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赵迎芳 《东岳论丛》2019,40(4):12-20
"文化民生"是指文化层面的民生需求,是在人民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之后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要。加强当代中国文化民生建设、解决中国文化民生问题具有极其重大的战略意义,它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新文化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是满足民众的精神生活需求的迫切需要。新时代中国文化民生建设,必须从战略上高度重视塑造良好的道德环境、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优质文化供给、促进文化与科技的有机融合、进一步扩大文化消费和推进文化民生的社会化发展,为满足人民对美好文化生活的新期待提供更多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相似文献   

2.
川陕红色历史文化是红四方军在川陕苏区战斗时与当地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文化瑰宝,是反映革命先烈和广大人民群众伟大民主革命精神的生动写照,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思想精神价值和教育意义,在新的历史时期,为青少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深厚的思想文化根基、精神价值认同、丰富的实践载体和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是越来越丰富,多种文化娱乐形式应运而生。社区文化、行业文化、农村文化、校园文化等方兴未艾,文化市场日趋繁荣,这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4.
川东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类别多样、形式丰富、分布范围广、影响广泛、文化艺术价值高等特点,是川东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精神价值和深刻地思想文化内涵,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培育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郭涛 《中文信息》2022,(1):293-295
文化馆属于政府公益文化事业单位,承担的主要责任便是辅导群众文化,其有助于提高群众文化效能.文化馆是为我国社会群众服务的,其不但有助于丰富人民群众的业务生活,符合人民群众逐渐增长的精神文化要求,还有助于提高我国国民素质.基于此,笔者按照自身从业经验,并充分结合社会实践研究调查,针对增强文化馆展览交流,提升群众文化效能的策...  相似文献   

6.
正民生幸福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从党的十七大开始,民生问题成为党和国家着重关注的领域之一,十八大更是提出了"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解决民生问题、实现民生幸福是人民的基本诉求,也是党和国家当前社会治理的基本目标。要实现民生幸福,应当从经济、文化、制度和价值四个层面进行构建。一、民生幸福的经济维度"追求幸福的欲望只有极微小的一部分可以靠观念上的权利来满足,绝大部分却要靠物质的手段来实现。"[1]物质条件是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广场文化是以群众文化为基础,以专业文化引导,以人民群众为主体,以满足精神生活和知识需求为目的的社会现象。随着四个文明建设在茂名市的发展,广场文化成为了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广场群众文化的范畴、形式、功能进行了探讨,结合我市广场文化的现状,探讨开展广场文化活动的策略,旨在引导广场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属于意识层面,而意识及其具体形式是与历史的生产方式相联系的,这是我们当下讨论人们价值意识或价值观生成的前提与基础.就当代社会主义现实矛盾与价值观现状来看,资本拜物逻辑、工具理性过度膨胀的消解仍然是价值观建构的核心内容,它指向的是社会主义社会现实价值观的内在引导和人们和谐意识的形成.以共产主义为指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并以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使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提升,从而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李丽 《理论界》2008,(10):157-158
这些年来无论是媒体的平民意识的萌生,还是民生新闻的兴起,都代表着媒体变过去“媒体本位”为“受众本位”,而这一转变意味着新闻传播把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媒体的第一需要,把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媒体的第一追求,把人民群众的情绪和第一要求作为媒体的第一信号。  相似文献   

10.
东盟和中国旅游的精髓和灵魂应该是文化,只有通过文化的相互欣赏、学习而得到精神陶冶,旅游才会升华到心灵共鸣和审美愉悦.只有通过深度的学术与文化合作,才能使中国和东盟各国之间更深入地了解相互的文化资源、文化特点和个性、文化的潜力和深入开展文化合作促进旅游的愿望,真正欣赏到旅游地的文化和民族的文化精粹,通过这种深入人的心灵层面、文化欣赏层面的旅游活动,"各美其美,美人所美,美美与共",使旅游真正成为一种能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的深入了解和深厚友谊的平台和途径,并通过旅游这样的平台,达到共同关心旅游地的文化命运和民生,促成旅游地的社会和谐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对文化的社会地位和作用及发展规律的科学揭示与概括。 它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其哲学基石,具有突出的实践属性、批判属性和发展属性;以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其政治立场,具有鲜明的阶级属性和人民属性;以促进人自由全面发展为其价值目标,具有解放人、塑造人和发展人的文化功用。从哲学基石、政治立场和价值目标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进行再次解读,是我们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有效运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指导我国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现时期,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在我国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2.
工业文明的快速发展,提高了人类的生活水平,但也影响了人类的价值观、道德观。过度的物质追求,破坏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原本和谐的关系。以吉卜林的短篇小说为研究对象,以生态批评为理论基础,分析吉卜林短篇小说中的自然、社会和精神生态思想,探寻人类社会中存在的道德、精神、人际关系等问题的根源,并呼吁人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社会建立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当今时代,伴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人们之间的分歧、对抗乃至斗争日益凸显,而当代承认理论恰恰是适应时代需求并寻求解决之道的现实选择。所以剖析承认理论的历史演进和理论旨归,一方面有助于深刻理解承认理论的思想意蕴与精神价值;另一方面,也探究了人与人之间信任淡漠、道德缺失等"承认"问题的深层思想动因,进而为如何消解社会承认问题贡献了理论基础和价值导向,担负起构建共同体的文化支撑和实践导向。  相似文献   

