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篇小说《水浒传》与纪传体通史巨著《史记》在艺术表现方法上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一点早在明代就已经被人发现。李开先、袁宏道等人认为:两书在“文字奇变”;“委曲详尽,血脉贯通”等技法上,有相当的一致性。天都外臣在《水浒传叙》中通过具体地比较分析,认为《水浒传》的“警策”之处可以同《史记》中的“最犀利者”相提并论,也是有识之言。明清之际的著名小说评论家金圣叹评点《水浒传》时,更是经常拿《水浒》同《史记》作对比,他不仅指出了《水浒传》  相似文献   

2.
《水浒传》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其主流是墨家思想,这主要表现在:《水浒传》中的人际关系与墨子所主张的“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相符合,《水浒传》英雄的“替天行道”主张与墨子的“天志明鬼”思想相符合,而宋江性格的多重性表现出墨子社会思想的层次性。  相似文献   

3.
明人贺复徵编《文章辨体汇选》录有一篇《水浒传自序》,文字与金圣叹评本《水浒》施耐庵“原序”相同,但多出“元施伯雨”的署名。按《文章辨体汇选》体例,这意味着施耐庵就是“元施伯雨”。笔者考证,这篇《水浒传自序》很可能源于金圣叹评本《水浒》,但相反的可能性也无法排除;施耐庵是否“元施伯雨”,则既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而《水浒传》“施耐庵的本”则有可能不是小说而是剧本。  相似文献   

4.
较早谈到《金瓶梅》和《水浒传》的承继关系的大概是袁中道。早在《金瓶梅词话》刚在世上流传时,袁中道便在他的日记《游居柿录》中指出:“《金瓶梅》……乃从《水浒传》潘金莲演出一支。”的确,《水浒传》给《金瓶梅》以重要的启示,《金瓶梅》对《水浒传》的现实主义精神和表现手法,不仅有所继承,而且有一定的发展,当然其中也难免有一些不足。对此进行一番探讨,这对研究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是不无益处的。一《金瓶梅》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承继  相似文献   

5.
《封神演义》抄袭《水浒传》例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封神演义》是一部在民间有较大影响的神魔小说。作者写此书是想与《西游记》、《水浒传》相抗衡,跻身于名著之列。清代梁章钜在《浪迹续谈》中说,《封神演义》“意与《西游记》、《水浒传》鼎立而三”。但作者的主观愿望与社会效果并未达到统一,《封神》远逊于《西游》和《水浒》,其原因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似志在演史,而侈谈神怪,什九虚造,实不过假商、周之争,自写幻想,较《水浒》固失之架空,  相似文献   

6.
壹《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是我国产生最早、影响最大的两部长篇小说,这两部文学巨著的产生,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两部作品的成书,都是由宋代说话演变而来。《三国演义》成书前,作为故事已在社会上流传较久,早在唐以前就有有关记载,只不过是些片断故事,不见系统的讲述。到宋代说话兴起,说三分成为说话业的一个专项。当时著名的说话艺人霍四究便以擅说三分出名,可知这时演说的已是有头有尾的全部三国故事了。在当时的说话业务中,“三国”属于“讲史”。  相似文献   

7.
1985年8月,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蒋祖钢校勘的《古本水浒传》。校勘者在《前言》中写道:“在对它仔细研究后,我认为,它与前70回的作者为同一人。(按:指同为施耐庵)”“这是我们目前唯一一部署名施耐庵著的长达120回的《水浒传》。”在该书出版以后,一些报刊也纷纷报导,说它是“古本水浒”,但在我认真研读了该书后,发现《古本水浒传》并非古本,而只是梅寄鹤伪作的现代本水浒。兹辩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水浒传》虽是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其思想倾向却和《史记·游侠列传》有类似之处.这一点前人评论《水浒传》者曾经讲到,我以为值得进一步研究.司马迁著《史记》的思想倾向,比较集中地表现在《游侠列传》里面.班彪、班固父子指责《史记》,说“是非颇谬于圣人”,主要即指《游侠列传》这类文章.汉明帝说司马迁不是“谊士”,王允说《史记》是“谤书”也都是指司马迁写《游侠列传》这类传记而言.在司马迁以后,历代的史书就很少再有《游侠列传》这样的文章了.特别是到了元明文化专制严酷的时代,官家的史书更不可能再有《游侠列传》那样的文字.但《游侠列传》这样的史家传统,却被小说家所继承了.其中表现得较为突出的,就是《水浒传》.  相似文献   

