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沈淑珍(简称沈):从您的作品中,我们看到您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村社会及教育平等上。大学毕业后,您也做过一段时间的记者工作。您从事记者以及农村社会学研究的经历,对您从事环境社会学的研究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相似文献   

2.
建立中国环境社会学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环境社会学是关于环境与社会之关系的一门新的分支学科,是环境科学与社会学交叉渗透的产物。环境社会学的研究,将对协调环境与社会的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中国环境社会学发展起步较晚,至今尚未形成其特定的学科体系。在分析总结国外环境社会学研究历程以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当今中国环境社会学研究的主题,对建构中国环境社会学的学科体系进行了论述,对中国环境社会学的框架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费孝通先生百年诞辰临近之际,从事中国社会学研究和关心中国社会学发展的仁人志士与后学晚辈又情不自禁地怀念以费老为代表的开创了中国社会学研究的先辈学人。前人栽下树苗,后人才能有机会乘凉,中国社会学发展到今天,在曲折的历史过程中不断开拓进步,离不开费先生等老一代社会学家无私且厚重的贡献,这种贡献不仅体现在学术成就上,同时也体现在学术品格上。  相似文献   

4.
环境社会学:生态哲学对社会学的挑战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 ,社会学家曾借用生态学的概念和理论进行过一些重要的社会学研究。 2 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 ,随着世界范围内大规模环境保护运动的兴起 ,产生了生态哲学与环境社会学。生态哲学指出 ,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 ,人类必须对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刻的反思 ,对社会组织方式进行深层的改造。这对社会学提出了挑战 ,但也可以是促使社会学进行理论创新的一个契机。社会学应克服其早期历史中形成的一些理论设定的限制 ,把握这一契机 ,积极地应对生态哲学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芝加哥学派是最早开始对城市社会学进行系统研究的。很重要的一点,他们从古典社学家以及关于城市社会学的一些早期研究那里,得到了丰富的给养。可以说,古典社会学家关于城市社会学的早期研究,为后来城市社会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和方法论上的指导。即便是现代社会关于城市社会学的一些理论,我们或多或少的也可以从古典社会学家那里找到一些思想的痕迹。  相似文献   

6.
言心哲一生从事农村社会学和社会工作专业教学与研究工作,在中国社会学与社会工作历史上均占据重要位置,是一定程度上被学界忽视的一位社会学家。言心哲的社会学研究包括社会调查以及农村社会学两个部分,主要治学特点是专业功底扎实,注重对本土具体情境的适用以及以调查服务社会的价值情怀。其社会工作研究概括起来有四个特质:第一,反映了当时中国的社会历史背景和对社会工作参与社会建设的客观需求;第二,注重社会工作学科的系统性和专业性;第三,重点关注了社会工作参与当时社会建设的本土化努力;第四,其研究体现了当时中西方最新研究成果,更适合与当代形成比较研究。重新梳理言心哲等老一辈社会学与社会工作学者的学术研究,在学术和学科建设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当前环境可持续问题成为东亚环境社会学研究领域关注的焦点。2011年10月在韩国加图尔大学举行的第三届东亚国际环境社会学学术研讨会围绕着福岛核电站灾难、环境污染及受害者赔偿、环境政策、生态与历史、气候变化影响及应对、环境意识与生活方式、农村环境问题、环境社会学理论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交流。  相似文献   

8.
中国海洋大学社会学学科于2006年获得社会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成为山东省"十二五"省级重点建设学科。社会学学科是山东省社会学会副理事长单位.在海洋社会学、环境社会学、农村社会学、社会政策、法律社会学等领域研究特色鲜明。在学校"以特色带动综合、以综合促进特色"学科发展战略的引导下,社会学学科致力于"  相似文献   

9.
环境社会学研究范式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社会学是研究环境与社会的关系的学问,关注环境与社会的协调发展.自1978年,邓拉普和卡顿摈弃传统社会学的分析假设,建立一种新型的生态学研究范式,确立环境社会学的地位以来,在环境社会学的研究中出现了不同的研究范式.本文借鉴相关文献资料,将环境社会学的研究范式概括为生态学范式、系统论范式、政治经济学范式、建构主义范式、社会转型范式、整合性范式,并予以简要介绍和评析.  相似文献   

