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黑龙江省绥芬河市采取综合治理、宣传倡导、专项整治、利益导向"四项"有力措施,进一步抓实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工作和集中整治"两非"专项行动,营造了关爱女孩的良好社会氛围。强化领导,综合治理。制定下发《绥芬河市集中整治"两非"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坚持把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工作纳入计生年度目标考核责任状。2011年,将药监局、妇联纳入责任状管理。推行实名登记制,镇村两级PIS系  相似文献   

2.
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数据是高校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参考,更是国家采取促进就业措施,制定各项就业政策的重要依据。世界各国政府、社会和高校都重视大学生的就业统计工作,但由于就业机制和就业模式的差异,不同国家的高校就业统计指标及内容方法也各具特色。本文主要从统计主体、统计方法、统计时点以及统计指标体系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并结合我国的情况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政府和各有关部门把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问题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件大事来抓,实行八措并举,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全省出生人口性别比由2003年的112.21下降到2004年的110.09。1.建章立制,有章可循。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央精神,河北以省政府名义出台了《关于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问题的意见》,明确了全省治理的任务目标和措施,制定了10项管理制度,要求各级政府将此项工作列为政府督办的重要事项,列入对人口计生工作的考核内容。省人口计生委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制定了指导性意见,省卫生厅、药监局也都出台…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安徽省蚌埠市各级人口计生部门高度重视社会抚养费依法征收工作,明确了目标,强化了措施,规范了程序,总结推广了依法征收的典型做法,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就全市工作而言,社会抚养费征收到位率低仍是当前工作中存在的最主要、最突出的问题,与法律法规的要求仍有较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5.
美国、日本、韩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验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清芝 《西北人口》2009,30(4):73-75
世界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年龄结构类型也趋于老年型。但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有明显差异。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发展中国家。本文以美国、日本、韩国三国为例,在考察人口规模争人口老龄化状况的基础上,总结了这些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主要经验,即政府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制定相应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积极引导社会共同参与;不断完善老年社会保障制度。结合国情提出了对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2002年,我市以“项目管理”的方法推进综合改革,具体做法是: 1、设置项目、制定文本。我们设置了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和宣传教育改革创新、城市社区计生工作机制改革创新等7个项目并制定相应文本。项目文本对综合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机制目标、改革内容、工作步骤、保障措施和验收标准予以明确。  相似文献   

7.
硕士毕业生的迁移就业与工作满意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科技部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一项硕士研究生就业研究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硕士毕业生迁移就业(包括离开户籍所在地和离开求学所在地)对他们各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迁移显著提高了硕士毕业生非经济性方面的工作满意度,但并不能显著提高他们经济性方面的工作满意度;也就是说在短期目标而言,硕士毕业生做出迁移就业的决定更多是基于获取非经济性收益考虑的,这能够从侧面解释蜗居与北漂等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8.
企业是构成社会的元素之一,企业计划生育工作开展的好与否,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影响到社会安定团结与和谐稳定。新形势下,我们必须认真分析企业计生工作所面临的问题,大胆探索适应新形势的计生管理模式,针对难点和重点,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保证计生工作在企业稳定有序开展。转变观念健全网络列入目标管理进行责任考核一是领导干部要带头转变观念。企业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加强人口理论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的学习和理解,从  相似文献   