9.
《水浒传》与民间说唱词话的关系甚为密切,明人的文献记载已披露了“水浒词话”存在的信息,而《水浒传》文本中诗词韵语等的因袭、重复以及人物、情节描写的程式化等,则充分证明了《水浒传》确实得到过民间说唱词话的孕育,其前身应该就是一部“词话”。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水浒传》中乡村意象的文本解读,具体分析了“村景”、“村酒店”和“村庙”等意象,从诗化的语言中探究所蕴涵的俗文学里文人化因素和其创作倾向,从模式化的内容中发现民俗文化的痕迹。乡村是《水浒传》人物活动的重要场所,是与城市相对应的另一重要环境,解读其中的内涵,对我们进一步理解《水浒传》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1.
《水浒传》问世以来,得到了全民族的喜爱。这个立论,并不因为它曾遭过禁毁而被否定。相反,有充分的理由证明,不光人民群众爱读《水浒》,统治阶级一样对它爱不释手。首先,统治者对小说戏曲这些通俗文学的爱好程度,并不亚于人民群众。明李开先《张小山小令后序》:“洪武初年,亲王之国,必以词曲一千七百本赐之。”明成祖时御修《永乐大典》,以很大的篇幅,著录了评话,杂剧和戏文。在此风气下,《水浒传》当然也不例外。明刘銮《五石瓠》卷六:“神宗好览《水浒传》。或曰:此天下  相似文献   

12.
金圣叹在《读第五才子书法》中说:“独有《水浒传》只是看不厌,无非他把一百八人性格都写出来。”还说:“写一百八人性格,真是一百八样。”这个评价有些过头。其实水浒一百八人有相当一批人并无明显个性。象开卷之初就写到的跳涧虎陈达、白花蛇杨春;最早在梁山落草的摸着天杜迁,云里金刚宋万等人,有什么明显个性呢!而《水浒传》中的一  相似文献   

13.
《水浒传》是一部英雄传奇小说,也可视为武侠小说的范畴,但不是一部纯粹的武侠小说。它对唐人传奇,甚至是史汉、先秦的侠的传统有所承继,本身亦有发展。首先,《水浒传》究竟是"讲史演义",还是"英雄传奇",抑或侠义(武侠)小说,值得观察。前者以历史的演绎为主体,中者以英雄的塑造为核心,后者则以虚构的江湖世界为场景。其次,《水浒传》人物,究竟是英雄好汉,或是侠客,还是盗贼?也颇值得探究。其三,《水浒传》又名《江湖豪客传》,"水泊梁山"究竟是绿林,还是江湖,抑或武林?其间有何异变,亦引人发想。其四,武侠小说中的江湖世界,虽属"虚构"的世界,仍可见一些固定场景,如酒店、客栈、庄院、寺庙、古墓、深山老林等。这些场景,对于塑造人物形象、烘托小说环境,有很重要的作用。而《水浒传》中存有哪些场域?也值得观察。其五,《水浒传》在武功描写方面,有明显传承和突破。既写实,又奇幻。仔细看来,更注重写实型武术技击和武打场面的描写,同时也确立了自唐以来的"以武行侠"模式。  相似文献   

14.
浙籍学者以“稗史”“演义”“传奇”“奇书”“词话”与“平话”作为《水浒传》的文体术语,其原因主要在于侧重点有所不同。称《水浒传》为“稗史”与“演义”,起初是宗史尚学观念的延续,以至批评颇显学问化特色,其后则是突出其通俗感人、以才济学的文学价值。以“传奇”与“奇书”观照《水浒传》,一方面因其于题材、结构与文辞诸方面求奇,一方面借以说明小说与戏曲两类文体的关联性。将《水浒传》视作“词话”与“平话”,主要在于强调其适于说唱、表演与文体杂糅而不乱不隔的特质。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50年代以来,《水浒传》主题研究最为主流的观点是“农民起义”说。这种“权威”观点不仅对《水浒传》研究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还严重殃及《荡寇志》的学术命运,使这部小说长期遭受意识形态歧视,不能接受正常的学术关怀。在新时期学术研究理性、多元发展的大背景下,欲使《荡寇志》研究在规模、质量等方面跃升新的境界,要务之一就是要放弃《水浒传》研究中“农民起义”说的一元化统摄力,回归文本,开展多元阐释。  相似文献   

