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3 毫秒
1.
企业员工工作压力管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中最突出的心理问题是压力。企业员工的工作压力来源于社会、企业、家庭、个人等各个方面,过高的工作压力给个人、组织、社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企业员工的压力管理主要是为员工营造一个能充分发挥所长的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企业知识型员工工作压力日益增大.随之而生的工作倦怠感逐渐成为影响员工工作与生活的主要因素之一。从工作倦怠理论入手,通过问卷调查获取相关数据。运用SPSS软件对知识型员工工作倦怠现状进行分析,建议降低和消除组织中的工作压力源;完善员工培训体系,提高员工工作压力和应对能力。实施工作倦怠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3.
工矿服务工作属于油田后勤保障业务,员工待遇与主体单位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员工容易产生落差感。近几年,受疫情影响,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受到一定限制,使员工面临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为了帮助员工有效应对负面影响,建设和谐愉快的工作环境,使员工能以积极向上的心态、精湛的技能投入到工作中。探索人员管理新举措,积极搭建愉快、高效的沟通平台,努力提升员工的心理健康、技能素质和创新能力等,增强员工自身的社会功能,充分实现自身的价值,为推动工矿服务提质增效提供人力保障。  相似文献   

4.
随着企业体制改革及工作引起的压力反应、情绪抑郁、职业倦怠等职业心理问题日益普遍,急需得到有效的辅导,实现精神疏导和心理减压。本文分析总结了茂名供电系统实施员工辅导计划促进企业人文关怀的背景意义、实践经验和存在问题,研究和探讨了构建企业人文关怀新机制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5.
采用自编开放式问卷对深圳市部分企业的735名员工心理压力现状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深圳市部分企业员工约有34.8%的人自评压力程度为中度及以上。53.5%的人认为压力源于经济方面。24.2%的人认为工作压力中工作负荷较重,24.7%认为与长辈的矛盾和冲突是家庭压力中最大的压力源,57.7%的员工认为经济压力中最困扰的是生活成本不断增加,37.5%认为健康压力中最突出的是身体突发疾病。结果提示企业员工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社会和政府应关注其心理压力问题。  相似文献   

6.
企业员工工作压力感知及缓解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企业运营过程中,适度的工作压力,利于员工主观能动性的激发,从而达到优异的工作绩效.反之,过高的工作压力,会使员工产生强烈的不满情绪,甚至引发员工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疾病,其工作绩效将随着工作压力的加大而快速衰减.依据案例企业研究,给出对工作压力感知测度的基本变量,运用层次分析法,获得了案例企业员工工作压力感知结果.企业员工工作压力缓解策略:强化企业员工胜任评价,适当配置员工工作岗位;强化企业管理体系建设,优化管理流程和工作秩序;注重团队内部学习和外部交流,改善员工心智模式;强化员工工作压力感知调控,消解情绪化感知理念;改善归因方式,学会自我减压;建立企业与社会合作网络,内外合作减轻员工工作压力.  相似文献   

7.
张敏 《社会科学家》2006,(Z1):173-174
为了使员工更加有效的应对工作压力,降低或减缓压力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本文以中国企业员工的压力状况为研究背景,从生理、心理、工作行为等三个方面研究了不同的压力程度对员工的影响,最后给出了员工应对压力和自我调适的七个策略.  相似文献   

8.
工作压力对工作效率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动态管理带来的工作压力对工作效率的影响已成为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新课题。文章依据Yerkes和Dodson的压力与工作绩效之间的倒U型关系模型,分析了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初期,适度的压力给企业带来高效益的缘由。同时也指出随着竞争的加剧,员工工作压力不断加大,工作压力的负面影响已日益严峻。最后提出疏解企业员工压力策略。  相似文献   