9.
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偏高问题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多年来,全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当前这项工作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形势和新的挑战。全面深入分析这些情况,有助于推动这项工作的深入发展,有助于实现"十二五"期末全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下降至115以下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有关名词解释(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人口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人口发展规划是依据人口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结合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制定的人口发展具体目标和要求。它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口发展规划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导向和督促作用,有利于明确各级政府每个时期控制人口增长的具体任务,有利于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综合治理人口问题。它是我国控制人口增长的有效手段。 人口发展规划按规划的时间范围分为年度计划、五年计划和远景(长期)规划;按规划的区域范围分为基层人口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1.
张震  马茜 《人口研究》2022,46(1):3-18
从1980年代开始,中国出生性别比失衡已经持续40余年,预计到2050年左右才能恢复正常。长达70年的出生性别比转变对中国人口和社会都产生深远的影响。以往研究主要集中探讨性别失衡问题,对出生性别比升高加剧人口老龄化的关注较少。为此,利用新近估计的中国出生性别比、生育率和死亡率数据,借助人口模拟预测和稳定人口比较分析的方法对中国出生性别比转变的人口老龄化后果进行深入考察。研究发现,出生性别比上升不仅会减少女婴出生数,还会减少男婴出生数,由此造成人口规模的下降并加剧了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引导出生性别比尽快回归正常可以缓解人口老龄化,继续加强出生性别比治理可以在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出生性别比升高的分因素贡献率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蔡菲 《人口研究》2007,31(4):9-19
文章根据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对比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利用经济学中的贡献率概念,给出分因素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贡献率计算方法,比较在全国出生性别比升高中各省的贡献及在各省出生性别比升高中分城乡及分孩次的贡献程度,为做好综合治理出生性别比工作提出新的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出生性别比异常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王燕  黄玫 《人口研究》2004,28(6):27-33
利用对中国人口有代表性的、最新资料 ,分析中国出生性别比异常的变化趋势和人群、地域特征。我国出生性别比持续异常 ,主要表现为第二及以上孩次的出生性别比的升高 ,其中只有姐姐的婴儿出生性别比异常升高情况最为严重 ;且随时间的推移越来越严重 ;从地域分布来说 ,华南和华东地区出生性别比异常现象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4.
我国人口性别比的时间空间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以五次普查的数据为基础 ,分别对我国总人口、出生人口、分年龄人口性别比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总结出 1 94 9年以来 ,我国人口性别比变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Little attention in the quality-of-life literature has been paid to data on the daily activity patterns of happy and less happy people. Using ratings-scale information from time-diary studies,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hypothesis that people who describe themselves as happier engage in certain activities more than those who describe themselves as less happy. Based on 34 years of data collected by the General Social Survey (GSS) on social activities and media usage, it is found that people who are happy report being more active in most social activities, in religion and in newspaper reading. On the other hand, happier people report less time watching television, a relation that holds after control for education, marital status and other predictors of happiness. The need to replicate these findings using panel data is highlighted.  相似文献   

16.
尹旦萍 《南方人口》2011,26(4):50-56
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由于土家族女性的婚姻迁移,土家族地区的婚姻市场就呈现为男多女少格局,预演了出生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衡的中国几十年内的性别后果。土家族地区男多女少的性别格局产生了三方面的性别后果:男性择偶困难;逐渐形成了“宁要两女也不要两男”的生育性别期望;已婚夫妻的权力关系向妻子倾斜。土家族地区的实践告诫人们: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本是根深蒂固的男权文化借助现代B超技术的产物.侣却会在几十年后以同样残酷的方式惩罚着男性和罄个社会。  相似文献   

17.
Recent media and government reports suggest that immigrants are more likely to hold jobs with poor working conditions than U.S.-born workers, perhaps because immigrants work in jobs that “ natives don’t want.” Despite this widespread view, earlier studies have not found immigrants to be in riskier jobs than natives. This study combines individual-level data from the 2003-2005 American Community Survey with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data on work-related injuries and fatalities to take a fresh look at whether foreign-born workers are employed in more dangerous job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immigrants are in fact more likely to work in risky jobs than U.S.-born workers, partly due to differences in average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immigrants’ lower English-language ability and educational attainment.  相似文献   

18.
倪晓锋 《南方人口》2008,23(1):59-64,58
本文以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城乡之间的比较,借助对婚姻挤压以及中国大龄未婚人口现象的系统描述来揭示其存在的特征和后果。婚姻挤压和大龄未婚现象既与个人因素有关,同样受到社会结构变迁的影响,不仅在性别上有所差异,城乡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别,农村未婚女青年的比例较低,最多的大龄未婚女青年集中在城市。而婚姻迁移和社会对于男女两性的期望不同将会对新的婚姻挤压问题造成进一步的冲击。  相似文献   

19.
蔡慧玲 《西北人口》2010,31(5):55-60,66
通过梳理有关台湾的人口资料,首先发现台湾出生性别比的发展呈现出总体偏高的趋势,其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次对台湾治理出生性别比偏高的直接和间接措施进行分析,直接措施是加大对非法性别鉴定的处罚,间接措施是消除不利文化的影响,营造促进妇女发展的社会环境。这些措施最终达到了"标本兼治"的目的。最后借鉴台湾治理出生性别比问题的经验和教训,为治理中国出生性别比偏高的问题提供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出生性别比异常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玉玺  梁鸿 《西北人口》2007,28(4):14-17,21
我国出生性别比偏高的问题近几年愈演愈烈,被广泛关注的范围已经从学术界扩大了整个社会。本文拟就从产生问题的根源——男孩偏好以及隐藏在其背后的男女孩儿预期效用迥异入手,提出对当前已有政策的一些修正方案。笔者认为:诚如许多专家学者指出,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文化因素——男孩偏好,但是问题解决的根本出路绝不能仅限于男女平等,而应该实行对女孩的积极的性别歧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