必然得出错误的结论 ,对经济学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基于经济人假设的传统经济理论认为人们具有完全理性能力,但现实中行为人的决策理性程度.经常处于完全理性与有限理性两种情境的转换之中.从研究范式和最终行为目标两个视角来看,完全理性情境下人们遵循最优化原则追求决策收益的最大化;而有限理性情境下则遵循决策收益和过程的满意原则.基于经济人的行为心理及认知能力来分析,追求主观幸福感最大化才是人类经济行为的最终唯一目标.建立于行为经济人基础上的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践.才是一个国家和地区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理论出发点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社会人”,其自然性质具有从属性。而社会关系的决定因素是经济关系、生产关系。经济关系的主体是人,简言之即“经济人”。经济人理论不仅具有哲学的思辨性,同时也是现代经济学的公理之一:人在经济领域中其行为是功利性行为,按最小——最大原则行事。本文结合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理论,从两者内涵的界定、社会关系、主体、动机、需要、行为、效果等方面论述了经济人与社会人的关系,批判了对经济人的无端指贡,认为经济人理论不仅不是一种抽象的人性论,相反它可以进一步促进对社会人的具体研究,从而丰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以利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20.
自从亚当·斯密以来,"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在很长时间里成为西方经济学中的经典假设之一.而新制度经济学在运用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分析问题的同时对这种假设做了批判与重新界定,使经济理论对人的研究更接近于现实的人,同时也对制度如何更好地安排从而更符合理性人的要求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