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阿拉伯文明和拜占廷文明在中世纪呈放光彩,对世界历史产生过深远影响。这两大文明渊源不同、特色各异,前者是伊斯兰文明而后者是古老的基督教文明,由于拜占廷帝国和新兴的阿拉伯国家的军事冲突,使这两大文明一开始就发生碰撞,但军事冲突并没有妨碍相互间的文化交流。阿拉伯文明和拜占廷文明的关系涉及阿拉伯与拜占廷两大帝国数百年间的战与和、直接冲突与直接交往,是两大文明不断接触、反复较量、碰撞而又交融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在伊斯兰教里,教法被称为“沙里亚法”,也称为“神圣法律”或“启示法律”,沙里亚原指“通向水源地之路”,泛指“行为”、“道路”。伊斯兰法律是指在传统沙里亚法基础上形成的、以伊斯兰教教义为基础、以《古兰经》及《圣训》和历代哈里发一致性的“公议”——伊制玛尔和权威的法学家、法官们普遍适用的“类比”原则——格亚斯为渊源的伊斯兰国家法律的总称。沙里亚法形成于中世纪阿拉伯帝国,它吸收和保留了古代阿拉伯部落  相似文献   

3.
中世纪阿拉伯半岛的社会革命是以宗教理论作为指导思想、以宗教作为组织和发动社会革命的有力武器,并以宗教革命形式表现出来的一场伟大的社会革命运动,结果建立了政教合一的神权国家——阿拉伯帝国;伊斯兰教成为世界性的一大宗教。究其原因,所有“在宗教的外衣下进行的运动都是由经济原因引起的。”但为何要以宗教“作为进攻陈旧经济制度的旗帜和掩盖物”,为何阿拉伯居民要抛弃半岛原先存在的各种宗教去酷爱伊期兰教,这就必须考虑到伊斯兰教产生前阿拉伯半岛的深刻的宗教因素。  相似文献   

4.
南方塞姆文明和北方印欧文明五千年的冲突与交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世界史,欧洲、亚洲和非洲大陆可分为三大文明区:东方中华文明长期处于独立发展状态,北方欧洲文明和南方西亚北非塞姆文明长期处于冲突和交融的状态.以楔形文字和象形文字为起源的南方塞姆语文明起源早于北方印欧语文明,后者在前者的影响下发展起来,并征服了塞姆文明区.塞姆文明在中世纪以伊斯兰文明形式再度崛起,战胜了希腊罗马文明,并形成了阿拉伯和土耳其两个帝国.近现代欧洲文明又一次后来居上,为了争夺霸权发动了世界大战.伊斯兰文明各国在推翻欧洲殖民统治、争取民族复兴的斗争中取得了最后胜利.  相似文献   

5.
阿拉伯 -伊斯兰文学在自身发展的基础上 ,通过“百年翻译运动”吸收了古代东方诸民族文学成就 ,同样又通过翻译运动将其文学成就以西班牙和西西里两大主要途径西传至西欧各国 ,从而对西欧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翻译活动在人类历史上的各个时代、各个地区广泛存在,十分普遍.但在中世纪的阿拉伯帝国却演变成为一场轰轰烈烈、影响深远的文化运动.这个波澜壮阔、亘古未有的文化活动为什么会发生?又为什么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力?本文尝试从翻译运动产生、发展的原动力以及导致翻译运动产生巨大影响力的原因两个角度给予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我国《一千零一夜》的评论者们一致认为这是一部阿拉伯中世纪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和“忠实反映”。但我们认为,这部“天方夜谭”式的离奇古怪的故事集与其说反映的是实际的社会生活,不如说它所反映的主要是阿拉伯的民族精神。从反映民族精神这一角度出发,可使我们更为全面,更为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一千零一夜》。 《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民族精神形成和确立时期的产物。穆罕默德公元七世纪创立了伊斯兰教并用伊斯兰精神统一了阿拉伯半岛。他的后继者不断地向四周扩张,弘扬伊斯兰教义,终于在广阔的阿拉伯帝国范围内确立了以伊斯兰教圣书《古兰经》为核心的一整套信仰体系、观念体系和行为体系,即阿拉伯伊斯兰民族精神。如果说《古  相似文献   

8.
中世纪阿拉伯帝国的翻译事业波澜壮阔、史无前例。阿拉伯文化之所以光辉灿烂、影响深远,在公元八至十二世纪居于世界最高水平的地位,大规模的翻译事业在其中起了巨大的作用。本文拟对阿拉伯帝国的翻译事业发展概况及其原因,翻译事业的主要成就和作用等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9.
作为伊斯兰教发祥地的阿拉伯国家,从一个十分松散、野蛮的落后游牧部落,在一个世纪内,成为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这是中世纪的一件大事。西方史学界把这个“奇迹”归结为两方面主要原因:阿拉伯人的宗教狂热驱使他们奋不顾身地为真主而战;拜占廷和伊朗的内在矛盾,为阿拉伯人的入侵扫清道路。  相似文献   

10.
中世纪,位于亚欧大陆交界的博斯普鲁斯海峡上的拜占庭文明,曾在中世纪世界文明发展过程中占有着举足轻重地位。这种融汇性文明混融了古希腊文化、罗马文化、基督教文化和亚洲东方文化,并继承与融合这些文明的优点,将其发扬光大。在千年的帝国发展之中,其优秀成就是五彩缤纷、多种多样的,包括宗教、法学、史学、文学和建筑等涉及拜占庭社会的各个方面。拜占庭文明的影响有对希腊古典文化的保存、中古西欧文化、斯拉夫文化、文艺复兴的发展和阿拉伯文化产生了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拜占庭文明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是巨大的,尤其是对于欧洲文化的作用,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中一笔不可小视的财富。  相似文献   