14.
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灵魂”,是社会经济、政治的导引和社会发展程度的标志。文化需要的增进与文化供给的缺口是人们文化生活的基本矛盾,解决这一基本矛盾有赖于经济文化化和文化经济化的演进,进而表现为以公共文化服务与文化产业协同带动社会经济发展,满足人们文化需要。  相似文献   

15.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政治属性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固有属性,在社会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集中表现为发挥政治正确的导向力,高扬核心价值的凝聚力,促进社会发展的整合力,激发人民创造的驱动力。从当前来看,“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冲击伟大建党精神价值的思想认同,“现代化”的发展时序弱化伟大建党精神价值的地位作用,“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制约伟大建党精神价值的创造转化,“开放性”的发展特点对伟大建党精神价值的话语体系带来新挑战。因此,应坚持创新发展,筑牢伟大建党精神价值引领的思想基础;坚持协调发展,增强伟大建党精神价值引领的战略地位;坚持集约发展,丰富伟大建党精神价值引领的文化内涵;坚持开放发展,拓展伟大建党精神价值引领的文化表达。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不仅反映着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变化,推动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而且反映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主体性的发展变化。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人民主体性集中体现为:人民的需求变化推动着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民的创造活动促进主要矛盾的发展,人民利益的不断满足是主要矛盾变化的结果。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历史,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充分体现人民需求发展、人民创造活动、人民利益实现的历史;用一句话来说,就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充分彰显人民主体性的历史。文章通过对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改革开放时期、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与人民主体性的内生机理分析,试图探索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人民主体性规律,以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奋斗目标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7.
论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我国生态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生态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进行生态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和解决我国生态文化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马克思主义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依据的科学理念,根植于广大群众开展实践活动的人民立场,以及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永续发展的价值取向等文化意蕴,对推动我国生态文化建设和构建生态文明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分析梳理了鲁迅文学作品对绍兴地方性形成及绍兴地方性塑造方面的影响。鲁迅文学作品对绍兴地方性的再现作用,加深了人们对绍兴地方性的认知,影响了绍兴地方性的形成;在塑造绍兴地方性的方面,鲁迅作品承担了地方品牌的功能,为旅游开发和提升提供借鉴和启发,并为相关文化再生产提供原始文本和文化意义。因此绍兴在相关旅游开发中,保护和塑造绍兴的地方性,充分利用鲁迅作品和鲁迅文化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价值观作为文化的精神内核,支配着人们的认知方式与行为选择。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之所以能够流播广布、深入人心并孜孜笃行,与乡贤在基层社会的大力阐扬和积极践行有直接的关系,乡贤文化对以儒家为主导的核心价值观在民间的渗透与落地生根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一价值观的传播与涵育模式,对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维护基层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政党形象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党的生存发展和前途命运。中国共产党成立早期,依照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的人民性、革命性、先进性等根本属性,以及近代中国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的现实需求,建构起“人民性”政党的本质形象、“革命性”政党的实践形象和“先进性”政党的特质形象。中国共产党建构的这一政党形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代表无产阶级利益、劳动人民利益和中国人民利益的价值立场,分别从阶级维度、人民维度、民族维度传播了中国共产党为工人阶级谋解放、为中国人民谋解放和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宗旨使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人民政党、革命政党和先进政党的特殊性质。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需要更好地深化人民性政党形象、筑牢形象建构的思想基础,坚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的人民情怀,深化党的“同情人民”形象;坚持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深化党的“领导人民”形象;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深化党的“服务人民”形象;需要更好地升华革命性政党形象构筑形象建构的实践基础,借助自我革命、社会革命、伟大斗争等革命话语、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相结合的革命实践以及弘扬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伟大建党精神升华、构筑新时代的革命形象;需要更好地巩固先进性政党形象夯实形象建构的价值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坚决驳斥否定工人阶级的言论,坚守党的组织原则、严肃党的纪律作风,巩固新时代党的先进性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