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中国二元经济转型的进程与制度变迁的进程大致相同,长期以来,制度变迁对二元经济转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也表明:制度变迁与二元经济转型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这说明,二元经济转型影响着制度变迁,而制度变迁的进程也影响着二元经济转型的进程。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制度变迁的历程分析,中国要素市场发展滞后,严重制约着城乡二元经济转型,因此,在二元经济转折区间内要注重推动农村土地制度的创新、农村科技体制的创新和农村金融体制创新。  相似文献   

2.
利益集团与制度变迁——对转型之谜的一个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经济行为与经济制度的互动中来研究中国和前苏东国家的经济转型,从而解释为什么有着相似的起点和相近的目标的制度变迁会在它们之间表现如此不同.研究认为,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能否限制"狭隘利益"集团的掠夺之手,并进而使其成为援助之手的关键在于第一行动集团是否具有"共容利益".只有能够代表大多数人民利益的集团充当第一行动集团,才能确保经济转型的结果不违背其初衷.  相似文献   

3.
常国利 《理论界》2002,(4):24-25
一、制度变迁的多维视角研究所谓制度变迁,可以从多维角度来理解,经济学意义上的制度变迁,是指用一种高效率的制度安排替代一种效率较低的制度安排的过程,制度变迁的核心是产权制度的构建,产权制度安排的实质是构建一套具有“排他性”意义的操作系统,从而避免在经营中可能出现的“道德风险”,提高经济实体的投入产出效率。  相似文献   

4.
国家作为制度变迁的主体之一 ,其功能是由组成国家横向权力的立法、行政、司法机构以及组成国家纵向权力的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承担的 ,这些机构在制度变迁中具有不同的地位和特点。同时 ,作为相对于个人和社会团体的制度变迁主体 ,国家具有一些明显的优势和作用 ,但也存在着一些局限和弱点。  相似文献   

5.
李士梅 《江汉论坛》2006,(12):16-19
和谐社会的建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法制、道德等方面的多维建设与发展。本文以制度与制度变迁为切入点,从其对构建经济和谐的理论、实践、现代意义角度出发,分析制度与制度变迁对构建经济和谐的重要意义,并阐明当前我国在构建经济和谐过程中对制度与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6.
从中国经济转型的实践重新理解制度与制度变迁的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靳涛 《江淮论坛》2002,(5):19-23
关于制度的概念很多,不同的流派都对制度有不同的理解;各学派对制度变迁的过程和原因也有不同的解释和阐述。通过对中国经济转型的实践的分析,可以对制度与制度变迁的概念和内涵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7.
转型经济国家的社会变迁与制度建构:理解中国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的持久性与变迁是制度研究中两个核心的议题.作为一个转型经济国家,中国过去30年来发生的重大社会变迁既是在经济与理念层面发生的制度变迁的结果,也是国家行动与政党体制的制度持久性的体现.在积累了一定的物质基础、治理与组织建设经验后,如何理解制度变迁与路径依赖之间的关联仍然是论证中国未来制度建构的一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启动了一场多层次、多领域、系统性的激进转型,由此改变了俄罗斯原有的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与俄罗斯转型道路明显不同的是,中国采取了"渐进式"的转型模式,中国俄罗斯两个大国在转型过程中制度变迁模式逐渐走向分化。中国的制度变迁模式经历了从"制度供给主导型"到"中间扩散型"最终达到"需求诱致型"的发展过程,俄罗斯的制度变迁模式则经历了从"制度供给主导型"到"需求诱致型"又重新回到"制度供给主导型"。  相似文献   

9.
原苏东、南欧、拉美与东亚地区国家近二十多年来深刻的制度变迁使其成为转型国家的样本与范例。中国在转型过程中因其以功能性的制度设计而取得经济改革方面阶段性的成功,在政治变迁方面,应以其他转型国家的变迁路径为借鉴,完善宪政民主制度。  相似文献   