16.
也谈《水浒传》成书时间之内证——与张培锋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张培锋先生《关于<水浒传>成书时间的几个“内证”考辨》一文的详细探求后,可以发现张文反驳石昌渝先生《<水浒传>成书于嘉靖初年考》,其所举事例和证据有明显错误。关于“土兵”、“白银”、“腰刀”和“子母炮”等,正如石先生所考证,可以作为《水浒传》成书于明朝嘉靖初年的内证。  相似文献   

17.
《水浒传》是一部有价值的古典文学名著。暴露封建压迫的深重;揭示不同阶层的人物走上反抗道路的原因;歌颂对反动统治阶级“造反有理”的革命精神;塑造了光辉夺目的革命英雄形象,是《水浒传》的主要方面,是它的精华所在。但是,肯定宋江“只反贪官,不反皇帝”,主张走投降的道路,则是作品的严重问题。为什么《水浒传》有些部分思想那么深刻,艺术技巧那么园熟,而有的部分不但思想水平低下,艺术上也  相似文献   

18.
《五代史平话》成书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编五代史平话》是现存最早的“讲史”话本,在我国小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今本共十编,梁、唐、晋、汉、周各分上下二卷,梁、汉二史俱缺下卷。元明以来未见著录,传为常熟张敦伯家所有。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曹元忠游杭州时得之,曹氏《跋》定为“宋巾箱本”,称“疑此平话或出南渡小说家所为,而书贾刻之。”此说大体符合事实。现存影印本为清宣统三年(1911)武进董康所刊,题《景宋残本五代平话》,新排印本皆从董本出。(一) 北宋时期,讲说五代历史故事,成为说话人重要科目之一,宋人孟元老曾列举一般讲史艺人“孙宽、孙十五、曾无党、高恕、李孝详”外,还提及专说《三分》的霍四究和《五代史》的尹常卖。这里的《三分》和《五代史》就是指《三国志平话》和《五代史  相似文献   

19.
与评价《水浒传》有关的一个问题是如何评价金圣叹.自金圣叹死后三百余年来,对他的评价一直是有分歧的.1975年,“四人帮”借评论《水浒》大搞政治阴谋之际,《学习与批判》刊登了罗思鼎的一篇文章,题为,《三百年来一桩公案》.该文挥舞“定案唯我”的棍子,彻底否定了金圣叹和他的七十回本《水浒传》,并且对一切不同意见冠之以“刮起为金圣叹翻案的妖风”的罪名,混淆学术问题与政治问题,以实行“四人帮”的文化专制主义.现在,关于金圣叹的这桩“公案”还没有了结.我们认为,金圣叹及其七十回本《水浒传》不应全盘否定.金圣叹作为一个历史人物,既有功,也有过.我们应当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和评价,给金圣叹以应有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20.
翻开一部《水浒传》,真可谓酒香扑鼻,令人不饮自醉。据统计,《水浒》全书120回中,说到“酒”、“饮酒”“醉酒”的有106回,有的回目竟有十来次说到酒,正面展开醉态描写的就有25次之多。细读《水浒传》,酒确实无处不在:聚义要喝结盟酒,送行要喝饯别酒.出征要喝壮行酒,胜利要喝庆功酒,……书中凡写得精彩的章节,无不和喝酒有关。酒与英雄相得益彰,使梁山好汉平添了一分分英雄气。嗜洒,成为英雄本色的一部分。酒,使《水浒传》生发出一段段动人心魄的传奇故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酒,就没有《水浒传》。1 《水淋传》中酒的种类繁多,从村野农家的茅柴白酒到宫廷内院的黄封御酒,应有尽有。比较低等的.有村醪水白酒、社酿、浑白酒、黄米酒、茅柴白酒等,大约都是以谷物为原料,加曲酝酿成的低度米酒《水浒传》中比较高级的酒,有景阳冈的透瓶香,又称“出门倒”.白虎山孔家庄的青花瓮酒,江州琵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