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收集自1999年8月至2009年8月,我科对36例四肢长骨骨折及若干例关节融合,应用外固定架治疗的病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不同方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结果.方法 从1990年至2006年我院收治老年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9例,分别采用保守治疗、外固定架及多种内固定器材手术治疗并比较疗效.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3年,并发症最少的是采用重建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结论 股骨重建交锁髓内钉是目前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一种较好的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常发生导针或防旋钉将主钉向上推移的现象,导致拉力钉在股骨颈中位置偏上,应在定位钻孔时施加外力固定.防止主钉上移.伴有骨质疏松老年转子部骨折,普遍伴有大转子粉碎骨折,术中一定要在透视下探入主钉导针,避免形成假道,加重股骨近端及大转子的破坏程度不利于骨折愈合.另外,应注意因严重骨质疏松患者内固定螺钉在股骨头内深度不够不能有效固定的问题,拉力螺钉应在股骨颈中下1/3处深及股骨头下0.5~1.0 cm位置,拧入到钉尾靠近骨皮质时要注意,防止原地空转破坏骨孔道螺纹,降低拉力螺钉的固定力.  相似文献   

3.
骨折、关节损伤、肌肉拉伤后,肢体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暂时丧失了功能.随着损伤的痊愈,肢体的功能开始恢复.在恢复过程中,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患者的自主锻炼才能达到明显的效果.而患者或运动员,尤其是运动员,他们过分地注意自己地患处,以至于妨碍了运动.所以,在功能锻炼的同时也要进行心理上的治疗与恢复.这样,才能使患者或运动员在恢复功能的同时心理也能恢复到伤前状态.  相似文献   

4.
胫骨平台骨折属于大的负重关节的关节内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4%,由于其本身的复杂性,处理起来较为棘手,对于无移位的胫骨平台骨折,采用石膏外固定通常能够取得满意疗效,对于移位SchatzkerⅠ、Ⅱ型胫骨平台骨折多采用松质骨螺钉或支持钢板固定.2007年6月至2010年2月,本科收治SchatzkerⅠ、Ⅱ型胫骨平台骨折31例,采用可吸收螺钉治疗,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股骨转子间骨折为常见骨折类型,骨折部位为股骨颈基底到小转子水平之上,主要发生于老年人群。骨折部位血运丰富,经手术治疗后一般愈合情况理想,若骨折累及外侧壁受损,容易导致内固定不稳,给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影响患者骨折恢复并使得患者死亡风险提升,因此临床十分重视股骨转子间骨折外侧壁损伤的治疗。近年来,临床用于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外侧壁损伤的方案较多,相关实践研究也随之增加。现对股骨转子间骨折外侧壁损伤临床治疗相关实践研究资料进行整合分析,对目前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肱骨干骨折采用手法整复和手术治疗的优劣,以探寻更好的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至2015年我院就诊的46例肱骨干骨折患者,其中23例采用传统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另23例采用手术方法切开内固定,46例患者均获得6个月以上随访,对比分析46例患者接受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3例手法整复除1例畸形愈合外其余患者均获得痊愈,骨折对位对线良好,患肢功能恢复良好;手术治疗的23例患者中,1例术后发生内固定器断裂,1例内固定器松动导致骨不连,2例发生不明原因骨不连,3例患者功能恢复较差。结论传统手法整复加小夹板固定对治疗肱骨干骨折优势明显,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四肢骨骨折患者使用外固定架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四肢骨骨折患者共67例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外固定架治疗,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均接受随访,随访时间5~1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0.1±1.8个月。67例患者中,61例治疗痊愈,5例治疗有效,1例无效。结论在四肢骨骨折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外固定架治疗的操作简单、创口小、并发症少且愈合时间短,患者的预后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欧阳 《山西老年》2011,(6):59-59
当前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的指导思想也强调"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顾、医患协作",充分地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作用,从而使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齐头并进。对骨折的不同时期、不同的治疗方法、不同的损伤程度采取不同的指导。骨折早期(伤后1周~2周内),仅进行肌收缩训练。骨折中期(伤后3周~6周),逐步加大肌收缩力度、次数和时间,在医护人员及健侧肢体的帮助下,  相似文献   

9.
大李 《山西老年》2011,(6):58-58
骨折后关节僵硬是四肢及其周围组织创伤或手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主要为关节外发生纤维性粘连、关节囊及周围肌挛缩。如不加以防治会导致关节强直,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影响极大,甚至造成终身残疾。早期正确的整复、局部有效的固定、恰当的功能锻炼、合理应用药物,是治疗骨折的基本原则,也是预防关节僵硬的根本方法,尤其是恰当的功能锻炼,能够推动气血流通,促进去淤生新,是目前加速骨折愈合,恢复关节功能,防治关节僵硬最理想的方法。因为任何治疗都无法代替自主锻炼而只能促进或辅助它。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海桐皮汤熏洗对桡骨远端骨折后期腕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桡骨远端骨折保守治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早期功能锻炼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中药海桐皮汤熏洗治疗,疗程3个月并随防6-18个月。结果根据Dienst功能评估标准,治疗组优良率为82.5%,对照组为65.0%,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海桐皮汤熏洗能促进桡骨远端骨折后期愈合中腕关节功能的恢复,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InterTan系统内固定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之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20例采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观察组20例采用InterTan系统内固定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情况、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下地负重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更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显著更少(P0.05);观察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5.00%,比对照组70.00%的恢复优良率显著更高(P0.05);观察组术后未发生并发症,而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InterTan系统内固定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促进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快速恢复,提高恢复效果,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髓外固定系统与髓内固定系统应用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86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髓外固定组与髓内固定组,髓外固定组患者予以动力髋螺钉固定方法治疗,髓内固定组患者予以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方法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髓内固定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分别为60.81±18.32分钟与113.28±16.47ml,明显低于髓外固定组患者;髓内固定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95.35%,明显高于髓外固定组患者,以上数据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髓外固定系统相比,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老年患者实行髓内固定系统治疗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且疗效果佳。  相似文献   