10.
原苏东、南欧、拉美与东亚地区国家近二十多年来深刻的制度变迁使其成为转型国家的样本与范例.中国在转型过程中因其以功能性的制度设计而取得经济改革方面阶段性的成功,在政治变迁方面,应以其他转型国家的变迁路径为借鉴,完善宪政民主制度.  相似文献   

11.
中国学者在应用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对其核心概念和理论作了扩展和创新,并作出本土化的尝试.在补充和发展该理论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李平 《人文杂志》2003,(6):62-66
制度是当今制约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一个关键要素。政府在改革开放的二十年中 ,通过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促成贸易自由化 ,在短短时间内解决了制约经济增长的基础制度供给的稀缺性问题。经济体制转型期与入世过渡期在中国经济增长起飞阶段的特殊重合 ,进一步刺激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经济转型国家的税制改革是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的转变。建立新的税制体系,需要重新认识税收职能、税制结构模式选择、确定适度的税收负担和兼顾社会公平;我国新一轮的税制改革,要借鉴经济转型国家税制改革的经验,简化税制,降低纳税成本;鼓励纳税人自愿遵从行为和推进税收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国家制度能力可以界定为国家制定、实施和推动制度变迁的能力。它体现为三个方面,即国家相对独立自主地界定自身目标偏好,形成有效规则、政策的能力;国家将已形成的规则、政策加以推行,影响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和宏观经济运行绩效的能力;国家根据内外环境变化,适应性地推动制度变迁,使其与经济发展条件相契合的能力。强大而有效的国家制度能力成为推动中国体制变革与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理解中国模式的关键变量。后危机时代,中国面临着调整社会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任,这有赖于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国家制度能力建设,将中国模式提升至崭新境界。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地区差距的根本原因在于市场化的制度变迁程度差异,制度变迁程度受所在地区现有制度环境、制度变迁成本的制约。所以,缩小东西部经济差距的关键在于加快西部地区的市场化进程,为西部地区的市场化培育相应的制度环境,减少西部地区市场化进程的成本。  相似文献   

16.
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自主性制度变迁是制度变迁的两种路径.体制转型有其内在的动力和阻力.在制度变迁过程中,那些从过去传承下来的知识和信念能对新制度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文章对中国和西方国家的历史制度变迁的轨迹作了比较.弱化血缘关系在制度变迁中的影响是中国经济体制转型不可或缺的一步;立法保护私有产权是中国经济体制转型中最基础的一个环节;中国经济体制转型的最佳路径是使得自上而下的转型驱动与源自信念边际修正的内生性制度变迁方向有机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7.
张美君 《理论界》2015,(3):87-92
马克思关于唯物史观的阐述蕴含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机制,社会发展的原始动力是人的生存需要,消费满足人的需要,生产是消费的目的,个人和社会围绕着物质生活资料而进行的生产与消费构成社会发展的基本内容,消费是人类社会发展机制中的重要一环。建国以来我国消费制度的变迁和社会发展机制的转型是同步进行的。建国后,我国实行的是抑制消费的制度和"重生产、轻消费"的社会发展机制。改革开放初期,重视消费的作用,生产与消费协调发展成为新的社会发展机制。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上世纪末,我国开始制定鼓励消费的政策,并逐渐形成"消费推动生产"的社会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浙江嘉善县实施近5年的县、镇、村三级便民服务网络体系建设为案例,展示了一个由地方政府推动的、诸多部门配合的、旨在解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时期的诸多社会管理难题、以提供更便利的公共服务为内容的制度变迁或创新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试图阐明地方政府在推行制度变迁过程中有哪些关键机制在发挥作用,以及循着这些发现去进一步探究现有政治体制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9.
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存在两种制度变迁模式:激进式制度变迁模式和渐进式制度变迁模式。本文根据系统经济学的观点和资源位理论的基本思想,从制度环境与制度安排的相互关系角度分析比较了这两种制度变迁模式中企业制度变迁的异同及其不同经济后果的深层原因。在此基础上,结合田国强的研究成果,深入探讨了决定企业制度变迁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新的制度安排作出了方向性和原则性的规定,是中国的制度变迁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纲领性文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