10.
环境建构论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现以来,获得了持续的发展,成为环境社会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分支.文章基于环境建构论的发展历程,从环境社会学的多元研究范式、环境问题的社会建构论、环境建构论同环境实在论的争论概述该理论,并对环境社会学的发展走向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1.
环境身份作为环境行为的影响因素已经成为国外学界关注的理论焦点。本文考察了环境身份的起源与内涵,阐述了其从心理学到社会学的演变路径,并就环境身份的测量方法进行了梳理,指出了社会学学者更为关注环境身份的类型化及结构性,并构建了多样化的环境身份测量方法,凸显了社会学意义的环境身份研究。而且也强调指出,环境身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预测环境行为,并对环境运动的发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环境身份研究推进了环境社会学的实证研究领域,但也存在着测量方法主观化,综合研究方法运用不足及缺乏社会结构因素等问题,这也是今后应当进一步加强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环境社会学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境社会学研究中所体现出的以下一些思想为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提供了学理支撑第一,环境社会学强调环境问题的社会原因;第二,环境社会学强调社会原因的综合性;第三,环境社会学致力于推动缓解环境问题的社会变革与建设。相应地,我国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丰富实践,也必将从很多方面促进我国环境社会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对《社会学评论》的分析笔者在对最近几年出版的《社会学评论》进行分析以后,发现:社会理论、农村社会学、和家定已成为吸引日本社会学家从事研究的三个主要领域。其次的三个领域是城市社会学、工业社会学及职业、流动和社会阶级。日本社会学家在文章中讨论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异化、失范、社团、保守性、支配、功能分析、功能理论、历史唯物主义、人类群体、理想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 ,我国著名社会学家郑杭生先生一直致力于对社会学本土化从世界到中国的理论与实践的探讨和研究 ,并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关于中国特色社会学的建构的设想 ,这一设想较为集中地体现在其与王万俊先生的新作《二十世纪中国的社会学本土化》一书中。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环境问题却日益严重。西方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也在中国集中出现,环境问题已成为这个时代不能回避的重大现实问题。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作为社会学的一门分支学科,环境社会学正在日益成熟。和国外环境社会学的发展相比,中国环境社会学的发展稍晚。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内的一些学者开始有意识地系统引进和介绍西方环境社会学的研究成果,有意识地开展环境问题的社会学研究,不断推动中国环境社会学的学科建设,中国环境社会学呈现巨大的发展潜力。为了进一步推进中国环境社会学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洪大用、陈阿江、包智明、张玉林、王晓毅等环境社会学专家应邀接受围绕中国环境问题、环境社会学学科建设等,展开了广泛深入的探讨。他们的学术经历与体会,以及对中国环境问题的深入洞见,对致力于从事社会学研究的学者具有重要的启发。  相似文献   

16.
王婧(简称王):包老师,请问您是如何进入环境社会学领域的? 包智明(简称包):这要从我到北京大学工作说起。1988年我到北京大学社会学研究所(现在叫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工作。社会学研究所是费孝通先生创办的,我在那里做的也都是费先生的课题。那时候我才20出头,我一直想做我的家乡———一个农业化的蒙古族地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气候变化问题的研究在最近几年逐渐成为显学,各种学科的加入使得气候变化的研究变得异常活跃。然而在众多学科中,社会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科学却始终徘徊门外,特别是中国社会学更难作为研究气候变化的生力军。本文从社会学自身发展的角度解释了社会学缺席气候变化研究的主要原因。并且就气候变化自身的性质分析之后,对社会学介入气候变化研究的可能性做一个客观性的推论。接下来对气候变化之下的社会学需要考虑的一些议题进行讨论。最后,本文强调社会学介入气候变化的研究还需要更多社会学家观念上的改变。  相似文献   

18.
环境社会学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出现的社会学的一门分支学科。社会学在对环境问题的理论探索过程中争论的一个主要焦点是,环境问题是属于自然界的问题,还是属于社会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环境社会学理论历程的梳理,试图展现环境问题本身是一个具有复杂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20年11月6~8日,来自省内外50多所高校和10多家科研院所的100余名专家和学者齐聚美丽的昆明,共同为中国环境社会学学科发展和研究进行了高级别的学术研讨。本次会议还完成了中国社会学会环境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会换届工作。会议由云南民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河海大学环境与社会研究中心以及中国社会学会环境社会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承办单位为云南民族大学社会学院。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的社会学关注长时期社会进程的动态研究,而20世纪上半叶的社会学研究却转向了非历史研究的静态社会现象分析,此种转向造成当时主流社会学研究中的历史维度缺失。20世纪60年代以后,社会学学界开始重新审视历史学与社会学的关系并加以重新定位,社会学家们越来越重视比较性的历史研究。社会学的历史转向直接促使了历史社会学的兴起,为社会学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打开了新的视角,这种迈向历时性的叙述方式将会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变迁、社会结构、生活方式等是如何发生及存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