9.
《江西社会科学》2014,(6):234-239
心本管理指的是从心入手,帮助员工挖掘、发现心里本来就有的东西,从而达到自我管理目的的一种管理方式。心本管理下的幸福管理是最前沿的管理模式,它通过提高企业员工的幸福感可以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然而,影响企业员工幸福感的因素有很多,如: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程度、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关系融洽的程度等。通过对影响企业员工幸福感的因素进行分析,可以制定提升企业员工幸福感的策略。用优秀的企业文化来激发员工的幸福感、建立员工参与管理的企业文化、运用"电脉冲"来唤醒员工的幸福感、创造让员工体会到幸福的"上岛咖啡厅"的工作环境、实现员工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等方法,是实现企业员工幸福感提升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0.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 ,在校学生人数快速增长 ,贫困大学生的绝对人数也不断上升。由于贫困生特殊的家庭环境和生活条件 ,他们的经济压力和学习压力相应增大 ,生活贫困 ,甚至学业难以维系 ,出现了社会十分关注的“高校贫困生现象”。在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的同时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和“精神求助”也同样不容忽视。了解掌握特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及相关工作 ,切实做好助困和育人相结合 ,是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代大学生作为特殊的人才群体,是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就业、感情等方面所承受的压力日渐增多,产生了多种多样的心理矛盾和冲突,甚至一部分学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和心态危机。心理素质是衡量合格人才的重要尺度,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文章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探讨了构建心理素质教育的调适方法和预防体系,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作用,有效地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实效性,从而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激烈的社会竞争,对人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把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常见的心理问题,卓有成效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代大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并成才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13.
政治上日趋成熟、渴望成才、奋发向上、追求身心健康是当代青年心理健康的主流;但也有近1/5的当代青年存在负面心理,影响青年的学习、生活和工作。这是由青年生理、心理发育的不完全成熟性,再加上家庭教育不当、生活压力过大、人际关系紧张、社会竞争加剧等原因造成的。应正确认识和评价青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加强对青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青年的心理素质,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心理契约是企业和员工双方彼此对对方应该付出什么同时又应该得到什么的一种主观心理约定,是联系企业与员工的心理纽带,是企业对员工进行有效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工具。在企业组织结构调整、雇用关系改变的过程中,心理契约是最敏感、最集中反映这种变化的核心因素。在通信企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心理契约的变化严重影响着雇佣关系。以江苏的通信企业员工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并利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对不同人口变量在心理契约上的不同感受进行探索性研究,研究结果验证了本课题的研究假设:不同个体变量在心理契约的感受上有显著差异。并结合研究成果,针对通信企业员工的心理契约管理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证券市场制度的变迁,股权分置改革的进行,中国股市已经步入全流通时代。西藏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低下的状况,将直接影响西藏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同时,西藏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不理想、股票价格的剧烈波动,也严重打击了西藏群众投资本地股票的积极性,制约了西藏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进而影响西藏经济的发展。针对此状况,笔者提出应加快提高西藏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具体路径选择要以公司再造为主,实质性重组为辅。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当今大学生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和体育对心理健康的理念进行分析论证。研究分析表明:当代大学生面,瞄的心理健康是由多个因素造成,大学生对自身的总体看法乃至以后的发展都与心理健康有至关重要的联系。因而,体育在新世纪里的期盼,不仅旨在全民健身,同时要重视全民健心的更高作用.以此唤起人们关注体育给人类带来的最经济、最实惠效益。  相似文献   

17.
社会转型时期弱势群体的社会心理问题日益凸显,其中,青少年网络社会问题已引起普遍关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社会心理环境、对青少年单一的评价系统、学业和就业的巨大压力、群体内部人际交往的不适应等,都是促使部分青少年沉迷网络不能自拔的重要原因.要使青少年从根源上戒除网络游戏成瘾,摆脱由此造成的心理危机,仅靠单纯的心理辅导、正面...  相似文献   

18.
传统文化与现代人的心理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学层面上的文化,是指由社会传承下来的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信念及生活和行为方式的实践活动与思想意识。健康是人的肉体、精神和社会的康乐的完善状态,而不仅仅指无疾病或无体弱的状态。作为人类智慧结晶的传统文化,对于提高现代人的心理素质,增进其心理健康,会起到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知识经济和全球化的双重背景下,以人的潜能激发来实现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最优配置,是获取竞争优势的趋势,这标志着社会进入"心理资本"时代。本研究对我国公务员心理资本问题进行系统剖析,概括了我国公务员心理资本普遍偏低的现状,列举了开发不足、需要人为隐藏、日渐削弱和渠道缺乏等具体问题,并分析了认识不够、转型压力等4方面原因,提出建立多方参与、多渠道合作的我国公务员心理资本培育新体系。  相似文献   

20.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传播媒介不断变革,受众对春晚的心理认同已发生变化。对江西省安福县老百姓的问卷调查发现:受众心理中文化认同情结和集体无意识纠结在一起;小品等语言类节目受到广泛欢迎:春晚的问题主要在于偏地域性和节目模式化等;受众心目中理想春晚的节目应该做到贴近生活;春晚的魅力和创新在于贯彻落实“三贴近”;春晚传播应该进一步契合顺应新的传播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