11.
麦地那国家是世界上第一个伊斯兰教国家,是中世纪阿拉伯帝国的基础,也是现代阿拉伯世界的基础。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全世界信仰伊斯兰教的人约占世界人口的六分之一。  相似文献   

12.
重商主义的兴起为近代欧洲崛起、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阿拉伯帝国曾具有某些发展重商主义的主、客观条件,但其疆域的拓展带来的物质上的优越性磨灭了大征服时代后阿拉伯人的进取心,继而先后沦为其它东方民族及后起的西方世界的猎物。社会结构的剧变导致经济模式的改变和重农主义的崛起。政治上的松散集权既不能有效动员体制内的力量进行国际竞争,又无法与体制外的力量建立联盟——像西欧一样发展产业城市、市民阶层。反对重利的伊斯兰经济伦理与由利己主义衍生出的重商主义格格不入。所有这些物质和精神上的动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阿拉伯帝国不能发展出西方意义上的重商主义。  相似文献   

13.
穆罕默德时代“温麦”的演变与伊斯兰国家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斯兰教本意为顺从的宗教。与其他宗教相比,伊斯兰教的显著特征在于它并不单纯是一种意识形态,而是以信仰为核心、包含着广泛社会内容的文明体系。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的兴起,不仅意味着信仰的转变,而且体现了阿拉伯人由野蛮状态进入文明时代的深刻变革,与国家的形成过程存在着极其密切的内在联系。 早期伊斯兰国家脱胎于阿拉伯半岛的部落社会,表现为“温麦”(安拉的民族)的形式,  相似文献   

14.
文萃与信息     
中世纪阿拉伯历史学的成就 王建娥在《西北师大学报》1995年第4期中撰文说:中世纪阿拉伯史学成就不仅体现在它留下了卷帙浩繁的史学著作、产生了灿若群星的历史学家,更体现于阿拉伯史学所具有的广博视野、深刻内容和对历史、社会、文化的独到见解。它不仅记载了阿拉伯帝国的朝代更替、治乱兴衰,而且涵盖了阿拉伯疆域以外的众多地区、众多民族和众多国家的历史变迁。它不仅记载了伊斯兰世界的经济文化、宗教法律,而且记述了伊斯兰世界之外的异教世界的山川、地理、风物人情。这种广阔的社会文化史视野,是希罗多德以后直到伏尔泰之前的西方历史学家所不曾拥有的。阿拉伯历史学的思想是深刻的:一些杰出的阿拉伯史学家已经开始形  相似文献   

15.
在古代,阿拉伯半岛南端曾产生过著名的滨海文明。而半岛北部的阿拉伯人活跃于罗马帝国与东方贸易的商路。总的来说,阿拉伯人在蒙昧时期,除半岛南部“阿拉伯福地”即也门地区和北部的加萨尼、赖赫米等小王朝已有一定程度的文化外,半岛大部分地区的文化是极其低下的。公元七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在“宗教革命”的旗帜下,完成了阿拉伯半岛的政治统一,  相似文献   

16.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方与西方文明交汇的中心.唐代阿拉伯文明的重要载体--伊斯兰教传入我国西北,就与"丝绸之路"的畅通和繁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在中世纪,东方国家有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处于世界前列。中国自秦汉到唐宋,以具有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长期处于世界的先进之列。直到明朝中期,即公元十五世纪中国仍然在世界先进行列之中。中国封建制度发展达于极盛,生产发达,经济繁荣,文化成就辉煌。中国的造纸术、火药、指南针……的西传,为西欧历史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中国的高度文明,为世界瞩目。公元七世纪,阿拉伯登上了国际历史舞台,他们高举着伊斯兰的旗帜,建立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庞大帝国,统辖着富庶的土地,拥有经济繁荣的城市、发达而多彩的文化。阿拉伯人统治下的西班牙,是当时欧洲先进的国家之一。阿拉伯文化在欧洲的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拜占廷帝国,在进入中  相似文献   

18.
中世纪时期,在阿拉伯帝国展开的声势浩大的百年翻译运动中,叙利亚的基督徒学者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翻译运动在信仰方面的体现便是基督徒和穆斯林两方关于神性的辩论。双方在辩论过程中,不仅立足于为自身教义作辩护,同时也促进了对各自信仰的深入理解和思考,并援引古希腊哲学中的方法论为各自观点进行论证,从而进一步丰富了各自的宗教理论,对两大宗教教义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公元 7~ 10世纪中期 ,是伊斯兰法发展的早期阶段。这一时期的伊斯兰法体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 ,作为穆斯林帝国上层建筑的主要内容 ,它有力地推动了社会发展 ,促使阿拉伯帝国出现全面繁荣。但 10世纪以后 ,由于“创制大门”关闭 ,伊斯兰法开始走向僵化封闭 ,与现实严重脱离 ,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是造成穆斯林世界普遍衰落的主要原因之一。伊斯兰法的兴与衰 ,是穆斯林世界兴衰的重要衡量标尺。  相似文献   

20.
穆尔太齐赖派是中世纪阿拉伯哈里发帝国时期的一个神学哲学派别。“穆尔太齐赖”源自阿拉文‘i’tazil(即脱离、分离)一词。因其学说创始人瓦西尔·本·阿塔(?——748年)背离师说而得名。由于该派主张纯粹的一神论,自称为“神的统一与公正的维护者”,又被称为“统一派”或“公正派”。该派在从事神学哲学论辩时,在哈里发帝国最早强调理性的作用,使用逻辑以为论辩工具,从而获有唯理主义者的名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