13.
如海 《山西老年》2010,(12):55-55
骨折后,早期合理的功能锻炼,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减少肌肉萎缩,保持肌肉力量,防止关节僵硬,促进骨折愈合。所以,被固定的肢体,均要作适当的肌肉收缩和放松锻炼。对于没有固定的关节,应及时鼓励病人作主动的功能锻炼,当骨折端已达临床愈合就逐渐加强负重锻炼。临床上功能锻炼有两种形式:主动运动与被动运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金天格胶囊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7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金天格胶囊组(38例)、接骨七厘片组(39例),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并结合功能锻炼的基础上,分别给予金天格胶囊、接骨七厘片,观察比较骨折愈合时间、骨痂生长情况、疼痛缓解时间及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金天格胶囊治疗骨质疏松性外科颈骨折在骨痂生长情况及肩关节功能恢复方面与接骨七厘片有同样的效果,并且在骨折愈合时间及疼痛缓解时间方面优于接骨七厘片.结论 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以及功能锻炼结合口服中成药(金天格胶囊)对骨质疏松性肱骨外科颈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天然虎骨粉(金天格胶囊)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愈合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外侧踝关节不稳定较内侧不稳定多,96.5%表现外侧不稳,内侧不稳仅占3.5%,而内、外侧同时不稳者则占总数的7.8%[1].除外踝、内踝、距下关节和胫腓联合韧带损伤影响踝关节外侧不稳外,更常见的是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引起[1,2].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人工皮封闭负压引流术(Vaccum Sealing Drainage VSD)治疗下肢毁损伤的护理体会。方法2011年12月-2012年12月,18例下肢毁损伤患者,行清创、有限复位内固定及外固定支架固定术,人工皮封闭创面,待创面干燥,行皮瓣转位术进行修复。对生命体征及VSD的负压、积液等指标进行护理观察。结果18例下肢毁损伤皮瓣全部成活,创口封闭。无软组织感染缺血性坏死,无移植皮瓣,无缺血感染性坏死,无骨髓炎发生,无骨延迟愈合、不愈合。随访8~12个月,皮瓣生长良好,无复发。结论VSD治疗下肢毁损伤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小、创口骨折愈合好的特点。良好的护理减少了毁损伤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手术的疗效,是患者功能恢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内固定术在老年胫骨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尤其是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SchatzberⅠ~Ⅳ型老年胫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骨折切开内固定复位术,观察组患者采用关节镜下内固定复位术,比较两组患者随访期膝关节功能评分及恢复优良率差异。结果术后3个月随访时对照组与观察者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无差异:15.21vs16.05(P=0.121),术后6月、12月随访时观察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23.82vs21.67(P=0.021),26.17vs23.05(P=0.006);观察组患者恢复优良率为8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9.5%,P=0.029。结论对老年胫骨骨折患者采用关节镜下内固定术有助于术后回复,疗效较为肯定。  相似文献   

18.
老年人股骨上端的松质骨脆而疏松,既便有轻微的外伤也可引起骨折,尤其是股骨颈部位极易发生,以其对位难、血供差、功能恢复慢、并发症多、护理难度大为特点。因此,对这类患者的护理工作极为重要。我院自2003年4月至2008年4月对收治的87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收到满意效果,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15例。结果 6~26月随访,15例骨折全部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20周。髋关节功能按照sanders髋关节评分标准:优11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3.3%。结论 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固定牢固,创伤小,并发症少,可早期活动,恢复快。  相似文献   

20.
四肢的骨折脱位常合并神经血管损伤,开放性血管神经损伤容易诊断,闭合性损伤尤其是血管损伤不易诊断,容易漏诊,处理棘手,不但危及肢体的存活,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故准确、及时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我科自1999~2008年共收治19例周围动脉闭合性损伤患者,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5例,女4例,年龄5~45岁,平均(26&#183;7&#177;17.2)岁。损伤原因:交通事故17例,外力撞击2例;伤后就诊时间4~120 h。损伤血管部位:腘动脉15例,股动脉2例,胫腓干1例,肱动脉及尺、桡动脉1例。合并胫骨骨折12例,股骨中下段骨折3例;合并胫神经损伤3例,胫神经及腓总神经损伤1例。伴行静脉损伤7例,胸腹腔脏器损伤1例。术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8例,磁共振血管显像(MRA)5例,CT血管造影(CTA)1例明确诊断,诊断血管损伤的金标准是血管造影,另5例未作影像学检查,根据临床症状加上简单的DOPPLER检查来诊断。DOPPLER为便携式检查仪,简单实用。1.2治疗方法术前根据损伤的部位和类型决定治疗方法,术中仔细探查游离损伤的血管。10例行自体大隐静脉移植重建,1例自体肱静脉移植重建,4例人造血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