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教育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而学校承担着教育人、培养人的主要任务,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培养主阵地在课堂,课堂的和谐与否对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人际关系与学校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 1世纪 ,中小学管理的主旨是柔性化管理———以人为本的管理 ,这就要求学校管理者做好人的工作 ,达到人和的目标。所谓人和就是要处理好学校人际关系 ,力求达到宽松、和谐、亲切、互助的人际境界。只有建立良好的学校人际关系 ,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才能运用管理手段来组织和启动各种管理要素 ,形成以人为中心的合力 ,实现组织管理功能放大 ,最大限度地提高管理工作的成效。  相似文献   

3.
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校长的思想和理念决定着学校的办学思想和理念,正确的教育思想和先进的教育理念,是一所学校办学的行动指南,是学校良性发展的生命力,它能激发教师的创造性,提升学校的社会形象。校长的用人艺术,是一所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首先应该是善于发现人才,知人之长;其次是校长既要知人识才,大胆提拔人才,又必须谨慎处理选人用人问题,对所用之人做到选准、选实。一名好校长不仅要有清晰、先进、合理的办学理念和优良的用人艺术,还要在严格制度管理的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就是要始终做到关注人的需求,凝聚人的智慧,激发人的潜能,提升人的技能,促进人的发展,使每名教职员工都能积极主动地工作,创造性地工作,进而促进学校工作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大学生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校普遍实行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不足,突出对学生以人为本的管理将是大学生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以人为本的管理与制度管理并不矛盾,要在高校中实行"三全德育",提高以人为本管理的可行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坚持人本观念 强化高校内部会计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强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围绕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将人本理念、法治观念与完善内部控制规范结合起来。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弘扬正气,加强道德教育,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杜绝虚假会计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完整;其次,要以人为本,建立激励机制,调动人的积极性,加强责任心,改变资产管理混乱状况,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再次,要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法治观念,改变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状态,确保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明确回答了"为谁发展"和"靠谁发展"的问题,其基本要求是要做到坚持以"现实的人"为本、反对以"抽象的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反对"以物为本";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反对以"人的片面发展"为本。以人为本核心立场的价值诉求是坚持核心立场,实现人的主体性复归;坚持重在为民,实现人的价值复归;坚持持续提升,实现人的本质力量复归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以我院岗位设置改革工作的实践为例,探讨"以人为本"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价值。改革的成功经验表明,将人力资源管理的落脚点定位于全院职工的权利保障,改革方案能够得到员工的拥护和良好的实施。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坚持和推进以人为本的理念,须跳出人事管理的窠臼,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健全科学、公平和公开的管理模式,同时继续加强管理机制创新,保障全心全意为员工服务理念的落实。  相似文献   

8.
学校作业个组织,必须谋求发展,其中管理方式是决定其发展的重要方面。采取什么样的管理方式更有成效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问题。因为人的作用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学校的发展要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不能仅靠制度进行管理,还要运用各种策略,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  相似文献   

9.
1.重视人文关怀 现代高校管理思想充分注意到人在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认为在学校管理中人是管理的起点和终点,一切由人去管理,一切管理都是为了人。而在知识日益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主导要素、人力竞争日趋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更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具体到学校管理当中,就是树立以“教师为本”和“学生为本”的价值取向,因为他们是学校管理的主体要素。  相似文献   

10.
在学校管理中,最有效的管理是人文管理,因为人文管理是以人为本、以尊重为底线、以关爱为核心的管理。学校的管理对象主要是人,而人的管理靠的是精神的培育和灵魂的感召,仅靠生硬的制度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人只能用人来培养,心灵只能用心灵来感召。一、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有句名人格言说得好:“要管人先做人,正人先正已,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长期以来,我校要求:校长和主任为教师做表率,教师为学生做榜样。凡要求教师做到的,校长和主任首先做到;凡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这就要求作为管理者的校长、主任、教师要做高品位的引领人,…  相似文献   

11.
新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 ,高等教育管理观必然发生相应的嬗变。未来高等教育的管理方式将从现在的行政管制、指令为主向以综合服务、信息为主转变 ;由重统一管理向重多样化管理嬗变 ;管理性质由重共性向重个性嬗变 ;在管理中要实现教育效益的最大化 ,鼓励竞争 ;建立高等教育的激励机制 ,重视高等教育法制建设 ,重视人才 ,重视科学 ;增强高等教育办学自主权 ,提高办学效率  相似文献   

12.
重点高校在异地办重点大学性质的分校区均已获得了较大发展,取得了较好成绩。但一些管理体制问题的存在,使这类高校办学经费渠道不畅,建设投入没有保障,共建关系不顺,这些问题成为重点高校异地办分校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解决这类问题,需要国家、地方、校本部三方共同重视和支持,进行三方共建。国家应将其真正列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大视野中去,按照国家重点大学来建设,并寻求合适的共建管理体制,充分调动国家、地方、校本部的积极性,真正做到各负其责,合作共建。  相似文献   

13.
地方高校二级学院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不能忽视和淡化民主办学,应重视并强化院务公开工作,发挥师生群众在学院民主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刻,更有必要厘清院务公开和群众路线的辩证关系,用扎实有效的院务公开举措推进群众路线教育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4.
高校科技产业管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高校科技产业管理的必要性及意义,在分析高校职能演变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科技产业管理的目标、任务和特点,并指出了现阶段高校科技产业管理所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西方教育管理研究成果丰富,随着研究路线和研究范式的发展,各种理论流派和研究成果异彩纷呈。教育管理科学论、教育管理主观论、教育管理批评论、教育管理价值论和教育管理整合论,构成了当代教育管理理论的主要流派。我国教育管理研究应积极移植借鉴西方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关注我国教育管理改革的实际问题,尊重中国的政治、文化传统,自主创新,努力构架中国特色的教育管理学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16.
高校管理工作坚持讲政治,既是为了实现高校育人目标的需要,也是提高管理工作质量的内在要求。本文联系我校管理工作的实际,分析了高校管理工作坚持讲政治的重要性,以及具体工作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独立学院面临的主要矛盾及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独立学院在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矛盾中产生,在公办和民办之间呈现出若即若离的特点。当前,独立学院面临的主要矛盾是:教育公平的矛盾、独立程度的矛盾和教育经营的矛盾。对此,本文认为:教育的公平以社会的公平为基础;独立是相对而不是绝对;教育经营中的合理回报并不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海峡两岸关系良性发展,经济文化交流日盛,海峡两岸高校合作办学逐渐成为一种趋势。海峡两岸高校在教育管理理念、组织机构、管理内容和方法、管理队伍上都存在着一定差异。海峡两岸高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完善学生教育管理运行机制,增强组织机构的指导服务职能;完善学生工作队伍的培养机制,提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水平;完善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机制,重视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作用等方面着手,构建适应海峡两岸高校合作办学的学生教育管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论当前中外合作办学的管理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外合作办学在最近几年得到了迅猛发展,已经成为继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之后的第三支办学力量,在构建我国的全方位的教育对外开放、促进我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但在发展和管理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我们要认识到这些问题的危害,找出根源,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坚持以我为主,力争为我所用;落实教育主权,严格依法管理;积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推进中外合作办学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20.
高校院系级教学单位直接担负着日常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其过程控制的有效性决定了教学质量的高低。在高校院系级教学单位的教学管理过程中,可以引进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的思想和方法,将偏重事后判断的纠错式质量评价改变为过程改进的形成性质量评价。通过实现教学过程的标准化、程序化和文件化,构筑一个适合院系级教学单位有效控制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对实现学校的教学目标,改进学院级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